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霜降散文(精选26篇)正文

《霜降散文(精选26篇)》

时间: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时期。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霜降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霜降散文 篇1

昨日翻看日历,忽然发现“今日霜降”,禁不住思绪翻滚,想起诸多往事。

在我的记忆里,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记住的就是霜降。因为从这一天起黄叶开始飘零,天气越变越冷。古人谓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说霜降以后,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开始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这也说明,真正意义上的冬天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对霜降的最早感觉是凄清寒凉。小时候,每天要起早拾粪,霜降之后脚常会冻得酸痛。傍晚,大人梨田种麦,地头田角常是我去用锄头刨,然后撒上种子,夜幕降临时,露水披在身上,明显有霜冻的感觉。每年10月底,秋高气爽,夜月高悬,空气格外清凉,那时我和兄弟常常把正在晒的稻子垒起来,用稻草盖住,然后在草垛边搭个草棚看着,多少次半夜被冻醒。

稍大之后,我知道霜降是个重要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至今还能背诵。正是从背会这则农谚开始,了解了霜降,知道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后来读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和三国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句子,加上学了一些天文知识,才真正明白为何在霜降这一天天气越来越冷,露水会凝结成霜。

高中以后,我喜欢上了文学,常寄情风花雪月,舞文弄墨,因此记住了许多有关霜的诗词。如南宋诗人吕本中《南歌子旅思》中的“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霜月》中的“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等,最喜爱苏轼《浣西沙》中的“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和清代诗人叶舒崇《秋日杂感》中的“霜侵黄菊人俱瘦,露下红阑梦亦寒”两句,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世事沧桑的许多体验。还有隋朝败亡皇帝杨广的那句“霜霰落兮山谷寒,木叶下兮丘壑残。”透射着许多无奈和凄凉。过去一直以为此君为帝喜欢纵情女色和山水,不应有许多愁绪,后来读其生平,知道他也曾是一代枭雄,为千古少有的明君,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沉沦,竟至落得个死无葬身之所、遗臭千古的下场。我不喜欢这个人,但却曾喜欢过他的诗,特别是其中的那份寂静冰凉的感觉。

1993年秋,我在太康县马头镇实习,那时我穷困潦倒,饱尝生活艰辛,又屡遭失恋之苦,心多悲凄。每到周末或放假之日,师生都走了,只有我一个人守着那片破落的校舍,寂寥难奈。每晚饭后,我从镇上踏月归来,独坐院内,四野疏落空旷,惟以清风、霜月为伴,心境凄然,常以吟诗消愁。记得当时写过不少诗词,多未留存,只有一首小诗《无题》:“击节邀月空低头,千里霜叶千里愁。异乡尽是断肠枝,寒风理当度申州。”和一首词《清平乐仲秋》:“霜叶萧萧,夜清人起早,觉梦依稀凭窗眺,世间葱茏少。乍曾跋涉万里,寻寻觅觅与谁?太平世里好叹!皆如是东流水。”至今仍能记得,每每读来心中还会漾起许多酸楚。

去年冬,车行至周口,有同事问我:“你还去故地重游吗?”我说:“不去了,一切都过去了,还看它干什么?徒生烦恼尔!”其实,我心里却很想去,不为重温旧日生活,只想看望当年邀我喝酒的兄弟和曾在风雪之夜为我送被子的长者,想起他们,心中就会产生许多感激,这让我倍感温暖。多少年来,我一直生活在现实与过去之间,在直面人生和怀想感念中走出一个又一个困境,虽辛酸但却益发坚毅。清代诗人史夔有诗云:“霜黄树色暗,地白人影小。”在我看来,这不纯是写景,还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情由境生,境由人处,其实人都是渺小的,何以为大,差别在于人心。骆宾王说:“霜歇兰犹败,风多木屡摧。”是呀,人生多风,兰犹多败,但关键是我们不能悲绝,不仅要活好,还要一路踏歌迎向未来,走出新的道路。

霜降散文 篇2

当芸芸花草香消玉殒的时候,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就悄然无声的来了。

是花落引来霜降,还是霜降令万花凋零?

“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二十四节气解》上如是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气象学上,把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称为霜降。

屋后小园的菜叶上那淡淡湿湿的一层,是露还是霜?哦,今年暖秋,哪来的霜?“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从立秋开始就在心里渴望秋风秋雨秋水长天,可整整一个秋季似乎毫不理会的就走到了秋的尽头。暖秋,少雨,持续干燥,一路暖暖的,耽搁了多少秋绪,几许秋愁,蕴酿了多日的文字也跑得无踪无影。

清晨,骑着单车走四方,套上毛衣还觉凉。时令不饶人呀!杀肃的严霜,会把世界变个样。寒蝉噤,雁南飞,青蛙冬眠,蛇归洞……

然而,霜重色愈浓。大自然的如椽之笔把树叶点红了,把庄稼染黄了,把天空刷洗得瓦蓝瓦蓝。把盐阜大地装点得色彩斑斓,流金淌银。

“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广袤的原野里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富饶的灌河南岸是何等艳丽!

“芒种黄豆夏至秧,想种好麦到霜降。”秋收秋种的序幕早已拉开,农人们麦种已经拌匀,金镰已经磨亮,收割机已经走在路上,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

一块块稻田整整齐齐,稻们像一个个待嫁的新娘,脱去绿衣,换上新装,娇羞地低头弯腰,相拥相抱着,象是在准备盛大的集体婚礼。

棉花笑得裂开了口,像个傻傻的村姑,大大咧咧地站在田里,向人们炫耀丰收的喜悦。

玉米已经登场,几株晚熟的玉米像聪慧能干的小媳妇,头飘发穗,怀抱婴儿,在玉米地里张望,等待着打工郎的归来。

向日葵像一队队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昂首挺胸,面向太阳,守望在小河边、大路旁。

红薯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从地里爬出来,滚成团,堆成山……

静静地伫立,呆呆地凝望。一川烟草,八面来风,临风秋色滚滚来。新农村的天空,秋阳高照,白云起舞,白云下面——我的家。

生于秋天,莫名的喜欢秋天。徜徉在长满野菊的小径,会有一种错觉,好像自己不是自己,生活也不是自己的生活。

真的不敢相信,自己和秋的缘分是这样的深,深到原野深处,深到滩涂海边,深到无人之境,深到完全将自己溶进了秋。不管是梦里还是梦外,不管是在南山还是在东篱,分分秒秒似乎都不想离开秋。

秋已深,人未老。曾经接受过多少次秋的拥抱,今天还像是第一次亲近自然,第一次身心合一,第一次领略什么是秋的安宁,第一次感悟什么是诗意的栖息。

所以,我盼望心里的叶子早日落下。一年复一年,叶落了,归根了,大地歇息了。季节如此,人生何尝不是?经霜叶更红,那霜就从今夜白吧。

霜降散文 篇3

微露晨曦满地霜,枯草黄叶霜花白,清新秋色千里景,枫红菊黄不胜收,莫叫好景逝匆匆,恰是香山红叶时,秋雨延绵云雾伴,秋殇别恋初冬寒。

虽已秋寒初冬上,却是四季更替时,风景依然如画盎然,山色水美,尽收眼底,无需粉黛,无需刻意去修饰,天然而成,不需点缀,那么自然,浑然一体,浸染满目,富有油彩画的韵味十足。

悄然间,从繁忙工作中惊醒,好似南柯一梦,已走进梦的边沿,站在了秋冬交替的十字路口,这秋,这景、这韵味、这秋雨别恋的雨滴,使红叶挂珠,让黄叶凋零,满地黄花,摇曳飘逸,十足的水墨自然画卷,人间画廊,来不及去尽收眼底,涌入自己的镜头,只因四季交替的轮回,哀叹中,离别絮语的惆怅间,刹那,深秋已悄然戛然而止,秋韵浓浓中,层林尽染,遥相呼应中的步步美景,悄然间,已经要落下帷幕,深秋雨中的丝丝寒意,踏过漫山遍野,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穿过行人渐渐包裹得冬衣和脸颊,只留住秋的尾巴,吝啬的想吸吮尽这秋日的丰满,让水瘦山寒,让枯叶遍地,落地黄花片片松软,仅留红叶黄菊为伴,银杏叶的满枝丫,柿子树梢挂的红火、透心凉的甜蜜和临近黄昏的胡杨林的坚韧挺拔,让夕阳余晖染醉这浮尘杂世,还有那秋收的愉悦心头,硕果满仓,初冬咋寒,不尽然,确已感觉到了初冬脚步的慢慢缓缓临近。

不尽的秋雨,眼看着就要云淡风轻,天高气爽,却就这样绵绵不断,初冬之上,赋予草木有了灵气,秋雨成霜化为露,滋润着,倾诉着,倾诉这离别、不愿割舍的情怀,柔情似水,难舍难分,何等的美妙,何等的惆怅,让人也感觉到了却上心头的触痛,由衷而生起别恋、相思、扯不断的思恋和亲情的不舍不离。

