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故事2020最新》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回忆那些与母亲有关的故事,每一个都充满了温情和感动。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关于母亲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母亲的故事1
在很久很久以前,辽阔的草原上住着一户人家,他们以放牧牛羊为生。
有一天,父亲有事出了远门。母亲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赶着羊群走出毡房。
在一处水草肥美的地方,他们停下了脚步,任由羊儿们在草原上跑来跑去,河边的小草是羊儿们喜爱的食物,在这里它们可以一边玩耍一边吃草,每次都能吃得饱饱的,而且都特别开心的样子。
放下羊群,母亲和孩子也玩耍起来。蓝蓝的天空,不时飘过几朵白云,雪白的羊群奔跑在河边,草原上的一切都美极了。
母亲取下背上的马头琴,为孩子拉起了一段悠扬的音乐。这是蒙古族的一种特殊乐器,类似于我们的二胡,都是用琴弦拉出美妙的音乐。然而不同的是,这种琴的琴柄雕刻成了马头的形状,所以叫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在草原上回荡,孩子听得入了迷,眼睛望着母亲和琴弦,思想却仿佛飞到了天外。等母亲停下来,他还没有回过神,直到母亲叫他,他才想起为母亲拍手叫好。
这个孩子已经五岁了,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嚷着要母亲把马头琴给他,他也想像母亲一样拉出一段美妙的音乐。母亲拗不过他,只好把琴递给了他。孩子拿到琴,学着母亲的样子,这样拉,那样拉,却总是不能拉出动听的音乐。他急得满头大汗,母亲看着他,格格地笑了起来。在母亲眼里,他现在的样子可爱极了。
正当他们玩得高兴,一只老鹰飞到了他们的面前。母亲赶紧把孩子揽到了怀里,气喘吁吁地对它说:“你不在天上飞行,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老鹰听了哈哈大笑,拍打着它巨大的翅膀说:“我饿了,正到处找食物,就发现了这个小孩,赶快把他给我,让我填饱肚子。”
母亲生气地说:“有我在,你休想,赶紧走开。”但是老鹰就是不走,拍打着翅膀像是要跟母亲争夺孩子。母亲说:“这里有肥美的水草,你为什么不吃?非要对孩子下手?”
老鹰说:“我可不是吃素的,那些东西我咽不下去。”
母亲实在没有办法,望望羊群,转头对老鹰说:“要不你随便抓只羊儿吧?”老鹰还是摇摇头。母亲狠狠心说:“那就把所有的羊儿全都给你,只求你放过我的孩子。”老鹰却说:“不用多说了,我今天对他们没有兴趣。”
说着,它就拍打着翅膀向母亲走来。见到这种情境,母亲非常惊慌,但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她一只手护着孩子,一只手拎起马头琴,狠狠的向老鹰砸去。可是,狡猾的老鹰却飞起来躲开了。
等老鹰再次飞到母亲的身边,她已经没有任何东西拿来驱赶老鹰了,能够保护孩子的只有她瘦弱的身体。她将孩子死死地抱住,不许老鹰伤害他。
老鹰左扑右闪,极力地想要抓住这个孩子,可惜一无所获。它气急败坏地说:“再不松手,我就要把你一起抓去。”但是母亲丝毫没有松手的意思。最后,老鹰将他们一起抓了起来。就在离开地面的一瞬间,母亲松开了孩子,然后她死死地抱住老鹰的双腿,不让它再有多余的爪子去抓自己的孩子。就这样,残忍的老鹰叨着母亲飞走了。
摔在地上的孩子这时才缓过气来,他拼命的奔跑,想要抓住老鹰救回母亲。然而,双腿怎么跑得过飞行的翅膀,而且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他远远地看着老鹰叨着母亲走了。他又仿佛看到母亲的身体被残忍的老鹰分成了一段一段,一部分落在草原上,一部分落在河水里,一部分落在几乎看不到的山上。它们一落下来就迅速地融化到草原上、河水里、山顶上……再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后来,这个孩子就没有母亲了,他把看到的草原、河流、山川都当做自己的母亲。因为他的母亲就是从那里消失的,最终也融化到了那里。他永远记得自己有一位慈爱的母亲,是她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自己。
关于母亲的故事2
年轻的母亲正在温馨的家里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用脚轻轻拨动着摇篮,摇篮里的孩子甜甜地睡着。突然地震发生了,母子一同坠入废墟和黑暗之中,万幸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等待求援一天过去了。孩子吃尽母亲双乳里最后两滴奶,哭声渐渐衰弱。再不获救,孩子将被渴死先于母亲而去绝望中和母亲两手乱扒,企图从钢筋水泥中获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触到了织衣针,心中一阵狂喜:孩子有救了。
一周之后,母子俩最后重见天日,孩子安然无恙,母亲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脸色十分苍白。人们惊奇地发现,母亲每个手指都扎了一个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亲的鲜血存活下来。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当年的唐山地震中。
关于母亲的故事3
有个女孩生性胆小,见到毛毛虫也会吓得大喊大叫,更不必说宰鸡杀鸭了、走夜路了。然而,有一个人走进了女孩的心里,她奇迹般地胆大起来。女孩婚后两年,度完了三个月的假,又回到了车间上三班制。产后第一次上夜班,丈夫怀抱着婴儿看着室外漆黑的夜,用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睡一会儿,我送你上班!”她一口回绝,“不,你照顾宝宝,我自己走!”说完旋风似地推着车出门了。午夜,路上行人极少,她骑得飞快,胸中早忘了做姑娘时的胆怯。开门进家时,丈夫吃惊地问:“夜这么深了。你怎敢一个人回来啦?”“想给儿子喂奶,什么也不觉得怕了!”
