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顾城的诗读后感(优秀6篇)正文

《顾城的诗读后感(优秀6篇)》

时间: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顾城的诗读后感(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1

顾城,也算是个伟大诗人了,可是他却和非常多伟人一样,自己拿着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他的诗集第一篇,我最喜欢,孩子与母亲,母亲和孩子,孩子犯了错,母亲从不手软,孩子有困难,母亲从不袖手旁观,这首诗,那么轻盈、乐观。但是我完全想象不到,他却杀了自己的妻子,自己又自杀身亡。也许他事业受挫,也许是不受关注,更也许是没能摆脱阴影,可是,他为什么不能把他诗中乐观开

朗的精神带到生活中,这样一颗文学明星也许就不会熄灭,继续放射明亮的光芒,照亮黑暗的人间。

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也许也没有把自己写东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伟大永远是口头禅,文章中写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却非常难做到,何不从现在开始,打开心扉,吸取自己所产生的精华,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兵演练,所有人都做个“伟大的人”。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2

顾城,也算是个伟大诗人了,可是他却和很多伟人一样,自己拿着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他的诗集一,我最喜欢,孩子与母亲,母亲和孩子,孩子犯了错,母亲从不手软,孩子有困难,母亲从不袖手旁观,这首诗,那么轻盈、乐观。但是我完全想象不到,他却杀了自己的妻子,自己又自杀身亡。也许他事业受挫,也许是不受关注,更也许是没能摆脱阴影,可是,他为什么不能把他诗中乐观开朗带到生活中,这样一颗文学明星也许就不会熄灭,继续放射明亮的光芒,照亮黑暗的人间。

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也许也没有把自己写东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伟大永远是口头禅,文章中写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却很难做到,何不从现在开始,打开心扉,吸取自己所产生的精华,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兵演练,所有人都做个“伟大的人”。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3

第一次是在大一的时候,从图书馆借来书。这是第二次看了。正如别人讲的,顾城的诗隔段时间看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这次看完想起了很多从前的片段。想起姐姐,想起姐姐当年送给我会下雪的水晶球,想起捧着水晶球傻傻发呆的我,那个还读一年级的我。想起姐姐当年手抄的诗集,想起当年牛皮纸包的书籍透着淡淡的书香,想起姐姐的英文歌磁带第一首我记住的歌名是”sealed with a kiss",还记得当年的最爱的是“ 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记得小学时候的我最爱躺在床上看月亮,记得当年还能看到星星,满天的星星,而如今全不见了。正如顾城诗中写的:

一直走,就有家了

那个人没走

铁狮子巷没了

二十岁的地方没了

--《然若》1992.8

看《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随着年月的增长,看着顾城越发吃力地拼凑已摔碎的纯真,淌血的手指捧着支离的碎片,困惑。曾经的诗为顾城保有不受玷污的纯真。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布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雨行》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弧线》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4

朦胧诗在诗人顾城的手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时如水清澈,有时似云无垠,但当一切寂静无声,反复阅读它,便会读出其中最真挚、最富有哲理的东西。

读到《自信》时,是期末考试的前一周。寒风嗖嗖地吹着,透进围巾的缝隙,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像是在告诉我期末考试,将会像潮涌般袭来并无声覆盖。而我的数学也将会卷进这场风暴中。这摆在眼前的事实,让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我翻开了《顾城诗选》,知道只有这些小诗才能让我抛开烦恼。

第一次读到《自信》时,还不是特别理解,但当再一次读时,便有了自己的体会。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小男孩,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骄傲的在前面走着,面带微笑。而另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但却是虚幻的,他皱着眉头,像是要哭了,这个是他的命运。多么形象的一首诗,简洁但又富有真理。

是啊!人的命运是要靠自己掌握的,正如英国丁尼生所说的:“人就是人,是他命运的主人”。我们不能盲目的相信宿命,认为一切都是天注定的,更不能去相信那些算命先生,看所谓的手相、面相。如果他们真的会算命,为何不去为自己算一卦呢?又为何依然坐在街头等待生意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省、去思考吗?

