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最优美的游记散文【最新3篇】正文

《最优美的游记散文【最新3篇】》

时间:

散文,汉语词汇。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最优美的游记散文【最新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最优美的游记散文 篇1

行程匆匆,时间虽短,此次井冈山之行已回来好些天了,但在井冈山的所见所闻所走所看所感所悟还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涌动的心潮一直难以平静下来。

细细一想,真验证了在井冈山时导游玲子小姐深情说的一句话:“一次井岗行,一生井岗情。”

还是在我少年时代上学的课文里读到毛主席的“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那首诗和《朱德的扁担》那篇课文。

从那时起,我就景仰井冈山,向往井冈山,我最大的夙愿就是踏上这块浸透着革命志士鲜血的热土,用一颗虔诚的心一双敬仰的眼去认识井冈山,解读井冈山,体验井冈山,感悟井冈山。

金秋10月,晴朗朗的天。

我终于踏入了这片红色的土地,终于走向了那景仰已久向往已久的井冈山……

巍巍井冈山,自然风光名闻遐迩,但让人陶醉神往的却是那巍峨群峰间,绿树翠竹旁100多处保存完好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革命旧址!

茨坪,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如今的井冈山市,坐落在崇山台间的小盆地上。

那一间间低矮潮湿的小屋里和简陋的桌凳,那陈旧的灯盏,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住过。

他们的居室十分简朴,最大不超过10平方米。

毛委员住的那间屋子里有一张木桌、一张木床,床上只有一床被单和一条毯子,垫着稻草,桌上有一方砚台、一盏油灯。

按规定领导人晚上办公可以燃三根灯芯,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一样只燃一根灯芯。.。.。.

我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默默地站着,这里的地底下长眠着1929年1月被敌人残酷杀害的130名红军伤病员烈士,他们只有20个人留下了名字,这130名当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也只有21岁……

走进井冈山的革命烈士陵园,我们站在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汉白玉墙壁下,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据介绍,自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两年零四个月的岁月里,整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有48000多名红军将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在纪念碑上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那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仿佛在默默向人们述说当年井冈山斗争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

在井冈山博物馆里,我的心灵和思绪猛然间惊醒:据说,博物馆里收藏有3000多件文物,竟然有860件是原件!一个个形象逼真的场景,一尊尊生动丰满的塑像,在声光电技术的映衬下,把一段历史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它穿过了时空,跟着历史的脚步,把人们走进了那个枪林弹雨的年代。

黄洋界保卫战的枪声;湘赣边界党一大旧址会场中毛泽东铿锵有力演讲的声音;八角楼的灯光,写满井冈山标语和井冈山歌谣的背景墙。.。.。这丰满灵活的画图塑像和真实生动的场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的实物,真实再现了当年红军将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毛泽东、朱德等一个个伟人,也从历史的长河中向我们走来……当年的红军,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从军长到伙夫,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油盐柴菜钱。

冬天,官兵只穿两件单衣,晚上睡觉盖的是干稻草……

在座座环绕的山林之中,在弯弯如镜的稻田之边,茅坪就隐卧在群山之间,那弹痕累累的墙壁,就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深情地述说着当年的故事和传说。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运筹帷幄,骁勇作战;挑灯夜读,笔耕不已。

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白色势力重重包围,敌我兵力过分悬殊……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革命前途产生了动摇,发出“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

走进毛委员居住的八角楼,我仿佛看到毛委员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写下《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光辉著作;鲜明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够打得多久的疑问,第一次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在井冈山有一种“野菜”叫“红军菜”,它的叶片一面翠绿一面却鲜红,具有象红军一样非常顽强的生命力。

它生长在井冈山的森林、山坡、草丛等地带,无污染,纯天然。

在井冈山红军革命艰苦的岁月里,它成为广大工农红军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

沿着高高的石梯拾级而上,两旁的树林渐渐归隐于若有若无的云海之中。

我高高伫立在黄洋界炮台上,当年的战争场景犹然在目,楠竹做成的钉子,敌军哀嚎的声音悠悠响起,起起伏伏,就是一首动听的歌;走进半山腰朱毛挑粮的小道上,仿佛看见朱德高大的身影颤悠悠地走来,朱德总司令的扁担挑起中国革命的一片天。

高高的纪念碑,就是历史的见证。

在黄洋界之巅,凝眸远眺,罗霄山脉犹如天然的屏障,护佑着这一方土地的神圣。

当我真的来到井冈山,面对这里的崇山峻岭、苍松翠柏和淳朴忠厚、勤劳善良的井冈山人,才深深感到如果只把这里当作一片旅游胜地,只用耳闻目睹去感觉井冈山,已经远远不够了。

面对这里的山、这里水、这里的人,只有用心灵去认识、解读井冈山的灵魂、去体验、感悟井冈山的精神和这块神奇的土地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卓越贡献。

离开时,我深深意识到,那“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就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跨越世纪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一座英雄的山,一座令人敬仰、热血沸腾的山,一座让人变得纯粹高尚,灵魂得到净化的人格高地!

