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精选12篇正文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精选12篇》

时间: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爱岗的小编燕子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读三打白骨精有感精选12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1

天,我正在做作业眼皮有点沉。忽然金光四射,我迷迷糊糊看见孙悟空,急忙喊孙悟空可不可以和我玩。孙悟空说:“我就是为这事来的。” 说着我就一下子上了他的金斗云。孙悟空带着我去世界各地去玩。 我叫孙悟空翻一个跟头,没想到孙悟空翻的过猛了。一下子翻到了如来佛祖那里去了。如来佛祖怒发冲冠的问:“孙猴子,你带了个人间小孩来着里干什么?”孙悟空呆住了说不出话来。我连忙趴在孙悟空耳边悄悄地说:“你跟佛祖说您穿着金光闪闪的袈裟,多么威风呀!现在有好多人都崇拜你,我带了一个最崇拜你的人来看你了。”孙悟空照葫芦画瓢说了,说的佛祖笑的合不拢嘴。我们赶紧跑出来了。孙悟空说:“刚才太险了,幸好佛祖笑了,我们才逃出来了。”我说:“佛祖一定会笑的。”孙悟空问:“为什么?”我说:“哪个人不爱听赞美的话。” 脱险后,我和孙悟空又去大海玩。看这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情好多了。我又叫孙悟空带我去海中央玩,在海中央有很多鱼在海里游泳,不时还有海豚蹦出海面上玩耍。一不小心,我掉在水里,惊慌失措,直喊孙悟空快来救我。孙悟空灵机一动,变出一个游泳圈把我套在了里面。我才松了一口气,心里舒坦很多。我稳定了慌张的情绪,慢慢地在海里游了起来,好大一会才不游了。

上了岸,我请孙悟空把我送回家。孙悟空翻一个跟头就到家了。我正想与孙悟空挥手告别,没想到一下子掉了下来。忽然醒来,才知道是一个梦。但是,这一个梦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刺激。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2

《西游记》这本名著相信大家都略有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西游记》这本历史名著的一个片段——《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天,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路过一个荒凉的山丘,由于他们已经没有了粮食,便让悟空去化斋,化斋期间,白骨精化作一女子从而骗取唐僧三人信任,好在悟空回来的及时,识破了白骨精。在这期间,白骨精又接连变作老太太与老爷爷,也都被悟空识破,谁知唐僧误认为悟空是在伤害无辜而引起了误会,悟空气的直回花果山,可谁知,就在此时,白骨精趁机抓走了唐僧,唐僧便让八戒去请孙悟空,最后,由于悟空心软,便去把唐僧救了回来。

作者可真是高超,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白骨精可真是险恶啊!三番两次想吃唐僧肉,可还是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识破。孙悟空可谓是勇敢无畏,法力无边。我就和他差太多了!有一次,我心血来潮想和妈妈学做饭,可是在放油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看到过的油锅四溅的可怕场景,转身一溜烟冲出厨房,就跟一只老鼠似的。大人们都开玩笑地说:“你这头牛怎么和老鼠一样,这么胆小!”

读了这个故事,我决定要像孙悟空学习,做一个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的人!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3

白骨精没有立刻被打死,而是设法留下了一具假尸首,又两次变化试图接近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最终孙悟空将白骨精打死。但唐僧只认为孙悟空是连续打死了三个无辜的好人,在八戒的挑唆下,用紧箍咒处罚孙悟空,并最终将其驱逐,断绝了师徒关系,孙悟空无奈回到了花果山。

在这一段小故事中,作者在人物上刻画了白骨精的狡诈、唐僧的愚钝、八戒的嫉妒、沙僧的冷漠,在情节上为后文唐僧的再次遭难、八戒请孙悟空回归埋下伏笔。

作者吴承恩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似乎是不明确的。我们不妨对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进行一定的分析,即使不能揣摩到作者的原意,也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的。

《西游记》是神话文学作品,它所讲述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中所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小说的作者仍然是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人,他的思想和观点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现实生活的烙印。

《西游记》的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地主是统治阶级,他们占据大量土地,租佃给土地不足的农民耕种,而地主自己并不劳动,只是以地租的形式从佃农身上榨取剩余劳动,一方面用于自己的奢侈生活,另一方面用于扩大自己的土地,以便于更大规模地剥削农民。