一把相思泪,见物念亲人。都说深秋初冬别离寒,却盼故人早日还,遥寄嘱托温暖季,牵挂不忘倒也难。枯叶枝头,零星洒落,黄花败叶,随意散落,一叶知秋寒,忽如一夜秋风的扫荡,刹那之间,已经是别样的风景,与秋风瑟瑟中感到了亲人离别和相思的伤感。都说,这秋冬交接的季节,也是思亲遥寄送暖的季节,“寒衣节”,给远在天国的亲人,送去一份温暖的寄托,捎去一份相隔别离的问候,季节变化了,这份对亲人的情感,永远都是真实的。荒野孤坟,野菊围绕,是否还是依然烂漫,从来没有刻意去播种,却每年按时盛开,那是母亲的最爱,让苍天也有了灵气,荒草衰败,稀疏环绕周围新栽两颗松柏是否已经长大,那是儿女的永远的思念和寄托,是心灵、血脉的相应传承,是不能割舍情感的延续。

站在秋的路口,依偎秋的怀抱,时光里,故事总有讲不完,岁月流逝,老去了容颜,却成熟了心智,当繁华中叶片落尽,生命中脉络才会历历可见,走过属于自己的岁月,一路走来,回首经过的人间沧桑的不易,不愿意在彼此伤害中求得生存,只想做好自己,去适应别人,不求别人多么理解,一切只想平淡,还好有姊妹们的相互扶携,有父亲健康的身体,也觉得幸福了许多,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走的是平淡路,做的是简单事,让繁杂的事变得情趣简单,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泡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滋味,喝的是水,醉的却是生活中五味杂陈,不求最好,也不怕多好,就这样,安静、随和、祥和、平淡中走过,有朋友的相伴,亲人幸福的微笑,就这样,美好如初.....云淡风轻,又一年,花开花落,又一季,就这样,迎着秋日初冬的暖阳,孕育着冬天滋润,期待着来年春的萌发和生机盎然,那将会又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和丰收的希望归宿。

霜降散文 篇4

突然想起“霜降”来,是因为我电脑桌面的搜狗壁纸自动切换到霜降的画面。一片大大的枫叶落在草丛里,枯黄的叶面上全是晶莹的细霜,周围的绿草也都覆盖着一层洁白,壁纸中间写着一句诗:“霜降水泉涸,风紧草木枯。”

我在城市里读书工作生活已有十年了,早已忘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倒不是我忘本,而是这所城市只有冷热两种交替。落叶也跟故乡不同,故乡的落叶是一个过程,层层的树叶谁先熬不住寒冷和干燥,谁先挣脱羁绊,纵身跃下。城市的落叶不是这样,忽然起了大风,头天还满树的绿叶,第二天早上满树都是光秃秃的了,一如城市的节奏,快捷、高效。

我的故乡是很普通的北方农村,是没有多少风俗的,这也许与生活水平有关系,解放前吃饭也就是介于饱与不饱之间,哪能流传下来什么风俗呢。对于霜降的记忆,是一大清早就被父母从被窝里拎出来,穿上厚厚的衣服,跟在大人的身后去地里刨花生或者是地瓜,庄稼秸秆上、叶子上,草丛里,甚至地面上都是一层白色的霜,一开始我是不敢用手去碰白霜的,因为太凉,不像大人们,到了地头挽好袖子和裤腿,脱掉鞋子就开始劳动。我只有在跟着大人们的身后,等太阳出来之后才敢用手去碰,凉凉的,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对于白霜的特殊记忆了。

秋收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我不是对于那些白花花的花生或者是硕大的地瓜或者是满山的栗子、山楂感兴趣,我是对那些落在地里的和留在树上的感兴趣,因为我总是能在村里的山上找出一些来,再偷一些,然后在山坡上支起一个灶,用火烤来吃。霜降虽然也是在秋收的这个季节里,但已经属于末端了,农人也开始着急了,我便不怎么喜欢了,因为这时总是要被父母拉去打下手的。通常还没有结束的是晒地瓜,一开始用手推的推子(山东的一种农具)后来是用轮闸(山东的一种农具)一片片的把地瓜切片然后撒到地里,两三天后地瓜干会变干,农人们再把变干的地瓜干拾回家,我的任务就是摆地瓜干,蹲在地里一片片的摆好让他们没有重叠从而更快的干燥。我往往是蹲在地里羡慕的看着姐姐干着“高等级的技术活”(用推子推地瓜),而我只能蹲在地里做“低等级的体力活”(摆地瓜干)。我尤其的不喜欢秋季的这一段,过了这一段,到了种小麦的时候,又是我所喜欢的了,看着牛拉着耩子(有时候是人拉着,我也会去帮忙)把小麦种进地里,我记不清楚他们的表情了,隐约很神圣很高大,于是我也很欣喜。

古籍《二十四节气》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这是对于霜降的气候解释。北宋大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这是文人的咏叹。我记忆中故乡的霜降只有农人们的匆忙,他们匆忙的去收获,又匆忙的去播种,他们不晓得“芙蓉独自芳”他们只知道“霜降杀百草”他们没有莫名的惆怅,只有欣喜的去收获今年,努力的去播种明年。

前几天打电话回老家,老家早已收获完,播种好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化的推进,老家的秋收再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样有一个极长的时间,而是很快的结束,村民们也不像以前那样准备享受整个冬季。青壮劳力选择了去打工,需要照顾家和孩子的女人们也在村子附近的花生米加工厂里打零工。妈妈絮絮叨叨的告诉了我很多,我很高兴于村子里在享受物质上的现代化并保持着原来的农人的勤劳本色。末了,妈妈告诉我村里的山卖掉了,我怅然了很久,不知道等我在霜降的季节站在那座曾经有着我少年时的快乐的山上会咏叹出怎么样的一首诗。

霜降散文 篇5

有人说,阮卿怜便是一朵莲。

她在十六岁之后时常做同一个梦。梦里席南暮手执一盏萤灯,站在对岸对她轻轻笑。梦里人会说这样的话——

阿怜,同我走吧。我们一起去寻回小葵。罗绮小镇是会令我们快活的地方。席南暮唤她作阿怜。他曾在一个月色稀薄的晚上低声说,阿怜,你就像一朵莲花。别人包括小葵都称她卿怜或者阿阮。这或许也就是十七年来他待她与别人唯一的不同。梦的结尾他转身,身侧是小葵渐行渐远的背影。席南暮伸手抓住她的衣袖,说,小葵,你等等我。而她就木讷地在河的对岸看着他们,良久说不出话来。

阿阮。你看莲花开好了。清风阁是个雅地。唱歌作诗,谈心陪酒。并非一般的风月场所。能够在清风阁立足的女子,必然都非同寻常。阮卿怜,清风阁的头牌,除了倾城的容颜,必然也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阮卿怜彼时,七日便成名,豫城家喻户晓。杏眼柳眉,唇红齿白,病弱西子胜几分。而她那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唱得多少男人女子惊叹落泪,仰慕者成百上千。有人说阮姓女子天生就是唱悲歌的。一个个达官贵人都想收阿阮作小妾。可她不许。她一直在等,等着席南暮和小葵来找她,带她一起去罗绮小镇。

时光如梭,来时还是莲荷不见的初春。此刻白色的夏莲已铺满了水塘。夏天的光照在阮卿怜的白裙上,立于莲中的她就像莲花仙子般。她在想今日之事。豫之邻城的某富商非要卿怜作自己妻室不可,奈清风阁的人阻拦不下。场面的最为尴尬之时,豫城桑府的七少,桑籽络突然出面,将自己带来桑府。这七少爷如平日一般顽劣,上轿之时还不忘撂下一句:我七少的人,谁都不许动。桑府的老爷是前朝宰相,桑家大少爷和三少爷是四品大将军,五少爷是吏部尚书,皇上面前的红人。而桑府的绝色女子,成了各藩王的妃。这般地位,莫说在豫城,就算是整个九州,也是不好惹的。

桑籽络站在自家府邸的夏池庞,手指轻轻拂过池里的莲花花瓣。他轻言道,阿阮你看,莲花都开了。你为何不能开心一些。见阮卿怜低头不语,桑籽络又说,阿阮,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子,我只想与你做知己,仅此而已。卿怜抬头,明晰的目光有不信任与怀疑。七少,她说。七少,您救下了小女子,我甚是感激,必定以小女子自己的方式回报。请你莫强求。

桑七少嘴角挑起了笑,你上次不也如是答复我的么。我等待的回报到底何时才到?阮卿怜自是心虚无言以对。

霜降散文 篇6

在农村里对节气并不是很在乎的,气温变换都有其规律,但也有其偶然性,就像今年的霜降气温就不如想象中那么低,听妈妈话的孩子固然穿上了秋裤,但也有不少像我一样穿单衣还出汗的另类,穿多的属于尊重节气,穿少的则属于尊重事实,小时候在家母亲属于前者,一觉得自己冷就把我包裹的严严实实,而父亲无疑属于后者,看我稍微多穿几件衣服,就说春捂秋冻,穿那么多干什么,不少家里的战争就是类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对错,争几句也就算了,大家各行其道,很可能第二天同样话题又重复提起,依然如故。至今想起那个时候父母拌嘴我都想笑,他俩有时候也是说着说着就笑了,家里本就不是战争的气氛,我庆幸自己一直在父母恩爱的环境里长大。

霜降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远足捡漏,当时我们那里有个名词叫做“乱”花生,其实是不是这个字也说不清楚,可能是鲁西北的方言吧,含义就是在秋日收割后的地里寻找别人遗留在田野中的作物,不但是花生,地瓜土豆也属于这个范围,按照乡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土里没被收获的可以被别人捡走,但地面之上的如瓜果、玉米、谷物之类的即使主人不收,别人也是没有权力采摘的。开始的时候我是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后来我就习惯于独立活动了,撒开两只腿,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走,当时因为花生地瓜等属于经济作物,并不是每家每户都种植,而且大庭广众之下肯定早被人扫荡过了,因此就要走很远的路,越偏僻越可能有收获。