最优美的游记散文 篇2

由于单位委派我去往苏州学习,所以我坐上了去往苏州的火车。

我居然就这样踏上了火车,又一次独自一人去往陌生的城市。

这是个奇妙的感觉。

在夜色中驶往未知的地方。

身边是陌生的人们,耳畔是陌生的声音,火车的轰隆隆的声音真切而明朗,窗外的景色不断后退,形成一条条流畅的线,拉伸开来,形成内心的茫然。

离西安越来越远了,独自一人的路途让我感慨,未来的十几日又是如何的展开?会认识什么样的人?见到怎样的景色?这就是未知的魅力!总是在未知中探索神奇的瑰丽。

就如同夜色中的远方,只余下星星点点的灯光,却吸引人睁大眼睛遥望远方,仿佛远方的朦胧的景致才是最迷人的、最充满幻念的念想!

火车上的气息就是散发着方便面的味道,一些索索细语的说话声,一些水果、食品、饮料的叫卖声。

偶尔夹杂着婴孩的哭泣,这是旅途的声息和味道!

今天5号,清晨醒来,依旧是火车的轰隆隆声。

车窗外一片清亮,阳光半明亮的挂在天空。

又一次乘务员推车叫卖声此起彼伏。

低语声渐渐而起。

火车在行驶,途径处未知,目的地在哪里?心情跌落在路途里,这是不是旅行者享受的一种感受?我是两点一线生活的人儿,对于旅途是陌生的陌生。

用一种揣摩的心态猜想旅途中的思维。

也许,途中的景色比终点好看;也许,途中的心情比到达目的地的心态更旖旎;也许,途中的静美比终点的动更引起更多的思绪;也许,每人心里都藏着一列开往未知的火车,驶往人生的路程。

一碗方便面,一些升腾的蒸汽,一些飘渺的方便面的气味,一点饥饿的感觉,还有一些马上就要到站的小激动,构建成旅途的心境。

火车停靠在途径的站内,看着匆匆行过站台的如梭的人流,火车暂时的停止让心情停顿。

陌生的气息,陌生的味道,陌生的时空街道。

这就是旅途的感受。

火车的再次行进让窗外景色如梭,行进中的感觉就像飞驰的山川河流,匆匆的退却让景色朦胧。

时间在倒流,火车在飞驰,让我的胡思乱想如同窗外流畅成曲线的景色:是否会到达天涯海角?那是海南海边某一石块的某一题词!是否会到达天边的石柱?那是孙悟空翻越不出的如来的手掌!

到达苏州后,入住宾馆,就急急的杀往景点,先是在长长的队伍里排队进入苏州博物馆,一路走来,各种陶器金银饰品还有各个朝代的器皿都展现在眼前,悠久的中国历史像涛涛长河述说着优美的文化。

看着这些中华瑰宝,内心的骄傲是无以伦比的。

在忠王府,看见李秀成的雕像,展馆将太平天国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当年的文字,当年的诏书,当年的衣袍,都将历史淋漓精致的表现出来。

让我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心里感慨万千。

然后,博物馆的近处就是拙政园,走进园内,园林的风格让我感叹。

园林内绿树成荫,古朴优雅,眼前一片精致典雅,优雅俊美,园林的俊秀让我大饱眼福。

早就听说苏州园林换步一景,移步一景,窗一景,门一景,真的是变化无穷,美不胜收!于是进入园林的我就贪婪的捕捉每一处景色的细节,贪心的想把美景容纳入眼内,融入进大脑,汇集成笔端最优美的文字!

