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抒情散文1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的抒情散文(精选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
小的时候,每到中秋,家里的月饼都多得吃不完,中国人好礼,尤其在中秋时,更是竞相以月饼相馈,犹记得当时的月饼为六角盒装,每个月饼都单独以透明玻璃纸包装,上覆一纸片,标明口味。著名的有莲蓉、枣泥、红豆、菠萝等,馅料是广式月饼的特色。似乎家家户户都饼多为患,一连好几天,都以月饼度日,都快食不知味了。
而我特别喜爱那白白软软又多层的苏式月饼,不油不腻。其实我爱吃的不是馅,就爱吃那面皮,人家说好的月饼应是皮薄料多,但我专挑那皮厚馅少者,最好完全没有馅。近年的月饼,种类及作法都有了非常的创新,令传统月饼相形见绌。
既然月饼和中秋密不可分,对于月饼的来头,可就要小书一番了。月饼,又称月团,或是团圆饼。早在唐朝,即有一厨子凭着想象,制作出形似月亮的甜饼,以供人们在中秋抬头望月时,一面口吃甜饼,一面怀想起美丽的神话,颇为诗意。而到了宋朝,甜饼几经改革,变成了专门在中秋赏月时享用。那时就称为“月团”。一直到了南宋,“月饼”才成为正式的名称。
中秋,除了吃,仍不忘联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及“玉免捣药”这三个传奇的民间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已是耳熟能详,由于她飞到了月亮的广寒宫,成了月宫娘娘,民间才有了中秋祭月的习俗。
“月圆人团圆”,中国人喜以圆月来象征团圆,所以在中秋夜,通常都会举家到户外共同赏月。一轮明月照当空,其清亮皎洁,光润似玉的景像,往往激起文人们的万般诗情,古今皆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水调歌头,成了咏月千古佳句,也成为情人们追寻爱情的坚贞誓言。
多亏了月亮,世间才多了许多浪漫传说,也因为它,给予了人们心情的寄托,无语问苍天,唯月解我心。也多亏了月亮,我们才有中秋。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2
记忆中重庆人是不过中秋节的!对过中秋没什么印象!
这年中秋,总能感到浓浓的过节的氛围。一是因为国家放假,二是因为吃了很多好吃的云腿月饼,最关键的时因为我在中秋之前一直收集《嫦娥奔月》的故事资料吧。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了一下,就变成我的版本的《嫦娥奔月》了,是想讲给猪妹听的。内容包含了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两个传说,可是猪妹似乎不太感兴趣。第一次讲,没讲两句就睡着了。第二次讲,她要求换成《司马光砸缸》。以后问她要不要听,她都说不要听!
正因为感受到浓浓的,但却不同于春节的节日气氛,让我去思考这几个传统节日的不同感受。
春节,一曲欢快热烈的歌,过的是一种的氛围。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推杯换盏,歌舞升平。它是绚烂的五颜六色*的!
清明,一段婉约的宋词,过的是一种心情。扫墓人的淡淡忧伤,踏青者的轻松惬意。它是一种如梦似幻绿色*的!
端午,一场古老的祭奠,过的是一种形式。赛龙舟,洗药澡,挂苍蒲,包粽子……那是一片浓烈的蓝!
中秋,一首灵秀的唐诗,过的是一种意境。中秋赏月,中秋赏花,处处都在一个“赏”字上!那是一种蝉翼般的透明色*。
月未盈,人已归!词有续,心能回?
庚寅年中秋前夜!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3
中秋,八月中旬之秋。
适逢中秋八月,我独倚窗台,手捧书卷,望卷上明月。
始,空中依旧漆黑一片。似,还略带些黄昏的娇娆,玫红的妩媚;又似,墨迹屏风后微微一笑,倾城。
轻摇小扇,品书中之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呵,明月啊,你是寄了多少人的相思愁,思乡情?又,何来一方夜郎?又如何,微风轻摇芦苇之时婀娜?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叹,老树孤鸦鸣,秋露私沁桂。明月,明月,你可曾知道这秋思又是谁家可怜人?叹哉。
乌纱笼月,渐渐淡去黄昏妖娆,不留情面,一丝遗痕也赶尽杀绝。是,夜空中好似有了一星半点的纯白,确实在风吹动的乌云门帘下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伸手抓不住你衣的裙摆水袖,却在挣脱后留下回眸一笑,渐行渐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呵,青天大老爷,又怎知明月几时现?今夕于天,又是何年。风轻轻楼重重,玉碎碎冷寒寒。
曾忆儿时,那呼作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上,嫦娥舞翩翩,吴刚桂万年。玉兔捣药,似与人间。后羿,你忍,射碎这一幅唯美天宫图吗?你忍,望清冷月宫,却不得团圆吗?
