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优秀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整理的《乌合之众》读后感【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1
大众心理学,是我自从接触教育心理学以来读的第一本这么宏大的心理学内容。不同于小群体,这本书是以人类为基点的,故它宏大。尽管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但是作者在书中所指出的问题依然存在,观点依然有效,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伟大的智慧。不知道若干年后,作者提出的这些尖锐的问题还会不会存在于人类中呢?
群体的观念是要经过加工的,高深的观念不会被群体接受,而群体一旦接受了,必将无视该观念是否是真理,因为群体是没有推理能力的,只有强大的想象力。首先,群体让独立的个体变得没有主见,也没有责任感。勒庞说“群体总是被无意识因素左右,大脑活动消失,而脊髓活动占上风”。不管一个单独的人有多聪明,有多有主见,一旦进入人群里,他就失去了自我。在失去自我的同时,会有一种集体趋同感,一起去做某件事情,把责任分担起来,一旦有了这个想法,自身就毫无负担,做事情也就不考虑后果,毕竟不是与个人利益挂钩。
一个平时冷静的人也会因为群体的作用变得狂暴起来,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群体中变成了“墙头草”,失去了自己判断的能力,这就是群体心理的强大作用。其次,群体让聪明的个体变得平庸。一件有创意的作品,一件伟大的发明,从来不是由一个群体创造出来的,而是出于个人的智慧。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在群体中让自己无法深入思考,也可能是自己的想法很快就被左右,更可能是没有突破自我的动力吧!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如果是一位科学家或者学霸的角色,那么他的人设是呆板的、没有什么朋友的、没有什么共同活动的,喜欢安静待在一个角落忙自己的事情。从群体心理学出发,这个刻板印象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想让自己取得进步,不必(★)要往人堆里扎,不必要人云亦云,也不必要因为别人的只言片语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思考的空间,懂得给自己留白的人,才有机会让自己在这个独立的空间里进行反思,促使自己全神贯注完成手头上的事情,从而获得进步。
那么,群体心理如此强大,要带动群体的情绪,就要怎么做呢?答案是就要夸大自己的感情,夸张地表演。也许我们会听说由于扮演的角色让人喜爱的演员十分受人追捧,由于扮演的角色让人咬牙切齿的演员需要自带保镖,这就是他们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把群体带入想象当中。在很多演说现场,演说家们激情四射,即使事实并没有那么夸张。这些观念经过群体的无推理能力的散播,就成功了。这让人不禁想到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热搜、头条们,只要有群体的存在,只要键盘侠们在家毫无心理负担、毫无责任地、无需付出代价地敲一敲键盘,群体效应就出现了。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2
《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对个人融入群体生活的事件做了深刻的剖析。毕业之后,走入职场,学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融入。但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想要融入一个群体而保留自己特色,谈何容易?!
假期带娃,发现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圈子。不认识的孩子想要融入圈子一起玩,真的很困难。对于孩子来讲,需要勇气,需要帮助,需要自己走出去。
联想到我们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呆得不满意,重新选择一家公司;这些都是我们重新融入群体的事件。
记得初入职场,进入一家知名快消品企业,怀揣梦想努力学习。但过于努力和勤奋让带教人忌惮,被部门的其他同事排挤。于是,开始放下自己的个性,跟随大家一起组局聚餐出游。对于工作开始盲目抱怨,从众让自己泯然众人矣。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不是排挤我,而是排挤我努力的样子。
庞勒说“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也不过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这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个人被群体化后的表现。
群体的特征概括来说有一下几个方面:
1、组成群体的个人个性消失,感情和思想转向同一个方向;
2、环境的变化导致群体性格的变化;
3、群体中的个体互相传染并易受暗示;
4、群体往往冲动、易变、且急躁;
5、群体可以产生幻觉,因此他们的证词常常毫无价值;
6、群体想象力改变着传统书中记录的神话;
7、群体的情绪夸张且单纯,同时由于缺乏理性,因此群体具有偏执、专横和保守的思想,并具有双重的道德标准。
近年来,网络的盛行带来了网络暴力。四川德阳,因泳池冲突,儿科医生承受了网络暴力而自杀。重庆公交坠江,网络上一时将矛头指向红色轿车,真相大白后谴责的不仅仅是与司机吵架之人,还包括车上的所有乘客。这样的案件体现的不仅仅是群体易冲动,易急躁、易变的特征,还有的是他们易受暗示、易轻信他人以及具有非常偏执,且强烈的道德感的特征,在网络上便会形成所谓的道德绑架。
很喜欢《乌合之众》中的一句话:“看透盲从的多数人,成为领先的少数人。”读了这本书,结合生活和工作经历,我认为做事情不能头脑发热随大流。凡事冷静三分钟后,再仔细分析,谨慎处理。在集体生活中,更要坚持融入集体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思想与原则,讲融入,但不盲从。
乌合之众读后感800字 篇3
合上整本书,强烈引起我共鸣的观点主要有三:
一是关于群体的无意识行为。正如作者所言,群体是易受暗示的,你以为自己独立做的决定往往包含了他人的暗示及影响。一些愚蠢的、违背内心原则的做法在以个体存在时是绝不会做出的,但被冠以群体之名时会有种莫名的力量让你投入其中。“群体”的存在,会给予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也很容易让人相信所谓群体的判断。
二是“群体不受理性的影响,只受情绪的支配”。让我最有感受的便是微博上多次发生的新闻反转事件,比如今年的广州某小学患哮喘女孩遭体罚致吐血事件、苟晶事件、罗冠军事件。.。.。.这些事件最后呈现的真相总让人意想不到,且一次又一次消费了网民的感情。我自认为自己还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但当我看到这些令人愤怒的新闻时,我也和大多数义愤填膺的网友一样,自然而然地站在弱者的立场相信弱者的话,结果好几次被真相啪啪打脸。即使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总有一堆人不长教训,在没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对某人某事妄加评判。
《乌合之众》提到说:“在群体中,累加的不是智慧,而是愚蠢。"不管你是聪明厉害的人,还是普通平凡的人,很多情况下做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我是从黄执中学长的微博了解到罗冠军事件的,即使是辩论大神黄执中在看到该事件涉及的社会敏感问题时也难免情感占了上风,在没有一定证据的情况下对此事作出了评判。我们都处在后真相时代:事件的真相在话题中发生一次次的颠覆重塑,情绪一浪高过一浪,公众不关注真相,只是着力于道德的审判和情绪的渲染,甚至期待反转,但一旦真相被揭开,公众却已将事件的原委淡忘。
《新闻学》概论里,阐述了后真相时代的基本特征:“情绪在前,真相在后;认知在前,真相在后;成见在前,客观在后。”我们以为我们在利用舆论伸张正义,实践上却成为了罪恶的帮凶,成为了群体中的一个工具人。
三是关于断言的说服力。书中讨论了如何说服选民群体,其中写道:“在选民面前,候选人必须哄骗群体,就算用最离谱的骗术也不过分,再加以异想天开的承诺,才能完全征服选民。.。.。."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想,这说得不就是特朗普吗?而现实证明,老是骗人的特朗普却收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名气。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4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本书描写了群体心理、群体的观念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性,其中有意思的是分析了社会教育问题和群体领袖及其演讲。
一群具有什么样特性的人才能定义为群体,是首先要讨论的问题。他们也许是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或者属于某个阶层,亦或是有着共同的政治立场,什么样的一群人不是群体呢,一个广场上的人,一个国家的人,因为你没法用一个共同的心理特性去描述他们。
群体的特性是冲动的,可善良的也可以是邪恶的,他们对复杂的事情无法处理,哪怕他们是一群大学生,平时理性和富有知识,成为一个群体后,对复杂问题也是无法处理的,对群体的任务是越简单越好。
本书讨论的教育问题,放到现在同样是问题,一百多年了仍未解决。社会生产发展提高了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的目的和社会就业的不稳定,让年轻人群体的就业目标变成了公务岗位,又由于岗位的稀缺性,造成了大量的年轻人无法成为公务员,他们接受了公务员式的教育,却无法获得相应岗位。巨大的失落感,让年轻群体无所适从。前段时间看到消息,教育拨款倾向中职教育,好的中专学校录取分数接近本科,希望以后的孩子,能够从工科学校学到更专业技能,走出美好的未来。
本书讲解了如何成为一个领袖,群体领袖具有什么样的特质。群体领袖一定要有威望,他在群体的中演讲,凭借自己的威望就可以让群体安静,演讲稿也不需要有什么具体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他的演讲只需要断言,并把断言不停的重复,将自己的情绪传染给群体。这样的观点就会深入人心,哪怕你回家后发现他讲的就是一坨狗屎,但是身在群体之中你一定会对此深信不疑。
这本书我刚读完了第一遍,全凭印象写的读后感,其中偏见和误读望指正。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5
这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必读书目,上大学就是老师们推荐书目的必读经典书目之一,后来读了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对它的认识更加深刻。
本书作者勒庞是个保守派社会精英,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国他反对传统的国家主义,反对新兴的集体主义,推崇英美式的自由主义。生活在法国革命不断的年代里,经历过巴黎公社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等历史时期,亲眼目睹了法国民众在传统的信仰与权威崩塌后,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成一群野蛮、善变、极端的原始人,在少数人的怂恿下,民众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骇人听闻的暴行,事后却要求爱国主义的荣誉勋章。是勒庞创作乌合之众的社会基础,他在《乌合之众》中总结道:民众缺乏理性,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用想象来判断,模仿他人行为,简而言之,民众是盲从的。这本书所讲的群体心理学理论奠定了社会心理学的基础。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我们往往能找到同感,也有“乌合之众”存在,盲目从众无助无处不在。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心理学,了解是什么让我们盲从,如何克服盲从,从而确保一个稳定发展的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