“乱”花生也算得上是一个旅程,当时最标准的配置是一个旧的口袋或者书包,一把铁锨,再加上一天的吃食吧,条件好的自然还会有自行车等高级装备,当然几个变态的可以骑头驴,人和坐骑都在寻找自己的口粮,而我就只能属于低配了,甚至于早饭在家吃的多一些,连午餐都不带,一路上走在旷野里的时候有点小激动,幻想着体会一下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出发时候身上冷呵呵的,走不多大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但一般说起来从开始到第一步落脚一般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另外我比较好胜,经常大家采摘一天回到家里要比赛一下彼此的劳动成果,我做不到最多但我绝对不甘于最少的,因此往往喜欢剑走偏锋,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我去,别人不走的路我走,高唐也有过不少历史遗迹,有过很大片的乱坟岗子,也有石人石马破庙之类的古建筑,但当时那些地点往往被人视为阴气团团,白天时候都很少有人路过,他们附近的地里相对剩余的花生地瓜就多一些,我属于天生胆大一类,对这些牛鬼蛇神的传说嗤之以鼻,曾经有一次在古代传说的黑风口(就是水浒上孙二娘开店的古址)挖地瓜挖了满满一口袋,几十斤的重量,走到晚上十点多才到的家,把父亲和母亲吓得出来找过我好几趟,自那次后母亲就不怎么同意我外出的这种打野食的情景了,但我一再坚持,一到周日就跑出去,弄得她也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虽然家里也很穷,但已经不是吃不上饭的情况了,外出的这种搜集采摘其实是满足一种猎奇的心理,传说男人都有一种对打猎爱好的天性,现在社会已经不像历史上那样冷兵器时代猎物遍地的样子了,因此也就会寻找一些别的方式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霜降之后天气变冷,农作物基本上也收获完成了,男人闲着无事就要找点事情,这和历史上许多大的战役都发生在霜降前后也有着密切关系,外出“乱”花生的人们组合也是五花八门,有我这样的独行侠,也有分工配合的团队:有的负责找,有的负责挖,而有的则负责运,传闻有此挖掘大队刨粮食之余居然挖出过古代文物,但最后被他们换成了粮食,当时的老百姓眼里粮食就是天,也有传闻独行侠掉进井里不幸陨亡的消息,但大家的热情并未因这些传说而变化多少,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傍晚前后不少队伍或者个人归来,一般都要在村口集中一下,说一说自己的行程,比一下收获的多寡,大人吸几口旱烟,像我差不多年龄的则再一起吹吹牛就回家了。多也好少也好,父亲和母亲从不表扬或者埋怨,这也和我现在养成这种胜固欣然败亦喜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吧

上高中开始,去了县城,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霜降散文 篇7

是清澈见底的水拉开白霜的序幕;是晨曦中的枫叶打扮粉末聚会了白雾的理念、装饰了水中的假山、驱赶着阴霾的旷野杂尘;是秋风清扫了马路的纸屑、塑料袋以及所有风能驱逐的污秽。给宽敞的池塘一块块洁白的亮点,给池边的绿荫蒙上了一层清爽的气息,赐给辛勤的园丁一座水上清贫志趣石山,使成功者的雄心成为金字塔模式永远铭刻清澈的水上!瞥过池塘:也能见到多病缠身的秋露的污秽被秋风打扫得如此干净,收获季节的失败者萦绕脑际的烦琐被云雾吞嗜得彻彻底底。这就是敖菊独放的季节风采展现的一角。

朝露侵蚀的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从平原又重复到了高原,与昔日的亲朋好友回忆起往日的甘醴、苦涩、漫长的艰苦岁月。真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园”啊!忆往昔,他三个月的南方治病,目睹了发展较快的城市建设的繁荣:道路的宽阔立体、楼房的高耸如云、植被的独特成荫。富裕城市国人道德品质的高尚:看病、坐车中的礼让,公共场所卫生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的自觉表现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传统美德。想起来受益匪浅才是他呢!因身体、思想双丰收了!至于寒来暑往很正常,人生的烦琐多了并不怕。

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这里有假山常年漂在水上,绿荫永久陪伴着池塘和假山。辛勤的人们就不要提了。

霜降散文 篇8

昨晚几个人把一大包干红葡萄酒喝光了,就这样安静地说说话到午夜,蛋糕就是珍馐美味,还有就是杯中干红的脆爽和大家真挚的友情。

一夜无梦,心情很好,直到有人在窗外喊吃饭!快速洗漱,去吃早饭!油炸馍馍,玉米糁糊糊,素炒山药,花生米。水煮鸡蛋。

坐书记车去斗渠巡查采收质量,3斗西有采棉机作业,5斗东有采棉机作业,有许多采收过的棉花等着打包。昨晚上富阳就在连部办公室发脾气了,4斗东承包户把他家配套机车从地里撵出来了,原因是富阳家打包机给他家打包完了,这件事把富阳的儿子大磊气怀了,小伙子平日见谁都是笑迷迷的,这次来真的了。开着的打包机死活不去给那家人打包,谁劝跟谁急,那个人平日里就支楞八叉,信球货一个,因为怕下雨,催大磊给他打包,没有来的及,就到连长那里告状,连长对着大磊就是一顿训,把这孩子训急了,打包机师傅又不是铁打得,也要睡觉休息,机器也有出故障的时候,连着告了三次状,还把大磊家配套机车撵出来不让拉埂子,人家能不生气吗??大磊说了,有些人的钱再多,哪怕从兜里往外淤,也不去给干活,不挣那个窝心钱,看来,是把这孩子惹恼了。

团里派来的采棉机在3斗东采棉花,洪涛家的凯斯不知道哪根油管子漏油,去修了唉,少挣好几千哦,7660在段总的13号地里采棉花。

坐车去买菜,大白菜,肉,豆腐。

联系抽带子的人木有来,让毛蛋去地里打条路,明天下午往外拖滴灌带。

把蓬布装车拉回毛蛋家,给二勋安排把好蓬布还给光杰,那天晚上打包,打包的铲车把借他家的蓬布铲坏了两大块。

午饭正点:米饭,馍馍,大白菜粉条肉,素烧茄子。

休息一会儿,保管员通知16号地全程施肥,斗渠领导要跟车,小彬和新红自己装车,二铵50袋,装的太慢,边装边聊天,笑点太多,挺有意思。去地里清拾地上掉的棉花,前进担心棉花湿,用抓机把棉堆抓散了,凉凉通通风好打包。小郭来帮着清捡落地棉花,说了自己心里的委屈,安慰开导一下下。

技术员开车过来测棉花水分,说起今年的棉花产量,水肥都要充足,才能夺高产。这样交流种植经验多好,有据有例,能学到种植技术。

回到连队,席子打电话,俺那叫一个忙碌!回到连部,天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连部一个人也木有,很疲惫,洗洗手,去伙房吃晚饭,玉米糁糊糊,豆角,烧茄子,花卷,喝半碗糊糊,几口豆角,吃不下,锁门,回宿舍。

小疙瘩打电话来说已经放学吃过饭,在电话里说了些关于做饭和吃饭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她说明天休息,要睡懒觉,打算自己去买菜做饭,好孩子,自理能力很强。二疙瘩今天还木有打电话联系,不知是不是又在看电影,大疙瘩来电话问问地里的情况,知道了,嘱咐俺早点休息。

听到宿舍外面有车响动,机采要结束了,大家都辛苦了,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犁地,灌水。

俺不想住宿舍了,想回家了,宿舍到了半夜,冷!!!!因为宿舍门朝北,缝隙太大,冷气都是从门地下和玻璃窗进来的,小火炉看着火很旺,经不住!!!

明天要穿棉袄,厚棉裤了啊!

霜降意味着秋天结束,所有田间虫儿进入冬眠蛰伏状态,植物经霜降枯竭结束生命,进入下一个生命的轮回。

可是,初冬的脚步来的太快了,来的气势汹汹!就不能矜持些吗?