乌纱撑不住了,急急地退了场,月总算是正式登上主角的台。淡黄若白,鹅黄衬雅黑托。这是对偶吗?不,不是,她真的只有那么一点大,怎拟试比天?但就因如此,在浩如烟海的夜空,散出柔和的光,不是夜的冷酷与淡漠,流年逝水,逝水流年。
她独霸了整个舞台,其余一切都显得那么微弱,那么渺小。她不需要奋力展现,只需一颦一笑,又多少星为之倾倒。
我默默离开了窗台。
是的,她为众人所欣赏。
黑色夜幕,是精灵音符的跳跃。
她依旧挂在空中。
潮起潮落,悲惋的哀歌。
那么耀眼。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4
今天是中秋节,中国的传统佳节,象征着美满和一团一圆,是绝大多数人喜欢和期盼的节日,除了我。我对中秋节特别反感,或者说憎恨,就连月饼,即使再美味可口,我也皱着眉不吃一口。因为,我们家的灾难恰恰从这一天开始。
时光倒回到十八年前的这一天中午,妈妈做了一桌子好菜,我爱吃的糖醋排骨,爸爱吃的红烧猪蹄,油汪汪,香喷喷的,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是妈妈说要等爸爸回家一起吃,我只好趁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手伸进盘子里解馋,就这样一边等着爸爸,一边偷吃,直到半盘子的糖醋排骨进了我的肚子也不见爸爸回来,倒是爸车间的一个同事慌慌张张的来了,妈匆忙跟着他走了。屋子里就只剩下那一桌子菜和我。那一刻,心里突然滋生出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总觉得家里出了什么事,胃口再也提不起来。
下午刚到学校就听见两个同学在议论中午发生在链条厂路段的一起车祸,说是一辆大卡车撞上一辆单车,骑单车的男人浑身是血躺在马路上……不知怎么的,那种不好的感觉又来了,让我无法呼吸,突然好怕,那个人会是爸爸吗?不要,千万不要。拼命的否认,却又控制不住的乱想。一下午就那么心神不宁的熬过去了。
放学的时候,爸的朋友宋叔叔找到我,说让我晚上到他家吃饭睡觉,我问原因,他迟疑了一会说我爸住院了,妈要照顾爸,所以这些日子我都住他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哭着问,我爸是不是让车撞了?他点头。虽然此前就已经猜到了,可是猜想一旦被证实,我还是承受不了,毕竟当时我还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12岁孩子的心里,爸爸就是一片天,如今天塌了,我幼小的心灵该是怎样的恐惧和惊慌,我一直哭一直哭,谁也劝不住,宋叔叔叫我吃饭,我摇头,阿姨给我月饼,我不要,只是孤独的站在陽台上,呆呆的望着天边那轮圆月,小小的脑袋实在是想不明白,一团一圆的节日里为何我家不能一团一圆?
也许是我的眼泪感动了月神,爸爸终于从死亡线上迈了回来,我的天又晴朗如初。
原以为梦魇已经结束,不料这才只是刚刚开始。依然是中秋节,爸妈带着我去火车站搭车去大伯家过节。本在路边行走的爸爸突然疯了般冲到马路中间,尖锐的刹车声险些把我的心都惊出来。货车司机探出头恶狠狠的吼:“活腻了吧?跳河去。别连累我。”妈妈一边道歉一边去搀爸爸,却被爸爸用力甩开,他又径自冲到路中间,妈妈大声喊我的名字,吓懵了的我这才回过神来,赶紧跑过去拉住爸爸。爸爸看着我,表情很怪异,象是不认识我一样,迟疑了几秒后甩开我继续乱闯。刹车声又响了,爸爸倒在地上。
爸在医院里一直昏迷着,两天后,他的眼睛终于缓缓的睁开。“爸爸”我大声喊着。他看着我,痛苦的表情暂时被慈爱覆盖住,他嗫嚅着想说点什么,终是没能说出来。而我已经欣喜得泪流满面了,毕竟爸爸还活着,毕竟爸爸还认识他唯一的女儿。
爸爸的右边身体,包括右手右腿都失去知觉,语言能力也基本丧失了。医生说爸爸中风了。妈妈说爸爸这么年轻怎么就中风了?医生说是因为前次的车祸残留在脑部的淤血压迫神经所致。妈妈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清除淤血。医生说若是三年前做颅内手术应该可以清除,现在隔的时间太久,风险太大,爸爸有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妈妈搂着我绝望的大哭。
爸爸出院后就一直躺在床上,因为行动不便,又说不出话,他变得焦躁易怒。当时我正读高三,学习很紧张,平时住校,只在周末回家。记得有一次,我从学校赶到家里,天已经黑了,爸正半躺在床上,绷着张脸,显是又不高兴了,我怯怯的叫了声“爸爸”,就躲到厨房里帮妈妈端菜去了。饭菜都上桌了,妈妈小心翼翼的扶爸爸下床,坐到椅子上,我正要落座,只听得“哐啷”一声,饭桌被掀翻了,顿时满地狼籍。爸的左手仍然在空中乱挥,一脸的怒不可遏。妈妈怕他摔倒,跑过去扶他,他却把她推得老远。妈妈红着眼圈哽咽着说:“老易,琴琴难得回家一趟,想弄点好吃的给她补补,你却发脾气把桌子掀翻,就不怕吓着孩子吗?难道我们一家子就不能坐在一起好好吃顿饭吗?”爸爸的愤怒表情有所缓和,看看妈妈,再看看我,突然低下头去。妈妈又过去扶他,这回他老实了,安静的躺回床上。
