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精彩10篇》
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切合实际来发挥我们的文笔,不可以脱离书籍内容盲目的摘写,同时也要切合我们的实际想法,切勿脱离我们的真实感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精彩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篇1
这几年来一直在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中有太多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这次给我很大触动的是“怎样才能使孩子好好学习”“要使知识活起来”,有些方面跟苏翁有共鸣,更多的是收获。
一、让孩子愿意好好学习,善待差生。
苏翁指出“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养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她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这个观点给我的感触很深,在学校里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受老师表扬,也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会特别用心的去读书,成绩会越来越好。而那些一直处于班级后几名的孩子呢,由于平时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呵斥,他对学习的态度会越来越冷淡。这是学校里的两个极端,显然学习优秀的孩子有了老师家长的表扬和肯定,他就是体验到了学习上的付出给父母老师带来了欢乐,自己也体验到了学习上的成就感,学习劲头就会越来越足,而学习差的孩子本身自己就觉得很失落,然后家长老师再跟上批评,他会更加的抬不起头来。
每个班中会遇到学习成绩差而且一直提高不上,而且年级越高越差,这样的孩子也是我们经常找家长交流的对象,最初的时候我跟家长交流都是学生哪里差,作业怎么怎么不认真等等总是摆出一大堆的缺点,后来慢慢的发现我们不应该这样每次见了家长就分析孩子种种缺点,当你跟家长说了一通后家长回去也是这样批评一番甚至有的还挨揍,并没能改变孩子的学习现状,从此开始感觉这些差生很可怜,他们并不缺少批评,很多时候他们作业做不不完,习惯差并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家长,更多的是需要帮助。
就像我们班的小蒋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少见他在教室里嘻嘻哈哈,大说大笑,一般是自己默默的坐在那儿,尤其在学习好的学生面前他显得特别胆怯。每次我留学生时他都会默默的坐在座位上半天直到老师发现他,有几次他端着书走到我的跟前问我“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特别高兴赶紧给他讲,当我给他讲了解题思路后,他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但是回去后还是久久没能完成这道题,我发现他会列式但不会计算。
可以看出,他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被人肯定,也想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只是他们基础太差,他们学习上的问题是一天一天的积攒下来没人能帮助解决,到了六年级都成了毒瘤了,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孩子的家长一般都是不管孩子的,很多时候我就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要面对70多个孩子,而且时间有限。所以心中总是有一个呼声谁能来帮帮这些孩子,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想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记得第一次接班时,班中有个小女孩特别调皮,经常欺负老实孩子,曾经多次把同学的铅笔掰断,学习也特别不用心,书写特别潦草,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就跟她的家长交流了这种情况,当然家长特别重视,经过这次谈话后该生的书写每次都是工工整整,我想家长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有一次在厕所里遇见她,我就跟她聊了几句,她跟妈妈说:刘老师还在厕所里跟我说话。他感觉特别自豪,老师在厕所里主动跟她说话。后来他转学到了五小,元旦节她给我发来了一份明信片,名片上是五小的平面图,她在图上工工整整写着这是教学楼、这是办公楼,一个一个的给我介绍,其实我并没有刻意的做什么,都会引起学生的这般关注,我想如果我们对这些学困生有意识的去接触,也许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要有目标,有动力
我女儿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第一单元考试语文考了100分,数学考了98分,在回家的路上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特别震惊:“我这次可给爸爸争脸了,给你丢脸了妈妈!”她一直特别看重自己的成绩,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都在学校当老师,他觉得爸妈在这当老师是他必须得学习好,最起码要为爸爸妈妈争光。
为什么要学习?我们的学生可能多数说不出来或直接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四年级学生柯里亚对我说:“我应当好好学习,我妈妈有心脏病。”这孩子感到,如果他的记分册里出现了坏分数,母亲就会伤心难过。他希望母亲能够心情平静。他知道,他能用自己的劳动安慰母亲的心,不要使她操心和不安。“要使孩子愿意好好学习,就需要赋予学习一种人情味,让孩子可以感觉到通过自己在学习上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会让父母觉得开心,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自然就会愿意去好好学习。
要让孩子愿意去好好学习,就应该让孩子体会到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为周围的人带来喜悦,也就是让孩子建立起对学习的成就感。一旦每次努力,都得到合理的回报,孩子就会愿意好好学习。
要想让孩子喜欢学习,我们还要懂得: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同样的能力,有的学生能够很轻松的就得到90分,而有的学生得到70分就已经很好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就应该区别对待,每次考试结束,我们如果不是仅仅的盯着分数,而是跟学生一起分析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我想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举例:有一次数学测试结束后,我就对班中几个考得不理想的孩子的试卷进行了专项分析,并在试卷上做了圈划,并放学后跟学生交流他们出现的问题,其中一个学生叫孔令辉,这个学生学习习惯特别好,作业总是写的特别工整,语文总是位居全班前几名,数学是她弱项,自从我教后,无论课堂表现还是作业都很好,我觉得她的理解能力也很好,可是每次考试的分数我觉得都不是很理想,这次考试她考了可能79分,我认为她应该是90分的水平,为什么?在心中有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就对她的试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错都出在计算题上,
(1)乘法口诀用错就两道题错;
(2)小数点点错;
(3)加法时忘了进位,出错全在计算上仅仅计算题就失去了十几分。跟她分析后他特别认同,也很重视,下一次考试就没有这样大篇幅的计算方面的错误。
我想如果当时,我上来就批评他,“怎么才考了79分,我觉得你应该考90以上呀!你这怎么回事呀!我想她会很反感,不但不愿跟你交流而且会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抵触,所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得到一个优异的成绩,她们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带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跟她一起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
三、让知识活起来,老师的真功夫
让知识活起来,老师的真功夫。苏霍姆林斯基在第51条指出“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能够教得使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地获取知识,这正是高度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在备课的时候找到那些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这里的“交集点”我的理解就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教得使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获取知识,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不仅仅局限在知识本身,而是怎样用这些知识获得更多的知识。我想我们的课前小研究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而不断获取新知识,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都知道我们年级越高,学生的两极分化就越严重,也是源于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在我们就有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学习(史明阳)课件显示题目张洪伟(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前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处在模仿,死板硬套的那种,没有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而第二个学生具备很强的数学学习能力,完全掌握了数学学习的真谛。
其实数学学习中第一种学生特别多,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真正的会学数学,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让知识活起来,最关键的在于老师。苏翁交给我们很多的备课、上课的方法和技巧,苏霍默林斯基指出:你要知道在一节课上,那些东西是要讲解透彻的,而那些东西是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说尽的。这没有说尽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的诱饵。简单的说就是老师该讲的讲,不该讲的要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