霜降散文 篇9

秋天哼着小调儿,轻轻离开,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迷失方向,只有当抬头,才猛然觉悟霜降了!霜降象征冬天的开始,阿,冬天来了!那个慈祥柔和的冬爷爷悄悄出现,默默地派送冷气,摒弃了大张旗鼓的夏热。

小时候,霜降前一天晚上,我总是睡不着,想着霜降后就会下雪,就可以与伙伴们尽情玩耍,我便将两只眼睛瞪得圆圆,对着天花板傻笑。天蒙蒙亮,一道细弱的光线从窗缝中挤进来,落在我的脸上,我便一骨碌爬起来,趴在窗沿边,眨巴着一夜未闭的双眼,虽有些疲惫,但也丝毫掩饰不住兴奋的光芒。妈妈走出卧室,揉着惺忪的睡眼,瞧了一眼趴在窗边的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家里人都知道我在霜降时会这样,都习以为常了。

我向外望去,天地一片祥和,像一潭平静的湖水,并未掀起大波澜,树叶随着风轻轻摆动,仿佛春暖花开之境,可我的脑袋刚探出窗,一股凛冽的寒气迎面袭来,我赶紧缩回去,小脸冻得通红,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看似平静的早晨,却到处埋伏着冬爷爷的身影。

关上窗户,等了一会儿,天空中开始飘落透明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透亮,雪!我欢呼雀跃,可以出去玩了,我匆忙穿起毛衣,套着羽绒服跑出门,在漫天飞雪中跳跃,过了一会儿,我停了下来。哇!我环顾四周不禁说道,映入眼帘的是大地一片雪白,白雪如同一个个小精灵,帮大地化了一个妆,大地纯白无瑕,恍若神妃仙子。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天堂,而雪后的苏州才真是一个天堂。天地广阔,青黑色的墙壁边伫立着几颗香樟,盛装的香樟只有顶端还保留着青黛色,树冠大半被白色吞噬,被白色融化,世界白了,我的心中也只剩一片白了。

霜降散文 篇10

秋季六个节气,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白居易常常在立秋日惦念远方的朋友故人千万里,新蝉两三声。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露水触手冰凉。再往后半个月,是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而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江南这一带地区,露水凝霜时相对于北方还好些,北方凝霜时,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下。凝结成霜冻,霜冻摧残百草,它会将百草中的水分吸干使枯竭而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这是形容南方。在江南霜降这段时间,气温下降,刮风落叶,也给尾秋蒙上几分凄凉。在南方很少见到霜冻,且空气干燥,晚上霜降后,清早起来只能见着最后霜消失的尾巴了,草地上一片片白色,枯黄的叶子上闪着点点白光。在这片没有霜落的天空,我却被霜雾迷了眼睛。

问母亲故乡霜降时的习俗,答道:谷物满仓。霜降是每年秋后农业收获的一大节气。武进农谚日:霜降到,呒老少。意即此时田里的庄稼不论成熟与否,一齐都可收割了。霜降时要赏菊,菊在霜降盛开,生命力极强,登山赏菊饮酒则是表达对菊的赞美歌颂。霜降时不可少买柿子与栗子,图个利市。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而且到了冬天嘴唇就不会干裂。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霜降时节到了,鸿雁的叫声听上去更加悲切。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而每当秋深,游人便会更加思念自己的故乡与亲人。

霜降与鸿雁穿云过,在诗行停过,回望天际,轻声叹息。

霜降散文 篇11

那为什么这个节气叫霜降呢?我查了查资料,原来从今天开始,天气渐渐变冷,动物和昆虫渐渐地去冬眠,开始有霜,所以叫做霜降。那霜又是怎么形成的呢?霜是水气凝成的,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所以有个谚语是“浓霜猛太阳”。

还有许多关于霜降的谚语: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芒种黄豆夏至秧,想种好麦迎霜降……基本都说了霜降前后的农作物。

说是霜降,可我也没看到霜,原来霜只有晚上才能形成,根据资料上说今年的霜降时间是今晚7点46分。原来从春分点开始在黄道上人为地每隔15°圈定一个点,这样黄道上出现了包含春秋分点在内的24个点,这24个点就是节气点,当太阳沿着黄道移动到那个点的那个时刻,就是那个点所对应的节气,节气是一个时间点,这个时间点所在的那一天通常也被叫做节气,但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

今天早上起床,我觉得天气愈发冷了。爸爸告诉我,今天是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我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都到来了!

师大里有许多爬山虎,这几天爬山虎的叶子都红了,就是被霜打红的,而且被霜打过的柿子就不涩了,要不然吃完柿子后嘴里就会有一股涩涩的感觉。

但霜降也有一些坏处: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千万不能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所以在霜降前后大家应该注意保暖,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不管怎样,霜降,告别金秋的最后一缕暖阳,当秋叶渐稀,露霜渐浓,预料中的冬天便离我们不再遥远了。等经历了那个洁白的梦境,又将是春暖花开。

霜降散文 篇12

“萝卜,穿心红萝卜哎——”随着几声长长的吆喝,今年的萝卜上市了。

家乡出产一种绿皮红心萝卜,个头不大,不像南方的大白萝卜又长又大,也不像北方的红皮萝卜头小腚大,这种萝卜圆圆的,像一只青青的大苹果,绿叶、绿皮、肉色紫红,皮薄汁多,脆甜可口,只有绿皮略带点微辣,适合生吃,因此也叫水果萝卜。

循着叫卖声,巷尾一辆电动三轮车装满萝卜,翠绿的叶子晶莹着朝露,绿叶绿皮,犹如一车翡翠,萝卜上还带着薄薄的潮土,一看就知道是刚刚收获的新鲜萝卜。当地人卖萝卜,一般不洗掉潮土,并不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这种萝卜喜欢生长在粉沙地,萝卜上细细的粉沙土,只要用手轻轻一捋,或用毛巾一拍,就扑扑簌簌掉了下来,露出青青的子皮。卖萝卜的农家人往往是带着一把弯弯的旧镰刀头,一手提着萝卜根,一手拿着镰刀把叶削掉,然后就听到咔嚓咔嚓几声脆响,一个萝卜就分成几瓣,拿在手上,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鲜艳异常,往你手里一送:“弟们,尝尝咱的萝卜,不脆不甜不要钱。”卖萝卜的人一脸纯朴憨厚,让你绝对相信萝卜的脆和甜。

萝卜上市时节,不论是大饭店,还是居家便饭,都喜欢凉拌萝卜,把萝卜削去皮,切成细丝,或薄片或小块,撒上姜丝、淋上香醋、放点精盐,滴上几滴小磨香油,拌合均匀装盘,然后放上几根鲜绿的芫荽,红绿搭配,色、香、味俱佳,真可谓是一道下酒好菜。据说,这还是故乡的历史名人明朝马娘娘创造的一道名菜。只不过现代人在马娘娘菜谱中又加了一点味精,招待四川朋友就加点花椒红油,招待南方友人就加些白糖或黄酒,真乃招待四方宾客的绝品佳肴。

故乡也有任何作料都不加的吃法。那就是大澡堂泡澡的地方。立冬过后,北方人喜欢泡大澡堂,一掀开厚厚的澡堂门帘,澡堂子像蒸馒头房,白色的水蒸气扑面而来。澡堂内玻璃窗都浸染得像毛玻璃,雾气腾腾,挂满一层水珠。一股桑拿的汗蒸味,水渍味混合在一起充满整个浴池。一个个赤条条地泡在水里,嘴里不停地哈着气,脸上大汗淋淋。泡够了,口渴了,冲一下淋浴,披上浴巾,慢腾腾地到休息室。接过来澡堂小伙计远远甩过来的热气腾腾的毛巾,擦一把脸,沙发上一躺。马上小伙计顺手从冷水盆里捞起一个红心萝卜,两头一削,只听咔嚓咔嚓几刀,放进托盘,再倒上一杯滚烫滚烫的热茶,送到你的面前,绿皮红肉,像一瓣瓣刚切开的小小西瓜,水润透亮。泡过澡的人拿起萝卜,咔嚓一口,又脆又甜又凉,再呷上一口热茶,热气伴着淡淡的萝卜清香从嘴里鼻里溢出,全身瞬间通泰,那才叫痛快。

此地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红心萝卜切成小方块下到豆里。本地老百姓大都会腌制萝卜豆瓣酱。小雪季节一过,发好一盆黄豆,煮一大锅,拌上盐放凉,然后伴进切好的红心萝卜和新鲜的红辣椒,撒上一些白酒封缸保存。经过一冬一春的发酵,鲜亮诱人,酱香扑鼻。早起做上一碗手擀的宽宽面叶,舀上一汤匙撒在面上,再滴上几滴麻油,捧起大碗哧溜哧溜两口,萝卜清脆爽口,豆瓣微辣香浓,汤汁红稠,下肚爽滑。再轻轻地吮一口热汤,这美味赛过山珍海味,常常吃得满头出汗。

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合,近年也有人学着用红心萝卜做韩国泡菜。把萝卜去皮切成小块,放在一个大碗里,加入盐和糖,腌制一小时。滤去多余的水份,把鱼露、红椒粉、大蒜末和姜末放在一个小碗里拌匀,撒在萝卜上面,搅拌一下,再加入葱段。然后,把混合好的材料密封,在室温下放一天,即可装盘食用。这种吃法保留了萝卜的清脆,成了城里人家一道很不错的开胃菜。

我和红心萝卜有扯不断的感情。记得是三年自然灾害时的皖北农村,一片萧条破败。那时提倡“吃食堂”,凡是铁制的东西都拿去大炼钢铁了,家里没有锅,也没有刀,更没有油盐之类的佐料。为了躲过饥荒,刚一进入伏天,祖母偷偷的在一片倒塌的房子废墟中种上红心萝卜。祖母每天都偷偷去浇水,看着小苗慢慢出土,两片心形的小叶在阳光下摇曳,不几天,又慢慢长出两片花花的叶子,几场雨水过后,废墟中一片葱绿,很快就能看到根部渐渐变粗,有了萝卜的雏形。上天保佑,没人发现祖母偷种萝卜。一场寒霜降临,到了萝卜收获季节。祖母把萝卜叶子轻轻地揉搓几下晒在废墟中,晚上把萝卜悄悄收回院子里,在墙根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小坑,小坑中间垂直放上一把高粱杆,所有的萝卜都埋在小坑里。大雪飘飘,寒风咧咧,饥荒到了最严重的时候,祖母晚上偷偷从小坑里扒出两只萝卜,没有锅,没有盐,没有油,祖母总是燃一把火,把萝卜烤一烤给我吃,我总吃的很香很甜。萝卜慢慢少了,祖母舍不得吃,自己吃晒干的萝卜叶。最艰难的寒冬岁月,这些萝卜救了我们娘俩的命。因此,我对萝卜感恩戴德,很有感情。

