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典礼老师致辞(推荐三篇)》
大学毕业典礼老师致辞(精选3篇)
大学毕业典礼老师致辞 篇1
同学们:
今年的教育界有一则新闻,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被英国诺丁汉大学推举为 Chancellor 。英国的大学校长称作 Vice Chancellor, Chancellor 则相当于校董会主席,或名誉校长。虽然不管学校的行政事务,但毕业典礼是一定要来的,因为学位是由 Chancellor 授予的。参加毕业典礼后回到上海的杨教授对记者说,看来,我们的大学毕业典礼也应该搞得更隆重些。我想他是看到许许多多毕业生的亲朋好友列席毕业典礼,校园里到处都是热烈庆祝的场面有感而发说了这番话的。
大学毕业毕竟不同于中小学。大学毕业标志着成熟、标志着自立。今天在座的 974 名北邮毕业生, 619 人已经签约就业, 355 人已经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不论你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步走上了哪一条道,相信你们都会有光辉的前程,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毕业这个词英文用“ graduation ” , 这个词的词根没有“完成”、“结束”的意思,而是蕴含开始、进步的意义。这其实是对毕业很好的诠释,希望你们也能从中得到启迪。我们今天隆重集会,不是庆祝“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纪念“完成”,而是宣布进步。
大学毕业生要就业,因此就客观存在着二个统计数字:就业比率和就业年薪。前面这个数字已有省市报刊在相继公布,引起了一些议论。后面这个数字不太好统计,即使统计出来,要在媒体公布,恐怕更会有争论。比如说,我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非常高的学生质量、非常高的就业比率、非常高的就业年薪是北邮的三大特征,有人诧异,大学校长怎么可以把年薪、把钱字挂在嘴边?是不是会误导青年呀?
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许多,给我们留下太多。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果大学生真是这样,这与僧侣、修女的区别何在?
“君子固穷”与其说是读书人的骨气,不如说是农业社会读书人的无奈。我们曾经忍受“***不如茶叶蛋,手术刀不如剃头刀”这种社会分配的不公,不能把它留给你们这一代。今天的大学,必须面对经济发展、面对科技发展、面对社会发展。
在我们这个世界,人才在流动、资金在流动、物资在流动、信息在流动。支配着这四种流动的是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正是这四种流动,在推动着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政府的责任是要规定并维持这四种流动的游戏规则。大学的职能,是把握好这种规律,建设好学科与专业,组织好教学与科研,培养好优秀人才。要判断一个大学是否办得好、是否对社会作出了较多的贡献,最直接、最说明问题的标准就是学生质量、就业比率和就业年薪。因此,北邮一定要把这三个“非常高”保持到永远。
就业不等于。就业是在这四种流动中相对被动地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是指主动参与、积极影响这四种流动。者,无论是科学家、教授,还是企业家、经纪人,都要组织人才、筹集资金、调动物资、采集信息。就业,当一个好职工,要求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团队。传统的高等教育对此非常重视,有一整套的培养手段和严格的体系。我相信你们已经具备了这些优良素质。然而,一个成功的者则还需要风险意识、决断能力、人格魅力和雄辩口才。怎样使我们的大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与素质,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前年,加利福尼亚大学 Riverside 分校校长来访就告诉我,他们有本科生创办软件公司,教师是公司的顾问,问有没有,我说没有。后来北邮试行弹性学制,可以休学办公司。但两年来,只有一个研究生与校长说过他有这个打算,但后来还是决定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再说。
不久前的一则消息说,南京夫子庙茶叶市场上二十个摊位,免收摊位费,希望下岗待业职工前来从业。结果无人敢于问津。确实,我们习惯了由政府来安排就业,由学校来分配工作。因此,不愿承担哪怕是一点点的风险。
据统计, 年,爱尔兰软件出口产值 85 亿美元,印度 57 亿,而仅 1.8 亿美元,对这一组数字,北邮师生当作何感想?洛桑国际开发研究院发表 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科技竞争力从 1998 年的世界第 13 位下滑到 1999 年的第 25 位,又到 年的第 28 位。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发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全球竞争力从 1999 年的第 32 名下降到 年的第 41 名。对这几个数字,的知识分子又当作何感想?
