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怀才不遇的诗句(精选句子(2篇)》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爱岗的小编演员帮大伙儿整理的2篇怀才不遇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怀才不遇的诗句 篇1
摘要 郭璞现存的十九首(包括残篇九首)游仙诗中,大部分名为游仙,实为抒写个人怀抱,包含着复杂的历史意蕴和多重情感意蕴,大致说来有以下四点:反映现实苦难;吟咏坎 之怀;叙写退隐之趣;抒发羡仙之情。
关键词:郭璞 游仙诗 多重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钟嵘认为,郭璞的游仙之作“乃是坎 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诗品》),这句话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列仙之趣”是指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等神仙生活为描写对象,表现神仙生活的自由逍遥。而在郭璞现存的十九首(包括残篇九首)游仙诗中,大部分名为游仙,实为抒写个人怀抱,包含了多重情感意蕴,大致说来有以下四点:反映现实苦难;吟咏坎 之怀;叙写退隐之趣;抒发羡仙之情。
一 反映现实苦难
郭璞(276―324)的游仙诗大致作于辞去尚书郎之后。当时王敦(266―324)作难,天下扰乱。郭璞在游仙诗中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但那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到社会动乱的影子,还有的游仙诗在结尾抒写对芸芸众生苦难的哀伤之情。
诗中隐喻的社会动乱主要是指王敦之乱。王敦(266―324)是东晋初年的权臣,他“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二,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晋书・王敦传》)。从此以后,王敦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就公开化了。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讨伐刘隗为名在武昌(今湖北鄂州)起兵,江南大族沈充也起兵响应,王敦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杀害周 、戴若思等人。朝廷封王敦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王敦还兵镇武昌。
这场动乱还没有发生的时候,郭璞就预感到它将要来临,他在游仙诗《杂县寓鲁门》中说:“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杂县”是一种巨大的海鸟,又名“爰居”,它的出现象征着灾难的来临。据《国语》记载:“海鸟曰‘爰居’,止于路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吞舟”指能够吞舟的大鱼,喻指王敦。它在海底涌动,兴风作浪,惊动了蓬莱的神仙。东晋初年,最大的动乱莫过于王敦之乱,郭璞用“杂县寓鲁门”暗示王敦逆志已成,灾难将至。人间如此动乱,但仙境是美好的,仙人们依然服食丹药、挥杯畅饮、歌声曼妙、轻举飘
。诗中说:“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 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升降随长烟,飘 戏九垓。奇 迈五龙,千岁方婴孩。”这另一种幸福、逍遥的生活,与人间的苦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在诗的结尾,诗人又回到了现实,说:“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人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还是要面对,不能逃避。美好的仙境只是精神的寄托罢了,是不可能实现的。
郭璞游仙诗反映的还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采药游名山》说:
“采药游名山,将以救年颓。呼吸玉滋液,妙气盈胸怀。登仙抚龙驷,迅驾乘奔雷。鳞裳逐电曜,云盖随风回。手顿羲和辔,足蹈阊阖开。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遐邈冥茫中,俯视令人哀。”
诗歌以采药游山发其端,描写了呼吸到仙气以后游仙的过程:抚龙驷、乘奔雷,在云腾风回、电光闪耀中,穿着布满鳞甲的仙衣飞行。手里揽着太阳车的马缰,来到天门,天门为之敞开。此时俯视人间,但见东海小得就像一汪水,昆仑山就像蚂蚁垒起的土堆,看到遥远迷茫的尘世间,为那里的人们莫名感伤。结尾回到现实中来,抒发了诗人对芸芸众生苦难的深切同情。