红心萝卜也有让我心里隐隐作痛的时候。母亲常年在农村生活,改革开放前生活条件不好,红薯是主粮,吃多了总是胃胀胃酸。母亲喜欢让我买些红心萝卜,她说吃萝卜比吃药还见效。每年的萝卜收获季节,我总是买上一大袋子送去,母亲也是把萝卜埋在坑里,胃不舒服就扒出来吃一个,很是见效。因此,也总以为母亲是有慢性胃病,除了送母亲喜欢吃的萝卜,也送一些香砂养胃丸之类的中成药。母亲总是只吃萝卜不吃药,她总说“吃萝卜喝热茶,大病小病都不怕”。我们也不以为然,没有重视她的胃胀胃酸。有一年,母亲来城里小住,我带她去医院体检,结果查出是冠心病。医生说,冠心病前期临床表现和慢性胃病有很多相似之处,胃胀胃痛,胸闷胸慌表现都一样,只有做CT和彩超才能区别。我真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带母亲体检呢。都怪这红心萝卜,让我放松了对母亲病情的警惕。最终母亲还是因冠心病不治而去,让我后悔莫及。从此,我一看到红心萝卜,心里就隐隐作痛。

不论心里怎样隐隐作痛,我还是喜欢红心萝卜。

每到秋后孩子们下乡回来,总喜欢随车带来红薯、花生,必定还带来了一些红心萝卜,顿时倍感乡情四溢。先熬上红薯稀饭,拌一盘萝卜丝花生米,撕一只烧鸡,切几片莲藕,焯两朵西兰花,再来一锅烧排骨,铁锅里一圈贴上几个锅饼,饼熟铲出,放入大块红心萝卜,立刻萝卜清香飘满厨房,萝卜刚刚断生,便迫不及待地浇上点香醋出锅,萝卜清香一下子就吊起了胃口。常常等不到老伴放到饭桌上就先偷吃一块萝卜。老伴打趣地说:“你也不怕烫着,小心一点。”一大桌菜一顿“豪吃”,几瓶酒大口豪饮,一会儿萝卜吃个精光,烧鸡排骨都剩下。是啊,近三十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近中央台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是最好的注释。

平日里在家,一家人炒几道小菜,再来一杯小酒,生活舒心滋润。愁吃愁穿的日子早已远去,但咱皖北人那种“豪吃”的习惯恐一时也很难改变,对上点年龄的人来说更不想改了。好像只有这种“豪吃”仿佛才能吃出皖北的乡土味道。

美哉,家乡的一盘红心萝卜,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那是浓浓的故乡情思,那是一首充满乡情的歌谣。

霜降散文 篇13

霜降,过了这个时节便是立冬了。处在秋日的末尾,不免让人颇感伤怀。

忆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柔的抚上遍地的透白,来回摩挲那冬天提前睁开的清冷眸子,那火红的枫叶一夜之间似乎换了一个模样,裹上了一层洁白,红与白合成了一种凄美的颜色,那是秋冬的色彩,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大地披上了一条似有似无的长袍,轻盈梦幻,从远处望去,似乎处在云烟之中。那一簇簇的霜花就像是一个个睡在秋日里的冬天,细密的结晶像是绒毛,又像不知是谁镶上的一条银边,看上去软乎乎的,可摸上去却冰冰凉凉,转瞬即逝,化成水流淌于指尖……

秋风乍起,吹动一望无际的稻子,江南地区有“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的说法,霜降时分满垅的稻田就要进入收割了。这时候,就要抓住时节开镰收割,收下的稻谷才会粒粒饱满的。于是在霜降之时,田里便充满了卖力收割的身影,金黄的稻子映衬着高远的蓝天,渐渐多起的寒霜紧跟着人们的步伐,轻轻地占据每一寸土地。

秋天让人沉静,而霜降时分却让人有一丝孤独。霜渐浓时,人们收割完回家了,孩子们也躲进了家中,行人渐渐少了,天地之间似乎忽然少了些什么,只看见漫山遍野的寒霜,与天空的色彩相呼应着。

秋末的伤怀,不是那种痛彻心扉的绝望,也不是那种深入脊骨的阴郁,而是淡淡的哀伤,就像霜降时节,正处秋冬之交,由浅浅的衰败变为彻底的悲凉,自然会让人变得异常感性惆怅,人生到了这样的时节,也会变得像一杯无味茫然的水吧。但没关系,还有寒霜,至少在这样惆怅的季节,还有美景欣赏,即使寒冷,但让我们至少还不至于消沉,还有一丝美好可在寒冷的季节中温暖我们的心。

秋末的伤怀,是草,是叶,是霜,是人,总之就是那留存在天地之间,在人们心里不可捉摸的一抹愁丝……

霜降散文 篇14

霜降是什么?它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的叶子该凋零了,意味着它们的生命该结束了然而,有一些叶子仍在努力着、拼搏着

今天冷极了,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风呼呼地吹着,叶子颤抖着,仿佛它们也感冒了。这该死的天气,真让人不是滋味!心里想着走快点能暖和一点,我不知不觉快步走到了一棵树下。它是那样的高大挺拔,树枝上的叶儿时不时就飘下来几片。弯腰捡起一片叶子,它是那样的惹人怜爱,青黄色的叶瓣,带着一抹赤红,真想问问它是否初入红尘。它在我手中如同一颗明珠那么耀眼,我想把它占为己有,可是,它不属于我。我轻轻地将它放在树下,让它找到回家的路

我凝视着这片叶子,好似看见了一个生命的开始到结束。一颗小小的嫩芽,随着时间不断流逝,一点一点地变大,慢慢地张开叶瓣,由青到红,再伴着风雨进入泥土。这中间要经历多少磨难,经历多少挫折,它们跟我们人又有何差别呢?

风又呼呼地吹着,一些叶子坚持不住,飘了下来。它们红红的身上刻满岁月的沧桑。可是,人来人往,正眼相待它的人又有多少?像这种随处可见的秋叶,经过风霜的秋叶,又有谁还在乎呢?

不久就要入冬了,它们也会因为经不住寒冷而永远的沉睡吧?真想为它们穿上棉袄,为他们遮一点风,阻一点雨,细心地照料他们。只是,时间不允许我这么做

再见了,叶子!我要去上课了,希望你们可以耐住寒风的考验。

霜降散文 篇15

我感觉这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跟的好紧啊,刚过了一个节气好像没多久,这霜降又来了,大风降温过后,霜降就翩翩而来,这几天我们真的是感受到了冷空气,穿足了衣服,也上足了火气,妈妈天天唠叨着多喝水多穿衣,结果自己上火了。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深秋,但是天气却忽冷忽热,忽夏忽冬,我们的节奏也是脱了穿,穿了脱,叠了洗,洗了叠,这就是妈妈的节奏。我这刚穿了两次的冲锋衣就要换掉穿上夹棉小棉服,妈妈说放外面也是挂土,洗它。我感觉我就是一个洋葱头啊。

霜降带给我们的回忆就是好柿成霜,喜从天降啊,前两天登长城,望眼看去,不是满山,也是半山的柿子挂满树,真是漂亮的景色。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了,万物收藏,柿子树上还挂着红色铜铃,给这秋色增添了太多色彩,看到一首现代诗: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柿子本是酸涩,非要这寒霜打一打,冻一冻才可以变成甜,你说奇怪不奇怪。

霜降也有三候,人们只是太有文化了,这一候豺乃祭兽。豺开始捕食猎物。但总会摆好“祭天”后,才享受美食,以示回报。二候草木黄落。经霜后,秋叶告别枝头,哗啦啦地,昭示世间凋零的开始。三候蛰虫咸俯。咸是皆,俯是垂头。热闹了大半年,蛰虫也开始低头大睡。我们以一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来感受一下这南方的霜降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叶知霜降,一雨感深秋,是萧条亦是清阔,是忧思也是牵挂,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每一个节气都让人思乡啊。

今天天气正好,妈妈说晚上回家吃猪肉大葱包子就棒渣小米粥,还有东北辣白菜,想想这寒意就被驱赶了,真的是去一趟农家院,回来满屋都是农家气息啊,只差那大火炕搬不回来了。

霜降散文 篇16

“嗖,嗖,嗖……”这是风的声音,树叶纷纷落地,钻入大地的怀抱。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天气也不大一样了,我望见路边的树上,田野里的菜叶,都裹着一层亮晶晶的东西,乍眼望去,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一样,分外好看。但仔细一看又不是雪,那是什么呢?

我跑去问爷爷:“爷爷,爷爷,为什么现在还是秋天,外面却像下雪了一样?”白发的爷爷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总能解答我的问题,他呵呵一笑:“这可不是下雪,这是霜花,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也是24节气中的霜降。”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问:“为什么会产生霜花呢?”

