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红处方》读后感正文

《《红处方》读后感》

时间:

(一)

一本沉重的书,简方宁是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戒毒事业的女人,甚至连结婚也是为了做上医生。这本书凝聚了太多,身为女人身,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简方宁为了她的事业,她忽略了她的丈夫,她丈夫几次提醒她,但简方宁一心只有她的事业。在我看来,这样的女人是最美丽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她不单单守护了戒毒医院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也守护了人性的净土——善。

《红处方》这个名字,也许不是学医的人是看不出,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悲剧。“白处方是开普通药的,黄处方是开外处用药的,只有红处方是专开剧毒麻药的,比别的处方要慎重。”红处方,不仅仅写出了简方宁死亡的结局,也警示着世人,毒品最终是会带来悲剧的。

在简方宁的医院里,我看尽了人性百态。庄羽并不是一位心肠歹毒的人,她只是一位被毒品消磨了自信,她充满了自卑,以至于她用金钱、用化妆品来堆砌起她的高傲。在她看来,简方宁是高贵的,她希望拥有这样的一位朋友。当她知道简方宁愿意跟她做朋友,她由怀疑到兴奋。她拒绝了简方宁要求她到戒毒医院里工作,也许是因为自尊心作祟,也许是她进进出出戒毒医院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也许是������但她却希望拥有简方宁这样的朋友,她多次打电话给简方宁,是渴望友谊。简方宁由于家庭而没有再接庄羽的电话。因为这样,庄羽内心的自卑驱使着她用新型毒品“7”制造成一幅名叫《白色和谐》的画送给简方宁。让简方宁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毒品。

支远,是为了庄羽才染上毒品,他想让妻子知道,戒毒,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支远低估了毒品的“魔力”,当然,他也没高估人的意志力,其实最后支远还是能戒毒了。其实当我看到支远戒了毒真的很高兴的,因为读这本书真的让我筋疲力尽了,书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被“毒品”控制的人,就像范青稞般,听着那一个个故事,最后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这么丑恶的故事,书中人尚且如此,书外人又能如何忍受呢?但是支远,至少是一个希冀。

在这本书,毒品并不是人性毁灭的唯一,还有钱,像那个把中药戒毒配方卖给外国人的孟妈,还有在戒毒医院里寻找“王子”的栗秋——理由竟然是能吸毒的人必定是有钱买得起毒品的人������

其实我很理解简方宁选择死亡这条路的,她并不是没有寻找过戒这种毒品的方法,比起死,没有情感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更让人觉得可怕。我想简方宁之所以能坚持待在这间医院里的原因也是由于她本性里有对这些人的怜悯等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支持下去的吧。

毕淑敏的书总是能让我对人充满了失望,她把“人性”解剖得一览无遗,彻底地粉碎了我一直对人的坚信。或许也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坚强,无法承受书中那间特殊的医院������

也令我吃惊的是,很多人并没吸毒,并不是他有足够的意志力,而是他并没有处于这个环境之中。而戒毒后,环境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恰恰是在悲剧的叙说下,而更加凸显“人性”。

(后记,持续了几个月地断断续续地把这个不像样的读后感打出来,距离读这本书的时候应该已经差不多有两年了吧,其实即使毕淑敏塑造的女主人翁的结局有多么的悲凉或着经历有多么的艰辛,心里总是对她们充满了敬佩和羡慕的,她们都有值得自己牺牲的事业,她们都有自己的追求。)

再后记,今天看了一下当年写的这篇读后感,突然觉得幼稚极了,段落甚至有点凌乱,因此稍作修改。时间冉冉,已经忘记了是什么时候读这本书,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再看读后感,却能清晰地感觉到当年读这本书的心情。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再用那样的心情和心思来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了。

《红处方》读后感(二)

《红处方》,这本书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读完了,毕淑敏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也是我读到的她的第一篇小说。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由之前的没有钟爱的作家到有钟爱的作家。一直以来是蛮喜欢毕淑敏的文章的,从《我很重要》开始,但如今成了甚是喜欢的钟爱。她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世界,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价值层面,但到底文里还是若隐若现地透露着关于探讨幸福、追求幸福的永恒话题。

