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三作文 >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正文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时间: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1

开学以来,我们学了很多篇课文,可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谈迁写下了四百万长的《国榷》这部鸿篇巨制可是被小偷偷走,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篇史书。

读到这里想想我真是和谈迁差的很多。

想起有一次,我去北京长城,回来以后我写了一篇长600字的作文,我正高兴,把我的《长城》作文放到了我的书桌上,一会儿我表弟小顽皮一下就到我这屋来了,只见我的屋子里拿出几张纸我惊呆了,那就是我的作文呀!我急忙跑过去一看,他拿我的作文当飞机玩了起来,我走到我屋什么也不说了,就在电脑前玩起了游戏。我想我真和谈迁差很多吧。

后来谈迁经过四年的努力,他玩成了新的初稿,59岁的谈迁来到了北京。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着。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我明白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2

在我所学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是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通讯。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一直被邓小平爷爷伟大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

这篇通讯写的是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专机载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离开首都西郊机场,然后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这篇通讯写得太感人了,作者怀着对邓小平爷爷的无比敬仰和深厚的感情,细致地描述了从专机起飞到最后告别大海的整个过程。这是一次极其感人的历史事件。作为一个世界级的伟人,在他生前,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了他最伟大最卓越的贡献,而在他逝世之后,却让后人将他的骨灰全部撒向大海,这是一种所么博大的伟人胸怀啊!让每一个人读过后,都会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中文中运用了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让我感到了这位世界伟人崇高的精神境界。这篇课文在写作语言上也非常有特色。文中用上了多处排比句,例如: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让读者充分感到邓爷爷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一直与我们同在。是啊!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香港和澳门不就是邓小平爷爷收回来的吗?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宝岛台湾……这几处排比句,一气呵成,气势连贯,极富情感。它告诉我们: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祖国。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我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一次升华。它使我明白:人活在世界上,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变得更加繁荣强盛

邓小平爷爷就像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矗立在祖国人民的心中。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3

我现在是一名初三学生,提起初一时那位很亲切很傻的语文老师,而他教的课文,大多,都不记得了。

都说十二、三岁是最叛逆的年纪。而我,是在十一,仗着自己年龄最小,颇有为所欲为的架势,倒是远远没有上房揭瓦这么严重,总之也是事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想着法儿,跟老师对着干,头脑一热就决定和同桌一起翻新华字典第六版,势必把自己喜欢的字全部找出来。

“今天我们来讲讲写作文。我发现你们写的作文吧,太短了,就三四百字。你们就不能意思意思写写流水账。说真的,一年级的看图写话都比你们的作文丰满!”老师双手撑在上交的作文本上,皱着眉,薄薄一溜八字胡一撇一撇,随着少有的手势一上一下,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你们,连删废话的功夫都给我省了。”

我坐在第三排窗边闲的无聊,又不想像古人对月吟唱,也不大愿意好好听课。坐我旁边的.某个人唰唰唰翻着字典让我很是羡慕,撑着脑袋,不知拿的谁的笔,转的起劲儿,顺便听语文老师高谈阔论:“文章呢,简单说就是内容越长越好,题目越短越好……”

“诶诶,老师说的不对呀。”同桌猛地捣了下我的胳膊,我惊得手一抖,笔咕噜噜自由落地,1060°旋转后,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等待我的救援。“怎么了?”我做着极限运动四处找笔,对于她突然发言颇有微词。

“咱们前两天学的那个《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你还记得不?那篇课文那么短,题目也挺长的,老师这么说不是矛盾嘛。”她神神秘秘的翻开书,到第九课。确实,短小精干的杂品文,把民族命运比作河流,听课的时候内心还很澎湃来着。

我接过她的书,示意她继续翻字典,自己则耐心的逐字数着。不知是何缘故,月色映衬下导致我数着数着忘了数到哪里,串字漏行更是不在话下,渐渐字不像字,句不成行,好在终于有了结果,不算标点内容436个字,题目11个字。我满是骄傲的将我的战果告诉她,岂知她满脸不屑,施舍般对我讲:《桃花源记》318个字,《大道之行也》107个字,《夸父逐日》37个字。我正欲出言反驳,就突然被老师叫了名字:“樊晓楠你上课怎么又说话?梁静远也站起来,别以为你俩作文稍微长一点就能骄傲自满,好的作文赢在思想,这点你俩做好了吗?”