雨果说过:“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是的,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在他们刚出生时,就像是拥有了一幅新的画卷,这画卷也就是他们的人生路程,至于最后是暗淡无光,还是绚丽多彩,就看他们自己是怎样涂写的了。所谓:“是燕雀,是鸿鹄,就在一念之间”。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觉得现代社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贫穷或富有,是白种人,黄钟人或黑种人,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美国黑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自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打破了美国黑人当总统候选人的纪录,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过去的社会由于严重的种族歧视,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地位卑贱,但现在,事实证明,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敢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能成功。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在我的数学成绩频频“创造新的纪录”时,我想到的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想用我的强科去弥补我不高的数学成绩。这种听天由命的学习态度是我总分被拉下的主要原因。我开始庆幸我现在明白了这一点,虽然时间不多了,还剩下一周,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去努力,肯去改变现实,就一定会有进步。

冬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柔和的,像是逆境中的一丝希望,启示人们不要放弃,前面就是光明……手中的《顾城诗选》被撒满了阳光,我忍不住再读了一遍,感谢它在我迷惘时给予我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5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与顾城的相识,大约是从这首诗开始的。

当然顾城不认得我,但我很熟悉他。

记得大约六年前,课堂上老师偶然间说起了一首诗。我记不得老师怎样描述顾城,只记得那简单的两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无法形容一个孩子懵懵懂懂的震撼,只觉得这首诗与众不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类似的工整诗句是那个时期我接触的全部。回了家,我照起自己的眼睛,不是黑色的,是深棕色的,可我相信我也在寻找光明。

仿若是在初中毕业那年的某天,我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天真的创伤》,我蓦然间看到了那首诗,《一代人》。我始终没有忘了它,这一次,它又跃入眼帘的时候。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仿佛看到了一群黑夜中的行者,执着的走向那虚幻的并不见得真实的光明。时代与环境的黑色给了人审视生命命运的能力,却要用这样的赋予完成对荒谬的战胜。诗中有种力量,推动着我,我说不清是重还是轻。于是我来了兴趣,渐渐的入了文章。没有让我想到的是,文章提到了顾城的死亡。它提到了顾城用斧头先砍死了妻子,然后上吊自杀。文章接着分析了顾城的性格以及诗中透露的性格缺憾,可我再没看下去。虽然我们现在知道顾城的死亡一团重重,可是当时的我至为相信。那时正是我对于死亡的理解正要加深而未能深刻的时候,到现在我也不能确认是否当初了解顾城的死的震撼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也了解海子的坠落。那时我始终认为两个人自我牺牲式的毁灭难以理喻,是不能容忍的,是对于生命的亵渎。读《一代人》的时候,我不知道诗人是谁,我怀着神秘的崇敬;再读《一代人》的时候,我认识了顾城,可我怀了偏颇的鄙夷。

后来上学,我问同桌,“你知道谁是顾城吗?就是那个诗人,写‘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那个人。”“你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顾城的死亡成了我炫耀“博学广知”的手段……

时间的马,累倒了。

后来大约就上了高三,就是不远之前。我生日的时候,朋友送我一本书,《顾城的诗与顾城的画》。她在封面上写道:希望你能享受活在书中的片片刻刻。又是这个人,我心想。我打开书,读诗,品画,然后彻底沉沦。手不离这本书,就算去剪头发,吃饭的时候,我依然捧着。捧着看的时候,什么都忘了。现在很多时候我想到那时景象都是感到幸福与恬静。“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我和无数/不能孵化的卵石/叠在一起”“我的心爱着世界”“梦太深了/你没有羽毛/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等等的诗句萦绕在脑际。也许是高三忙碌的生活让人喘不过气,在顾城那些诗与画毫无关系又深有关联的艺术中,我的呼吸舒畅极了。久违的自然味道,久违的真实呈现。再想到他的死时,我已不想从前的那样妄下推断,我尊重他的选择。我渐渐明白有些东西比生命要重要的多,当这些东西失去的时候,死又足兮呢?我也明白,一个8岁开始写诗,十几岁就读完个中国名著的天才而言,他自有他的理由。他的诗,虽然童真,梦幻,意识和印象,也许我看不明白,但确实是发自灵魂的作品。顾城,给了我在生活中停下来,慢下来的机会。