还有的游仙诗哀伤世人的寿命短暂。《翡翠戏兰苕》说: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 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诗歌首四句描写仙人生活的环境:鸟儿在兰苕间嬉戏。珍禽芳草,容色相映,鲜艳悦目。绿萝绕结在山林间,葱茏森郁,笼罩山岗。次四句刻画了一位“冥寂士”的形象。他弹琴长啸,自得其乐;他疏散情怀,游心天外;他饥餐花蕊,渴饮山泉。再四句描写三位仙人结伴同游的情景:赤松子驾着飞鸿,伴以紫烟,左边牵着浮丘公的袖子,右边扶着仙人洪崖的肩膀。“我”要问问:世间短命如蜉蝣的人啊,怎能知道仙人的寿命啊。单看这首诗,似乎是在写对凡人寿命短暂的鄙视,结合其它游仙诗来看,可知郭璞具有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他是在通过描写仙凡生活的对比抒发对世人生命短暂的感伤。
二 吟咏坎 之怀
坎 ,意为“困顿,不得志”。郭璞学博才高,志在兼济,却身处乱世,壮志难酬。惠怀之际(约306年),他从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举家迁往东南。过江之后,得到王导的器重,被举荐给元帝。元帝很是欣赏他的文才,先后任命他为著作佐郎和尚书郎。论才华,郭璞“埒于(温)峤、(庾)亮,论者美之”(《晋书・郭璞传》);论工作态度,郭璞也是“数言便宜,多研匡益”(《晋书・郭璞传》),屡有献纳,尽规谏之责。但是论官职,温峤、庾亮屡有升迁,自己却沉居下僚,郭璞心中不平,故作《客傲》倾诉自己的不满。他的游仙诗《逸翮思拂霄》也表达了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其诗曰: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璋虽特达,明月难 投。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善飞者思冲天而去,善走者思远游他乡。起首两句诗与游仙无关,仅说明一个道理:能力超群,才想在仕途上走得更远。次两句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清清的浅水没有层层的波浪,怎能容得下吞舟的大鱼呢?把东晋朝廷比喻为浅水,容不下吞舟大鱼,暗示动乱将要发生。 璋、明月,象征了诗人出众的才华和高洁的品格。美好的事物人们一时难以接受,就好像在黑暗中把美玉投向别人一样,别人不知其为宝,反以为害,所以警觉,比喻不识人才。写到此,诗人自我劝慰:潜藏的禾苗怨春天来得晚,在山陵上的草悲秋天来得早。它们都是生不逢时,不必抱怨。不过,诗人的心情仍然没有超脱,他最终还是“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他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哭。
仕途失意,又赶上母亲去世,郭璞于永昌元年(322)去职,为母守孝。不到一年,王敦征召他为记室参军。此时,郭璞处在了两难的选择之中,他深知王敦必反,自己不愿追随,但迫于王敦势大,又不敢违背。何去何从?他的游仙诗《京华游侠窟》反映了他欲逍遥世外的心愿。诗曰:“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周易・干卦》九二爻辞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进”指出世求仙。诗人是想进入到一种远离尘世、自由逍遥的境界。他的处境符合《周易》干卦中的九二之位,地位虽低,却是中正之位。就像龙在田间游走,虽然没有飞在天上,却自由而吉利。“退”是指出仕为官,退回到尘世的樊笼之中。《周易・大壮》九三爻辞说:“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如果退回尘世,就像羊入藩篱,用角抵触的话,就会被卡住,得不到自由。诗人想高蹈于尘世之外,远远的向伯夷、叔齐两位隐士致意。据《史记》记载,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郭璞歌颂了这种忠于前朝的气节,是在表明一种态度――忠于东晋王朝。此诗应是写王敦征召他时的心境。诗人借游仙之名写坎 之怀,这些诗折射出他在现实中进退维谷的境遇。
此外,在钟嵘《诗品》卷中“晋弘农太守郭璞”条还有两句游仙诗,其一是“柰何虎豹姿”,其二是“戢翼栖榛梗”。“虎豹姿”象征自己才华超群,能力非凡,如同虎豹一样。“戢翼”意为“收敛翅膀”,“榛梗”意为“丛生的杂木”。以上两句诗都象征了诗人怀才不遇、处境艰难的人生境遇,不见丝毫“列仙之趣”。
三 叙写退隐之趣
郭璞游仙诗的主人公大部分是隐士,而不是神仙。二者虽然都远离世俗社会,但也具有明显的区别:隐士是隐居的世间凡人;仙人是得道、有神通的人。这再次说明了郭璞游仙诗主要倾向是写实的,“非列仙之趣”。诗中的隐士其实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游仙诗《青溪千余仞》就描绘了一个隐居于山谷的道士: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 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迹企颖阳,临河思洗耳。”