我蹲在地上默默的捡碎碗的瓷片,妈妈蹲在我身边说:“琴琴,别生爸爸的气,他是病了心里烦,爸爸一直都是最喜欢你的,对吗?”我拼命的点头,眼泪却决堤而下。妈妈帮我擦眼泪,自己却止不住的一抽一泣起来。透过模糊的泪眼,我看见爸爸的被子也在微微颤一动,我知道,他也哭了。
在*的精心护理下,爸爸可以下床走动了,只是很迟缓,不灵光,不过我们已经很谢天谢地了。爸爸还是不能说话,脾气越来越坏,甚至动手打妈妈。那段日子家对我而言就象牢笼一样,悲哀和恐惧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远远的逃离这一切,于是我躲到学校,周末也不回家了,一心想着考上大学,离开家,离开这个城市。可是事与愿违,我高考落榜了,万念俱灰的我极不情愿的回了家。妈妈替爸办了病退手续,我顶职进了爸的单位。饭碗不错,我却笑不出来,因为我始终放不下我的大学梦,尽管我知道那永远都只能是个梦了。
我变得自卑,孤僻。走路总是低着头,从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别人叫我我也只是礼貌性*的点点头,几乎进入自闭状态。可是没多久,这种状态就被一些年轻热情的心给打破了。忧郁冷漠的我竟然在不经意间成了单位一些小伙子的追求目标。火一辣辣的情书,含蓄婉转的暗示,这一切都让我应接不暇。一开始我觉得他们很无聊,可是一回到那个沉闷压抑的家我就觉得这些无聊也还有点意思。一个想法突然从脑海里蹿了出来,何不从中挑选出一个最优秀的把自己嫁出去呢?这样就可以离开这个牢笼一样的家了。我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很快就和一个各方面还不错的小伙子确立了恋爱关系。当我告诉妈妈我要结婚的时候,妈妈红着眼睛说:“琴琴,你年纪还小,就不能多等两年,在家多陪陪爸妈吗?”我鼻子一酸,泪就滑落下来,硬着心肠说:“结婚后,我会常回家看你们的。”妈没再说话,只是静静的抹泪。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是多么的残忍和自私啊,大概就在那时,我已经伤了*的心。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5
中秋的夜,有它幽深的意境,有它奇妙的情趣,它是一幅朦胧的水墨丹青画,是一支醉人的天籁合成的歌儿。金秋的晓月儿勾出了丰收的'喜悦,也勾出了我深处的记忆。
回想故乡,中秋的芽儿刚刚萌动,乡亲们就为节日的到来不停地奔波。过中秋,对华夏儿女来说,一向十分讲究,不管身处何地,工作多忙,也总难抵挡中秋过节家人深情的呼唤;不论过去遭遇多少世间憾事,但并不妨碍人们微笑着品尝月饼、合家赏月。中秋的月夜,既是喜庆丰收的月夜,又是家人团聚的月夜。中秋节是忙节,无论怎么忙,乡亲们照样买烟花、糊灯笼、做月饼、炒花生,中秋浓烈的氛围一下子弥漫了整个村庄。记忆中,每逢中秋节到来的前几天,母亲也和乡亲们一样准备馅和面,忙着做月饼。只是当时的月饼种类还很单一,最多的便是白糖馅,也有豆沙馅的。虽然配料单一,但由于出自母亲之手,做出的月饼我们都吃得很香。每每母亲做月饼时,我和弟弟便站在旁边焦急地等待着,馋得口水直流,左等不好,右等不好,弟弟有些按捺不住了,趁母亲不注意便伸手去抓拌好的月饼馅,母亲回头轻轻打掉弟弟的手,温情地说:“还不能吃呢,小馋猫,回屋等着去。”我和弟弟只好耐心地等待着,终于月饼做好了,我和弟弟每人抱着一块大月饼便跑出去玩了,见到同村的小伙伴不停地炫耀说:“看,这是我妈妈做的月饼”。他们眼巴巴地瞅着,有人轻声问:“能给我一块吗?”我和弟弟虽然有些舍不得,但看到他们期盼的眼神,我们还是分给了他们一小块,大家细细吃了起来,谁都不忍一口吃掉,而是一点一点地品味,最后还吮吮指头回味一下。
岁月匆匆,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我不再是那个到处乱跑,只知道玩的调皮鬼,我成熟了,而母亲却不在了。如今的月饼种类繁多,什么荔枝、草莓、香蕉、哈密瓜……各种各样的月饼应有尽有,任你挑选。每年的中秋,我和弟弟依然怀念母亲做的月饼。
