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精选2篇)正文

《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精选2篇)》

时间:

名家的散文常常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精选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经典 篇1

1) 我一直都错怪 是你带走了一切 其实一切本来就会离开 只有你如约而来。 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 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2)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3)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4) 真的是很当心很当心,很不舍很不舍,一件衣服和人的陪伴,没有一件衣服可以穿到老,没有一个人可以好到尽头,有时候会很绝望地这么想,于是,在“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这样的字句里,感动。 我能看到你,我们还在彼此俩俩注视,我们彼此好好的,这是何其温暖的事。

5) 如果说一种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话,别人就没法懂。

6) 一个作家的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全部文化素养。作家应该多读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对的。

7)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口语最大的不同是精炼。

8) 说小说的语言是视觉语言,不是说它没有声音。

9)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10)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 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 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做皮子。

11)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12)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3) 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14)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15)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 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16) 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

17) 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

18) 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

19) 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20) 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

21) 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22) 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3) 语言本身是一个文化现象,任何语言的后面都有深浅不同的文化的积淀。

24) 你看一篇小说,要测定一个作家文化素养的高低,首先是看他的语言怎么样,他在语言上是不是让人感觉到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

25) 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

26) 我觉得研究语言首先应从字句入手,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研究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27) 好的语言是不能拆开的,拆开了它就没有生命了。

28) 世界上很多的大作家认为语言的惟一的标准就是准确。伏尔泰说过,契诃夫也说过,他们说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

29) 有的语言,如果知道它的来历,便会产生联想,使这一句话有更丰富的意义。比如毛主席的诗:“落花时节读华章”,如果不知出处, “落花时节”,就只是落花的时节。如果读过杜甫的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会知道 “落花时节”就包含着久别重逢的意思,就可产生联想。

30) 《沙家浜》里有两句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从苏东坡的诗“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脱胎出来的。

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精选 篇2

1) 我们许多的语言,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从前人的语言中脱胎而出的。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2) 韩愈认为,中国语言在准确之外还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这”言之短长”,我认为韩愈说了个最老实的话。

3) 语言耍来耍去的奥妙,还不是长句子跟短句子怎么搭配?有人说我的小说都是用的短句子,其实我有时也用长句子。就看这个长句子和短句子怎么安排?

4) “声之高下”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即声调,平上去入,北方话就是阴阳上去。

5) 我认为中国语言有两大特点是外国语言所没有的:一个是对仗,一个就是四声。

6) 外国人讲话没有平上去入四声,大体上相当于中国的两个调,上声和去声。

7) 外国语不像中国语,阴平调那么高,去声调那么低。很多国家都没有这种语言。

8) 你听日本话,特别是中国电影里拍的日本人讲话,声调都是平的,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大注意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音乐美跟“声之高下”是很有关系的。

9) “声之高下”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你要是不注意,那就很难听了。

10) 语言学上有个词叫语感,语言感觉,语言好就是这个作家的语感好;语言不好,这个作家的语感也不好。

11) 一般都把语言看作只是表现形式。语言不仅是形式,也是内容。

12) 语言和内容(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只是载体,是本体。

13) 斯大林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我以为是对的。思想和语言之间并没有中介。

14) 世界上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也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

15) 读者读一篇小说,首先被感染的是语言。我们不能说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这支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

16) 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语言不好,小说必然不好。

17) 语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语言的鄙陋就是内容的鄙陋。想得好,才写得好。

18) 闻一多先生在《庄子》一文中说过:”他的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我把它发展了一下: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19)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都有文化的积淀。

20) 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其实我们所用的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继承了古人的语言,或发展变化了古人的语言。

21) 前已说过,人的感觉是相通的。声音美是语言美的很重要的因素。

22) 中国语言。因为有“调”,即“四声”,所以特别富于音乐性。

23) 一个搞文字的人,不能不讲一点声音之道。“前有浮声,则后有切响”,沈约把语言声音的规律概括得很扼要。

24) 简单地说,就是平仄声要交错使用。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一顺边,是很难听的。

25) 我们现在写作时所用的语言,绝大部分是前人已经用过,在文章里写过的。

26) 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27) 怎样学习语言?----随时随地。首先是向群众学习。

28) 只要你留心,在大街上,在电车上,从人们的谈话中,从广告招贴上,你每天都能学到几句很好的语言。

29) 语言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语感”。作家要锻炼自己对于语言的感觉。

30) 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

31) 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

32)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33)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34) 为什么现在会有点不能忍受文学作品的夸张?不过明明是随感杂谈就不能真诚一点吗?果然是会抱怨别人身上自己的恶习啊…

35)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