地主渴望吸食佃农的血汗,正如《西游记》中的各种妖怪垂涎于唐僧肉一样,是为了长生不老,是为了继续维持和强化自己作为地主的身份。

然而,也有些地主会做一些“善事”,他们会出资修路、修建祠堂和学校等等,这样的地主就常常被农民认为是“大善人”;就像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偶尔也会摇身一变,成为“大慈善家”。

但是,地主做这些“善事”的钱,归根结底是从佃农身上榨取的;他们做这些“善事”所起到的效果,也是缓和了阶级矛盾,骗取到了群众的信任,维护了自己的统治,保证自己可以长期地剥削下去。

正如白骨精给唐僧送来斋饭,也是为了骗取唐僧的信任,最终得到一块儿唐僧肉。而一些未觉悟的群众,也就会被“大善人”们蒙骗,当真把这些地主当成大善人,正如唐僧受了白骨精的骗一样。清代的武训,表面上是在为老百姓兴办“义学”,其实是在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不就是典型的一例吗?

孙悟空是和唐僧不同的,他能够看得出白骨精的真面目,能够看穿白骨精的把戏。但是,他是怎样做的呢?他没有去教育和启发未觉悟的群众,而是直接“包办代替”,上前把白骨精一棍子打倒。这是孙悟空所犯的第一个错误。

不论这是由于性格上的急躁,还是由于对群众的瞧不起,后果都是显然的:群众不能理解这样的先锋队的所作所为。在未觉悟的群众看来,这样打倒的并不是恶霸地主,而是他们眼中的“大善人”,是无辜的。

此外,还会有在“善事”当中暂时获益的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事实上已经成为地主阶级的附庸,是要替地主阶级说话而在群众和先锋队之间挑拨离间的,像八戒那样。

而地主阶级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打倒的,他们还会卷土重来,就像白骨精三次变化一样,这也就产生了孙悟空的做法的一个隐藏的风险:倘若白骨精第三次也没有死,唐僧不就会落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吗?

这就是先锋队“包办代替”的危险,这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这就是倾路线的危险。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单打独斗地消灭整个统治阶级。

而在受到唐僧的驱逐之后,孙悟空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没有思考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也没有暗中保护唐僧,而是自己回花果山逍遥去了,这是孙悟空所犯的第二个错误。

这就由“左”跳到了右。我们如今一些同志也是这样,在群众那里不被理解、受到了批评,不是去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背叛理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至于群众可能要遭受到的苦难,则是漠不关心。这是比实际工作中的错误更为危险的。

我们的这些分析,未必就是《西游记》作者的原意。尽管如此,《三打白骨精》仍然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剥削者有时会戴上慈善的面具,骗取群众信任,以维持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先锋队要做的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向群众揭穿这些骗人的把戏,以此来教育和启发群众,因此就要求我们改掉自己的急脾气,因为群众工作需要耐心,更不能瞧不起群众;受到群众的批评和不理解,要反思和改正,而不是消极对待。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4

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做《三打白骨精》。从中,我感受到孙悟空的忠心耿耿和勇敢无畏。

课文主要讲了唐僧师徒来到一座山势险峻的高山前,孙悟空去摘一些桃子回来,白骨精便变成了村姑去戏耍唐僧,结果被孙悟空发现,劈头一棒,白骨精受伤丢下假尸逃走。唐僧责怪悟空,结果白骨精又来了两次,一次变成老婆婆,一次变成老公公,都被悟空识破,一棒把白骨精打死了。

我被悟空的忠心耿耿所打动,尽管唐僧一次又一次的念紧箍咒,一次又一次地赶他走,但是悟空本色不改,还是一次又一次地保护唐僧,决心要把白骨精消灭,可见他的忠心不改。白骨精死后,因猪八戒的胡言,唐僧决绝地赶走悟空,断绝师徒关系,悟空一脸不舍,两眼泪汪汪,磕头拜别。后来唐僧又有难,悟空二话不说又立刻回来,继续担起保护师傅的责任,还是那样的忠心一片。

看到悟空的忠心,我想起了赵云,字子龙,“五虎将”排名第三。由于他也是忠肝义胆,在曹军之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保护刘禅,忠勇无畏。之前,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但是遇到子龙之后,他们就成了四兄弟了。