中秋的月饼香甜扑鼻,令我难忘。“烧瓦灯”在我脑海里也成了驱之不散的温柔记忆。少年时代,一吃了晚饭,就邀上一群儿时的伙伴从家里背上几捆柴,急匆匆地跑到村里祠堂边的一块大空地烧瓦灯,有的大人还从家里抬来了几桶煤油。瓦灯是白天搭好的,用土瓦碎片垒成“金字塔”形的瓦窑,瓦片与瓦片之间留有空隙,最下边用石块砌成一个灶口,点燃干柴,熊熊燃烧的火焰似一条条火龙从瓦片空隙中飞溅,汹涌的烈火烧得瓦片如刚刚出炉的琼浆玉液,流光溢彩,围观的男女老少仍感不够过瘾,纷纷拿起了勺盆往瓦灯上喷泼煤油,顿时腾起冲天大火,把人们的笑脸和夜空映得一片通红。柴火越烧越旺,火势越烧越大,整个瓦灯变得晶莹璀璨,仿佛一座金黄的宝塔,辉煌无比,煞是好看!就在这时,村里俊男靓女趁着通明的火光滑进了露天的舞池,伴着悠扬的笛声载歌载舞,喝彩声、欢笑声荡漾在茫茫的夜空,平日寂静的村落变成了狂欢之夜。从这一张张舒心的笑脸和一对对青年男女轻盈的舞姿中,我们感受到乡亲们是那么的从容幸福、和谐圆满。
烧完瓦灯,月还未到中天。中秋的满月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饱含浓香,开在碧霄,乡村便沐浴在玫瑰色的月光里。趁着明亮的月光,我相邀了几个伙伴到田野偷东西吃,在十五的中秋之夜,依照本地习俗那不叫偷,而称“摸青”。月光透过繁茂的柚子树叶和成片甘蔗林的缝隙,隐隐约约看清了树枝上满挂着柚子和菜地里栽种的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甘蔗。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爬上树梢摘柚子,下到菜地扳甘蔗,空手而来,满载而归。最有意思的要算挖花生,埋到瓦灯刚刚熄灭的柴火堆去煨,稍后又从中取出,清香四溢,脆甜的花生吃在嘴里,香在心里。中秋的月夜就是这样滋润着我儿时的岁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身处街市,离别故乡多年,但承载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的家乡,撒满了我孩提足印的中秋之夜,无时不萦绕在我心中。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6
一轮明月,把个中秋之夜装点得有了些许诗情画意,也把远古的幽思寄托得更加深远。此时此刻,我行走于铺满月色的柳堤,前方是若隐若现的故乡老宅,即将与家人团圆的喜悦溢于言表。是的,我从几十里外的县城赶回家,为的也是这片月色,抑或是月色中包涵的亘古不变的寓意。
明月何皎皎,我是踏着月光而回。古人中秋赏月,必定亲人围于一桌,置办果馔香醪。如是书香门第之家,吟哦诗词歌赋,赞美月色,别有一番雅致。即使贫穷农家,粗凳陋席,当中也列着自制的月饼与桂花糕,乡间俚语谈月之传说,其乐融融。
古人对月重在一个赏字,赏月之光华,赏月之情趣,以及在月色中浓酽的那份亲情。赏月有着一种静谧之美,撩人情思,引人遐想。我则喜欢踏月而行,动态更富有诗意,把月之精华盈于足间,前行的路仿佛都装裹着一袭月辉,轻便敞亮,每一步踏得坚实果敢。
犹记得儿时,我一年中最盼望两个节日,春节和中秋,因为只有在这传统的节日里,外出做工的父亲才会回家。到了中秋,母亲会早早地准备一桌丰盛的佳肴,摆在门前的小院子里,我和母亲静静地坐着,等待父亲归来。小孩子嘴馋,我趁着母亲不注意偷偷地拈起一片肉塞进嘴里,可我却忘了拭去嘴上的油腻。母亲发觉了,佯嗔一声:“看你这馋样,等你爸爸回来再吃。”
有一次,明月已经爬上中天,父亲仍未回家,母亲有些焦急,不时地抬头望着门外。我自告奋勇去接父亲,我一路蹦跳着跑出去。门外有一座小山冈,站在上面可以清晰地看见通往家里的那条柳堤。我站在月光下,伸长着脖子张望,月光从柳叶间穿梭,洒下点点光斑,让人顿生一种思乡的情怀。终于,我看到了柳叶下移动的影子,是父亲,他昂首阔步踏入了我的眼帘,也踏碎了这千古永皓的月色。我激动地跑下去,父亲的脸上洋溢着笑意,用宽阔的肩膀驮着我。父亲的脚步一点也不沉重,反而轻快起来,月光在父亲脚步的抚摸下异常的灿烂。我头顶着明月,手拿着父亲买回的月饼,已深深地陶醉于此等情境之中。我咀嚼着月饼,同时也把流淌在心头的温情细细地咀嚼。
如今,我走在父亲曾经无数遍走过的柳堤,月光并未把时间的印记隐藏。这轮明月,照拂过唐宋的诗人,也同样照拂过父亲温暖的背脊。我环顾柳堤,往事点点滴滴在脑海中浮现,我抬头望向当年我伫足等待的那座小山冈。意外的是父亲竟然如一尊被岁月侵蚀过的雕像般站在那里,他发现了我,迅速地迈开大步向我奔来。沉默片刻,父亲笑了:“今年的月色真美哟!”我也笑了,眼里闪烁着泪花。
我与父亲肩并肩地踏入月色中,蓦地我想起了苏东坡的那首《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我与父亲体味的不是相似的意境吗?我们踏入月色中的每一步,都是爱的期盼。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7
秋夜,伴一盏孤灯读《红楼梦》。书房里,父亲种的那株桂花开得正盛,若有似无的幽香满溢在每个角落,甚至,温柔地缠绕在了指尖,在每一次翻动书页的瞬间,扑鼻而来。
