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1
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时期:从天下大乱,到群雄割据;从三国鼎立,到天下归晋。在这一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这就是三国时期。
《三国演义》像是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残墙断壁、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令我敬佩。比如:仁义仁德、爱民如子的刘备;骁勇善战、重情重义的关羽;横勇无敌、文武兼备的张飞;浑身是胆、勇冠三军的赵云;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曹操;草船借箭、盖世无双的诸葛亮……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曹操攻打东吴时,诸葛亮一点也不紧张,反而很冷静。他像神仙一样,“算”准了东风,“算”准了曹操的水军还没有练成,最后用火攻打败了曹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应该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学习他遇到问题冷静沉着、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生活中不断成长……我一定要说到做到!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在我读过的众多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册书。从黄巾起义到一统三国,历经了多少震撼人心的传奇经典。
翻动书页,眼前便浮现出曹操气吞山河、刘备三顾茅庐、孙权胸怀大志、最后三国鼎立的生动场景。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蜀吴联盟北伐曹军,黄盖仅率三十条船,用火攻歼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取得了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典范。
烽火乱世时代,确实英雄辈出。以卖草鞋起家的刘备,用眼泪与诚意换取天下、独霸蜀国;被后世称为奸雄的曹操,凭谋略与霸气驰骋江湖、傲立魏国;志存高远的孙权,以内敛与智慧掠夺城池、创立吴国,三国鼎立局势成也。
三国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卧龙诸葛,他舌战群儒、火烧连营、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成为了智慧的象征。然而,虽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中提到的空城计、借东风只是后人神话而已。
当然,《三国演义》中那些识时务、避锋芒、等时机的人更是时代的俊杰、最大的赢家!司马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刘禅其实也是大智若愚、聪明绝顶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时运不佳罢了。
《三国演义》以独特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人物,讲述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它在承载历史的同时,也使读者们产生共鸣、泛起思索,使大家忍不住读之再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今天,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干,于是就拿出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来看。
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一篇名叫《长坂坡》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就大声地读了出来。内容是:刘备在大战中失败,与甘夫人和阿斗失散,赵云连夜寻找,终于找到了他们母子,可甘夫人自己跳井自尽了,于是赵云抱着阿斗经过千辛万苦跳进万军之中,杀开一条血路,回到刘备身边。
刘备退守到景上,夜间曹军来袭,张飞赶到,护送刘备东去。天亮后,找不到赵云,众将都说赵云可能投奔曹军,刘备不信。一会儿,赵云抱着阿斗回来了,浑身是血。原来是赵云在敌军中左冲右突找不到刘备,刘备夫人因受伤走不动,只好跳井了。赵云只得抱着阿斗历尽千辛万险从曹军中杀出来。赵云回来后,阿斗在他的怀抱中一点伤都没有受。
赵云真英勇啊!在百万大军中还能把阿斗救回来,还杀了许多兵,损了他们许多将,赵云完全把刘备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把朋友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赵云的精神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小彬对我说:“小量,我的橡皮不见了,帮我找找吧!”我却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走了。跟赵云比我真不如他!我对朋友的举手之劳都不帮,赵云却能为不是朋友的人赴汤蹈火,想起来真是惭愧!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赵云非常英勇善战,并且感受到了他的忠心耿耿。他一人血战百万敌军,为救出阿斗,豁出性命,连杀几百名曹军兵将,真是让我佩服之极。
三国演义读后感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歌为我们打开了历史的序幕!
读三国,品三国,唱三国……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成为我这个加长版假期阅读的书目之一,作者罗贯中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里面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它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详实地介绍了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形成以及互相争雄的局面,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在我眼前重现着。书里个性独特的人物比比皆是,比如三顾茅庐的刘备慧眼识人才,武艺超群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英勇无比的张飞……他们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更让我感动不已!
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可是我们之间却少了真诚的友谊,有时候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闹的不可开交,谁也不让谁。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心胸真是太狭隘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下定决心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学习三国演义中各个人物的优秀品质,懂得尊重别人,谦逊真诚待人,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新一代少年!