出了拙政园,就在平江路散步闲游,一路走过,就可以感受到苏州老街的特色,这里汇集了苏州的小吃和苏绣,工艺品,小玩意。

苏州的小吃以甜食为主,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可爱的糯米团子,五彩的色泽,俏丽娇巧的模样,让人食欲大振。

还有各种糕点:花生的,芝麻的,绿豆的……一盒一盒散发着诱人的香甜气息。

这里的丝绸是特色,满街的丝巾图案艳丽,真丝的旗袍述说着中国的古意。

那来自旗袍的韵味,让人回味悠长,耐人寻味。

满街的长裙用传统的绣花演绎古味古意,真的特爱中国味道的东西,它们都仿佛将历史画卷展开,让我畅游在历史长河里。

� � � �晚上,一起学习的学员相约着去往七里山塘。

当夜色降临,我们漫步在七里山塘的街道上,街道古朴灵秀,小船流水人家,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的闪烁在波光鳞鳞里。

在小巷深处,灯光融入街头巷角,融入波光,渲染出绚烂的色泽。

隐约间的弧桥,定格时间的轮转,述说着千年的苏州古城的味道。

于是,总是盼望,能在烟雨蒙蒙间,飘扬着淡淡的水粉,在错落的灯光琉璃下,遥看水波旁精致的房屋和拱桥。

于是就有一个想念:仿佛就是那么烟雨朦胧间,一袭藕色旗袍,绘于荷花莲叶,撑一把油纸伞,就那么轻盈地行走在灯火阑珊处。

想象着,傍水而居的人家,临窗而望。

木橹划破水面的平静,击碎的时光,凝固在老人斑驳的脸上。

这就是夜色美景,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这么美得江南美景,怎么能少的了诗词的点缀,仿如娟秀的美景总有一首绝美的诗句衬托才美焕美纶。

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另有“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

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

”、“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

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进入夜色的七里山塘在唯美的灯光的映衬下让人流连忘返。

让人想念昔日山塘的繁华,凝神细听,那古老悠远的吴韵仿佛就在你耳边轻响,一条山塘河,一艘画舫,一杯香茗,点点的灯光,让你不知身处何年。

美景醉人,柔橹销魂。

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

江南的小调在耳畔清扬,河水两岸大红灯笼高高悬挂,渲染的水俊屋秀,拱桥玲珑,再伴随烟雨飘渺,细品人间柔肠化悠扬。

好一幅夜色江南美景图,愿真在此处不愿走。

在途径处,看见一个古朴典雅的房子,上面书写《漫步时光咖啡书吧》。

夜色里,在幽静的路灯的照射下,灯光悠长,思绪绵长。

好似在时光的长廊里,漫步而行。

静谧的光荫让人忘却繁忙。

一杯咖啡,一本书,就是一段人生,让日子慢下来,让思绪停顿下来,只是在书的世界里品味咖啡。

这就是江南水乡里享受的奢侈和豪华!

苏州的晚上细雨飘飘,这里的雨很有特色,乎而雨起,乎而雨歇,就像苏州当地柔软温和的女子。

在这柔软的天气里,我们依旧踏上旅途,赶往苏州的诚品书店。

苏州诚品书店于2011年5月27日正式奠基开工。

也是台湾诚品书店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畔,毗邻洲际酒店。

还未进入书店,就被身处工业园现代气息所折服。

这里高楼耸立,气派辉煌,在璀璨灯光下,散发着醉人的光芒。

这种时代感冲击着我们住处古街原始原味的古意。

鲜明的对比让人如同穿越时空,在时差的对比中惊叹中华历史瑰宝和现代发展的急剧。

进入诚品书店,第一印象铺面而来,大脑呈现出来的词喷涌而出:金碧辉煌,高尚大气,书香四溢……

漫步在宽大明亮的书店里,这里人很多,但这里很安静。

书籍整齐的摆放在古朴素雅的货架上,整齐而繁多,衬托着屋顶茶色通明的琉璃顶,让人误以为闯入金碧辉煌的宫廷,就差飞龙鸣凤了。

在西安也去书店,但是如此精致绝仑的,却是没有的。

如果对比,西安的书店和图书馆如同住宅区的民居,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亲切感人。

而诚品书店就像进入某星级的酒店,总是让进入的我忽略读书的欲望,而急欲感受室内辉煌的气息。

也许我的想法如小家子气的,总觉这里需要穿着时尚典雅,说话斯文秀气,最好在一杯萦绕着甜香气息的咖啡的飘渺雾气里优雅的翻阅书籍。

脸上要带着优雅淡然的微笑,只是托腮在那里沉思……

途径处书店精致的墙面上一句话语让我感叹:“静静的坐着吧,我的心,不要扬起你的尘土,让世界自己寻路向你走来。

”我品味这句话的含义,总觉得有很多意义无法解读,却陷入沉思。

清晨,吃过早饭,漫步于苏州的街道,我住处的街道建于水的两边,灰白的墙,古色古香的拱桥,在烟雨蒙蒙里,就像水墨画卷,徐徐展开于眼前。

让我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唯美的诗句里: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这个富有江南气息的晨曦,让我感动,让我心动,让我想象那飘逸的长裙在寂寥的水墨街道间飘摇,让我想象一袭烩有藕色莲花的旗袍曼妙婀娜的渡过那座精致的拱桥,在寂静的晨里演绎一场美丽的传说!