彼时,正读到《红楼梦》中贾母带着众人在凸碧山庄过中秋赏月赏桂花一回。那山坡子上的桂花一定开得正当时,圆月中天,微风里花香袅绕,连那击鼓传花用的都是顺手折下的一枝桂花。最喜欢的,还是那段花下品笛:“趁着明月清风,天空地净,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想来,那桂花树下传来的袅袅笛音,一定也是浸透了桂花的香,令笛音更加的清透醉人。
自古,桂花与中秋就脱不了干系。仿佛是种约定,每年中秋前桂花都应约而放,千里迢迢奔赴圆月之约。中国古代神话里,吴刚在月宫经年累月,怎么砍也砍不断的那棵桂树,每临中秋,便馨香四溢。传说也只有每年的中秋,他能够在桂树下稍事休息,饮一盏桂花酒,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猜想,吴刚,每一斧下去,那夹裹着月亮清辉簌簌而下的点点黄金屑,落到了何方?在西湖,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杭州灵隐寺,有一年中秋,皓月当空,有个叫德明的和尚忽然听见寺外传来滴答滴答的下雨声,连忙开门一看,只见从月亮上落下无数珍珠般的小颗粒。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智一长老仔细一看,原来是月宫里吴刚伐桂震落的桂子。他俩把这些小颗粒种在寺前庙后的山坡上,第二年中秋,树上开满了芬芳的桂花。后来,人们把桂花种在西湖四周,渐渐种遍全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山寺月中寻桂子”的不朽名句。宋代词人郑域也云:“嫣然一笑,风味人间没,来自广寒宫,直偷得天香入骨。”桂花那沁人心脾的香,恐怕也只有根自月宫,方担得起“天香”的盛誉。
独坐书房,遥想,古人的中秋,不单有家人团坐,圆月当空,桂下品笛,更兼有以桂花和着糯米做成的“广寒糕”,就着桂花陈酿,联诗做赋,是怎样一幅其乐融融,充满情调,令人艳羡的情境。
夜已深,父亲敲门而入,提醒:“别睡得太晚。”顺手,在他的桂花下铺上张干净的白纸,夜风里,朵朵桂花如月中仙子,悠悠飘落。我知道,明天清晨,早起的父亲替我泡的那盏清茶中,一定有盈盈如莲的桂花,染香一碧茶水,每一口顺喉而下的,温暖香甜肺腑的,还有浓浓的父爱和暖暖的亲情。
其实,纵然岁月更替,纵使中秋的形式有了诸多改变,千百年来,依旧亘古不变的,是桂花的香,是中秋家人团圆欢聚的祝愿。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8
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一大乐事。而今,面对那精美的月饼豪华的包装,却品不出什么滋味,引不起购买的欲望。相反却对儿时做月饼,吃月饼的那段苦中有乐的岁月咀嚼不够,回味悠长。
中秋节快到了,大爷叔叔们便开始张罗做月饼了。垒灶、支锅、磨面、生火,一家做几家帮,有柴的出柴,有面的出面,有人的出力。因此那不仅是在做月饼,更是一种亲情的交流与沟通,没人在乎别人出多出少,干轻干重,只要一个锅里摸勺子,就是一家亲了。
做月饼不比蒸馒头,蒸馒头,一个人就可以独当一面,而做月饼却要复杂得多。工序多,是技术活。所以,既要有技术指导,又要有美食顾问。和面、调馅、加工、烤制,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用做月饼的馅几乎全是自家产的,土法熬制的红糖口劲绵长,刚出土焙干炒好的花生仁香脆可口,加上核桃仁、冰糖、染红染绿的粉条,按一定比例调好。嘴馋的孩子经不住诱惑,抓了把馅子就往嘴里塞,饕餮的吃相,惹得大人一阵大笑,挨了自家老子的一个凿栗,孩子痛得连跑带跳,弄倒了油瓶,弄洒馅子,又引得一阵呵斥。
馅子调好了,面也和得了,炉火也旺起来了。下一步的活儿就是加工月饼了。拿出新刻的模子,一个个如圆月一般的月饼就出来了。做月饼的模子是请村里好刀工的木匠专门提前刻好的。题款或是“月圆花好”或是“吉庆有余”或是“五谷丰登”,将一句句朴实的祝福与祈盼刻进其中,所以,吃月饼时虔诚的神情,不仅是在品尝香甜可口的月饼,而是品味一种如饮甘醪的祝福,将美好日子一同咀嚼咽下,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释放回味。通红的炉火,滋滋的响声,香气薰蒸得大人孩子都把持不住,撩拨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食欲一次次的被激起,那种滋味那些记忆,是吃惯了鱼肉荤腥、山珍海味也无法体味的,无法比拟的。所以待到刚出炉的月饼连吁带呵还不敢沾唇,早已有性急的忍着烫吞咽下去。而有的人则拿在手中待到凉透了,看看从哪儿下口,别一下子咬碎了月亮,吃掉了嫦娥,细嚼慢咽,引得早早吃完,却还没品出个什么滋味的人白白的眼馋。早就下肚的孩子们往往又从大人手中再分得大半个饼子。