要说出国家竞争力与国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风险意识、创新能力和准确的相关函数恐怕不可能,但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大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和意识则应该是高等教育的责任。
高等教育不仅应该给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的课程,而且也应该给大学生成为企业家和个体经营者的技能。大学毕业生,如果不关心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不具备专利、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不懂得股市、期货,不了解 WTO 、 ISO ,应该视为高等教育的缺陷。在这里,我愿意提醒全体毕业生,给了你们很多,但是在培养你们的风险意识和方面,做的太少。一定会改进,但是你们是不能受益了。如果你们把校长今天的话当作是最后的一次补课,我就十分满足了。
同学们,差不多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说,新世纪以小企业和个体经营为基础的经济将会得到加强,新世纪的经济需要千千万万个者。我们也高兴地看到,XX年青一代的毕业生正在勇敢地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电信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六年前研制成光缆电视发送接收设备。他们为山东齐鲁石化安装第一套光缆电视系统时,我是他们的系主任,给了他们三万元贷款。后来他们用科技合同经费的结余,注册成立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的公司聘用职工 32 名,累计纳税 80 万元。前两天,中信国安洽谈注资加盟,新公司拟定名为北邮国安,中信评估认定的公司的总价值为 3200 万元。
电子工程学院毕业生, 1994 年从美国学习归来,创办 中泽公司,起始注册资金仅 15 万元。今天的公司,聘用职工 50 名, 年销售收入 4000 万元,纳税 100 万元,公司资产达 万元。
千万个大学毕业生加入者行列之日,必定是经济腾飞之时。当更多的毕业生成为成功者,就会迎来她更加辉煌的荣誉。
庆祝你们的毕业;祝福你们的就业;期待你们的。
大学毕业典礼老师致辞 篇2
各位领导老师、来宾、家长,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每年的六月,都是校园里最伤感的季节;今年的六月,同学们是在多雨时节里阳光灿烂的日子离别的。这样的时刻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年年相似;而对于你们来说,可能一生只有一次。不用的书卖了,往日的楼梯变短了,校园里穿班服的人多了,不会喝酒的醉了,难得流泪的哭了……这就是校园里分别的日子。一千多个的日出日落,给你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和不那么美好的记忆;春夏秋冬的几次轮回,记录着你们那些值得和不值得的喜怒哀乐。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时光都是在xx大学度过的,我一直说,校友工作是从新生入学开始的。我们要让每位同学回忆起大学时光,总有那么一两件让他感到温馨的事情,有一两个让他心动的场景。
漫长的岁月会使人忘记许多往事,而有些记忆无论经过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失。今日别离的忧伤将成为永远的甜蜜。几十年前,我和在座的许多老师,也曾有过此情此景。那是冬季的离别,我们抒写徐志摩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那天在文学院的毕业生晚会上,同学们一句“我们总是说下学期如何下学期如何,可是突然间意识到再也不会有下学期了”——深深的打动了我和在场的所有老师。往事悠悠,岁月如歌。吉大校园真正是一片热土,希望在这里萌生,硕果在这里收获。只要是种子,就能生长;只要是花儿,就能开放。看到同学们由酸涩到成熟的过程,看到大家对于母校那种深情,作为老师,我们感到欣慰,觉得无论为学生付出多少辛苦给予多少关爱也是值得的。我想,如果能从头再来,我们一定要为同学做得更好。
这里我送同学们几句寄语,是我的心声也是全体老师由衷的祝愿。
第一,大爱无疆。大学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大师更要有大爱。李元元校长曾经对学生说“品格道德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同学们要永远怀有一颗宽容仁爱之心,在这个复杂纷纭的社会中,很多事情我们都无能为力,但是只有爱、善良和宽容是我们每个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大爱无疆,爱之所爱,爱之所不爱。爱可以温暖人生,可以化解仇恨。要宽容别人,宽容来自于心底的善,宽容使社会和谐丰富,宽容使你自己心平气和。