爷爷清了清嗓子,说:“霜降的时候,天气慢慢转凉,晚上的时候啊,地面温度会像冬天一样冷,这个时候啊,空气中的水分受冷就变成了霜,每天清早起来的时候,白霜是最明显的。”

“那霜降的时候都有什么变化呀?”我又接着问。

爷爷这一听可来了精神,大手一挥:“你也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问。霜降时,田里的庄稼都要收回来,同时还要除虫,因为这个时候,好多害虫都藏在根茎里,如果不把它们除掉,明年的时候,庄稼一定会遭殃。同时打过霜的蔬菜,是最好吃的,你好好尝尝,这个季节的青菜是不是甜丝丝的?”

我一听,连忙点头。

我从书上还看到过关于霜降的传说,传说有一年霜降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穷困潦倒,眼看快要饿死了,发现一棵柿子树,他狼吞虎咽饱餐一顿,从此他的身体都很健康,后来当了皇帝,就封了这棵树为“凌霜侯”。民间人们也都会在霜降这一天吃上几口柿子,以求健康。

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指的就是霜降时节的景色,这种意境需要你去用心的感受。

让我们多到大自然里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发现节气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霜降散文 篇17

一只老燕子飞落在路边的石头上,啾啾不息,双足在不停踱步,印着谁也看不见的梅花痕,十分焦急愁煞的模样。

他足下的石头积着黑坳坳的一层苔垢,是历经岁月的烙印,在它不到一公尺处也躺着同样肤色同样形状的石头,分明是姊妹石。老燕子是哀嚎还是在唱歌,是在叙说还是在独白,无人知道也无人暇顾,问过路的白云,银朵悠悠飘然而逝;问路旁孤独的那棵柏树,象一个沧桑老人默默静伫或着摇一摇它哲者的脑袋,这株大炼钢铁浩劫遗漏下的柏树,逃过生命线今长得苍劲姿影,脉管里输送着活力的绿色,在“庙嘴上”下接地气上通天簌,唯一能证明这里柏林茂盛鸟语禅寺的佐物。

一个骑马的民族的经历,使崖城有了最早的历史记载,原来只是刻在暴晒日光的两截石头上,在岁月污垢下银魂炫目。崖城里最大的石头,最有生命力的石头,最有价值的石头,最有忍耐力的石头。因为它是崖石最早文化的标识,它能帮助我们时跨到七八百年前去寻找崖石的根!崖城年轮里的里程碑!所以,老燕子多次飞临,给古老的石头唱歌,讲述古老传说,不厌其烦地讲宣牛脊梁的神奇,生怕象石头一样遗忘在山路上,生怕遗失在岁月的尘埃里再难觅到。

霜降来了,天渐渐的变冷了,但崖城人的心决不应该渐渐的变冷!

这石头就搁置在崖城九泉山上,它就是《大元崖石镇东岳庙之记》石碑!所有崖城人珍惜的宝贝!不管你走的多远,飞得多高,你的根,你的乡愁都凝聚在崖城。

霜降散文 篇18

爸爸打来电话,语气中满是期盼:“霜降快到了,你能回家帮忙摘油茶吗?”

霜降日开山摘油茶,这是传统的规定。经过农历八月九月的雾湿滋润,霜降时满山的油茶红红绿绿、皮滑溜圆,此时含油量达到最高值。

油茶树生命力和抗病力都很强,极容易成活。成树后即使不去管理也可坐等油茶成熟,但产量很低。如果每年能全面清理一次荆棘柴草,垦复深挖一下,同一块油茶山的油茶产量就会明显地大幅度提高。

从油茶籽里榨出的茶油,是家乡人最主要的食用油。霜降未到之前,家家户户早早地准备好围裙、包袱、箩筐、蛇皮袋,翘首期盼着。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天还是黑漆漆的,整个村庄早已亮起了灯火。村外的大道小路上,开始晃动着模糊的影子,偶而还会传来赶路人兴奋的招呼声。天终于亮了,你会发现,仿佛是一眨眼之间,远远近近所有的山包上,都闪动着油茶山主人的身影。他们一边灵巧地攀爬着或高或矮的油茶树,伸出灵活的手,采摘着小苹果似的、惹人喜爱的油茶,一边大声地和邻山的熟人谈论今年的收成,空气中流淌着浓浓的丰收的喜悦。每次油茶开山,学校停课,商贩关门,单位里只留下几个全家吃商品粮没田没地没山的人值守,整个村庄男女老幼全部出动,共同收获这一份天赐的收成。

自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我便年年摘油茶。家中四五个人读书、六七个人吃饭,全靠任中学教师的父亲那一份薪水,每年的这二十多斤茶油,是全家一年的油料。记忆中的霜降,便很有些神圣!

爸爸说:“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从土地中得到的回报最实在。”没有真正在土地上播种和挥洒过汗水的人,是永远无法理解手摸泥土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一份依恋,和收获时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爸爸,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常常提醒自己:别忘了,你是从土地中走出来的女儿!

终于我拿起了电话,告诉爸爸:霜降前一天我一定回家。

霜降散文 篇19

秋已去!情趣仍升腾!故都秋韵依旧浓郁。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院风扫叶,万里问斜阳。远雁悲群鸟,田野寒早霜。枫红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轻吟着这首关于寒露的诗词,让人便不禁想到了霜降。霜降,是秋日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倘若没有霜降,那丰腴的秋和圣洁的冬是不能握手的。

她在不经意间,告别了秋,默然的于冬相拥了。心也一如这眼前的片片落叶,不知是对深秋的眷恋还是对冬日的向往难以平静。

此刻,让人想到故园的霜降。那古人静居的深处,亭楼庭院以养尊处优;无奢侈去处以休闲,更无渊博宿儒以谈笑;充耳是乡野里鸡鸣犬吠,举目是错落有峦山农舍,依依可看到袅袅的炊烟;弯曲无形的乡间小径,通往丰硕的田园。

我的人生是喜欢在闲暇时游戏于山间田野,终日与草芥为伴,经年与彩蝶为伍。那四季不同的迷人景色,总会让我醉于山花烂漫中,徜徉于迷人的传说间。一回首,人生便是四十多年。一年牵引着一年,一个霜降重叠着一个霜降,我总试着写些关于霜降的文字,因为那里有太多的美,美得终日让我欣喜不已和向往不止。也许那里有我向往的根,有我未来的魂。

我总以拙陋的文字对四季给予最深情的礼赞。对于秋,总是别出心裁,组装一些精美绝伦又浓情四溢的篇目,极力将她营造得深厚、严厉、幽远、凝重、肃穆一些,也许,有心的朋友一直在心中叹惋,笔下的秋为何有别于他人之秋呢?且总是那样缠绵而凄婉,忧郁而萧索?

是的,这也许就是意境,就是文脉。我不曾记起在何处看到这个词汇,今用于此,借以诠释自己对秋的浓情与怀恋吧!

许是文人,亦不是诗人。因而,我常常悔恨自己未曾淋漓的去书写过霜降和心绪中的晚秋。然而,诸多缠绵的情感蕴积在秋季的片片思绪里,那些缠绕着一颗颗沧桑老榆的紫藤、一颗颗记录时光的松柏,还有那冷峻的山脉,酿造了我向往高雅然而又庸凡的情怀,铸就了独出心裁而又空荡荡的人生缘念。

我的艰辛、我的情愫、我的怀恋、我的雅致都将在这浓郁的秋末里发酵酝酿,盛载了春的柔情似水,鸟语花香;夏的花红灿烂,莺歌燕舞,冬的银装素裹,皑皑雪霜……

当初冬的第一片瑞雪飘飞在沉睡的心里故园时,当第一缕冬阳撒射在心底的峡坡幽谷时,我愿将盛一碗千载久酿的老酒,为那些依依深情以及那些似曾相识、的知己与知友、以及百年前世一母同胞的姐妹兄弟干杯!

霜降散文 篇20

不知不觉间,秋变得如此浓烈。茫然无措间,留下的却只是抹不去的遗憾……

“凄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不错,在告别秋天中最后一曲旋律——霜降奏响。它不仅是初冬来临前的前奏,也是深秋中一个狂舞的舞者,只为落下余华,翩然消释……对于这样一个压轴的节气,更多的是为金秋消散的落寞。固然如此,一切却显得不太真实。仿佛秋天带走的只是树叶一抹金黄,只是空气中一抹暖意,只是人心中的一份安谧。

而霜降就是带走这些的使者,也是那个不曾留下任何印记的人。

雾是霜降开始的起点,这再寻常不过之物,但在此刻,这个秋冬季节的交替点,却显得颇为稀奇。不再任何虚伪和掩饰,雾还是雾,不失它的本色,只不过趁着清光待尽,万物朦胧终结,一切还是序言时,凭空描写了意境,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其实,说是霜降,不过也只是那一层清雾罢了,褪尽万千,洁净其身。那一层又一层的清雾中,抹不去的是清冷,治不了的是柔情。每个节气都是如此,只不过有些不太明显罢了,在这个雾意朦朦的城市,每个人,每件事情,每样事物,仿佛都只是一滴小水滴,映着光辉,忽闪忽现,看到的不单单是人,还有那抹不去的幽清。没有了雾,仿佛也就没有了霜降一般。

木芙蓉是开在秋冬之际的花朵,它虽外形像牡丹,但丝毫没有牡丹花的娇艳与夺目。涌入眼眶只有它满身的清香和散不去的芳雅。它开得不浓艳,却时不时吐露幽美之意。

谁说花一定要茂盛才好看?如同霜降,不也是悄悄来,淡淡去吗?