读三国,品三国,中国历史故事源远流长,让我们在阅读经典中成长!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暑假期间,我读了三国演义的原著,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夺世界的故事。最后,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晋朝。书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如雄心勃勃、宽以待人的刘备、聪明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曹操……
其中,我喜欢关羽。当他在曹操的军队里时,斩颜良杀文丑,曹操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他都不要,只想快点回到刘备那里。没过多久,他就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带着刘备的两个妻子和原来的50个士兵告别了曹操,头也不回地走了。一路上,他通过五关斩六将,越过重关,终于与刘张二人相聚。关羽真是重情义,武艺高强,有万夫不挡之勇的人啊!
他很勇敢,不是空有一身蛮力,还有策略。在鲁肃邀请他参加宴会实际上是在宴会旁埋伏刀斧手,想强迫关羽献出荆州。关羽知道自己的意图,但又怕孙刘联盟解散,于是让水军看到信号后帮忙。他拿着青龙燕月刀,带着十个人,开着船去参加宴会。关羽在宴会上假装喝醉,抱着鲁肃往岸边走,刀斧手都不敢靠近,使鲁肃的计划落空。但后来,因为他太骄傲了,才有了“大意失荆州”这件事。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不仅让我知道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变化,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满招损,谦虚受益……希望自己也能像关羽一样勇敢有谋!
三国演义读后感6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它所描写的人物种类众多,个性鲜明,流传也最为广泛。我觉得可以用“广”和“精”两个字来概括。
《三国演义》所描写的人物范围特别广,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君主、战将、谋臣、嫔妃、太监、平民……而且即使是同类人物,也各有特点,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比如武将如智勇双全侠肝义胆的赵云、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吕布、老实忠烈的鲁肃……再比如文臣如谦虚谨慎多谋少断的诸葛亮、刚直清白的陶谦、自负沉着的庞统……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人物刻画的丰富多彩。
书中的人物刻画不但形态各异的“广”,更是引人入胜的“精”。比如,曹丕、刘禅和孙权,这三人都是一国之君,但形象迥异。曹丕狭隘寡情,有《七步诗》为证,但又求贤敬才,所以缔造魏国强盛一时、称雄三国。刘禅虽克制大度,但“乐不思蜀”的闹剧,令人扼腕叹息。而孙权既知人善用,又勤勉有谋略,年少得志成就东吴一方霸主的伟业。
虽然有些小人物并不一定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中,但经过作者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刻画,也同样打动了我们。比如,在太史慈大战孙策之时,面对孙策等十三骑,曲阿小将挺身而出相助,只身抵挡江东众将。作者寥寥数十字,便让曲阿小将有勇有谋、赤胆忠心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这本著作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面对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者却能有条不紊、丝丝入扣地挥笔着墨,使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真让人佩服,更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7
大家最早接触的课外书,应该就是四大名著了吧,我也是一样,其中我最爱看的书就是《三国演义》。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甚至不吃饭就为了读完这本书,这本书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吸引我注意,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东汉末年的一些英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三次请诸葛先生出师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刘备的知人善用和谦和。换做别人,三次请一个没有很高地位的人,并且都被拒绝,可能会恼羞成怒,放弃去请他,但是刘备却没有放弃,也正是因为刘备这样,最后诸葛先生被感动,同意帮助刘备,才有了后来的一些传奇故事。
说到曹操可能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但是他真的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并不是一事无成,还记得望梅止渴的故事吗?曹操带领着军队走了很长时间的路程,但是都没有遇见水源,军队的人都非常口渴,嘴唇发干,甚至不想前进,后来曹操告诉军队的人前面有一片梅林,马上就到了,军队一听,立马都来了精神,士兵们开始往前赶路,最后终于找到水源,解决了问题。还有有名的官渡之战,这些都说明了曹操是有一个有智慧的人,这些也是我喜欢他的一些点。
《三国演义》这本书很长,人物很多,但是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的特点,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我这样看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额胡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读完这些以后,一个五大三粗的屠夫形象就会展现在脑海中。没有错,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张飞