我站起来想放松,无意间看到了一根躺在地上的笔,将其捡起,觉得作文也应该结尾了,盖上笔帽。

当年的老班又送走了两届学生,当年的同桌如今在楼下班里,当年的叛逆沦为今日的笑料。而最喜欢的课文,莫过于和同桌并肩站着,听她抱怨,看我数字。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4

《童趣》是我初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语文课文。 开宗明义,落笔破题——最喜欢的语文课文是《童趣》。

《童趣》讲了作者小时候的三件趣事:一件是把蚊子当成仙鹤观赏,另一件是把土墙当作丘壑神游,还有一件是鞭打吃虫子的蛤蟆,把它“驱之别院”。作者说,这三件事都是他的“物外之趣”。

这“物外之趣”是怎么得来的呢?

概述课文内容,由设问引出议论——趣从何来。

作者说,他从小观察事物就很细致,很细心,“见渺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

你看,他看花台小草是这么看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它看得多么细心,看得多么专注,神游其中,忘乎所以!“趣”从何来?来源于内心求知的渴望,只有对外部世界充满渴望,生命才有意义。作者的趣就来自于它细察事物“纹理”的探求。“见渺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一个“必”字,显示出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观察事物多么执着啊!有这样的渴望和执着,必然能“细查其纹理”,揭示事物的真相,求得事物的真谛,能不有趣吗?

有人总觉得自己生活太平淡,一点也不快乐。其实,生活并不缺乏快乐,需要的是发现快乐的眼睛。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快乐,只是在于你是否感受到而已。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你看,蚊子、土墙、花台、杂草、虫子、蛤蟆……再常见不过的了,谁没见过呢?而作者却从这些极为寻常的事物中寻得快乐。秘密就在于观察后的“发现”——一种不寻常的眼光。

以上第一层:乐趣来自细心的观察。又分两小层:细致的观察要有求知的渴望;还要培养“发现”的眼光。

作者的“趣”,还来自于想象。他“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这样在他的眼前,便出现了一幅“青云白鹤图”——那烟又成了一道青云了,从蚊子和烟到青云白鹤图,作者的想象真叫人拍案叫绝啊!。想像是创造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蚊子就是蚊子;有了想象,蚊子就成了鹤,蚊飞就成了鹤舞,烟就成了云,烟绕蚊飞就成了绝妙的青云白鹤图!同样,有了想象,蛤蟆吃虫也便成了坏人为非作歹,“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也就成了除恶扬善的英雄行为。想象和创造就这样融合在一起。乐趣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生发开来了。

以上第二层:乐趣来自丰富的想象。指出想象是创造的翅膀,由想象而创造,乐在其中。

善于观察,善于想象,便能从生活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便是《童趣》给我的启示,也是我喜欢这篇文章的根本原因。

概括全文,点明主旨,指明喜欢《童趣》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5

“来,同学们,将语文书打开翻到166页,今天早读我们来背诵《桃花源记》。”时隔两个月,再次见到老师,第一句话竟如此不幽默,原以为老师会讲笑话的我,一脸不高兴地栽入书中。“这《桃花源记》假期里就背的滚瓜烂熟,去看看其它的。”

我顺着手的感觉,“哗啦,哗啦”连翻6张。中间五个大黑体字深入眼中:大道之行也。“咦,这题目怎么这么熟呢。”我心中暗自高兴到。再瞅瞅其他同学,一个个睁着圆鼓鼓的大眼睛,张着狮子般的大嘴,像是要把整本书都吃了,两只“爪子”来回摆动,却怎么也背不会。而我呢,不仅背会了,还有了重大发现,想到这,不禁忘却刚才的不开心,心中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我将视线转回到课本中,注视着这篇课文,嘴巴自然而然地哼唱起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就这样,熟悉地将这篇文章唱了出来。即使没有学习过,但觉得非常熟悉,喜欢。

想知道我为何喜欢吗?这源于一部电视剧,五年前,正是琼瑶阿姨翻拍98年《还珠格格》,改名为《新还珠格格》的热播时。8岁的我,当时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非常喜欢这部剧,认为它是一部非常幽默搞笑的电视剧。每每看到小燕子(还珠格格)刚进宫时与皇后娘娘、容嬷嬷斗法时,常令我开怀大笑,所以做出了一个想法,决定追剧。(作文网 )