霜降散文 篇21

微露晨曦满地霜,枯草黄叶霜花白,清新秋色千里景,枫红菊黄不胜收,莫叫好景逝匆匆,恰是香山红叶时,秋雨延绵云雾伴,秋殇别恋初冬寒。

虽已秋寒初冬上,却是四季更替时,风景依然如画盎然,山色水美,尽收眼底,无需粉黛,无需刻意去修饰,天然而成,不需点缀,那么自然,浑然一体,浸染满目,富有油彩画的韵味十足。

悄然间,从繁忙工作中惊醒,好似南柯一梦,已走进梦的边沿,站在了秋冬交替的十字路口,这秋,这景、这韵味、这秋雨别恋的雨滴,使红叶挂珠,让黄叶凋零,满地黄花,摇曳飘逸,十足的水墨自然画卷,人间画廊,来不及去尽收眼底,涌入自己的镜头,只因四季交替的轮回,哀叹中,离别絮语的惆怅间,刹那,深秋已悄然戛然而止,秋韵浓浓中,层林尽染,遥相呼应中的步步美景,悄然间,已经要落下帷幕,深秋雨中的丝丝寒意,踏过漫山遍野,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穿过行人渐渐包裹得冬衣和脸颊,只留住秋的尾巴,吝啬的想吸吮尽这秋日的丰满,让水瘦山寒,让枯叶遍地,落地黄花片片松软,仅留红叶黄菊为伴,银杏叶的满枝丫,柿子树梢挂的红火、透心凉的甜蜜和临近黄昏的胡杨林的坚韧挺拔,让夕阳余晖染醉这浮尘杂世,还有那秋收的愉悦心头,硕果满仓,初冬咋寒,不尽然,确已感觉到了初冬脚步的慢慢缓缓临近。

不尽的秋雨,眼看着就要云淡风轻,天高气爽,却就这样绵绵不断,初冬之上,赋予草木有了灵气,秋雨成霜化为露,滋润着,倾诉着,倾诉这离别、不愿割舍的情怀,柔情似水,难舍难分,何等的美妙,何等的惆怅,让人也感觉到了却上心头的触痛,由衷而生起别恋、相思、扯不断的思恋和亲情的不舍不离。

一把相思泪,见物念亲人。都说深秋初冬别离寒,却盼故人早日还,遥寄嘱托温暖季,牵挂不忘倒也难。枯叶枝头,零星洒落,黄花败叶,随意散落,一叶知秋寒,忽如一夜秋风的扫荡,刹那之间,已经是别样的风景,与秋风瑟瑟中感到了亲人离别和相思的伤感。都说,这秋冬交接的季节,也是思亲遥寄送暖的季节,“寒衣节”,给远在天国的亲人,送去一份温暖的寄托,捎去一份相隔别离的问候,季节变化了,这份对亲人的情感,永远都是真实的。荒野孤坟,野菊围绕,是否还是依然烂漫,从来没有刻意去播种,却每年按时盛开,那是母亲的最爱,让苍天也有了灵气,荒草衰败,稀疏环绕周围新栽两颗松柏是否已经长大,那是儿女的永远的思念和寄托,是心灵、血脉的相应传承,是不能割舍情感的延续。

站在秋的路口,依偎秋的怀抱,时光里,故事总有讲不完,岁月流逝,老去了容颜,却成熟了心智,当繁华中叶片落尽,生命中脉络才会历历可见,走过属于自己的岁月,一路走来,回首经过的人间沧桑的不易,不愿意在彼此伤害中求得生存,只想做好自己,去适应别人,不求别人多么理解,一切只想平淡,还好有姊妹们的相互扶携,有父亲健康的身体,也觉得幸福了许多,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走的是平淡路,做的是简单事,让繁杂的事变得情趣简单,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泡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滋味,喝的是水,醉的却是生活中五味杂陈,不求最好,也不怕多好,就这样,安静、随和、祥和、平淡中走过,有朋友的相伴,亲人幸福的微笑,就这样,美好如初……云淡风轻,又一年,花开花落,又一季,就这样,迎着秋日初冬的暖阳,孕育着冬天滋润,期待着来年春的萌发和生机盎然,那将会又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和丰收的希望归宿。

霜降散文 篇22

今天是霜降,在过去老人常说,霜降,霜降挂梨杖。这是天气谚语,也是劳动者多年与自然环境气候斗争的经验之谈。

霜降是农历历法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即秋季六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节气过去我们即步入了冬季。从文字的表面意义上理解,霜降——我们将面临的是天气越来越冷,地表水开始凝结,霜冻成为这个季节的特征。

北方纬度高,季节性鲜明,随着时间的移动,大地趋于封冻,农活无法进行了。这是天气谚语中挂梨杖的描述。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丰富多彩,它积累了广大人民的智慧,记录了祖辈们与大自然斗争的生活经验。农历的编制和使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化,东西跨多个时区,南北纬度也是跨度大。北部的漠河已经是冰封大地,大雪纷飞,而南方的海南岛鲜花绽放,农业耕作依然繁忙,……两地相距甚远,两重天地差距之大,令人诧异无语。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人口密度大,自古以来农耕就是第一要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没有农业的生产,人民的生活是无法确保的。农历的编制推广运用,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命名使用及季节的变更时间计算的是那样的精确无误,令人难以置信。古代时候,没有卫星,没有电脑微机的运用,但是,我们的祖先却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长期积累生活实践数据,研究自然规律性,总结经验,一代一代人秉承先进科学发展观,向着理想的目标前进,经过不懈努力,编制出这部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历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指导着农业生产,……

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科学发展而自豪,为祖辈勤奋拼搏铸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骄傲。在千百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中,祖祖辈辈顽强不屈的努力,我们中华民族勇攀科学高峰,与大自然的搏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先人的发展基础上再接再厉,锲之不舍,战胜无数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卓越的成就。今天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卫星相继上天,特别是气象卫星的运用,气候变化预报精准度越来越高,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大众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今天的科学成就与昨天的先人拼搏进取有直接的关联,因为今天是昨天的继续。相信我们中华民族有能力突破科学技术难关,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领军人,走向胜利的未来,开创出一个辉煌灿烂世界。

霜降散文 篇23

人们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色的深浅。刚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时候的秋天,名为“白露”,透着年轻人诗意的缠绵。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露水触手冰凉。此时的秋天,在落拓的诗人看来,一如人到中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再往后半个月,是“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地如老人的两鬓,一片斑白—秋天的露水,竟形象地概括了人的一生。连曹操也发出这样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然而“霜降”,又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

漫步于山野当中,抬起头来,层层叠叠的山林,显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一片树叶,都变得成熟而优雅。“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红,直往心里去,像火一样。

林间的小道上,也铺满了落叶,使得每一声脚步,都像在与大地窃窃私语。这一刻,你会觉得你与自然真正地融于一体了,你就是从泥土里长出的一棵树。历经风雨,饱经风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的秋色,让人的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许多无奈与悲凉。对时节敏感的小虫小兽们,也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运食物。它们不愿意凌霜傲雪,跟严寒做什么争斗。它们只想把洞口堵起来,懒懒地睡一觉。一觉醒来,又是和和美美的春天。可是,有一些生物可不这么想。霜降之日,就是大动杀机之时。

你要是在霜降这一天,愿意再往树林的深处走走,你就可能看到这样一幅诡异而残酷的场景。《周书》上说:“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在树林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来的野兽,一只一只,整齐地摆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对着天空,发出长长的嗥叫。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去打扰它。它在祭祀。它在祷告山神容忍它对更为弱小的兽类的捕杀。

与“豺祭兽”十分类似的,是在霜降这一天,人们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祭奠旗鑫之神。葬是用鸟羽或者牛尾装饰的大旗。《太白阴经》上说:“大将中营建森。天子六军,故用六蒸。”旗鑫是军魂,是主帅的象征。

霜降之日一早,一声炮响之后,一队一队的士兵,盔甲铿亮,旗帜鲜明,穿街而过,直奔演武厅。先祭旗纛之神。祭品是整猪整羊,十分的丰盛。祭祀时,主祭人要宣读祝文,祈祷旗神指引军士,勇猛前进,旗开得胜。祝词宣读完毕,行军礼,然后阅兵。

阅兵除了能看到变幻莫测的阵势外,还能看到惊险刺激。的马术表演。骑手们往来驰骋,在马背上做出各种令人咋舌的花样。有“双燕绰水”、“枯松倒挂”;有“魁星踢斗,、“夜叉探海”;有“纪桥进履"、“踏梯望月”……古人大多选择在秋天讨伐敌寇,阅兵往往就是战前的操练,完了,就直奔战场。

仗不能多打,打多了,就是穷兵默武,会国破家亡。

可是不打仗,霜降也要阅兵。《周易》上说:“履霜,坚冰至。”霜既已降,很快就要结冰。要居安思危。阅兵,既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吓阻”手段,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于是,民间又有了这样的风俗—霜降前一天的晚上,人们会在枕头旁边,放几粒剥好的栗子,等到第二天凌晨一响炮响,立即取而食之。据说此时吃了栗子,会变得更加有力。

人们用这样一个横戈待旦、又蓄势待发的风俗,凝重地打发了秋天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散文 篇24

天凉了。

他踩着水坑一步一步向前跑着,偶尔汽车开过,溅起水滴。

马路对面一对母子走了过来,小孩拿着棒棒糖,天真的问妈妈:“妈妈现在是什么节气?”妈妈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现在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哦,原来是霜降呀。”

“现在是霜降了。”他踩着水坑小声嘀咕着。

“啊!我的鞋!”一个衣着鲜艳的女人抬起脚来旁边的车窗开始向下降,“是我把你的鞋弄脏了还是他?”说你的人,伸出头来,用那戴着金戒指的指头指着他,他顿时感到恶心。

“是,是他。”鲜艳女人指着他。“那么这里就没有我的事了。”车里的男人慢慢将窗子关上,开车走了。“不是我!”什么?他大声的朝那车喊,不知是听到了车子顿了一下,又飞走了。他似乎听到了车里那个男人的嘲笑。凉风刮过他们的身边。

“怎么会是董总呢?”