“还要注意使所有的学生都要获得知识。”“对于那些最消极的和注意力最差的学生,应当用各种方法吸引他们开动脑筋工作。方法之一就是布置题目让他们独立工作。当他们把不懂的、不清楚的地方找出来以后,就可以建议他们:把一切好好想一想,要精力集中,把自己的思路用笔写下来。”后面还讲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有的学生“断了线路”怎么处理,“在思想的交集点上即意义联系的地方,特别注意监视学社的脑力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从备课到讲课给了我们很经典的指导,从这些策略上来看,苏翁不仅仅注重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最缺乏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觉得每条建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如果能运用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之中,是会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的。
“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一条建议,我觉得获益非浅。苏霍姆林斯讲到:“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而要保护儿童对教师的信任,就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关心儿童的人的尊严感”。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能够那么顽强地克服困难。因此,不管是面对犯错的学生,还是面对某方面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爱护他们、尊重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或许我们会发现,冷漠的训斥并不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教育目的,而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却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这学期,我要多读书,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重点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记录下来,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留下一行浅浅的脚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3
以前我很怕读教育名著,书中一些专有名词、一些高深的教育理论,常常让我晦涩难懂,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却不同,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苏霍姆林斯基他非常理解第一线普通教师的工作甘苦,因而他提炼出一般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容易遇到的100个棘手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100条建议,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谈作者自己教育实践的体会,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而又深受启发。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4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75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只有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位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我认为这个秘诀非常重要。我们完全应当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那种只要带领孩子去玩,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就行了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要建立与孩子间的真正友谊,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心和我们的情操去鼓励孩子的行为和情感。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伟大的友谊,教师必须付出巨大的精神财富。
要想建立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我们的教师必须付出真诚的、真心的爱。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爱,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则更加高尚。这种爱集中地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蕴含着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这种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赢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收到其最佳的教育效果。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 篇5
有人说,身为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界的影响,这位把一生都献给教育的伟人用笔书写着对教育的热忱。虽然苏霍姆林斯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鉴意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应该仔细读的书,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看到了光明。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高度需要我们慢慢的揣摩。
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教师面临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要保持‘水源的清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等等。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现在教师面临的问题,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研究着并困惑着。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给他们正确的教育,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者让我们且听教育大师的见解与教诲。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现在的很多学生都讨厌学习,因为他们觉得学习就只是为了死板的学习知识,没有一点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想使小学生愿意学习,就应该创建一个有趣的课堂,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让他们与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这无疑是错误的。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只有满足他们好奇的欲望,他们才更有热中。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应该带领孩子们到花园里,树林里,湖岸边走一走,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发现大自然的奇特。这种快乐的学习方法,相信会事半功倍。将来我们成为老师,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可以带一个苹果。讲课时,可以亲自切给学生看,让他们看到里面的五角星,见证奇迹的时刻。又比如,在学习《广玉兰》时,可以带几多广玉兰,让学生自己观察的外形,花色,气味等等,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还可以教学生画广玉兰,来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度。我相信只要我们让图画,音乐,情景剧等等艺术色彩走进课堂,学生也会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它就像我们这些未来老师的指路明灯。但让我真正充满敬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和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学习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6
此书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教师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捷发展的今天,教师为适应社会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挑战,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等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针对社会的变化来调整自己,此书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读了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师应享受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效率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快速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竞争,无形的压力,使我们忘记了自己,每日像是一根绷紧的弦,整天脚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视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防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二、“把困难当作机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不能适应变化,或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郑杰的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学生,也让我了解了自己,我认为这的确是一本每位教师都值得一读的好书!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篇7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善的心灵,而教师手中就有点燃"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苗的火种。放眼望去,在我们身边成千上百的孩子中,即便是那些"问题孩子",又有哪一个不存有向上的心呢?