在看完了整部剧,98集中,是我最记忆犹新的是第二十一集:皇后娘娘大闹漱房斋,打了紫薇和金锁,小燕子很生气,决定报复皇后,便于才子,美女,护卫上演了一场苦肉计。但是终究逃不过皇上的法眼,决定罚小燕子10天之内抄写《礼运大同篇》100遍,还要背会。这次漱房斋全员行动。10天已到,抄写完成了,但仍不会背。这时,班杰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拉琴,紫微弹琴,我们会背不如会唱。就这样,到皇上来检查时,全员以唱的方式来展示……我看到这一点,不知不觉也跟着一起唱了起来,喜欢这种音律,唱着唱着居然背会了,莫名地喜欢上了这篇文章。以后,每次看还珠格格时,都要专门去看这一集,不仅跟着唱,还跟着做动作。妈妈见到了,不解的问:“你在干什么,又吼又跳的。”“呵呵,我呀,看还珠时学了一篇文章,要不你也来。”“算了算了,你自己玩去吧”妈妈笑道……

现在,当我知道将要学习《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时,简直开心到了极点,觉得与它好熟悉,心里莫名的一种喜欢,决定要好好学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再次小声哼唱起来……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6

要说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什么,不用思考,非《yp战争》莫属。

九月一日是正式开学了,除了语文老师,其他老师都换了。这是同学们都不禁期盼见到新老师,连燥热都无法阻挡我们内心的小激动。

下午第二节是历史课。这时,来了一位男老师,他昂首挺胸的走进教室,随手把风扇打开,瞬间,教室里凉爽了许多。“请同学们打开历史书。”老师和蔼地说着,“今天我们讲的是中国近代故事,但却是中国近两百年的奇耻大辱。”“在一八三几年时,英国商人因赚不到钱而来中国卖yp,使得中国千万户人家家破而亡,就连许多朝廷重臣也偷偷吸食yp。同学们,你们是否为此悲痛万分,怒发冲冠呢?”听到这里,我早已泪光闪闪,如果中国是强国,就不会被英国的掌控欺凌了。

老师继续滔滔不绝的讲着yp战争,同学们生怕少听一个字,但有个捣乱者却不期而至。它从窗口飞入教室,登上电棒架后便在同学们头上一阵乱鸣。哎!这是我们升初二第一个安静有趣的课堂,却被这只鸟给变了味,真是大煞风景。但它仿佛也发觉走错了屋,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溜烟的飞了出去,很快便没了踪影。

老师又讲了起来。“yp战争”中其中一个主角是林则徐,大家知道他做了什么重大的贡献么?”“虎门销烟”同学们用洪钟般的声音迫使老师急忙堵耳朵。老师带着微笑点点头,通过看书我知道中国租借香港岛给英国,还赔了两千一百万两银子。清政府真无能。要是现在……

老师幽默地说清政府被扇了一个耳光,还不知道加强军备,在第二次被打时才加强了防备。

铃声不知什么时候响了起来,数学老师走进教室,我们才恋恋不舍的跟老师收再见。

这一天,我们仿佛回到了1840年,这个令人悲痛的两百年前丧权辱国的日子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7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没当我想起这些句子的时候,就会想到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

当我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我带到了那优美的世界里。那是在四年级时的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王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生动、语句优美的课文。”王老师说完这些话,就开始上课了。当王老师用那种情感不同的声音为我们朗读课文的时候,我就已经悄悄进入到了那个十分生动、优美的“世界”中去了。那些极为优美、生动的句子,仿佛一个个开心的小精灵,把我带进了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我待在里面,似乎在也出不来了,而且我也不想出来了。

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少人都纷纷前来参观、观赏。描写了桂林中丽江的风景,其中不烦运用了比喻、打比方等修辞方法,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里突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三个特点;还写了桂林山的风景,其中用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如“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在倒下来”。最后在总写桂林山水的美丽风景。

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它之所以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语句优美,生动,把桂林山水的每一处风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一见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爱慕之心,更多的是因为通过这一段,让我看到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美好风景的喜爱、爱在的情感,让我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更上一层楼。在这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回味无穷“船在江上行,人在画中游。”在这里,把漓江水、桂林山和桂林所有美丽的风景比喻成了一幅美妙至极的“话”,船在江上行驶,而人却沉浸在这美妙的“画”中。

《桂林山水》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而它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大自然中是不缺少美的,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8

秋天在即,树叶将归回大地,化泥护花;庄稼将硕果累累,回报农民;秋菊将悄悄绽放,引人驻足观望;而我与他将何去何从?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残疾伴随着他的一生,可他依旧闻名于世;北海公园是他平神静气的场所;当他痛苦不堪,遏底嘶吼时,他的母亲在暗处默默流泪。然而,事事难料,他的母亲重病逝世,他亦是痛苦、后悔,不禁挥笔抒情,怀念母亲。