张飞是蜀国的一员大将,。不过,他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有勇无谋吧,不对,他曾计败过张郃。说他有勇有谋吧,也不对,他因无谋而败的次数也不少。但不管他是有谋还是无谋,他是一员虎将是不可否认的。
张飞也是一位忠义之士,只不过没有关羽表现的那么明显,比如他在听说关羽被害时,哭的都晕过去了。
不过张飞的习惯非常不好,他的脾气很暴躁,很爱生气,一有不顺心的事或生气的事,他就喝酒,一喝酒就喜欢用鞭子痛打士兵,这样时间长了,他手下的人都很恨他。他的死,也是因为他刚打过的两名士兵。
习惯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可以决定你的成败,决定你的生死。一个好的习惯,能让一个普通人成功;一个坏的习惯,能让一位天才沦落为一个乞丐。一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就是现在,应该开始养成一个好习惯了。
别忘了,习惯决定命运与成败。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它描绘了东汉以后的三国之争。
这本书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是围绕刘备写的,所以喜欢蜀国的人,认为曹操是坏蛋。但是我认为这样是错的,所以,我便便就喜欢曹操,因为我知道,主角不只刘备一个。还有,如果站在魏、吴国的角度来看,刘备就是坏蛋了。
此书讲了“连环计”、“空城计”、“借刀杀人”、“欲擒故纵”、“草船借箭”、“苦肉计”······其中,我最喜欢空城计了。
那一次,司马懿带领大军进攻蜀国。诸葛亮知道他疑心重重,便把城门大开,并让几个老兵装作农夫在扫地,而自己坐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司马懿见了,果然中计,后卫变前锋,前锋变后卫。别人问为什么,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做事都很谨慎,他这么做,只是想让我们毫无戒备的进去,然后设伏兵袭击我们。再说,你难道没听出这琴声里暗藏着杀机?!”
这本书以东汉为背景,描写了三国里众多人物的特点,告诉了我们丰富的知识。
读史书真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大家一定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吧,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里有二十个故事,分别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草船借箭……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草船借箭。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周瑜将要曹军交战,想让诸葛亮在十天内制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就可以完成了,还立下了军令状。第二天,诸葛亮要求鲁肃到船里做客,鲁肃对诸葛亮说道:“你叫我来船上干什么?”诸葛亮回答:“我带你去取箭呀!”船慢慢得往曹军的水寨行驶,到达之后,就让将士们擂鼓呐喊,曹操听到声音之后,心想:在这大雾的天气里,不知对方有什么士兵,如果贸然行动,可能会中埋伏。就命令士兵朝船放箭。就这样,一支支箭一个接一个地射在了船两侧的草人上,诸葛亮成功“借”来了十万多只箭。
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顾全大局的人,他算准了曹军会朝自己放箭,就放些草人在两侧,算准了曹军放箭的数量,就立下了军令状。也算准了那天的天气,可以用这种天气来隐蔽自己。周瑜是一个用心险恶,心胸狭窄的人,开始想诸葛亮不会取箭成功,就想害了他。
《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还有许多的故事,每个故事里有不同的人物形象,有仗义的关羽,勇猛的张飞,还有重感情的赵云等等,等你去发现哦!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读完《三国演义》,我从中受益匪浅。
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卧龙先生,他足智多谋,可以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让他十日内造完十万支箭,诸葛亮却信心满满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诸葛亮却一点也不著急,他让鲁肃借二十条船给他,每条船上都要三十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让他一同过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掉头迅速离开了。回到营寨一数,果真有十万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敢为难诸葛亮了。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这一读,我收获的太多了,只能证明我读的书还不够,“我要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在寒假里,我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看完了。这本书是由明朝的罗贯中所写。每次读这本书,我都会被书中的人物深深吸引、打动,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割据、三分天下、三国归晋。无数个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呈现在我的眼前,他每个情节都紧紧牵动着我的心弦。狡猾奸诈的曹操;爱惜人才、宽容的刘备;有勇有谋的孙权,都被作者写出了生命和活力。或许只是寥寥几笔,一个清晰却不失勾心斗角的故事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在书中,我从人物身上明白了许多道理:从关羽失荆州明白人不能骄傲,从刘备三顾茅庐明白了要尊重他人,从关羽义释曹操明白了要知恩图报......