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远大前程读后感优秀6篇正文

《远大前程读后感优秀6篇》

时间: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远大前程读后感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远大前程》读后感想与心得 篇1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是在笑猫日记一册书中的一本书,叫《想变成人的猴子》。

这本书主要讲了:笑猫被杜珍子妈妈赶出家门,住进了翠湖公园的一个山洞,并和一只受人虐待的猴子成了好朋友。一场暴雨淹没了笑猫住的山洞。他们只好去了马小跳家,可猴子一心想变成人。这本书的作者是杨红樱阿姨,我很喜欢她写的书,因为她写出了我们的心里的话。其中我最喜欢马小跳,因为他爱护动物,富有爱心。我最讨厌对对眼老头,因为他虐待动物。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感受是:人人都要爱护动物,不要虐待动物,更要不要像对对眼老头用猴子,赚钱。马小跳和他的朋友是一帮富有爱心的男孩。从马小跳看见对对眼虐待猴子时他心里就非常生气,只过了一天他就找来了他的伙伴,

想救猴子的办法。最终海子把猴子救了出来。然而,猴子闹出的笑话也不少,它在马小跳家里的睡觉,差点把它冻死;马小跳家里的浴缸里洗澡,可水都漫到了马小跳家的各个角落。

这真是一本幽默、有趣、好玩的书呀!

远大前程读后感 篇2

北大高材生写的那份控诉父母的万字长书,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与父母决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可是北大高材生,海归博士,高素质人才啊!什么使得他这样绝情,与生他养他爱他,把他培养成人的父母决裂呢?

他说,因父母对他过度的关心,过度的操控,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从来没有自主权,从来没有得到过正常的爱,他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亲情,是情感上的“父母双亡”者。

我不否认他极端,可是,这是否也反映出我们社会上存在的某些问题呢?

作为刚出生的婴儿,我们就是一张待渲染的白纸,还没有本事做出选择,而用爱和教育去构图,是父母的职责与义务。

可是,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啊!他们探索着,把自我认为最好的都给孩子。他们吃过没读过书的亏,就期望孩子能上学,取得好成绩;他们经历了物质匮乏,食不果腹的年代,于是便拼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他们那时候受过许多罪,便不想让孩子受罪,宁愿自我再多吃点苦,也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就这样,他们用自我的经验三观,肆意地去描画孩子这张白纸。他们认为,这就是爱,是他能带给孩子的,世上最好的东西。却唯独忘记去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有什么想法。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话是:你是小孩子,你懂什么呢?外边世界那么复杂,此刻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做苦力打工,做苦力都不必须有人要。你选这个专业干嘛,将来不好就业,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干嘛,人生地不熟,被欺负出点事我们也不能立即赶去……你不应当怎样,应当怎样,这是父母长辈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式。

这难道不是爱吗?是爱,可是有些怪!

当我读完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才明白,这些爱怪在哪里,什么叫适宜的爱。

皮普是一个由姐姐带大的小男孩,姐姐脾气暴躁,爱打他骂他,而姐夫乔,很爱他,总是护着他。他交了好运,为了自我的前程,离开乔,乔没阻拦,也从未抱怨,他欠下巨债,又是乔,默默替他打理好一切。

而那个资助他的贵人,虽爱着他,但这爱的背后,有目的-把皮谱培养成一个上流社会绅士。他自我是个从小到大缺爱、混迹于街头与监狱,与一切完美事物绝缘的人,是皮谱唤醒了他心中埋藏的爱的种子。他开始资助皮谱,让皮谱学上流社会的礼仪,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又有身份的人。

那时的皮谱,一心都想成为上流社会的人,有了这机会,当然不愿错过。可自从过上那种生活,他再也不像在乔身边那样欢乐。走着走着,他就成了别人的梦想,或者说是成为一个为别人实现梦想的工具。

同样悲惨的还有他深爱的埃斯特拉小姐,她被哈维莎姆小姐收养,被培养成一个没有心的尤物,成为复仇工具。据哈维莎姆说,刚开始,只是想单纯的给她疼爱,可渐渐地,她发现,这个孩子能够为自我去做些事,去报复那些自以为是的男人。

埃斯特拉如愿长成她期望的样貌,可是,她却发现自我做错了,埃斯特拉连收养她给她爱的人都不爱。她控诉道:我明明是爱她的啊!

可是,这种爱,难道本身不是一种伤害吗自我做不到的,得有人来替自我做,皮谱的贵人,他一心认为,如果当初自我有皮谱这样的好运,他必须不会与世界上的肮脏与黑暗为伍,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被人认可的绅士。他寄期望于皮谱,他说:我不是一个绅士,可我培养出一个绅士,比你们都优秀的绅士。

哈维莎姆小姐被男人欺骗,受到伤害,她便想去报复,她做不到,就让美丽的埃斯特拉去做,先让男人动心,又去伤害男人的心。

你不能说他们付出的感情中没有真挚,可白纸一样的孩子,眼中非黑即白,对人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好即坏的阶段,怎样去体会那细若游丝的真挚呢?