悟空的忠心不改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精神。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5

同学们,这是一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部名著,称为中国神话小说的“天花板”。怎么,你猜到了吗?对了,这本书就是《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讲了金蝉子转世的唐僧,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经过十四年的漫长时间,才取得了真经的故事。这本书讲述唐僧师徒四人他们经历了“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等一些惊险又满分作文网有趣的故事,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本书。其中,最让我愤愤不平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还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每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都想对孙悟空说:你还是去做你的美猴王吧,省得受唐僧的气。

你们知道孙悟空为什么会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吗?因为孙悟空识破了白骨精的计谋,打死了白骨精的三个替身,被唐僧误解,才被赶回了花果山。可是回到花果山的孙悟空在得知唐僧又被妖怪捉去的第一时间,立即动身就去救唐僧,可见,孙悟空是处处为唐僧着想的。

那你们知道孙悟空为什么会处处为唐僧着想吗?在我看来就因为当初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时,是唐僧的救了他,还带他去西天取经。所以孙悟空才事事都为唐僧着想。这就足以能体现孙悟空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孙悟空一样知恩图报的人,就比如说我的同学小晓,每次别人借她用一用文具,她总会制作一张感谢卡,并说一声暖心的谢谢来感谢你,所以同学们都爱和小晓做朋友。

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些人不但不懂得知恩图报,还误解别人的好意。比如说我们班同学都讨厌的人一一小忌。别看他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借别人的文具弄坏从不道歉,有时还因为别人比他优秀,而嫉妒在心,想要报复。这样的人,我想他不会获得真正的友谊。

这就是我读《三打白骨精》的感想,我们要学习孙悟空和小晓知恩图报,千万不能学小忌,因为他不懂得感恩。同时,我想,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为我们付出了关爱,有为防疫工作忙碌的“白衣天使”,有为我们传授知识的“辛勤园丁”,还有时时刻刻为我们操劳的父母。我们都应该以努力学习、热爱生活来回报他们,并将“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6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看的是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这一回主要讲了妖精白骨夫人为了吃到可以使她长生不老的的唐僧肉,分别变成年轻女子,她母亲和父亲来迷惑唐僧他们,但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可是由于妖怪的手段,唐僧的愚沌,猪八戒的愚蠢,孙悟空虽然最终保证了唐僧的安全,却换来唐僧的紧箍咒和被逐出师门,受了天大的委屈。

每次读这回文章,我都是又开心又生气。开心的是白骨精虽然十分狡猾,使出多种变化,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打败;生气的是忠心的孙悟空每次都被冤枉,被念紧箍咒,最后还被唐僧逐出了师门。但是,我要说:孙悟空,你真棒!因为你不仅法术无边,武功高强,而且为了师父可以赴汤蹈火,不怕受冤枉受委屈,即使被唐僧念紧箍咒,也要把妖精打跑,保证师父的安全。要知道紧箍咒的痛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可以说是痛入骨髓。但孙悟空却能为了师父的安全而坚强地忍受着,因此我十分敬佩孙悟空。要是我呀,可能早跑了,才不管他呢。联系自己平时生活,干事情没有韧性,遇到困难,常常做到半途而废,孙悟空是自己喜欢、敬佩的人物,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呢!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7

自从刚开始识字,一直到我读五年级,对于古典名著《西游记》我特别爱听、 爱看。我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听父母讲、听录音,看连环画、电视、小说。

今年,新书刚发下来,我就粗看了一遍,发现最后两篇课文竟然是我最喜欢看 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看得连上课都忘了。课间一有空儿,我就又看了起来。

文章讲了唐僧与他的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途中遇上了妖怪白骨精。白骨 精三次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然而唐僧却把打妖的孙悟空赶走了。后来,唐僧被 妖怪捉到洞里险些被吃掉。幸亏孙悟空及时赶到,用计策使唐僧觉悟,并变出了 许许多多的孙悟空,团团围住白骨精,口吐神火,把妖怪烧成了一堆灰。