书中,我最喜欢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称“卧龙先生”。为了刘备他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智设空城计,为了刘备统一中原的遗愿,他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学们,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读三国,让我身处在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探索。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读完这本书,我被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曹操诡计多端、多疑,历史多以“*雄”而论之,为何我不爱“英雄”而独爱“*雄”呢?“*雄”顾名思义*而雄者。曹操最被大家所诟病的无非两点:一是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敝之拙见:第一点可从史书找反驳,第二点曹操之所以那么做是时事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在董卓进京后群雄都无动于衷,只有曹操挺身而出,难道这不是英雄所为吗?曹操为人诚实、亲民、从不阳奉阴违,这样的人在现代也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看到曹操的这些品质,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还好意思说他“*”吗?马路上老人摔倒了,围拥而观、拍视频、发朋友圈已成常态,扶与不扶早已不是重点,甚至连报警都不愿动动手指。如果我们都能像曹操一样挺身而出,那么社会的负面新闻会少之又少。工作中领导提出一个并不完善的方案,拍马*、阿谀奉承声声不断。如果我们能像曹操一样直言进谏,那么公司的业绩会是蒸蒸日上。说到我自己,每次都是能言善辩,却总是不屑于去实践,结果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读懂了曹操,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做一个现代“英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我们正值治世,让我们做能臣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虽勇冠天下,可他有勇无谋,还尽干一些卖主求荣的事。想那时,国贼董卓只用了一匹赤兔马,就收得吕布前来归降,而吕布竟杀死了自己的义父丁原。这正如张飞所骂:“三姓家奴”!
想当初,吕布其实是可以和刘备一起成就一番事业的。可是他骄傲自大,根本听不进军师陈宫的良言劝告,反而一再相信那些小人的谗言,最终被曹操活捉,身首异处。
再看诸葛亮,他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勇有谋的他最终帮助刘备成就帝业,他自己也当上了一国的丞相。
《三国演义》中,周瑜不停地为难诸葛亮,有一次让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羽箭,而诸葛亮凭着智慧,在三天内就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面对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还上演了一出“空城记”,成功击退强敌,凭的同样是胆略和智慧,这正是吕布所欠缺的。
更重要的是,在刘备白帝城黯然去世后,诸葛亮并没有像魏国的司马氏那样越位登顶,而是遵循先帝托孤遗嘱,一心一意辅佐阿斗,先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管最后未能如愿,但他的一腔赤胆忠心,与日月同辉,永远为世人所景仰。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像吕布那样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意志软弱、见异思迁。要多学学诸葛亮,胸怀远大理想,凡事都能动脑子,有勇有谋,做好每件事,走好人生每一步。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我爱看中国四大名作,其中又最爱看《三国演义》,这几天来,我把三国演义连环画册六十册,每册仔仔细细看完了,真是深深有感。
三国演义,叙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吴、蜀、魏三国鼎立期间的一个个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赵子龙单骑救主和赵云截江救阿斗的两个故事,我认为这两个故事写得最为精彩。都真诚详细描述出部下对主公的忠心耿耿。如赵云冒死在百万曹军中救出小主公,冲出重围,将他交给刘备;
赵云截江救阿斗写出了赵云有胆有识,从东吴船上救下阿斗。从中告诫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对国家对人民要忠心。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如赤壁大战、铁笼山姜维困司马,写出其中有些人的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能打善战等的故事情节。
在吴、蜀、魏,三个国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国家就是蜀国,虽然蜀国的物力、财力都比不上魏国和吴国,但蜀国人才很多,像智慧过人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常山赵子龙,智勇双全的关羽,能打善战的张飞,无人能敌的马超。,并且我此刻又生长、生活在当时的蜀国的土地上。
但我厌恶战争,厌恶你打我杀,厌恶对立,还好,此刻我们国家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战争,没有罪恶的子弹,没有战争的硝烟,我爱我的国家。
我要学习三国演义中那些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对国家忠心耿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