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优秀7篇》
3月3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而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人物事迹也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篇1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颁奖辞: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篇2
伤病对于每名运动员都是头号“公敌”,苏炳添也没能幸免。在苏炳添14年的职业生涯中,20xx和20xx年两次遭受腰伤的困扰,并且10年他还受过一次伤。20xx年他饱受腰部肌肉伤病困扰,竞技成绩严重下滑。全年17强,只在室内赛拿到3个冠军。他最看重的室外百米仅在瑞士赛夺冠,成绩为10秒34。当时苏炳添伤病严重程度,教练组都很悲观了。更可怕的是,苏炳添自己也萌生了退役的想法。跟小时候自己总想着做逃兵不同,这次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跑不动了。想着壮志未酬,苏炳添那段时间无比痛苦。但是经过无比漫长的困兽之斗,最后苏炳添还是选择了继续战斗。在500多天没有参加任何比赛的背景下,苏炳添在 20xx年4月24日广东肇庆的田径分区邀请赛跑出9秒98。赛后苏炳添热泪盈眶,上次破10秒还是在3年前。虽然离的时间不久,但是对于苏炳添来说却恍如隔世。观众们看到苏炳添的神勇表现也无比激动:他们的“苏神”回来了!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22年颁奖典礼 篇3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3日晚,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并历史性地闯进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飞人”苏炳添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决赛中,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创造中国选手在该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外,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苏炳添、汤星强、谢震业、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队用时37秒79完赛,排名第四。
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预赛中,由吴智强、谢震业、苏炳添、汤星强组成的中国队跑出37秒92的成绩,以小组第一晋级决赛。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预赛中,由吴智强、谢震业、苏炳添、汤星强组成的中国队跑出37秒92的成绩,以小组第一晋级决赛。
而在奥运会后,国际检测机构宣布,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银牌的英国接力队成员之一乌贾,其A瓶尿样检测结果为阳性。
此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由于乌贾违反相关反兴奋剂规定,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的参赛资格被取消,奖牌等也将被收回。
这意味着,包括苏炳添在内的中国队有望递补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可以说,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改写了中国田径的历史。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2颁奖词 篇4
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吴天一
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折磨痛苦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始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研究,当时中国的这项研究,还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
陈贝儿
2021年,由香港媒体人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破圈”。主创陈贝儿深入热带雨林、戈壁沙滩,跨越6省10地记录下脱贫地区的真实面貌。再次回想这条“无穷之路”时,陈贝儿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许他们可能就是一个老村民,一个扶贫的书记,他们碰到困难时的那种坚持跟他们对于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陈贝儿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顾诵芬
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中国的蓝天”的志愿。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瞒着爱人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
顾诵芬颁奖辞: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朱彦夫
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颁奖辞: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苏炳添
作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当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15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张顺东 李国秀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张顺东 李国秀颁奖辞: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杨振宁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颁奖辞: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杨振宁苏炳添等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篇5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3日晚在央视播出,“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百岁老人杨振宁、著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等十个人物(群体)当选。
他们分别是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杨振宁的学生在颁奖现场介绍,杨振宁目前身体非常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与此同时,杨振宁还为颁奖礼题写了“宁拙毋巧,宁朴勿华”八个字。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篇6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仅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及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进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篇7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3日讯据央视新闻消息向阳而生,向善而行。那些人性当中最闪耀的瞬间,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中国。
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郴州女孩江梦南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同获感动殊荣的还有: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为在三年前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什么也听不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时间回到29年前,在小梦南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她的左耳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声响的听力,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临床上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
父母会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纠错。
江梦南: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
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父母坚持要让女儿去公立小学读书,但没有一个正常小学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无学可上的梦南又多上了一年学前班。
江梦南:有一个场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学前班跟我的小学,他们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我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我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去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我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
江梦南: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
于是,在学校里,梦南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
就这样,好强的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三年前装上了人工耳蜗。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
江梦南:冷不丁的哪一天会听到我以前从来没过的声音。我开始听见了鸟叫,听见了青蛙在叫,或者听到了一些很美好的声音。
但是,新的困难接踵而至。为了建立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梦南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而且,清华的学业压力大,每天面临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等待她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