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高尔基自传小说《童年》优秀读后感优秀5篇正文

《高尔基自传小说《童年》优秀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这次为您整理了高尔基自传小说《童年》优秀读后感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篇1

人们总说我们这一代的人很幸福,是温室里的一朵小花,吃穿不愁,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只要要求合理爸爸妈妈就会尽量满足,但扪心自问:“我们幸福吗?”我心里就如翻滚的浪潮久久不能平静,我陷入了沉思……

文中的作者怀念童年时的两种游戏——拍洋画、打弹子,可是作者遗憾地发现这种游戏已销声匿迹。虽然这些游戏简单,却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看了这篇文章我很羡慕作者。那些洋画、弹子虽然很廉价,玩起来却那么带劲,让人意想不到。此刻的玩具虽然很贵,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上千元,遥控赛车、悠悠球、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高达瓶装玩具……买回来玩几天新鲜劲一过,就把它弃之一边,这样是多么浪费。传统的游戏如陀螺、铁环都是自我制作的,动手又动脑。而此刻的玩具眼花缭乱、花样繁多,对开发智力帮忙并不大。异常是电子游戏,危害视力,并且容易上瘾,一旦沉迷其中,就无法自拔。

不仅仅是作者小时候玩的玩具让我们羡慕,更让我羡慕的是作者小时候有那么多玩的时间。文中写道:“放学后,放下书包,从午时时分一向到傍晚,才在大人的呼唤声,不舍的结束游戏”。虽然玩得土头土脑,但令我十分向往。能有这么多的时间用于玩耍,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瞧瞧我们先自爱这些学生整日埋头于作业之中,做完课堂作业,还有家庭作业。做完了家庭作业,还有爸爸妈妈布置的作业。好不容易盼来了双休日或是假期,像大腕明星走穴赶场似的,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之间,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了。学习!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点时候真期望我是机器人,能够不知疲倦,我们哪能够喝小伙伴一齐玩?即使有一点时间也都呆在家里独自地玩耍,缺少了很多很多的小伙伴合作与沟通的机会。

童年对于一个人很宝贵,一身仅有一次,并且是转瞬即逝的,作者十分怀念童年。简单童真的游戏给作者带来了七彩绚烂的童年,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是缺失色彩的。对即将远去的童年我感到留恋,更多的是遗憾……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篇2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深深地打动着我:他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生活。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些小事争吵、斗殴……

在外祖父家,阿廖沙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毒打。他的朋友——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善良的外祖母也处处护着他。外祖母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多姿多彩的,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挨揍”,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悲伤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殴打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过着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些让大人们操心承担就足够了,根本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吧。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篇3

《童年》是高尔基的著作,描述了高尔基悲惨的童年生活。生活里充满了饥饿、仇恨跟赖以为生的一丝温暖与光明。读完《童年》后,它就像一道烙印印在我的心上,使我难忘、受到感触。

使我难忘的是小说中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像坚强、勇敢、正直、善良的阿廖沙;慈祥善良、热爱生活、大方的外祖母;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勤劳能干、善良、乐观、纯朴的小茨冈等。如果说作者在19世纪70年代的环境是一片干枯的陆地,那么外祖父就是覆盖了陆地的大海,虽然带走了干枯,但它的海浪就像一堵墙那么高,一袭接着一袭,不停地咆哮着;不用说,阿廖沙就是海上孤舟,无奈地忍受大海的凶猛;但还有外祖母、小茨冈这些小绿洲,成为孤舟的港湾。唉,虽说是下了锚,但海浪是很容易将小舟卷走,甚至将小绿洲淹没……

每一个人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而童年对于人生更是一笔不能忽视的珍贵宝藏。但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这本书中,童年这两个本应该像糖一样甜美的字却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虽然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克服。这种对生活充满勇气与希望的精神使我受到了更大的感触:依靠一个人,只能依靠一时,不能依靠一世呀!人生的路还很长,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旅程上的荆棘还很多,需要自己一个一个的克服。这样的一生才更值得回味,无愧于心啊!面对困难时当我想起阿廖沙童年的悲惨遭遇,那一切困难会显得微不足道,我便有信心去克服――阿廖沙在这样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气跟信心,难道我们不应该比他做得更好吗?

《童年》让我难忘,受到感触,也我从中受益无穷。我不但对高尔基先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进入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感受到许多人生的道理。这本《童年》开启了我进入世界经典名著的大门,我相信在今后的阅读中,我会收获更多!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4

读了高尔基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里。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寒,高尔基上学只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外套和长腿裤子,这样一套五颜六色的不协调的装束,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同学还给他起了外号。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穿的全是高档衣服和崭新的校服。想到这,我不禁有些惭愧。因为尽管有那么好的条件,我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次数多了就不愿再穿了。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捡破烂换钱换取学费。每逢不上学的时候,他就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检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是就没了着落。我们现在上学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学习呢?

我合书沉思,真是思绪万千!

《童年》优秀读后感 篇5

寒假里,我读了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写的《童年》。

这部小说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还微微泛着一点甜,毕竟他还有一个妈妈。可这一点甜最后也一同进了母亲的坟墓。作者写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以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里的岁月。

看完了,我有几个感受。首先,我觉得小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孩子。他自幼丧父,又在11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外祖父也破了产,他只好从此独自走上了社会,独立谋生。

其次,我觉得阿廖沙是一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对自由生活有着热烈的追求。

小主人公经常受到整条街上的孩子们的痛打,鼻子出血了,嘴唇也破了,脸上、身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浑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许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可是一听到孩子们快乐的声音,他又跑了出去。阿廖沙是向往自由的。作者在文中写道:“我的生活一点也不苦,我很喜欢这种独立自由的街头生活,也很喜欢那些同伴,他们在我心中唤起了一种强烈的感情,我总是不安地想为他们做点好事儿。”

比起阿廖沙,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有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有老师的教诲。可是阿廖沙,在和我们一样大的时候,就要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了。他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依旧渴望读书、拼命读书,这一点真的很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