从描写的地点看,诗中的青溪确有其地。《文选》注引庚仲雍《荆州记》曰:“临沮县有青溪山,山东有泉,泉侧有道士精舍。”从描写的人物看,在山谷中居住的是一位隐士,说是叫“鬼谷子”。《文选》李善注曰:“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另外,诗中的道士还是诗人理想人物的化身、自我心情的写照。所引诗歌的最后两句化用了《高士传》中许由洗耳的典故,表达的是退隐不仕的心愿。据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
“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通观郭璞的一生,发现他不愿出仕只在王敦征召的时候。或许他也像许由那样“恶闻其声”,因此才想起这个典故,表现出了了强烈的归隐情绪。
游仙诗《晦朔如循环》感悟自然循环变化道理,抒发时光匆匆、人生苦短的感慨,结尾明志――不如归隐山林。其诗曰:
“晦朔如循环,月盈已复魄。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 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圆丘有奇章,钟山出灵液。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
全诗以月亮晦朔循环变化开端,暗示人生祸福吉凶不断转变之道。秋天到了,陵上的草在霜露中枯萎,女萝也从树上掉落。“ ”(木槿花)朝开幕敛,“蜉蝣”(一种小虫)朝生暮死,人生短暂,诗人愿学仙以求长生。诗歌结尾写道:“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山林客”是与“当途人”相对而言的,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隐士,诗歌表达的主要是隐居避世的思想。
四 抒发羡仙之情
说郭璞的游仙诗“非列仙之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即使写到游仙,也总是结合羡仙、求仙来写,诗中处处都有诗人自己活动的身影,是作为一个求仙者的身份出现的。
如《六龙安可顿》:
“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
据《国语・晋语》记载:“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海为蜃……莫不能化,唯人不能,悲夫!”诗歌感叹节令循环,物有代谢,“微禽”尚能变化,自己却不能。由此生发了羡仙之情,欲从丹溪腾空而起,可惜云中的龙不为“我”所驾,还没有鲁阳的神通,让太阳返回三舍(三宿)的时间。这里,诗人的形象只是一个世间凡人,向往的是神仙的种种神通变化。
再如游仙诗《 谷吐灵曜》,其中说:
“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希贤宜励德,羡鱼当结网。”
此诗写出了对仙境的向往。仰望天空,欲振翅高飞;举首远望,想举起玉掌。歌咏自得,脱离世间的羁绊;放纵性情,独自前往。大道昏昧,恍若有像。希望成为隐者贤士,就必须进德修道。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这里,“希贤”就是希望成为飞升的仙人,“励德”是指修习求仙之道。诗人要把愿望化为行动,说明他只是世间的羡仙者,再次证明诗歌并没有写游仙之趣。还有游仙诗《璇台冠昆岭》在描写了仙境之后,点明自己的“寻仙者”身份,“寻仙万余日,今乃见子乔”。
如果说庄子生活在一个抽象的精神世界里,那么郭璞其实生活在一个幻想的神话世界里,他们都是为了寻求精神的超脱。郭璞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欲进而不被重用,欲退又有逆臣征召,在进退维谷的境遇下,游仙或许是虚幻的第三条道路。他只有在游仙的幻想中才能安慰自己苦闷的灵魂,他的游仙诗是他的经历、愿望和痛苦心灵的展示,包含着复杂的历史意蕴和多重情感意蕴。
参考文献:
[1] 聂恩彦校注:《郭弘农集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2](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作者简介:
怀才不遇的诗句 篇2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策略
Shallow talk the method and strategy that the poem phrase in thou appreciate
Luo Cui fang
【Abstract】Language book medieval times poem phrase appreciate an a lot of classmate to all feel headache, examination usually feel helpless, have no from start, if ever of the classmate answer, is also could not answer point up, throw cent more.Does the poem phrase with maximum limit got a thou in the examination how appreciate cent?I try through the following, effect rather good.