他明白了,那个人是一个混淆黑白的女人上司。奶奶曾跟他讲起过一个混淆黑白的人,没承想自己也遇上了一个。

“走,去找你家人。”鲜艳女人推了他一把,又说了一句,“赔我的鞋子。”他往下瞧了一下,那女人白色的鞋子上染着芝麻大小的黑点。“快,走呀!”她只好小跑着回去,边跑着还喊着:“不是我,不是我。”女人一把拉着他,“吵什么吵,不是你还会是谁?”“他,是他。”

“谁?”

他的手指着前面,“刚才那个人。”

女人没说话了,推着他往前走,在一间房子前停了,女人敲了敲门,一个穿着围裙的女人来开了门。“经理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坐,翔子你也回来了。”穿围裙的女人脸上堆着。

鲜艳女人一脸委屈,坐在沙发上添油加醋的说了整个过程。“这双鞋是我新买的.,小刘你一定要好好管一管你们家的这一个皮猴子。”翔子的妈妈忙点头赔笑。

翔子换了鞋,跑进自己的房间,奶奶正坐在椅子上闭着双眼,“翔子,你给我出来,给经理陪个不是。”

翔子慢慢出了房间,一顿一顿地说:“对,不,起。”“算了,就这样吧。”鲜艳女人走了出去,“慢走!”翔子的妈妈在鲜艳女人走了以后,捂着脸,坐在沙发上小声哭,“我这个月的奖金又要没了。”

翔子望着自己的母亲,不知该说一些什么,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奶奶招呼翔子坐在自己身边。“我给你讲一个故事。”翔子点了点头,“是关于爷爷的吧。”奶奶摸着翔子乌黑的头发。

“你爷呀,遭人陷害,被警察局那些混淆黑白的人抓了,当放出来时,人,人又丢了。”说着翔子见奶奶的眼红了,“你出去让我一个人静一下吧。”翔子退了出去,轻轻掩上门,换了鞋跑出屋子,拐进了一条小路。那没有几个人,只有晚上会有少许来散步的人。不知走了多久,边上长椅坐着一个拄拐杖的老爷爷,强子觉得眼前这一个人有点似曾相识。

看着翔子,老爷爷笑了,“你好呀小朋友。”“你好,老爷爷。”

霜降到喽!

是,霜降到了,冬天也来了。

霜降散文 篇25

这是入冬的关口。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一夜风雨,气温骤降,忽地觉出冷了!浑身都缩紧了,还忍不住要哆嗦,连呼吸都带着颤音,白气一坨一坨的。

晨起,落叶萧萧,满径斑驳,淡绿,金黄,鲜红,间杂着死寂的暗褐,盛与衰在生命的纹理中对峙,冰冷的雨水漫漶流溢,湿漉漉的不仅是落叶,还有匆匆而过的鞋袜。风呼啸而来,雨激荡四溅。行在街巷里,最直接的触感是被推搡,被击打,痛倒不痛,却寒彻入骨。冷不再是一丝一丝的,而是一团一团的,有了分量,更有了后劲,冲撞不起,更招架不住。有冬天做后台,寒气开始有些肆无忌惮了,气势汹汹,四处掩杀,还有谁敢以单衣薄衫轻视之。

本不怎么关注时令,却因为一个“冷”字,真真切切地记住了霜降。

天渐冷,霜初现,是为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同是冰清玉洁的姊妹,霜的美并不逊于雪,皎洁,晶莹,绒绒的,濡着霜絮的草与树,同样可以展现出玉树琼枝的风姿。较之于雪,虽少了动人的舞姿,却多出一份令人尊重的静美。雪属阴而霜属晴。在《霜月》中,大诗人陆游这样写道:“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待红日初升,经过整整一夜的凝结,在草叶、树枝和泥土上,处处可见茸毛一般的霜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银光……这般清美的景象最是可人!

季候变迁到这个时节,寒气使晨露凝成六瓣的霜花,漫地晶莹,一如春蕾绽放,绽在红衰翠减、百花凋零的深秋。这个时节的秋景最为萧瑟,最易勾起悲秋的情绪,尤其是一个人独自赏秋的时候,就特别容易陷入心无旁骛的境地,进而悲戚到不能自已。民谚道:“霜降杀百草”,透过秋的悲凉去目睹那一地晶莹,忽地就悟出:霜就该是白色的!它的白是这个季节不可或缺的底色。白得恰逢其时。白得素雅而净洁,白出了一种致敬生命的庄重感!

设若你的目光也因此而沾染了伤感,那么这白色的六瓣,一定也会氤氲着淡淡的残香。那香无疑是一种记忆,属于我们曾经贪婪地凑上鼻息去闻一朵花的姿势,属于曾经烂漫得令人“沉醉不知归路”的春天。我曾嗅着满径芬芳踏进乡野无边的草色,说脚下像是踩着软绵绵的绿毯。

现在,春已经消匿了。眼瞅着,秋又蹿到了尽头。

冬近山寒。寒气催生的第一场雪已悄然飘落在秦岭深处,漫山遍野尽显苍茫。城之南,冬已虎视眈眈地猫在那里,威逼着一城秋色。

天色愈加阴沉,风雨愈加猛烈。近前的一棵梧桐颤抖着稀稀疏疏的枝叶,那些正在坠落的宽阔叶片,好似一只只奋力翻飞的大鸟,用不了几个回合,就会一头扎向地面。这么多年来,这般景象我还是第一次凝视。

风在窗外呼啸,雨溅落在窗沿上,窗外的寒气蛇信子一般探进屋里来,一个像青春一样短促的秋天即将过去。

就着这份清冷,我想我会牢牢地记住这个秋天,记住这个寒气逼人的霜降节气。

霜降散文 篇26

每到霜降日,总有一些莫名的感伤。多少年来一直不想触碰这个时令的文化。似乎听到这个名字就内心深处发冷。心里发冷的感觉谁都有过体验,那是极其难受的。今天又到了霜降日,冬天真的来了!但是看看院子里的天,还是那么清爽,朝霞的神秘的曦光是那么的清新,吸一口六腑似被冲洗过凉爽。于是忽然对于霜降的凉薄又觉得没什么了。打开微信,读到同窗诗人华海写的霜降一文,不愧是生态诗人,字句之中压抑不住的诗意,霜降,霜叶又写到霜心情,即使理性的思考也很生活。华诗人生活在华南地区,霜降日的风景大致就是江淮的立秋前后吧,风景还是极其美丽的。即使一两片枫叶的色彩也不全是霜叶!不过江淮地区的的霜降的风景却是流淌在诗人的血脉之中的。

霜降只是二十四时节中的一个普通的节令。但是在文化人的眼里,早己脱出了自然的框架。面对霜降前后越过无数关山浩然而来的长风,文人墨客面对澄明青碧的云天,秋收后开阔的田野,萧萧远村衔着的半轮夕阳,以及没有一点遮拦的秦时明月,都会发出声声慢的呤诵或呐喊!枝头叶落,不论清晨还是黄昏,任何树多的地方一站,无需等待,你就能看到“万叶秋声里”和“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真实场景,想看多久它就落多久,由此觉得江南才子张炎的名句“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实在小气极了,在嶺南想看叶落,要等到清明前后,而在江淮,霜降后每天时时可见。走着站着或坐在院子里,一片捂桐或银杏的黄叶,袅袅地无声无息飞到你的头上,轻轻轻地柔柔地!

文人墨客因为霜降引发了无限的感慨,诗词好句叠出。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岑参“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元稹“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钱起“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韦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等等,都是写霜降节气景象的,诗词重在借景而抒情,同窗诗人华海的霜降美文其意如此。文人墨客笔下的霜降,总是和人生的秋冬联系在一起的。欧阳修的巜秋声赋》虽不是写霜降节气,内容上应在霜降以后的时节了。欧阳修的秋声赋说的再明白不过了:“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显然只有经霜日久之风才有如此肃杀之力!

秋声赋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可知言为心声。欧阳修写作《秋声赋》时,政治上不得志,思想矛盾,老先生以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因而红润青春的脸色变得枯槁,乌黑的青丝夹着星星白发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不要到霜降,杉树的叶就变成啡黄了。前两天看到校园里的杉树大都披上了啡色外衣,不觉心动,顺手写上黑板:五月里翠,十月中啡。多少青春,由春滴到秋,多少金粉,由秋敷到春。四季长青的松柏,腊月里,贪婪地注视着你的啡色的裸妆!

杉树在霜降后的颜色将是一天天变深由啡色而焦黄了,最后以一丝不掛的裸妆迎接腊月寒冬,这个变化至少敷上寒霜的印痕,并不美。霜降后最美的风景自然要算是枫叶了。诗人杜牧笔下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