去往苏州大学,大学里的建筑像过去的欧式建筑。

这里的树木都很古老,古木苍翠。

苏州大学原名为东吴大学。

苏大的校训:仰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我身边的同伴应该是刚工作不久的,她们的学生气息还未褪尽,所以她们对于景点历史的追究精神很是值得我的学习。

她们一直在寻找“东吴大学”的原始牌匾,终于在校园角落里找见正在修建的白色门楼。

听她们说,这里是“何以笙箫默”电视剧拍摄的地点。

她们很想找到那浪漫爱情经过的路径和食堂,感受大学时代的赵默笙,对C大法学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想在那条绿树成荫的浪漫路径里幻想那段美丽的爱情。

于是我也只好随着她们一起感受那份美丽的爱情和邂逅。

大学的食堂设计的色彩鲜艳。

食品品种倒不是很多。

我们点了一些冒菜干锅,但是都感觉味道不是很香。

我们总是以北方的口味来衡量苏州的味道。

其实,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苏州的菜总是喜放糖,于是,吃到嘴里的青菜和肉就都甜腻腻的。

连当地的黑鸭子,绝味鸭脖的鸭脖鸭翅都是甜而咸的,而这正是北方的我们所惧怕和抗拒的,所以就对当地饮食评价不高了。

在大学的校门外,无意看见一家小而温馨的书店,颜色与橘色和红色等暖色为主。

虽小而有些拥挤却显温馨安宁的气息。

安静的味道让人安心。

墙面上另类的风格让人赏心悦目。

圆形的桌椅舒适随意。

墙角落里一排排书架静静地安置着精美的书籍。

温情的等待着爱护它们的人儿来临。

中午去往狮子林,先是望见博物馆进口处居然没有人排队,于是杀了进去,又一次感受了历史瑰宝的魅力。

上次进入馆内只是关心展品的珍贵和稀奇,总是想它们的价值多少。

但是这次,我却更是在意其中的文字,那里述说的反而是历史的精髓。

每一个文字仿如金玉闪烁,玉润金贵,如夜明珠般在夜色里瑟瑟发光。

在博物馆里我居然发现大师级别的《心经》,还有《中庸》的抄卷,其中的字写的俊秀苍茫,于是我记起课堂上老师对我们说的,只要把博物馆里的《心经》字帖抄上一百遍,这样自己的字就会突飞猛进。

于是我贪婪的把这些精美绝仑的字迹照入自己的手机,等待可以拿出来练习的机会。

可惜《中庸》的全文根本照不清楚,只能照出部分的字迹,但是也够我练习了,也是意外的收获。

我出了苏州博物馆就转身去往狮子林。

在这里,一条路上就紧挨着三个景点: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所以周边就摆满了铃铛满目的商品,这些商品以丝绸为主。

有真丝的丝巾,有真丝睡衣,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真丝旗袍或棉麻旗袍,那些典雅婀娜多姿的感觉让我遐想:就在那狭长的仿如水墨画的江南水乡,在那精致的拱桥上,款款走来带着丁香花般的姑娘,一袭优雅的旗袍婉约温婉,这才是对于这里旗袍的最佳解析。

还有这里的苏绣真的就是一绝,就在精致的雕花木制圆框里镶嵌的丝绢上绣一幅富贵牡丹,或温柔可人的猫咪,或憨态可鞠的熊猫,最让人惊叹的更是薄薄的丝绢上,绣品是正反两面都是一致的图案,我经常绣十字绣,知道做到反面针脚整齐是难上加难。

所以,这就是苏绣的精彩之处。

这里的特产大部分是甜腻腻的糕点,有桂花糕,芝麻酥等,都是以甜软为主的食品点心。

进入狮子林,园内拥有大量的怪异镂空大型的石头,在亭台楼阁间,碧水秀谭里,奇石怪石巧妙的堆积而成,形成一个美丽俊秀的园林。

站在弯弯的拱桥上眺望,还真的可以在俊山怪石上看出狮子的模样。

我本来就是方向感不强的,所以进入石林后,就华丽丽的迷路了。

在各个大小不一的石洞里,我乎上乎下,穿小洞,跳大洞,爬台阶,下小桥,进楼阁,下绣船……总是找不到回去的路。

无意听见旁边有导游说:当年的康熙也是用了四个小时才出得了园林。

在这个园林里,还在精致的楼阁里展放着各种奇俊的石,听说这些石头来自太湖石。

说是这些石头经历了长久的冲刷和击打,在日积月累的冲击拍打下,就形成了这种怪异奇形的模样。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瑰宝。