第二,大任无怨。天降大任,忧国忧民,苦劳身心而无怨无悔。人生百年,雁过留声,适应环境而能改造环境者乃为担当大任者。历史的发展总是需要少数人走在前面,虽然走在前面的人往往要作出牺牲。但是,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义无反顾的奉献,因为我们是民族最精华的一部分,天生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志向高远也要从小事做起。每一件小事都是通往大志向的阶梯,细节反映本质,微小改变大局,瞬间决定命运。
第三,大智若愚。四年过去,人生开始。四年校园生活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一个温馨的终点,一个艰难的起点。与社会相比,校园毕竟还是一个小世界,还算得上是一块净土。环境转换,人事皆非,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和反差可能会越来越大。在校时,有领导护着你,老师宠着你,同学帮着你。今后要有承受挫折和遭受冷遇的心理准备,生活需要最强忍耐的人。低调做人,踏实做事。xx大学的毕业生有一个两年不适综合症。批判意识过强,不善于见机行事。如果在一个平庸的环境里,个性和才华有时候就是你成长的障碍。到了社会,首先要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最后才能改造环境。
最后,勿忘母校,情义无价。毕业了,让我们共同珍视过去。虽然四年的生活里,不一定那么完美,有怨言有误解,也爱过也恨过,但是此时此刻一切都将化为分别的惆怅。现在也许你还不太懂得毕业的含义,但是当你们走上社会体验复杂人生之后就会有别样的感受;也许你今天对此情此景还很淡漠,但是当你们XX年之后再回首,就会觉得这是最难忘的时光!当你们走上社会大家天各一方,遥想当年而环顾周围现实时,你们会更进一步感受到同学和师生之间友谊的重要和纯真,除了亲人,人世间同学和老师是最亲近的关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不必讲任何条件和代价的,无论走到哪里,“吉大人”就是我们相见时最亲切的问候和称呼,“吉大人”就是我们相亲相爱的理由,希望今后同学们之间互相扶持互相爱护,不要让一个人掉队,不要让一个人孤单。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论我们多么不愿你们走,但是人总是要上路的,让我们在这里最后送你们一程!xx大学永远是你们的家,今后无论身处何处,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得意还是失意,你们都是吉大人。如果有一天你们伤了、累了,想回到学校深造,我们将张开双臂欢迎你们。
最后,让我用写给校报的几句话结束我的发言:
拿起又放下的是翻开的旧书
放下又拿起的是酸甜的记忆
最后一步迈出校门,你们便成了吉大的校友
最后一声问好,相逢也许在步履蹒跚的时候
今后无论你走多远,你仍得记住:
我们在你的港湾里
你在我们的视线里……
大学毕业典礼老师致辞 篇3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从今天开始,就要离开校园,各奔东西了。你们将带走的,是美好的憧憬,四年同窗的友情,对未名湖的留恋,还有北大人那份特有的自信。
我特别提到“自信”,是因为十几天以前我们学院的一位男同学来找我聊天的时候问道:“老师,我本科快毕业了,为什么还找不到自信?怎么样才能找到男子汉的感觉?”我回答说:“你能跟一位陌生的老师坦露自己的弱点,说明你有最起码的自信。作家王蒙说过,‘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那些一天到晚说这也自信、那也自信的人,恐怕才真的是缺乏自信。”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跟这位同学深谈,但他的问题却让我久久沉思。我认为,一个当代大学毕业生要获得自信,最重要的是发现并且拓展自己的相对优势。举一个例子。过去几年里,我访问过三个经济欠发达的南亚国家。在那里的中资企业中长期工作的一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们带领着当地的工程团队,设计并修建了公路、港口、民宅、商厦,直到开发房地产,为所在国政府规划首都建设布局。这些年轻人的言谈举止,充满着活力和自豪。他们不是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却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他们没有考过托福雅思,却克服了外语沟通的障碍;他们没有学过政治学、法学,却努力了解所在国的政治和法律,甚至写出了相关的调研报告。这些大学毕业生的自信,来源于自己的辛勤努力,也来源于他们找到的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和相对优势的工作岗位。我不由得想到,我们北大毕业生的相对优势在哪里?如果北大毕业生同我所结识的这些年轻人一起到同一个海外企业就职,会比他们干得更好吗?