书中谈到,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课,听课的教师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记录,课后一位邻校教师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在看书之前我听我们组的语文老师说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就被其中的话语所感动,后来看了书之后我的心为之一震。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我们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作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读些与学科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有关的书籍。而对于每一个即将跨入教师行列的人来说应该在大学时好好学习这些课程。阅读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教师“不读书”,学生何求知。身负教书育人、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都“不读书”了,还怎么要求学生养成求知的欲望和习惯呢?
教师“不读书”,不可能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学生求知求学应该是十分广泛和丰富的,课本之内只是一些基础的、必备的知识。求知离不开课外阅读。教师不读课外书,怎么引导学生?久之,教师岂不成了教书“匠人”,学生岂不成了考试“机器”?教师“不读书”,给学生带了个“坏头”。学生的求知欲和好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举止往往就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不读课外书,怎么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师生都只为应付考试“努力”,求知的道路岂不越来越窄?
如果说,教师“不读书”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无奈的选择,那么,为人师表的责任何在?充实提高自己的自觉何在?这是身为教师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要读好书,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于思考,二、享受读书的乐趣,三、让读书成为习惯。
我尽量做到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所以当我有空时就翻翻一些数学杂志,那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找到了快乐。我很庆幸在轻松愉悦的师范学校时没有让自己养成懒惰的习惯,所以现在还能静下心看看书。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我每一个向善心灵的孩子们跟着他们那颗向上的心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为一个社会有心人。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篇8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在看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总之,读过这本书后,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以后还要多看这类的书籍以此增强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9
今年暑假,我再次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这本书,的确受益匪浅,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瓦西里·亚历山德洛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真不愧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的称号。
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期基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灵魂,像与我面对面交谈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首先,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见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0
这段时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收获很多感悟。有人曾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个比喻多么的贴切,它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要保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引导好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多倾注精力,付出爱心。
我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当我走进他的身旁看向他时,他都会下意识的抬起他的手挡住他的脸,快速的向后躲,他眼神中充满闪躲和恐惧,面对他的这种举动我既感觉疑惑又对他充满愧疚,难道是作为老师的自己对这些后进生太过严厉了吗?我不禁这样反思着。每个小孩的心灵都是脆弱的,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精心呵护。于是,课后我会经常来到他的身旁,单独指导他完成作业,告诉他应该怎样复习,偶尔还会和他聊聊天。通过这些互动,我发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戒备我了,上课偶尔还会很兴奋的举手回答问题。他的改变让我很开心。通过这件事我的感触特别深,作为老师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而应该低下头了解你的学生,给予他们关心,换一种态度,你会发现这往往比严厉更让学生喜欢呢。
教师除了要关心孩子们,在平时教学中,还得注意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这些孩童”指的就是让老师的头痛的“后进生”。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在教学中也曾经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班级中的有些后进生平时很难完成背诵任务,因此下午放学,我会把他们留下,让他们一定要背完才能走。但事与愿违,这些孩子任然不能背下来。即使他们中间有少数勉强背下来,考试时也不会运用,这让我很受挫。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他会采用这种方式:“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读好的书,读他们感兴趣的书。激发他们对于文字世界的好奇,尽可能的激发孩子的活的思想。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宝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在学校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