我不是一个多么深刻的人,或者说,我是一个庸人,无知,浅白,没什么文艺的内涵,所以当我想写写关于现当代文学的一点感悟的时候,都不知道从何处着笔。我只能写写顾城,写写这个与我似乎颇有缘分的诗人。当如今的我再读顾城的时候,我唏嘘不已。不仅仅是关于所有顾城的诗和画,所有他的经历他的生活,也是关于我逝去的时光。那么久了,我渐渐的了解了顾城,走进了顾城生命经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慢慢的变化,我已不像当年一样天真。我每天为了前程和外来奔波,为了学分和绩点奋斗,我记得从前我还会静静地看看月亮看看天,还会走上高楼望望远,可好久好久都只有低着头,匆匆的赶路,踏着绰约的大地,向地平线看去。是否有一天,当我读起“所有早起的小女孩/都会到田野上去/去采春天留下的/红樱桃/并且微笑”的时候,所有都看不到了呢?

最后的最后,我想的是,与顾城的相识是一场旅程,既是走向顾城,也是折返回自我。我难以评判他的诗作,还是用他自己的话作结,正如开篇一样:

《我的诗》

我的诗

不曾写在羊皮纸上

不曾侵蚀

碑石和青铜

更不曾

在沉郁的金页中

划下一丝指痕

我的诗

只是风

一阵清澈的风

它从归雁的翅羽下

升起

悄悄掠过患者

梦的帐顶

掠过高烧者的焰心

使之变幻

使之澄清

在西郊的绿野上

不断沉降

像春雪一样洁净

消溶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6

周末在书城翻阅书目。不经意间一句话映入我的眼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此时原本以为要结束今天平淡的书城之行的我。却被这如吸铁石般的一句话深深的所吸引…心中仿佛有股无名的躁动。令我不禁遐想联翩。在黑夜中。无声。无光。一人被黑夜包围。而这黑夜也赋予了他黑色的眼睛。可他坚毅的眼神。有力的凝视前方…

正回过神来。无尽的遐想更加深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于是信手拿起这本书。翻开。阅读。书页。一页接着一页。从一到十再到一百。最后。我竟然一口气看完了。此时我对这句话的意思。也更深了一层次。也许黑夜便是作者所处的社会。而这社会也给予了他如此的生平。可固执的他。却不安现状。对社会不满。正如他自己所说。自己就如一个任性。叛逆的孩子,可这个孩子却固执。却坚毅。我想黑夜给了他黑色眼睛。同时也给了他一只黑色的笔。在那个黑暗文革时期。他呐喊。他彷徨、他斗争、他注定要用这支笔书写那一代人的心声!

可如今文革时期以不复存在。现在的我们拥有着光明的一切:光明的白昼,光明的眼睛。我是否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我不如顾城有令我不满的社会。我也无需去撰写文章去对祖国评头论足。白昼给了我光明的眼睛我要让自己成为什么?去完成什么?我想,我虽不如顾城那般勇敢,虽不如他那般坚毅。但是我却有我自己的梦想。有我自己的追求。

如果你问我,你的理想你的追求是什么。我会回答,我要做一名老师。平凡的人民教师。在大家看来。这个职业不怎么被看好,既无多大用处。也无丰厚的薪金。甚至有时这份薪金也不够养活一家子。有的只是天天与书卷打交道,加深几分书卷气而已。而我却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不仅是因为我愿意时刻保持这份书生气。愿意在课堂上,闻着书香,听着书声,将我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与学生们畅谈着这节课的体会。

也因为,我可以享受做一名名学生可以在我的调教下变成一名有用的人的过程。我可以为国家献上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更是因为着一句话——“师者,医心也”一名老师,他可以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心理上予以一定的引导,倘若学生的心理有些歪曲。就要对他进行教育让他不至于误入企图,前途变得黑暗…

如今白昼已给了我光明的眼睛。我会让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