显然,对这个问题不能做出一概而论的回答。我想,北大毕业生的相对优势,也许应当表现在更高的人文素质、更多的独立思考,更强的创新能力。或许是北大人个体的强势,造就了北大的相对优势。反过来说,北大的整体优势,在于学校能为北大人提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我们应当好好品味老校长胡适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
有相对优势,就必然有相对劣势。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弱项,自信就是盲目的,而且会转化为自负、傲气,甚至戾气。其实,谦逊才反映自信,而傲气和戾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同学们在毕业以后,一定要勤恳扎实地做事,谦和包容地待人。否则,北大毕业生的光环就会迅速黯淡褪色,就不能在社会大熔炉中把自己铸造成器。
认识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劣势,遇事就能把握住方向,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1990-1991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讲学,那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特殊时期,中国大陆学生和学者想拿到美国绿卡很容易。但我选择了一家三口同时回到北京。离开美国以前,好几个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提出疑问:“现在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都选择留下,你为什么要回国呢?”我说,美国人极力倡导的不就是“独立思考”吗?绝大多数中国学子都留在美国,那我回到中国的相对优势不就更大了吗?这就是我的“独立思考”。20多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这个决定后悔过。对于在座的同学们来说,哪个地方最适合自己去,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做,什么学科最适合自己选,你们的同学、朋友、老师甚至家长,都不如你们本人清楚。经过独立思考做出的判断,即使将来可能后悔,也是值得尝试的。
论才学,论德行,论贡献,论年资,论职位,我都远不如在座的一些老师和领导,所以我阐述北大精神和北大传统是不够格的。作为北大人,我惟一的、也许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之处,在于完整的北大履历。我1954年随父母来到北大,上了北大幼儿园、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初中、北大附中高中、北大本科、北大研究生,然后留校任北大讲师、副教授、教授,直到最后落叶归根。
算起来,我进进出出北大校园已经历了59个年头,超过北大1XX年历史的一半。但是,在这59年当中,至少有27年我是游离在北大校园之外的。其实,我对于北大精神、北大传统的理解,是在几次离开北大又几次回到北大之后,才逐渐加深的。有了比较,才知道北大的相对优势,也才知道北大的相对劣势。知道了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才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和努力方向。
我家刚迁到北大时,住在朗润园175号,离我现今居住的公寓只有50米之遥。现在我每天去学院上班的路,就是当年上北大幼儿园走过的路。物是人非,感慨万端。在我眼中,这条路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增加了蔡元培先生的铜像,而这座铜像是我所属的1977级、78级毕业生集资铸建的。无论酷暑严寒,时时有未留下姓名的人士,在树丛中的铜像前献上鲜花,每每提醒我们记住蔡元培校长的教诲:“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
“在北大这个追求思想自由的地方,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可能各不相同,但在这些梦想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北大的明天更加美好。”这不是我的话,而是在座的王恩哥教授就任校长时所说的话,请大家牢记。我对你们的希望,是当你们重返燕园的时候,无论自己铸造成器了没有,梦想实现了没有,都不要忘记到蔡元培校长的铜像前面,献上一束鲜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