丈夫出差,他们请了个保姆,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她需要催奶,就叫保姆买回只鸡,鸡买回来了,小保姆磨蹭了半天,鸡还扑着翅膀。小保姆哭丧着脸说:“我从来没杀过鸡!”看着小保姆杀鸡时担惊受怕的样子,她笑了,三下五除二杀了鸡,又把杀好的鸡递到小保姆的手中,笑嘻嘻地说:“总有一天,你会胆大起来的!
关于母亲的故事4
母亲的手擀面
每当吃面条时,我就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母亲做的手擀面。母亲虽去世多年,但依偎在母亲身边,吃她老人家亲手做的手擀面的生活片段好象发生在昨天。
小时候生活困难,幼小的记忆中只是家中来客人时才能见到母亲做的手擀面。手擀面端到桌上后,我总是用乞盼的眼光直勾勾地盯着盛着手擀面的大白碗,碗里热气腾腾,散发着香喷喷的诱惑,使人总是垂涎欲滴。当听到客人夸奖母亲的手艺时,唾液腺更是毫无吝啬地往嘴里喷涌着口水,虽是这样要好的自己也绝不能让客人看出一点破绽,因此口水只能静悄悄地往肚子里咽。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只有一个期盼:客人少吃点,快吃完,那怕剩余一顶点也能解解自己的嘴谗。其实那种解谗也只能是手擀面中加点蒜泥以菜的形式打发自己而已,因为剩余的总是少得可怜。
物质匮乏的年代,真正能吃顿母亲做的手擀面只能是自己生日的那一天。每年自己过生日的场景我终生难以忘记,就是家中再困难,借来、赊来,母亲也要专门为我做最喜欢吃的手擀面。每当这时我总是用期盼的眼光守侯在母亲身边,惟恐离开一顶点就会失去一年的等待和期盼。母亲把面粉放进面盆后,左手不断搅拌,右手用瓢一点一点地加水。俗话说得好,软面饺子硬面汤(面条:俗称面汤),因此水要尽量加的少点。水加好了,母亲用力糅合,一遍又一遍,这样就成为一个大面团。母亲把面团放在面板上,擀面杖来回滚动面团,只见面团由厚变薄,由小到大,很快面团就魔术般地成为大小形同中等锅盖且厚度均匀的薄面片。母亲把薄面片一折一叠,均匀地用刀切割,做成手擀面。然后母亲把做好的手擀面放入含有煮熟的绿豆的沸水中,手擀面和绿豆混合在一起上下翻滚,“欢呼雀跃”,就像自己此时快乐的心情。大约5分钟左右,母亲把它盛在碗里,我便迫不及待地从母亲手中接过盛着手擀面的碗,立即狼吞虎咽。这时往往眼谗肚子里饱,吃饱了总是还想吃,因为过去今天,一年中再也没有这么一天,因此总是把自己的肚子吃的鼓鼓圆圆。最有意思的是今年的生日刚过,就盼望明年的生日快快到来,不为什么,就是盼望再美滋滋的吃顿母亲做的手擀面。但盼望的日子总是那么久远,一天两天,那可是整整一年,这一年不知道要胜过现在的多少年。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有了好转,但是母亲做的手擀面仍然是我们家中最喜欢吃的首选,特别是夏伏天的中午饭,母亲为我们全家做凉面,将切的稍宽点的手擀面,放在沸水中煮熟,然后浸泡在冷的开水中,盛在碗里,在手擀面的上面放点黄瓜、椿芽、咸菜、蒜泥等混合而成的小菜,香味无比,百吃不厌,不但吃得饱还能起到防暑的作用。我们家中的孩子总是留着空肚子,盼望着中午这顿久违的凉面。
除此之外,母亲还手擀“宽心面”、“上梁面”,当然“宽心面”和“上梁面”绝对与自己无缘,“宽心面”是专门为姐姐出嫁时做的,“上梁面”则为家中盖房上梁时帮忙人做的。
转眼二、三十年过去,面条再也没有什么稀罕,鸡蛋面条、黄豆面条早已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当我吃着这些面条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总也吃不出母亲做的大部分只有单一白面成分的手擀面的味道。
母亲走了,今生今世的我再也不会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母亲做的手擀面只能成为我的一种回忆和怀念。
关于母亲的故事5
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将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关于母亲的故事2020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