这一篇初一的课文,我升上初三后又复习了一遍,感慨良多。我是幸运的,没有那样残酷的人生,我有我的同学老师学校,这一切之与初中生的我来说,足矣。

我的学校在自由街,坐东朝西,每天清晨享受第一缕阳光的照耀,黄昏时坐看余晖的美丽。而我庆幸现在自己仍是学校的一员。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透过窗户飘向云层,每日如此;课间操时,一个个整齐的队伍,依旧喊着响亮的口号;小卖部一到大课间就人满为患;校园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人,女生会手挽手并肩欢笑;男生则,勾肩搭背,小拳相向于肩头,以示友好。上课铃响,依旧有飞奔回教室的身影;而上课后,校园恢复平静,却传来些许银铃般的轻笑。

原来,是银杏在接受烈日炙烤时,不经意看到同学们午休时的趣事。一个男生午睡时不停打呼,同桌捂住耳朵,确也只是“掩耳盗铃”。同桌厌烦的坐起,恶作剧地捏住了他的鼻子,他眉头一紧,紧闭的嘴巴忽地张开,同桌坏笑地伸手封住,因呼吸不畅,他的两腮像青蛙的鸣囊一样一鼓一鼓。同桌“噗”的一声,捂住嘴无声地笑了,两肩忍不住颤动。而银杏似也在笑同桌与同桌间的美好。

梧桐也莞尔一笑,因为她看到了师生关爱的美好。一位老师,因用嗓过度,咽喉里长了一个小小的肉瘤,临去看病的前一天,几个同学围住她,关切地拉起她的手说:老师赶快去看病吧,不要耽误治疗!”“是呀,是呀!”几个学生也是不住地点头,喜悦溢满了老师的脸颊。

虽然白天的低言细语仍在继续,但夜晚还是渐渐归于平静。我庆幸生活在这美丽的言语中。

学校是我的“北海公园”,而我,在一年之后,是否也会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秋天”的怀念呢?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9

初夏,一个如烟花一样灿烂的季节。

当我真正立于传说中的故宫前之时,才明白什么叫做皇宫所特有的恢宏韵味。书本与电影中的图片再精美,也不过只是虚假的二维图像,与真正的建筑物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

望着眼前流光溢彩的宫殿,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心中却是苦笑,因为我又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早晨,那篇终生铭记的课文------

某个晴朗的早晨,负责早读的老师迟迟未到,同学们也没有精神早读,便热闹地围坐在一起,瘫倒在桌子上插科打诨。那些晚上只顾着玩乐的学生,都苦着脸到处乞求着昨天晚上的作业。

“唉,陈靖凯,《故宫博物院》的图让我看看呗!”一位极为“迷你”的同学凑了过来,嘴角噙着一抹狡黠的笑容问道。“什么?!老师有让画图么?”我从板凳上跳了起来,一脸不可思议地叫道。“啊?原来你也没画。”那同学眼里满是同病相怜的目光,失落地走开了。

“陈靖凯,你快画吧!”同桌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一语点醒梦中人。

我清醒过来,慌忙拿出笔,在本子上快速勾勒出一道道线条。不巧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老师竟然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门口。“陈靖凯,给我出去!”“老师,我……”老师的语气不容置疑,我深知此时反驳老师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得乖乖地走出教室,和我一起的还有刚刚向我借作业的同学……

那天的天空格外的蓝,初升的太阳将云霞抹作红色。本该令人喜悦的美景,再一次勾动了我心中的苦涩。

后来,在我将原由详细讲出后,老师并没有为难我,但我站在室外听课的情景却令我终生难忘。

此时,再看看余晖下的故宫博物院,脑中缓缓浮现出几行字:故宫,占地面积达780,000平方米……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10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句话出自我最喜欢的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它就是这篇课文的点睛之笔,现在也成为了我的人生格言。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讲述了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朝编年史——《国榷》,使我深切感受到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作者在叙述时运用了许多数据,更清晰地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艰难,也使我懂得:在人生旅途中,面对挫折、失败时,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在人生的道路上,确实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崎岖和坎坷。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有些人选择退缩,有些人选择臣服,有些人选择躲避……面对困难,到底该怎样?谈迁就是榜样。在自己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时,相信许多人都会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但有没有想过重新再来呢?物品丢了,可以再得,但信念丢了,就很难再振作起来。我们不能向厄运低头,要勇敢的去面对,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张海迪说过:“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从现在起,做一个不向厄运低头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