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优秀7篇)正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优秀7篇)》

时间:

为帮助大家可以更好地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这里特意整理总结了下面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20条原理,供大家背诵记忆。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阿青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7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仅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篇1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联系:静止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人的时间观念既有相对性又有可变性)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又是客观具体的,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因而是相对的。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物质世界具有永恒性。时空的有限性是指物质存在的各种具体形态在时间和空间上又都是有限的。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核心,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对范畴)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篇2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认识,并深入地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与当前的现实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发挥其对现实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

一、主要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作为科学,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中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这种科学性体现在:第一,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19世纪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第二,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新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映。第三,更重要的是,它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够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2、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出发,它除了承认一切具体事★WWW.BAIHUAWEN.com★物对于它赖以生存的条件来说具有暂时的合理性以外。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它把世界看做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其本质上,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其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从阶级性上讲,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无产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

3、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但又不同于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一句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但是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如果一种理论不能落实到实践中去发挥其作用,那它就毫无用处。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发挥着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实践性是其灵魂。毛泽东同志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落实到中国的第一人。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革命的成功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灵魂。

邓小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榜样。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他以马克思主义的非凡勇气和政治胆略,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使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他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懈探索,深入思考,将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二、主要体会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对我们工作的根本要求

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也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2、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按照“坚持与时俱进”要求,不断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法,扎实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以更加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代社会,要注重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是把握长江航运发展的规律,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另一方面,还必须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科学认识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把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推进本单位工作科学发展。

3、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共产党员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刻苦钻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首先学习要刻苦,要开动脑筋不怕困难,深入研究。理论书籍主要运用逻辑思维,读它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有钉子的钻劲,就会逐步增强理论兴趣。其次,坚持循序渐进,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学习,由浅入深、逐步积累,不断提高,不能尝浅辄止,好高鹜远,对学习应有科学的态度。再次,要持之以恒,把学习当作自己毕生的任务,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长期坚持下去。党组织要建立适当的党员学习制度,以帮助党员养成学习的习惯。应当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刻苦读书,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4、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做好“三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违背,但是它的实际运用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同实际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学习借鉴外国与独立自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但是它没有成为只是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陈迹,原因就在于它是开放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是它的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成长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努力奋进的目标和准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篇3

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的内部刊物《未定稿》(第17期)发表了我的马克思理论研究处女作《对所谓“马克思主义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否证》、后由《光明日报(哲学版)》(1987年1月5日)公开发表。该文已成为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甚至有专家将该文称为国内价值本质及价值哲学方法论研究的首创者(王玉樑:20年来我国价值哲学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从此,我这个77级同济大学测绘专业毕业的理科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持续33年(1986—2019)的漫长道路。

33年来,除了很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任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学博士、博士后,发表科学论文120余篇、出版科学专著三部)之外,我发表了20余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论文、出版哲学专著两部(《从否证到创新: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初探》,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资本论(哲学卷)手稿: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提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初步研究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也许会有人会问:一个理科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干嘛?跟自己的绩效和职称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难道是吃饱了撑的吗?

从1986年到2019年,33年对哲学的发展来说并不算长,但对一个研究者的学术生涯来说则不算短,我们国家和整个世界在这33年中经历了几乎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发展。之所以能把这33年的哲学研究生涯走下来,一不为职称、二不为绩效,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魅力吸引了我,越研究越能感受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紧密结合、越研究越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所折服。所以,做一个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我思想追求和精神依靠的唯一选择。

陈先生在《伟大的马克思》中(第148页)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最多的国家,是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出版物最多的国家,也是在实践中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当然,我们的`理论成果与我们的实践相比,还是差距甚远。我们还缺少能够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进行具有理论深度和说服力的阐述性学术著作。借用一句话,我们的理论研究正处于“有高原无高峰”的境地。

“有高原无高峰”,这是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困境。如何走出这个困境,还是要从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入手。

前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完整,因为漏掉了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因此,应将“剩余价值学说”进行“哲学化”、研究建立“剩余价值哲学”(将适用于“特殊规律”的“剩余价值学说”继承和发展为适用于“一般规律”的“剩余价值哲学”),进而建立完整的(中国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哲学)。

从《资本论》一至四卷的基本结构上不难看出,剩余价值学说在建立系统和完整的哲学逻辑方面并没有进行专门的论述,所以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完全有可能以哲学逻辑为内容形成《资本论》的第五卷:剩余价值哲学。

建立剩余价值哲学是一项宏大的哲学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完整体系,续写出《资本论》未完成的辉煌篇章,彻底摆脱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高原无高峰”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篇4

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挂在嘴边,说的顺溜,但是具体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怎么学习运用我很茫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我对此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了能更深的理解其精髓,便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读了一番。