【Key words】Thou poem phrase;Appreciate;Strategy
古诗词鉴赏复习时,不能一开始就拿题给学生做,应先要求学生识记掌握一些必需的古诗词常识,然后再教学生鉴赏方法,也就是先授之以筌,再教之使筌之方法。
一、授之以筌
(一)、识记古诗词题材
虽然古诗词所涉及的题材很多,但是考试所选古诗词题材不多。 包含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等。要让学生能分清一首诗词属于什么题材,即明白写什么内容。
(二)、熟悉古诗词流派及其特点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1)、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2)、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1)、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2)、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一首古诗词如果知道它所属流派,基本能知道其风格和语言特点、艺术手法。
(三)、熟悉历史背景
我国古诗词虽然源远流长,但是中考所选的古诗词大多数是唐宋诗词(偶有清代诗词)。所以,复习时要求学生大体了解唐代至清代各朝代的社会状况,这样便于了解文人在当时社会的机遇和遭遇,便于读懂诗词,明白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因为言为心声。
(四)、掌握古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技巧
古诗词中所用技巧很多,但是中考所选的古诗词所涉及的技巧并不多,大致有:(1)、从修辞角度看,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反问、对偶等。(2)、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虚实结合、衬托烘托、对比对照、用典、渲染、象征、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正侧等。(3)、从抒情方式上看,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融于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者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主观感情,所抒发的感情一般是志向、操守和抱负)等。掌握了技巧,答题时就有方向,不会走岔道了。
(五)、识记一些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和意象特征。如:语言类“平淡质朴”、“清新”、“绚丽”、“隽永”等。“柳”谐音“留”,借指挽留,依依惜别。用常用术语答题就会书面语化,而非口语化,简洁明了,便于得分。
二、授之以筌捕鱼法
在掌握一定古诗词知识后,就可以教学生怎样用筌捕鱼了。一般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看标题知题材
标题,往往可以让我们明白诗词属于什么题材,也就是写什么内容。也可大致知晓作者要抒发的感情。例如:《渔家傲 秋思》中渔家傲地名,“秋思”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借古抒怀之作,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首词所写内容应该是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二)、看作者和注释知背景
注释往往告诉我们作者是何朝代的人以及其生活经历遭遇、诗作在什么情境下写成的(得志时之作还是失意时之作)。得意时往往抒发豪情壮志,失意时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从而揣摩作者在诗词中所要抒发的感情。例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看作者和注释知道密州时期,苏轼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三) 、读诗句明大意。
1、理解读懂诗词句子要注意抓关键词句、诗眼(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词句)。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一个“断肠”。在秋的景上加重悲的色彩,衬托游子在外前途渺茫思念家乡以及家乡的亲人之情。
2、要明白诗词中词语的暗示性。暗示性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愉快,同时还暗示了她充满情趣的生活。
3、要注意古诗词中有的为了便于抒情或者强调和音韵的需要,往往将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打乱。阅读时我们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语序,以便准确理解句意。例如:辛弃疾的《水龙令》中“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两句如果不调整语序的话,根本读不通读不懂,应该调整为“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这样句意就非常明朗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句,不能理解为“英雄没有可以找孙仲谋的地方”,正确的应是“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衣”应该是“明月鉴薄帷,清风吹我衣”。这样的例子很多,阅读古诗词时一定要注意。
4、分析诗词写什么内容,是以写景为主还是叙事为主,还是写景中叙事。如果是写景为主,则要分析写景句子,看看写什么样的景,什么地方的景,景物有什么特点。是自然之景,还是人文之景,还是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的和谐统一。看看作者是否置身景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如果是的话,我们就明白作者很喜欢这样的环境,就会知道他喜欢大自然陶冶大自然。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从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可以知道诗人寄情山水田园,陶醉于眼前之景,愿意留在这里。从而抒发了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如果作者无心欣赏眼前之景而是借眼前之景发出对人事遭遇的感叹,我们就知道作者人生仕途坎坷,就会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者思乡之情。例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夜春雨初晴,满树杏花绽放,是何等的美景,作者却“闲作草”、“戏分茶”,可见作者无心欣赏,内心不但不感到欣喜高兴,反而觉得烦躁无聊。如果是写景叙事诗,往往写历史遗迹(名胜古迹,宫殿名城,战场遗址等)、旅途见闻等。这类诗词作者往往会借古抒怀(抒忧国忧民之情怀或者个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的《蜀相》、李白的《越中览古》以及刘禹锡的《石头城》都属于这类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