月饼做完了,人口多的人家五斤,人口少的二三斤,当年的中秋节就富足丰盈了。分到家中,留下三五个让孩子老人过节,其他的用红纸包好,赶在中秋以前走亲访友,将祝福一起分享。越是在那物质匮乏的岁月里,亲情味越浓烈,一家有饭吃就决不能让邻里亲朋饿肚子。那是不夹功利,血浓于水的亲情真情,是维系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丝线。
久蜜则糖苦,久苦则糖甜。那种发自内心的至纯至朴的体验只有经过苦难浸泡的心灵才能真切地体会出,因而,那种体验是弥足珍贵的,回味悠长的。
再也没有吃到那样香甜的月饼,再也没有那种虽苦犹甜的至美感受了。因此,在这佳节又至的时候,我想起了火烈绵长的往昔岁月。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9
伊春,二零一三年的八月十五,央视的新闻联播还没播完,突然停电了,小区内一片漆黑。
孩子们见天气阴沉的像个水罐子,吃过晚饭就各自打道回府了,家里就剩下餐桌上码放整齐的的几种月饼,和琳琅满目的水果,就连楼群里的野猫也都饱餐了好心人的食物后回到地沟里安居了。
如果有一轮明月挂在天空,那便甚好,和老伴出去走走,赏赏月,该有多好。可是今夜的小雨稀稀沥沥的下个不停,根本找不到月亮的影子,年年央视的中秋文艺晚会今天怕是给耽误看了。
老伴在卧室小憩,我倚在沙发上微闭双眼等着电的到来。
周围好静,只有墙上的时钟嘎达嘎达地响着,时间好是凝固了。思绪象水一样流淌,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看来明年的元宵节也不会有太好的天气了。
我起身,慢慢的走到窗前,没了电让我无所适从,没了电让周围静的呼吸急促。我好像想起了什么?奥!是过去,是小时候。
那是五十年代,家里没有电,只有一盏小油灯,母亲每天晚上弯着腰,一只手撑着灯,另一只粗糙的手遮在灯火前迎着风把它端来端去,做着白天做不完的事情,我和弟弟都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一到了天黑,总是爱蹦蹦跳跳地跟在母亲屁股后边跑来跑去,不是离不开娘,是太喜欢那盏油灯,太喜欢那束灯光了。
母亲或是姐姐在灯前做着鞋子,缝补衣服,我便寸步不离的靠在她们身边,我俩总是抢着拿女人做针线活的那把剪子,时时准备剪掉煤油灯灯捻上烧毁的那一截。经常遭到妈和姐她们的呵斥;“离远点!针扎着!”早晨起来每每都是鼻孔黑黑的。
五十年代末家里有电灯了,不过晚上九点是要‘走电的’那电灯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时候,戏匣子说‘今天的节目就播放到这里,祝大家晚安。’母亲就说;“快!麻溜的,脱衣服睡觉,电要走了。”
我们就像小动物一样忙不迭的钻进被窝里。使劲的闭上眼睛,没人给讲过故事,寒冷的冬天里,头和脚都裹在棉被里面,睡的哈喇子直趟。一觉醒来,满眼的冰冻窗花一块玻璃一种花样,美丽极了!我常用舌头在上边舔出一个‘苹果、’舔出一个‘鸡蛋。’
几十年过去了,生活有了千差万别的变化。妈妈哄孩子时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时代真地来了,那时问过妈妈真的会有吗?妈回答很干脆;“妄想!”那么是谁的理想实现,让我们一同迈进了小康时代!半个世纪的艰辛过后,生活好的不知有多少倍,我们也变得娇气了,不是吗?离了电,。离了电脑,离了手机似乎真的没法活了。
窗外的雨一刻不停的下着,我隔窗相望,找不到月亮,只是偶尔见到行色匆匆的路人,看到窗外的几颗樱桃树在雨夜的寒风中瑟瑟发抖,随风摇曳。不,我应该理解为是那些有灵性的植物,在中秋之夜的相互问候,相互拥抱。
我凝神的看着它们,努力地去解读去欣赏,似乎听到了他们的交谈。
根说;秋风已告诉我们以后的日子必须把自己埋的更深,才能熬过寒冬。
树干说;我们一定要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互相依赖着秋风就打不倒我们,冬雪也压不垮我们。
叶说;珍惜我们今天的聚会,命运注定秋风过后我们就各奔东西了,如有再见时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模样了,且行且珍惜吧。
雨,还在下着,墙上的挂钟浑厚的敲了八下,思绪被钟声打断,我随手拿起一把雨伞,轻轻的推开门,去感受没有月亮的雨夜中秋。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0
只为那一次遇见,我便恋上了秋天。金风玉露相逢瞬间,成全了我和你的这场旷世奇缘。有你相伴的日子,总是那么温暖。即便我不语,你不言,那份默契也在你我心间,千回百转,经久不散!