适宜的爱,像乔那样,我给你指引,但选择权在你,你追求前程,我绝不阻拦,你落魄了,还有我在你身边。

皮谱很厌恶贵人,他剥夺了皮谱简单欢乐的生活。埃斯特拉,用冷漠的心,对待爱她疼她的“养母”。

所以,北大高材生与父母决裂,是有理由的,不能说父母不爱他,可是,父母爱的方式不对,让他体会的仅有压抑与愤怒,而父母那份苦心,也许,等到他当爸爸时才能发现吧。

看《安妮日记》时,安妮对妈妈也是这样,妈妈经常责备她,不理解她的感受,她疏远妈妈,妈妈悲痛地说:你什么时候才能爱我呢?

安妮生日时,爸爸送给她一首诗:

我们中间数你最小,而你不再年幼无知

你生活的很吃力,每个人都指指点点

抢着做你的教师,你被大家烦的要死

“我们有经验,听我们说!”

“这些我们早就做过,你明白什么!”

“我们饱经世故,远比你懂得多。”

从古至今,生活总如此

自我的缺点轻如鸿毛,别人的错误放大得受不了

挑刺很容易,若我们刻意去挑

尽管你父母竭力想做到,对你严厉又温柔,严肃又和蔼,吹毛求疵的习惯却多么难改。

好在安妮明白了,妈妈的爱,从来都在,只是与她期待的方式不一样,她最终选择投桃报李。

生活中,总有来自各方的力量,想控制并改变我们,我们也在不住的努力,想去摆脱这种状态。

我想,北大高材生,只是反抗地太过用力。有些事,不能冲动地去下定义,人生总会有藏着善良的幸运,时间会告诉你。

我喜欢《无声告白》里的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望,找到真正的自我。

期望大家,找到自我的同时,别丢了爱。

《远大前程》读后感想与心得 篇3

母爱如同沙漠里的一片绿洲,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如同寒冬里一缕明媚的阳光……从古至今,人们都歌颂着伟大的母爱。学了《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我更加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要一本《青年进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他来到了母亲震耳欲聋的斯蒂芬物地方。母亲不顾工友地劝阻,用龟裂的手给作者凑足了钱。作者看到母亲工作很辛苦,所以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作者一顿,又给作者凑足了钱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敬佩与崇敬之情。

初读《慈母情深》,我觉得这个母亲好奇怪,家里那么贫困,不仅仅给儿子凑足了买书的钱,还在儿子给她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后又凑足了买书的钱。之后我明白了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凑钱买书,是支持作者多看书的。从“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而拼命挣钱,含辛茹苦,明白了母亲的慈爱与善良。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平时那么照顾我,教育我。经常冒着雨去给我更换图书。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在书店看上了一套十分吸引人的书,由于那套书里有几本书我已经看过了,并且书的价格也不便宜,于是我们决定不买了。回到家,妈妈感觉到我对那套书一向念念不忘,狠下心来准备到那家书店把书买回来。可是,在回来的途中,下起了倾盆大雨,可妈妈骑着电摩,没有带雨具,就这着样冒着雨买书归来。当我看到妈妈时,妈妈的已经湿透了,但书还依然完好。我高兴地拿起书,看到妈妈又是激动又是兴奋,那时的妈妈的样貌一向印在我的脑海里

生活中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呵护着我们。作为新世纪少年,是不是应当做点什么?比如在妈妈生病时给妈妈端上一杯白开水;在妈妈回家时帮妈妈取下身上背的包……。在生活中,我们有几次做到了呢?想想真是惭愧。

如果你需要一缕阳光,母亲会给你整个太阳;如果你想要一束鲜花,母亲会给你一片花海。同学们,让我们爱自我的母亲吧!

远大前程读后感 篇4

狄更斯的这部经典小说很有魅力,既风趣幽默又寓意深刻,好看易读而又令人感概良多,就如品了一杯好酒,历久弥香,回味无穷。书名为远大前程,实际却是一场真实发生而又破灭的幻梦,是主人公皮普的一场华丽旅程,从雾气弥漫、沼泽遍地的英国乡村质朴生活到繁华都市伦敦的五色斑斓,最后回归乡村,这场幻梦却让皮普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们读者有了更多的感触。