在这神奇的园林里,我也许也是愿意迷失在俊秀山石间,只是我的课程已经迟到,虽未尽兴,却需要尽早赶回。

于是我就凭感觉跟上了两位男子,因为我无意识听说他们也迷路间正在找寻归路。

我就那么悄然的跟着,随着他们穿石洞,经花廊,进门厅,出圆门……终于见到出口,于是我雀跃的飞身而出,早已忘记跟随的谁是谁了。

这些天,我看过三个园林: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对于这些园林的印象是惊叹而折服的。

尤其是网师园,虽然小却精,那每一个窗、每一个门、每一棵树或石头都是那么的精美绝伦,美不胜收。

园林将鬼斧神工的杰作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奇迹是我们最美的拥有,这些美会沉淀在我们的生命里,成为最美好的记忆。

我们三个女子结伴来到盘门景区,抬眼看见了瑞光塔。

(知识普及:瑞光塔建于公元1004年,通高约53米,为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分塔基,塔身和塔刹。

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柱组成,每层设腰檐,平座,垂直轮廓逐层收缩,微呈曲线,展示了宋代古塔的风姿。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身底层周匝副阶,立廊柱24根,下承八角形基台,周边为青石须弥座,对边23米,镌有狮兽、人物、如意、流云,简练流畅,生动自然,堪称宋代石雕佳作。

基台东边有横长方形月台伸出,正面砌踏道。)

听我上课的老师介绍,说曾经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还有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说是这些文物是淘气的孩童掏鸟窝而从土层密封的塔墙暗格里发现的藏宝洞里发现,现在安置于苏州博物馆内。

爬上瑞光塔陡峭的木质台阶,这些台阶狭小,当我们爬上六层以后,七层就不开放了。

塔内早已没有了原来的精美,明眼处很多破坏的痕迹。

除了一层四周坐落有佛像,二层以上的只剩空落落的凹形空格。

我们一直在塔内寻找那个藏宝的洞,由于是上完课后的下午五点后,所以在工作人员催游人离开的时候,又好心的告诉我们那个藏宝洞在三层的木塔梯口处。

于是我们终于找到那个被木框封住的洞口,里面木板早已翘起,空洞的苍白述说曾经的辉煌。

从瑞光塔上眺望,就可以望见盘门山周边的景色,处处小桥流水,飞梁画栋,人间美景尽收眼底。

出了瑞光塔,来到河畔,由于接近傍晚,正值工作人员下班之际。

最优美的游记散文 篇3

从张家界武陵源回来已近一月了,始终不知如何提笔,一些好友也一直在催促说等着看我的游记,我自认太让朋友们失望了。

我何尝又不想写呢?

借助国庆节放假,这几天我也试着构思我的这次游记,可一旦起构,就会生出无数的繁思。

一如春日田野里繁杂盛多的春草,又如夏雨中地上无数欢唱的细流,多而无绪。

我不知从哪儿才能领出那根供我编织的锦丝,实可谓意乱如麻、思绪纷复啊!

想想,这些乱如麻、纷繁杂的思绪都是来自于武陵源,来自于武陵源的三千峻峰和八百秀水,来自于武陵源淳朴憨率的民情。

武陵源的美,此时我无法形容,我也无法用文字表述。

我羞愧我肚中字词的缺乏,我痛恨所学修辞手法的穷极,我更伤心自己虽不辍却拙劣的笔墨。

武陵源的美,美的能让人陶醉,美的能让人融化,美的仿佛自己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了,美的让人不敢触碰……

我经常上网看看各地景色的散文和游记,描写张家界的也不胜枚举,其中不乏很多好文。

让我最为称许的还是峻青的《难忘的索溪峪》,这也是除了武陵源的美之外让我久久不能提笔的又一原因。

想写写武陵源的山水,峻青已抒画到了极至。

想叙一叙湘西的风土人情,谁又能如沈从文老先生刻划的美好逼真呢?

国庆节前夕,我在武陵源呆了一周。

这一周时间里,我毕竟看到了武陵源的山水风貌,亲身感受到了这里的民俗民风。

这里让人陶醉、让人震撼的美景实在是不胜枚举。

这些,不叙叙心里难受,不写写总觉着对不起自己的感观,更对不起美丽的武陵源。

我想还是有必要将这些天的耳闻目睹和切身体会抒之笔端,听其自由游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