曾经的心酸,已是过眼云烟。那场风花雪月,再不能让我黯然。有你,我总是那么安然。你一句温言,暖我半世心田。只要你在,我便一恋千年。美丽的缘分,柔肠百转,此生,你在天涯之外,我在现实彼端,你微笑凝眸,我倾心眷恋。
有你,这便是一条最美红尘路。此生,我愿与你,从花开走到落红无数,从红颜走到容颜迟暮。你回眸眷顾,我素心若雪,倾城不负。为你,我愿吟遍诗词歌赋;为你,我愿安然等待、朝朝暮暮;为你,我愿洗尽铅华、攒眉千度;为你,我愿三生三世、为君凝目。此生,就这样与你,同船共渡。与你分享快乐,共你分担痛苦。我用纤纤玉手,抹去你眼角的泪珠;你用温暖的怀抱,慰我前世的劫数。
前世,我零落天涯,凄凉孤苦。你玉树临风,含情回顾,电光石火,情毒爱蛊。没有谁先谁后,我和你凝眸相对,从此结束了我的天涯孤旅、你的漂泊无数。你给我一方净土,一舍茅屋,伴我清香幽谷,看流云飞散、日出日暮;我许你三世相伴,与你世外桃源、倾心共度。春看桃花飞流霞,夏至溪畔赏百花;西风骤起叹雁去,冬来梅开映俏颊。我一曲高山流水知音趣,你一支长笛不离不弃曲。
带着前世的眷恋,我和你轮回到今生。这一场遇见,把我所有的感觉惊醒。原来,我所有的拒绝都是为了等待这样一场倾城之懂。为了这一场惊艳,我已在佛前,拜求了五百年!浓淡相宜、远近相安,才懂得这样一份感情,是灵魂的默契、距离的美丽!与你,可以肆意畅谈,也可以沉默不语,可以放声大笑,也可以纵泪如雨——只因有你,牵挂也如此美丽!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人生风雨,只是暂时。我相信:坚强如你!我坚信你有面对人生风雨的勇气!你会睿智的改变自己!我想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等你!春去秋至,雪染青丝,绘一副柔肠百转水墨卷,唱一首荡气回肠友情曲,在每个月圆月缺的夜晚,在每个雁去雁归的晴日、在每个朝朝暮暮的思念、在每篇清新脱俗的文字里,念你盼你!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1
静夜,一轮圆月高挂,清辉漫洒,独坐月光下,一份孤寂,一分清冷,增加几分思念。
抬头,望着那一轮让人燃起乡思的月亮,不由在键盘敲下那一首【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龚玥的轻吟浅唱,又把我拉回儿时画面,那时候,我常在父亲瘦弱的脊背,几多温暖,几多欢快的童年。父亲总是在农忙收工时,背我去看电影,或是去邻居家串门。也许是我最小的缘故,父亲他不管走到哪,都会带着我在身边。长大一些,我上学的年龄了,家和学校隔着一条河,每逢上学放学时,他都会把我背过河去,看着我快到学校时,自己才转身往家的方向走。那时候不懂的什么是慈爱,只觉得爬上了父亲的脊背就不用走路,还能去自己喜欢的地方。一直到四年级,因为学校集体降级,我转学去另一个乡镇就读,才结束他每天往返几次的背我淌过那条小河,可每逢暴风雨来临时,他不放心我自己回家。放学走近那条小河,总能远远看见他坐在河边石头上等我,看见我来,他就会背我,而过完河他也没放下,翻过一个小山坡,一直把我背回家。放下我时,他自己却累得大口踹气。那时的父亲,他真是一头拉车的牛。
在父亲的背上,从幼儿到童年,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总有许多叙不完的情景,而长大成人之后的我们,却远离家乡,为了各自的生活,留给父母一份寂寞与孤单,父母为了我们更好地生活,从不会说起自己那一份落寞与孤独,只在某个时候,儿孙齐聚一堂,他们才把最开心的笑意写在爬满皱纹的脸上,他们在意的,不是你给他们多少礼物,多少钱才。再多的苦,一份团聚是所有的满足。
而今又逢中秋团圆日,月下的情思,却是重山阻阻,父母也会伴随一份失落,等来的,只是一声电话的问候。
此时,那月隐进云层,似乎和我一样,有些伤感,有些心酸的泪流,女儿也想借那清歌一曲,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2
中秋是一个想象优美的神话,一千年一万年脉脉相传,中秋是一段缕缕不断的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浓情思念。
皎皎明月共话中秋
提到中秋节,古人笔下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亦或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伤感的、思念的、圆缺的。然而除了秋意浓浓让人思念感怀外,还有一种是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乐趣。