我越看越觉得好看,不知不觉地被那个能够上天人地,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 悟空所吸引住了。孙悟空爱打妖怪,专打妖怪。但是在不分是非的唐僧看来却是 一个连续打死三个好人的罪恶之人。幸亏孙悟空不跟师父斤斤计较,不计前嫌。 我想我们平时如果有了错误一定要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帮助。如果别人批评 错了,也要向孙悟空学习,不计前嫌,还要作为借鉴,提醒自己不犯这种错误。我 们还要像孙悟空一样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这样才能够为祖 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向孙悟空学习,学习他人妖分明、胸怀宽广,不要学唐僧的人妖不分, 黑白颠倒。对于妖怪必须清除干净。现在,对于世界上的反恐斗争,我们应该将它 进行到底。只是,要严格区分是妖还是糊涂受骗的`唐僧之类的人,对于前者,必须彻底消灭;对于后者,必须让他们觉悟。绝不能把唐僧推到妖怪那边去。因为这将 有助于反恐斗争的顺利进行,为早日结束反恐斗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8

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胆小愚善、心地善良的唐僧他们组成了“打怪升级”组合。但是让唐僧戴上愚善的面纱的,难道只是一味向善的品格?

唐僧虽然没有火眼金睛,识破不了白骨精,但是他的徒弟孙悟空有啊!孙悟空认出了白骨精,也告诫了唐僧。问题出在了哪里?“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由此可见,唐僧并不信任孙悟空,也不了解孙悟空,更不理解孙悟空,这才导致他善恶不分的。

唐僧其实是有些家长的一个缩影,孙悟空就像被管教的孩子。孩子机灵能干,家长怕孩子骄傲自满、误入歧途,所以在分不清的时候,不管孩子这件事上是否有错,必定会进行一番“说教”,像唐僧念紧箍咒,使孙悟空头痛难忍。那我想说:“分不清就是分不清!这只能说明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做法。”此时念“紧箍咒”,可能会激化矛盾,于事无补,更别添油加醋、夸大其词,这样怨气也会像看放大镜一样一下子大几倍的。

那怎么办?沟通呀!若唐僧之前通过沟通了解孙悟空,也不会赶他走;若唐僧和孙悟空借此机会倾心相谈,互相理解对方这么做的原因,还能促进团结、知其所长。“知己知彼,将心比心”(★),我们要学会沟通,才能识人心,百“战”百胜!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9

本年寒假,我读了中国四台甫著之一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很有感应。

故事讲的是唐僧师徒分开五庄观之后,继承赶路。途中,孙悟空在帮师傅去摘果子的时辰,白骨精发明白唐僧,就想要去生擒他,她早就传闻吃一块唐僧肉,就能永生不老。白骨精正想扑已往捉唐僧,突然想到这样直接袒露真脸孔,大徒弟孙悟空必然不会善罢甘休,还不如先把他们骗进洞里再说。于是三次各扮成女人、老太太和老头,但每次都被孙悟空看破,打回本相。唐僧见悟空打死了“人”,气极了。固然孙悟空表明再三,打死的是魔鬼,可是唐僧肉眼凡胎。再有多嘴的猪八戒,同心用心想回高老庄当半子不想取经,就帮着师傅撬边,唐僧一气之下把孙悟空赶走了。魔鬼乘隙掠走了唐僧。

读完故事,我替孙悟空感想冤枉。唐僧没有火眼金睛,他要是有,望见魔鬼,也会赞成孙悟空打。作为师父却不信赖本身的徒弟,被魔鬼操作,真是愚笨!孙悟空也算是较量仁义,说什么“我和你师徒一场啊”,“你大恩大德不报不可啊”,换成我,这么没有长短见识的人我才不跟他多说呢,一个筋斗儿回花果山享大福了。再说嗣魅这个猪八戒,真是“成事不敷,败露有余”啊,就由于没吃上魔鬼送的饭,把独一的“顶梁柱”给赶跑了,转头再被魔鬼给吃了,这还不知道哪头划算,真是猪脑筋。

同时,我也感受到集团的`力气是强盛的,连合同等魔鬼能把你奈何?一旦本身搞不连合,魔鬼就会趁虚而入。这正是唐僧被抓走的首要缘故起因。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10

暑假中,我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真是让我百看不厌。让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道理。