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

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为一个龙的传人,华夏儿女,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

为此,我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把群众和单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

其次,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走科学办厂的道路。

再次,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而且,我还会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们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相信,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篇5

当玛丽背着孩子到达纽约,看到她诚挚的长辈和最好的朋友——马克思,看到挂在他脖子上的表情画本,看到天花板上被熨烫整齐的这些年来他们传递的书信,她笑了,她终于见到了那位在她生命最绝望的时刻给她力量让她重新站起来的“老头儿”,她终于懂得了做自己才是幸福源泉的生命真谛。

影片的结局也许不算完美——玛丽失去心爱的丈夫,马克思走了,但“你我的人行道已相交在了一起”,他们已经懂得人生的意义,他们不是孤独卑微的,这份坚不可摧的友谊已使他们找到他们曾经一度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而且定将鼓舞着长大的玛丽和她的孩子勇敢快乐的走下去。

家住墨尔本的玛丽八岁大时,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父母亲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反映心情变化的戒指和一只从外面捡回来的小公鸡的她更加渴望温情与爱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两条长短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生轨迹相交,玛丽找到了马克思,一个患有严重肥胖症和忧郁自闭症的美国中年男人,她只有一个假想的蹲在墙角椅子上看心灵鸡汤的犹太朋友。一封关于询问美国小孩是怎样生出来的有趣问题的信附带一根樱桃巧克力棒拉开了他们长达八年的“跨洋恋”的序幕。

不知这是否可以称为爱,但它绝不是狭隘意义上的“结婚生子,恩恩爱爱”,我想它应是两个原本不懂得爱的人用生命与心为我们谱写的一曲“友爱”之歌,完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真挚的交流。玛丽哭诉同学嘲笑她额头上的胎记,一个小小的字眼唤起了马克思那压在心底的不愿记起的遭遇,他开始害怕,恐惧孤独,担心再一次承受被人拒绝的打击,但他同样渴望爱情的降临,因而当玛丽用稚嫩的语言向她倾诉她深爱邻居却羞于开口时,他的内心如山洪暴发,极度的。自卑感与失落感终于让他住进了医院,开始了八个月的人生反思。

尽管玛丽曾经为追求自己的爱情屡战屡败,马克思也因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与失恋而过度敏感以至于他们曾长时间停止通信并陷入痛苦的泥潭无法自拔,但我们还是要相信真正的友谊是不会轻易被挤垮的。就是这样一个曾被无数次伤害和欺负的自卑的小女孩儿也终于在父母去世、丈夫离开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个人带着孩子坚强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没被真正爱过也没真爱过别人的“怪老头儿”仍然在他的半百之年悟出要被爱要先爱自己的人生哲理。

也许正是影片中那昏暗灰色的画面加之真实感人的心灵独白触动了大众那脆弱的内心,才使得这部既没有惊人视觉特技又没有英雄主义渲染的粘土动画片能收获百万美元的票房,并成为圣丹斯电影节31年历史上首部被邀为开幕电影的动画片。

这对以笔会友的跨洋忘年交,面对同样缺失、暗淡、孤独的人生,发出了“年少时总是期待成为任何人除了自己”的感叹,甚至还绝望的认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满是裂缝,生命似乎已经没有出路。但我们同时要看到他们的邻居最终是如何双目失明却仍追寻着生活的快乐,双腿截瘫严重自闭又是如何在关键时刻为玛丽送去改变她一生的东西。

马克思重新审视了自己一生的三个目标,开始渐渐懂得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寻找并发扬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勇敢地接受自己,真心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走得很安详。玛丽也不再是那个懵懂天真的小姑娘,当她背上抚养下一代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时,她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别人可以不爱自己,但我们自己不能放弃,没能做个合格的妻子,但我们还可以做一位不让自己后悔并且令孩子敬爱的母亲。

这就是价值,不在乎你是做什么的,不论贡献大小,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内心就是坦然并快乐的。

朋友们,刚进入大学我们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要因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缺点而逃避,不要因自己的卑微放弃对梦想的追逐,茫茫太空,浩瀚苍穹,当你站在巍巍岳麓山上俯瞰这座城市的时候,那点小小的美中不足又算得了什么,最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坚强的做我们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他人想成为的“别人”。

朋友,生命宝贵却又短暂,我们要加倍珍惜这稍纵即逝的美好的青春时光,不要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甚至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是我们羞于表达,封闭自我,要知道那些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不能给我们永远的满足。不要犹豫了,走出去吧,看看这片广阔的天地,听听这座城市里人们奔波的脚步声,想想身后的年迈的父母,当我们真的决心改变并敞开心扉地交几个知心朋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那么多的人在爱并牵挂着我们,他们又是多么期望看到我们凯旋而归的那一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篇6