头一回借书前不看简介,是因着挚友的提及,也因此,翻开书才知道,这里头藏着的是一个特别的世界,一个关于毒品的世界。在走近这个世界之前,我和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那些个瘾君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咎由自取得此结果,不值得怜悯。看过这个世界之后,明白这之前的想法只是看瘾君子的表层表现而产生的片面感受,这样的想法不可谓对错,但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会因此无意中伤害到他们。他们是值得人们关怀的,相信至此局面,也并非他们内心真正希求的,他们求的不过是一种幸福的感觉。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去解释,人感到幸福的时候,体内会有一种名为 “F 肽 ” 的物质,他的分子结构是中心碳原子上,有一个芳香环,一个***环,和一个苯环,而***也正具备了中心碳原子,芳香环保、***环和苯环。***就这样骗了脑神经,让人进入虚妄的幸福。幸福,人人求之,有这么一种快速得到幸福感的途径,自是有人会对其趋之若鹜。可见,贪求幸福感才是原罪。即使得到的幸福感是虚妄的,短暂的,过后会带来更大的空虚感和身体伤害,尝过它滋味的人们仍是难以戒掉它。

太多的吸毒患者在成功戒毒之后会复吸。生理上的瘾是不难根除的,可心里上的瘾没那么容易戒。幸福会让人留恋,使人成瘾 , 一点都不意外。毒品使人迷恋,更多是人心理上的依赖,让人痛苦的是拥有后的失去,这比从未拥有过更令人神伤。

大多数吸毒患者皆因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对生活不满意,才会产生触碰毒品的念头。恰好,那些 “F 肽 ” 的模仿者使他们的得到了他们最终所求的感觉。而有那么些患者并不是自愿选择吸毒的,只是一不小心沾上成瘾,这类人大多数很愿意戒的,他们的意志往往比那些自愿选择毒品的患者强。这其中并没有太复杂的缘由,因现实生活中有着他们在乎珍重的东西,不愿自己就这么被毁了。但当他们将生活的苦难放大,在心理上和吸毒时得到的快感做比较,如此,他们的意志会薄上好几分。

话说,很多政要会吸***,这类人在社会上是有权地位的上等人,在平常人看来他们生活光鲜亮丽,可为什么他们会吸呢?压力大,需要释压?可能吧,他们的世界离我太遥远,反正我是不懂他们的世界。但站得越高,风险越大,这道理我还是明白的。他们身上背负的责任,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虽说,他们拥有的比他人多,可背负的也多,如此,他们还不如平凡如你我般的人更容易获得满足、幸福,毕竟没有人会觉得心头压一块石头会是舒服的。亚里士多德说过 “ 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 ” ,又有一说: “ 幸福绝非轻易获得的东西,在别处不可能找到,只有在我们身上才能发现。 ” 正因为我们平凡,因为我们要求不多,更容易满足,也因此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红处方》里的故事让我思考的还有很多。人拿动物来做实验,发现其实很多我们以为是人性的东西,也同样出现在动物的生活中。譬如,将性作为交易,当一雌一雄两只猴子饿极了,得到食物时,雌猴知晓自己抢不过雄猴,会用自己的身体去诱惑雄猴从而得到食物。这和其他交易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世人价值观不一样,有人就将其上升到伦理道德的层面。可我认为对做这类交易的人,不适过度批判,毕竟他们并没有损害他人利益,且建立在自主意愿上。在这一点上,我更认同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将红灯区合理化,相应地会降低相关疾病的传播。

院长简方宁的这般结局,是我愿意看到的,毒瘾让她不得不结束自己的生命。随着生命的逝去,不仅是摆脱了毒瘾的折磨,还有作为院长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失落。作为院长的她,每天要面对这么一群将人性弱点发挥到极致的吸毒患者,心里上的喟叹不会少,但她尽心做得更好,将自己的全副精力都分给了戒毒医院,希望能解救更多的人。特别是在沈若鱼的衬托下,我对简方宁这个院长更加敬佩,她不仅用药物治疗患者,还尝试着从心理上给予病患支持,可惜,她的第一次尝试,一个人格变态的女吸毒患者,将她推向了死亡。在她的葬礼上,众多痊愈病患的出席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付出并不是徒劳的,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事业上,她做得很好,相应的,对家庭,她就不能给更多的心思了。她的丈夫身体出轨了,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