幻梦前,主要是讲的社会环境加之人的意识的萌芽,特别是在那个年代英国根深蒂固的阶级意识下,小皮普开始只是一个有些胆小、心思单纯的孤儿,跟着经营铁匠铺性格暴躁的姐姐和心地善良的姐夫乔一起生活,认为自己的未来就是继承姐夫的铁匠事业。但自从亲戚潘波趣带他走进镇上的孤僻富豪赫香薇小姐的那座庄园,并认识和他同龄的美丽养女艾思黛拉之后,特别是对艾思黛拉的爱意使得皮普的心境开始发生变化。而狄更斯对这变化的发生发展从语言、动作、心里等方面的描写让人回味无穷,比如书中写道:我后来也曾不止一次地尝到过一种滋味,觉得一时间仿佛天上落下一块厚厚的帷幕,盖没了人生的一切乐趣和美妙的幻想,使我百无聊赖,只有浑浑噩噩耐着性子度日。记得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在星期天黄昏站在教堂公墓里,看夜幕降落,拿我自己的前程跟那一片寒风萧瑟的沼地景色相比较,觉得两者倒颇有些类似之处:一样单调、一样低下、一样看不见出路、一样是浓雾弥漫、大海茫茫。英国乡村的那浓雾一直在书中反复出现,有时消散一些,有时又弥漫更多,就如皮普的前程,看似暗淡却突然有了转折,看似光明却又危机重重。

一个突然从天而降的消息改变了皮普,让他走进了繁华伦敦,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幻梦。幻梦中的皮普在这外界环境影响下内心的挣扎更加激烈,比如回老家去看望过他误以为给她遗产的赫香薇小姐后,却找借口不去看望给他温暖和爱的姐夫乔和朋友毕吉!这些种种无不在他的内心挣扎中,但挣扎之后更多的却是走偏了。虽然我们在他的挣扎和朋友赫尔波特中能看到皮普本质上善的一面,但是一些不好的品质在皮普的身上渐渐呈现,挥霍无度、瞧不起自己原本的家人和故乡、对虚荣的上流生活的迷恋。就在这时,那个雨夜中,渐渐沉沦在伦敦所谓的上流社会奢华生活中的皮普却被命运给了他当头一棒,原来一直以来资助自己的并不是赫香薇小姐而是曾经帮助过的逃犯浦俄洛斯。这一棒突然而剧烈,让皮普渐渐清醒于自己的生活,认清自己的现实,也让他感觉到欺骗(赫香薇)。而在认识到自己的金主之后,狄更斯的描写,对于皮普对浦俄洛斯感情由厌恶到感激的逐渐变化也很有意思,一点一点的变化,内心的波动,而筹备逃跑那一段则是小说中难得具有戏剧效果的紧张戏码,在最后逃跑的湖上,浦俄洛斯对皮普说:“我们谁说得上过几个小时会是怎么个光景呢?正像我撩得起这把河水,却看不见河底一样,可是,河水我抓不住,时光我也留不得,诺,水从指缝中漏掉了”,这段话既暗示了逃跑的失败,也表明了皮普这远大前程是一场幻梦,而更多的是对命运对时光的感叹!

这本书除了写主人公这一场幻梦之外,几个配角人物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法律顾问贾格斯,每次在处理完一件工作上的案件后都要洗手,仿佛怕被这案件给玷污了。还有他的助手文米克,在工作上灵活严肃冷静,而在生活中却有趣幽默,他那设计别致精妙的家就是他的世外桃源,而他把工作和生活划分得如此的彻底让人惊讶。当然,赫香薇小姐那座幽暗的庄园,那永远停滞的新娘打扮在她死白而日渐衰老的皮肤衬托下令人感到惊悚,布满灰尘和虫子的新婚餐桌,想必也印在了读者的脑中。

跟着皮普一起经历了这一场幻梦,这一切的喜怒哀乐,我的眼前是英国乡村的浓雾和沼地,渐渐的这浓雾化开了,散去了。

《远大前程》读后感 篇5

我的版本:译林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罗志野翻译。

由于其书名的讨巧,这本书适合送给即将毕业分别的同学,我就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得到了这本书,并有幸第一次拜读了狄更斯的作品。

之后又看了他的《雾都孤儿》,建议大家可以对比阅读:在奥力弗和皮普两个小家伙的命运沉浮中体会百味人生,眼泪和微笑共存。

《远大前程》并不远大,其实是一个小男孩的努力追求富家小姐,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泡沫破碎的故事。

颠覆了中国“人无外财不富”的传统观念,皮普在破产之后反而端正了心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重新得到尊重,并抱得美人归。

这些,完全符合我们的“大团员”的审美思路。

出身贫寒,曾经经历过家庭破产的狄更斯用深刻的笔触,以一个底层平民男孩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全景。

他的社会批判性,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平实流利的语言,使这个伟大著作的可读性非常强,并不是象通常的大部头那样令人望而生畏。

