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优秀6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篇1
与优秀的人同行是一种幸福。
从未细读过地道的江南小镇,所以在暑假听说安排班主任去杭州培训时,异常兴奋,去火车站之前,买了一大袋子吃的,想着可以打发八个多小时的动车。大家一块出去在车上最方便的就是能随意的换座位。最终,李靖老师在我身边“安顿”了下来。厉害的老师到底是厉害,坐下没多久李靖老师就从背包中拿出了让我汗颜的物件------《静悄悄的革命》,并且对喧哗的车厢无感,认认真真的边读边画。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大概这是其中之一。而我也在她休息的时候借来读了几页。果然,左右嘈杂阵阵,再也入不了我的耳。
回来的路途上,李靖老师还拿着这本书说:“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你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看看,我们刚开始那会儿,都是自己摸索,没人教给我们怎么做,你们现在多好,书里面好多都写得清清楚楚”。一番话,平静如水,但我的内心已经激流暗涌。
《静悄悄的革命》,没有故作高深的语言,也没有不切实际的的空洞理论,整本书读下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刻苦钻研的老教师在给自己说话一样,不是书面语言但又非常凝练,没有一句话是毫无意义的,平实、质朴,深中我意。而且让我讶异的是,我现在在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年前佐藤学先生同样也遇到过,在各项艰苦的任务完成之后,还给出了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法。下面就《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给我的启发略谈一二。
一、 教室里的风景
高二下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被失落环绕,因为我发现,学生们对我口沫横飞、语重心长的批评教育形成了超强的免疫功能,我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不解。但书中给出了答案:“在扯着嗓门喊叫的教室里,在自我中心盛行的教室里,在仅仅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发言的教室里,在有若干学生几乎从不发言的教室里,在声音都感到带刺儿的教室里,学生笼罩在自由放任或自暴自弃的气氛里,要进行自立、合作的学习是根本不可能的。造成这种教室分为的根源在于老师的对应……要把教室变成能让学生情绪稳定、相互间能够诚恳、亲切发言和倾听的教室,反过来即是说,如果能让教室的空气远离浮躁,让学生自然平静的声音回到教室,那么,无论什么样的教材都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三开学之前,读到了这一章,我决定开学之后一定要让班级发生一些变化。
开学之后,因为时补课时间,所以学校的管理部门都不在。在以前,我认为板报的制作非常耽误时间,所以就怎么简单怎么来,甚至有些图画我觉得画的还不错就让学生下期接着再用。但是,高三开学之后我就急切的想办板报,心想着:对我的话形成免疫,那就再刺激一下同学们的其他感官。把我们班的板报小组长孙春阳叫过来,大致说了一下要怎么办,让他准备准备,趁周六的时候时间多些把这件事情做了。
周日进班,我是真正的被震撼到了,刚开门觉得班级气氛有些异样,再抬头一看“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几个大字铺满了后黑板,黄色的毛笔字体,红色的阴影,像火焰中我们拼搏前进的青春。我不太容易感动,但是那几个大字确确实实触动了我的心底。还有照片墙,同学们会有一种家庭的温馨感。虽然是小小的变化,却起了大大的作用。
这一段路程很难走,但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二、 与冷漠作战
高中有段时间,我最大的障碍是对自己的不接受。所以,外界与我没有太大的影响,别人好,我这样;别人不好,我还是这样。因为没有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所以对外界漠不关心也是必然,可怕的是外界也包括成绩。后来真正刺激到自己还是成绩,到了低谷才开始知道反弹。一段时间的低沉给自己的成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高考之前的日子里,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拒绝冷漠。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2
佐藤学先生说:课堂上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我们老师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甚至他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这样的精辟之言让我耳目一新,值得深省!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呢?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听,不加以辨析,学生回答中明显的错误,老师也会充耳不闻,甚至还笑着鼓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老师或许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吧。殊不知,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也许会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其实我们老师更是如此,应该学会倾听,更要善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真正拥有一颗童心,只有善于倾听,才能为学生那幼小的生命的成长带来不可缺少的呵护和滋润。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听,听懂孩子们的每一句话,虽然他们所表达的语言可能不规范不完整,但是他们所说的代表了他们内心的想法,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少一些激昂陈词,多一些热情鼓励,少一些明确表态,多一些真诚倾听。
老师们,就让我们每节课后问问自己:“今天,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了吗?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3
有一种遇见叫“相见恨晚”,是的,读《静悄悄的革命》,就让我有种特别的相见恨晚的感觉,多希望早就看到了这本书,这是本接地气,适合老师读的书,看书上的文字,仿佛能看到那时那刻真实的课堂情景。看书中的观点,总是让人不禁点头称赞。读这样一本书,容易让人反思真实的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思考如何更利于学生的成长。
书中有一个观点说到“让学生表现出虚假主体性的教室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手势"进行教学”。手势教学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用相应的手势表达意见,赞成、反对、想提问等都有相关的手势来表示,很多老师认为这样是很好的,学生的意见一目了然,而且所有学生都能够活跃地参与课堂活动。
的确,这种方法让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考和发展。学生发言时,被教师所划分的赞成、反对、提问等对应的部分所影响,因为只能赞成或者反对,一开始就把那种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意见给排除了。而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长的就是这种模糊多义的意见,学生在表达观点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读到这部分内容时,想想我的数学课堂教学,真的有点惭愧呢。非要求学生大声说出清楚明确的答案,非要求学生明晰的描述……而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发自不确定的语言,探索地进行着的行为,我总想着让课堂看起来显得很活泼,却难有实实在在的说服力,课堂真的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工作以来,各种课堂教学改革,什么“情智课堂”“明心课堂”“新课堂”等等,这么多看似新奇的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然而,有些时候我们总是走向“极端”,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又忽略了老师的存在,整节课都是学生在说、在讨论,甚至是学生组织,学生指名下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这种课堂看起来只是表面上轻松方便地控制了教室而已。还有那些经过老师精心引导的轰轰烈烈的讨论,也只是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是什么也没学会,这样的课堂并不能称之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顶多算“以学生为表演对象”的课堂而已。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真正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堂,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