戒毒医院是到处可见的人性弱点、丑恶面,就是连医生护士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在这所阴郁的医院待着,作为“卧底”的沈若鱼看得真真切切,在医院没待多久就逃似地离开了。然而,故事的最后,沈选择了承接简的事业。这让人意外吗?还好吧,在那段得知简染上毒瘾,收到简的信的日子里,有了预示。沈的丈夫也能预料到她做出这样的选择,并没有阻拦她的意思,这样大概是理解和支持她的吧。在从逃离医院到主动要求到医院工作,虽说是两个不同的身份,境遇会很不一样,但仍会接触到那些丑恶面;而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显然是已经克服了心理障碍。我想她会把这份事业做好。

这是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如今能窥探到这个世界的一隅,甚是惊诧,细想,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其实我正处在这个我以为远离自己生活的世界,世界这么大,我们不可能接触所有面,能这么看看,了解了解,也是不错的,我没有那么一颗伟大的心,牺牲自己很多,面对一群阴郁的人,尝试挽救他们。但我盼望着,这类人能越来越少。这大概要从关注人们的幼年生活、心理开始,这最终联系到了一个词 —— 教育。教育,国之根本。

《红处方》读后感(三)

对于毕淑敏的《红处方》,真的好难定义它的类别。说它是讲述简方宁医生从事的戒毒事业还是讲述太阳照射活在阴暗面吸食毒品的那群人的生活似乎都缺少点什么。只是很清楚的记得当简方宁的病人庄羽第三次复吸毒品的时候心仿佛一下沉了下去。接着是连续几天关于毒品的梦,甚至是提到“***”三个字都特别敏感,不禁嘲笑自己“中毒太深”。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小说内容,最后,以简方宁留给好友沈若鱼的遗书把整个故事叙述完整,让跟随了读者好久的疑问得到了解答。作品以《红处方》命名,可作品中只有三处提及“红处方”三个字,而更多地是写到化名范青稞的沈若鱼在戒毒医院里打听到的吸毒病人的各种故事,吸毒时那种似神仙的快乐以及毒瘾复发时那痛苦难捱的时刻。可读完整部作品,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小说结构组织的能力。正是出现仅三次的“红处方”导致了简方宁的去世,也正是那形形色色的故事,让我对“***”这三个字的好奇减到零而忌惮飙到最高值。

这部作品虽然有好多角色,()但对于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最终都给出了交代。并没有遗漏。庄羽,这个从一开场就出现,其间耍诈,无礼,接着是被简方宁院长感化,但最终由爱生恨,与简方宁几乎同时去世的女吸毒病人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可她不争气的三次复习以及那幅报复似的《白色和谐》让人对其“恨之入骨”恨她的不争气,恨她的不懂事,恨她那由爱生成的恨。支远,庄羽的老公,他对她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对她的疼、包容让人羡慕。他陪她吸毒,陪她戒毒,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真正放弃她。他也是简方宁戒毒医院里成功的范例。似乎也是整篇文章中带给人希望的几个点之一。沈若鱼,这个因为写作而去戒毒医院体验生活,最终被朋友简方宁所从事的事业感染而将自己后半生奉献给戒毒医院的女子,多么勇敢,不得不这么说。“戒毒医院,一个文明社会的大修站,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一个纠缠在一起又被锤子砸扁了的死扣。头痛欲裂,真想脑袋朝下,让血快速流到苍白的大脑皮层里,才能想通这里的事。作为普通人,她实在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了”他误悟道戒毒医院的“不堪”,但仍是义无反顾,为了朋友未完成的事业,为了解救更多因毒品而断送了人生的病人。

读后,最深的感触是:那种伴随着折磨的“快乐”,像一颗***的“快乐”我宁可不要。快乐与痛苦是五味多彩人生的必需品,二者缺一不可。不要被一时的痛苦压死,因为痛苦过后里快乐就不远了,学会了承受才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