在复习马原时,我才第一次较为认真地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因而有幸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我个人知识水平而言,我觉得他的哲学还是很符合客观规律的,这激发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再加上生活在一个据说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领导下的国家,被众多的自称是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带领走向传说中无比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不得不对这泛滥的而又神秘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类的书一般都涵括了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和当家的胡BOSS的著作。我读的这一本有点不一般,它没有包括斯大林的著作,不过鉴于他已经被二十大打倒,没有他也就无所谓了。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些革命家的写作风格有了很直观的感受。

马克思与恩格思的文章言简意赅,理论性极强,具有鲜明的攻击性和批判性,理解他们的作品需要一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基础(主要是西方的),由于我在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读起来十分吃力,耗时长却没有完全理解。

列宁的文章主要是对两位思想先驱者的作品的诠释,不过不得不说,他的诠释比原着更理论,读他的文章就好像在读康德的哲学着作,晦涩难懂。列宁先生的作品在我看来,比较适合作研究文献,而不适宜作阅读材料。

的文章是我最喜欢的,语言通俗易懂,举例丰富洽当,联系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解读、宣扬。他的《认识论》、《实践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更深入的理解,我们的马原课本上关于矛盾论,辩证法,实践论等讲述都取自他老人家的著作。他的其它作品,如《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等,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很多富有指导性的意见,他同样也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认为要先发展经济,才能发展社会主义,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就单看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理论家了。读他的作品轻松愉快,又能充分理解。

的文章很实际,他是在之后思想混乱、经济萧条之际,根据这些现实国情,把自己的意见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发表出来,这些意见现在看来可能理所当然,可在当时真可算的。上是石破天惊了。在改革开始之前,他还写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思想》,对思想进行自己的解读,这样解开了左倾主义者的思想包袱,也统一稳定了全国思想,消除了改革可能带来的一些混乱。作为改革的总设计师,他又根据改革中现实情况,见招拆招,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因而,邓小平同志的文章实用观很强,语言口语化,其中很多独特观点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想了解中国,他的文章不可不读。

江总的文章就开始变成死板的官样文章了,比八股还无聊,最可怕的是,这些无聊至极的文章还要全国党员去学习、体悟,唉,可怜的干部!他的文章不能确定是否出自其本人,阅读时只需看小标题和段首句就可,其它的就是对这几句的反复翻译。但可喜的是江总的书还不是最无聊的,胡BOSS的书延承并发展了中国的官样文章,评价他的文章是味同嚼蜡都是高估了。不过这些文章也不是出自亲笔,这也不算是对他的不敬了,这些以胡BOSS为名发表的文章只用看标题就行了,浏览小标题就是浪费时间。

总的来说,我对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很赞同的,我认为他的哲学符合人类的科学。而对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我不太了解,就不敢胡乱评价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篇7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对鲍威尔等人的"自我意识"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

鲍威尔一伙反对黑格尔主义的正统派,并自称批判地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局限性,主张自我意识即"精神"就是一切,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自我意识"是世界的创造者,世界是它的以太头脑的幻影和它的臆想的结果。他们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普通的自我意识同实体的对立。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种哲学仍然是在黑格尔哲学范围内兜圈子。马克思具体揭示了鲍威尔如何片面的发展了黑格尔哲学。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三个因素: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因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一的绝对精神。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在自己的批判中都超出了黑格尔哲学的范围,但同时又都停留在黑格尔思辨的范围内,不管是哪一个都只是代表了黑格尔体系的一个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并不是积极意义上的发展,而是抹杀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积极因素,是黑格尔哲学庸俗化、漫画化,进一步推到荒谬绝伦的地步。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哲学有双重不彻底性:其一是他宣布绝对精神的定在,同时又不肯宣布现实的哲学家就是绝对精神。黑格尔反对把自我意识和个人意识混为一谈,反对哲学家本人就是绝对精神。其二是黑格尔仅仅在表面上把作为绝对精神的绝对精神变成历史的创造者。就是说,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历史,群众要绝对听从绝对精神的摆布。而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则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这双重不彻底性。

第一,鲍威尔把自我意识和哲学家的个人意识混为一谈,宣称批判地思维的个人就是无限的自我意识的体现者。

第二,鲍威尔"是有意识地扮演世界精神的角色",有意识地扮演历史创造者的角色,运用他们的批判头脑,自觉地发明历史和实现历史。这样,黑格尔的历史理论在鲍威尔那里变成了一幅荒谬透顶的漫画。

此外,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还损害了黑格尔哲学内容的丰富性,把黑格尔哲学十分完备的哲学范畴简单归结为精神与群众的对立,认为历史发展的内容就是精神反对群众的斗争,同时,把群众与粗糙的物质等同起来,把精神提升为绝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