每天睡前读上一段,沉浸于皮普的喜怒哀乐之中,为皮普的未来梦想或担忧,能够使人感受到名著所蕴涵的神秘而温暖的力量。

我相信,小说是通往作者内心的跨越时空的桥梁,用心阅读,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所知所想,所忧所感。

名著的魅力是无限的,这也是作家魅力的体现。

《远大前程》透过平淡文字,透射出作家对贫苦百姓的爱心和虚伪社会的批判。

感受一个伟大的作品,感知一个善良的心灵,是莫大的享受。

多说一句,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都不能摆脱其被政治利用的境况。

从前苏联到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狄更斯及其作品被赋予了太多的阶级性。

人们没有探讨作家和作品的良知和良心,而是不断利用狄更斯的所谓“阶级局限性”来对资本主义进行剖析和批判。

在文学评论界中,这些作品都异常复杂。

我想,我们不是道学家,不是革命者,更不是才子、流言家,我不想强行给200年前的狄更斯贴上太多阶级标签。

我们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感受爱,享受爱。

影迷附录:狄更斯的作品都有很强的镜头感,如果用心,你完全也能够从薄薄的纸面上看到丰富的七彩人生。

从第一章摘抄一段,以飨读者:

我们的家乡是一片沼泽地区。

那儿有一条河流。

沿河蜿蜒而下,到海不足二十英里。

我领略世面最初、最生动的印象似乎得自于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下午,而且正是向晚时分。

就在那时我才弄清楚,这一片长满荨麻的荒凉之地正是乡村的教堂墓地;已故的本教区居民菲利普·皮利普及上述者之妻乔其雅娜已死,双双埋葬于此;还有阿历克山大、巴斯奥鲁米、亚布拉罕、特比亚斯和罗吉尔,他们的五位婴儿已死,也都埋葬于此。

就在那时我才弄清楚,在这坟场的前面,一片幽暗平坦的荒凉之地便是沼泽,那里沟渠纵横,小丘起伏,闸门交错,还有散布的零星牲畜,四处寻食;从沼泽地再往前的那一条低低的铅灰色水平线正是河流;而那更远的、像未开化的洞穴并刮起狂风的地方,自然就是大海。

就在那时我才弄清楚,面对这片景色而越来越感到害怕,并哇地一声哭起来的小不点儿,正是我皮普。

当你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脑海中是否能够想象出英国农村那种荒凉地域,尤其是在一个小孩子的眼中,更加可怕呢?我在小时候,就曾经在我家后面的小河边产生过这种恐怖心理。

所以,他的作品被大量的、不断的搬上荧屏,进行再创作。

这部《远大前程》先后三次被改编成电影,可见其魅力无限。

《远大前程》读后感 篇6

这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也叫做《孤星血泪》),匹普。早晨还跟妈妈说,这样的好书,永远也看不厌,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真是好东西啊。

前阵子又重看了电影版的《悲惨世界》,下头也许还偷空重看《我们共同的朋友》。这部片子太早了,反正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看的。还有《巴黎的秘密》,这个是很好的片子,操刀鬼就是从那里而来。我第一次去灌云的时候,虽然老提醒着自我不要太沉湎于这些东西,做出点正经样貌,但怎样也忍不住不去瞄电视里的情节。当时看得支离破碎的,此刻重新收拾了来好好重看一遍吧。

写到这儿老妈同志叫我吃饭,是早上剩的酒酿稀饭,红烧鲫鱼,清炒四季豆。吃鱼的时候,妈妈在看一个电视剧,有不是很坏的坏人,我问妈妈,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坏人了,是不是很无聊妈妈说,大部分人是,你会是么也是,我什么时候都不会无聊,永远有忙不完的事要去做。

或者坏人都在电视剧里、书里,现实生活没有坏人,如果这样呢我们往往说,书里很完美,现实很丑陋,如果掉个个儿呢

书里的美丑十分鲜明,坏人好人都清清楚楚站在太阳底下,连影子都在说,是好的,还是坏的。可是生活里,没有那么明确,太阳不会告诉你,影子也不会告诉你。所以看了最终的结果,真也是由衷地畅怀。坏人都遭了报应,好人都得了善果,每个人的安排都那么恰如其分,我心甘情愿地在狄更斯的手上颠倒。

此刻夜里2:16了。看完《我们共同的朋友》。看完,真让我感动。这么好的片子,这么好的人,这么好的情节,这么好的美,——如果你们去看一看,就会看到这些,从狄更斯写出来到此刻,我想已经感动了无数无数的人。据说这是他最终一部小说,用这样的作品结束一生,是多美妙的事。

这个片子让我心怀仁慈,,让我觉得我应当再对自我好一点,对别人好一点,仅我所能。

夜空如此宁和与洁净,我会心怀感恩去睡,和期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