中秋节是儿时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每到中秋节爸妈就会放下田里的劳作,带着我和弟弟步行去两公里外的外婆家过节。在外婆家吃完晚饭,赶回家的时候月亮出来了。爷爷准备好月饼、水果和酒水祭月,一家人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着五仁味的月饼,一边听着爷爷奶奶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年年如此,百听不厌。对于儿时的我,此时满满的幸福感,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油然而生。在异乡一个人打拼的日子,每每看见黑夜中圆圆明亮的月亮,脑海中不觉浮想起小时候和家人一起赏月的情形,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支撑着我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中秋节自古延续自今,已超越了传统节日的本身意义。多少忙碌中的人们,因为这一天一家人从不同的地方欢聚在一起;又有多少人因为有这一精神支柱支撑着走过多少风风雨雨。我想说留住心中那些美好的场景,孤单时拿出来与自己分享,就像品味一杯醇香甘美的茶。然后充满力量的去为下一个目标拼搏奋斗。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皎皎明月,闲话家常,期盼化身繁星点点,穿梭在宇宙之上,倾醉月光之下,缓了流年,慢了岁月。一辈子不短也不长,愿所有在异乡的朋友,都能停下繁忙的脚步,回家看一看年迈的父母,也让他们感受一下儿时的温暖时光。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3
中秋即将来临,洋溢出节日的喜庆。妻子托朋友的福,得到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为提前感受中秋的味道,她鼓动我吃月饼。慢慢地,月饼的香,月饼的甜沁入心脾,温暖我的灵魂。随之,那一幕幕香香甜甜过中秋的往事就纷至沓来,历历在目。
还是在我们小时候,家里的中秋就格外引人向往。不过,那时家境贫穷,经济拮据。父母节衣缩食,计算开支,简单合议后,由母亲到乡场买回几个麻饼,全当过节的主打“吃食”。
母亲将麻饼放进碗柜,没有关门,沉香便弥漫开来。我和弟弟垂涎欲滴,趁母亲干别的家务活之际,从碗柜里拿出一个麻饼分着吃,那馋劲就甭提了。“幺儿!少吃点,晚上还要赏月、吃月饼哟!”母亲见状,并没有过多责备,只是善意地给我们提醒。
我们也很懂事,知道父亲和母亲还没吃呢,就此打住。
到了晚上,中秋的月亮圆圆地挂在空中,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过节了!”父亲一声吆喝,率先拿起麻饼吃起来。我们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吃得分外香甜。当然,一向乐观的父亲还会抬头看着皎洁的月光,呷一口老白干,吃一箸菜,发一串感叹,怡然自得的样子十分可爱。
夜深了,母亲收拾着,还在演绎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父亲酒兴浓厚,讲述着月亮、月饼神奇幻化的故事。听着,听着,我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月光依然皎洁,大地依然亮堂,老屋依然肃立。我们到外地读书了,很少回老家与父母过中秋,只得买个月饼来吃,倚着窗户,看看月光,寄托对父母的思念。
不经意间,一个个中秋静静地来,悄悄地去,传递着父母的关爱,传递着我们的挂念。父母的银发早生,皱纹密布,干茧纵横,已然老了。而我们也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挑灯夜读,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考上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
原本想回老家去过中秋,好好感恩操劳一生的父母,然而常因工作关系、人情应酬导致回老家过中秋的事搁浅下来。每每想起这些,愧疚的情愫就会陡然涌出,让我们心中倍感酸楚。不过,我们会在中秋那天,给父母打去电话,送去诚挚的问候与节日的祝福。加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家庭负担的减轻,父母的中秋再没了拮据和将就,有了质优价廉的月饼,有了丰盛的菜肴和提神带劲的酒,有了我们打回去的电话,两个老人家也会把中秋过得香甜,过得自在。这样一来,我们的心里才会多少有些慰藉,多些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