要学悟空,明辨是非。

我越看越想看,不知不觉地被那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所吸引住了,他不仅仅能够上天入地,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当他遇到白骨精时,毫不犹豫地降妖捉怪,斩邪除魔,这种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勇往直前的品质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里,到处充满阳光雨露,但也有一些事令我们感到不安与无奈,那就是在我们的周围,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坏人坏事:路上遇到了和你搭讪的陌生人;一人独自在家,陌生人按响了门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有陌生人悄悄尾随,四下无人,这可怎样办……我们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但我们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像孙悟空那样,不被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这样危险才会离我们远远的!才能保护好自我。

不学唐僧,善恶不分。

当我看到唐僧因为“分不清善恶,对妖怪讲慈悲,错把孙悟空打死的白骨精当成人,并将孙悟空赶出师门,结果被妖怪捉到洞里”时,既愤恨唐僧真糊涂!又为他的生命安全捏了把汗。

当读到“幸亏孙悟空对师傅忠心耿耿,及时赶到,才救出了唐僧,保住了他的性命。”时,一颗悬着的心最后落回了原处,好险呀!唐僧险些为自我“不分黑白,不识人妖”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读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我想,如果我能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话,我要用我的法力帮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如果我也能像孙悟空那样有双火眼金睛的话,我要用它来帮忙警察叔叔抓坏人……总之,我要让世界远离邪恶,远离危险,变得更加和谐完美。

打白骨精读后感(范文五 篇11

唐僧的肚子饿了,孙悟空去化斋。来了一个白骨精变的村姑,来送饭。孙悟空回来了,打死了假村姑,唐僧很生气。白骨精又变成了老太来找人,又被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还不甘心,又变成了老头来找人,又被孙悟空打死了。唐僧气歪了,听了猪八戒的话,把孙悟空赶走了。结果遇到了“黄袍怪”,把唐僧变成了老虎,猪八戒和沙和尚没办法,只好去请孙悟空回来。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他们四个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在工作上相互间应该加强交流沟通,彼此相互信任。唐僧认不出妖怪,孙悟空认出了,唐僧却不相信孙悟空的本领,孙悟空也不善于交流沟通,表达自己正确的认识,再加上有私心的猪八戒在一旁“扇阴风,点鬼火”,孙悟空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在随后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唐僧多次遇险,直到身临绝境,才感受到少了孙悟空不行,他和三个徒弟少了哪一个都有不行,只有团结一心,彼此信任才能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12

《西游记》是中国有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给我讲过《西游记》的故事,这个寒假,我开始读《西游记》这本书,也重新认识了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和尚,一心向佛的唐僧。他们师徒四人在前往大雷音寺的取经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一路上的故事啊,真是太多了,不过,我最喜欢这本书里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这个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经过白骨夫人的地盘,白骨夫人对唐僧是垂涎三尺,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来骗唐僧。第一次,白骨夫人趁孙悟空去摘桃,变成一个送饭的小姑娘,被悟空识破,一棒子打死了小姑娘,后来,白骨夫人接连变成老奶奶和老爷爷,都被悟空一一识破打死,唐僧肉眼凡胎识不出这个妖怪,不仅念紧箍咒,还赶走了孙悟空。

当看到唐僧被骗时,我是又急又气,但想想生活中,对于很多事情,我们也会像唐僧一样,只能看到表面,被表面现象所欺骗。比如,有些商品,广告吹得是天花乱坠,有一种“此绿色物应是天上有”的感觉,可是买回来却发现这个商品虚有其表甚至比同样商品更差。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路上见到一个身着单衣的小孩子,浑身瑟瑟发抖,面前放着一个牌子和盒子,牌子写着“饿极了,求两元钱买馒头”,盒子里稀稀拉拉地放着几块钱,看着实在太可怜了,我把身上仅有20元午饭钱都给了她,希望她能饱吃一顿。可是傍晚时分,当我饿着肚子路过海鲜餐厅的时候,我又发现了她,她出现在了海鲜餐厅里,这时的她,已经完全没有了白天的窘境,早已身着艳丽的服饰,伴着爽朗的笑声,正在享受饕餮盛宴呢!我突然明白了,正是像我这样无私的施舍成就了她的奢侈!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坏人通常善于伪装,就像故事中的白骨精,三次变化,全是普通的善良人,吃斋念佛,完全一副菩萨心肠,可是肚子里全是魑魅魍魉。我们虽然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但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明辨是非,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遇事多思考,这样危险才能远离我们,保护好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