书中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而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这点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我们应该允许学生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而不应该在授课中为了达到快乐的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作为老师,我们站在教室里,是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时光”的,互相倾听的教室,不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倾听,更重要的是,老师也要在倾听学生的观点中找到学生思维的生长点,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这种课堂的改变,一定是老师引起的,因为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老师改变,课堂就会改变,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因为课堂是学校最重要的组成。然而,所有的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首先,要在意识层面有所认知,其次,要在行动上持之以恒,最后,要在成果上不急于求成。遇见《静悄悄的革命》,对于真正地课堂,似乎更迷茫了,却也有了一些朦胧的想法,期待改变……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4
刚拿到《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时心中十分害怕,因为类似于这样的教育学著作往往有许多深奥的理论和生僻的术语,很难引起我的阅读兴趣。可当我粗粗地翻阅了一下后,却惊喜地发现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案例和教学叙事,生动浅显的语言折射出作者精辟的观点,这些例子中还常常能看到自己课堂中的影子。我的阅读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对于作者佐藤学教授20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教学的精神,深感佩服。在文中,我读到了佐滕先生的许多精辟之言,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有许多共鸣之处,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以示感动。
书中提到了创造一个相互倾听的教室。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平时我们谈的比较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来认真听老师讲课,以及在课堂上老师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作出及时、有效地评价。没特别提到培养学生之间的倾听的习惯,以至于不少的时候出现了以下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根本顾不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当一个学生刚回答完,下一个又出现了重复的答案……”这种不顾同学的发言的现象,真的是随处可见。书中所提到的“相互倾听”不是只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还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作孩子的最佳听众,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要学会倾听,这是对学生的起码尊重,也是了解学生的基础。反观自己的教学,虽然也在大声呐喊“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无蹲下身来真正倾听学生的声音。我看自己平时更多的是“引诱学生上当”,钓到“学生的答案”为目的,展开所谓的教学。一旦有了答案随即进入下一环节,也不管其他的学生懂不懂,或者说不管学生是真懂还是碰凑巧碰到了教师所要的答案,反正已经有了答案,就“不管他三七二十一”进入下一环节,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再说。当我们还在沾沾自喜地陶醉于自己的精心提问设计,当我们还在对着同行的课堂教学评头论足时,我们恰恰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不是吗?针对教材设计的精心提问,能引起多少学生的共鸣呢?因此,我想,以后有必要一改以前的一些在教学中的做法了。最起码也要注意一下倾听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间的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了。启程吧,不管结果怎样。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5
革命,看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轰轰烈烈的户外,革命烈士的壮举,但是那里的革命却是静悄悄的,怎样回事呢?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细细想想,此刻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研究钻研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推荐。我下方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佐藤学先生参观了许许多多日本及国外的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能够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但是,作者却发此刻这些不一样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
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此刻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能够说是很有帮忙的。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此刻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好的改变,但是此刻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个性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虚假的主体性”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了吗,教师能够透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性”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务必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务必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思考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6
我读了《静悄悄的革命》,感触很深,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佐藤学先生的著作。在书中他指出:目前世界各国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可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
事)○(实上,在我国,“静悄悄的革命”也在进行之中。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音乐教师,该如何理性地投入到这场革命中,或许我们能从本书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其中感触最深的是营造倾听的教室。
要“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的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作为教师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那么首先老师就得学会倾听,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其实,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仔细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远比前者重要。就像佐藤先生说的,“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只有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后,课堂的语言才会表现得丰富起来”。在以往的课堂中,我也会经常责怪我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有所欠缺,当学生不听讲时,也会责怪学生不认真,而对于自己的反思却很少。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和无声的语言,在对话的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作情感共振,只有在这种教室氛围中学习的学生才会是幸福的。佐藤先生对此有过精彩的比喻,他把倾听学生的发言就比作和学生玩棒球投球游戏,如果能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的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学生投得不好,你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他以后就会兴奋得投出更好的球来。而我们平时为了教学进度等原因,不去想准确的“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他们当让会沮丧,甚至不愿投球。所以,我们只有认真的面对学生,接好每一球,重视每一个球,倾听他们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对他们的发言产生敏感的反应,用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才会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才能和老师产生很好的互动,建立相互学习的关系。
读了这本书后,充分体会到了要学会倾听,培养倾听能力的重要性,让我们也开始在学校里开始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