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考作文 > 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7篇】正文

《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7篇】》

时间:

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作家才子,而是为了考查我们的写作基本功。在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之际,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篇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如今,在未经筛选的无法判断真伪的信息洪流中,我们是离真相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呢?

【佳作赏析】:拉近与真相的距离

能被思考的东西必定是虚构的东西。——尼采

法国作家加缪在《鼠疫》一文中说:“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的问题……方式只能是诚实。”诚然,真相本身并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全民发声时代,每件事都有可能出现无数个“真相”。有人说,“一个新闻事件出来,不反转三次都不能表态。”2018年有个在泳池打孩子的视频颇受关注,舆论一边倒地谴责打孩子一方时,当事人安医生受不了压力选择自杀。此时才有人关注起事件整个过程,孩子被打是因为做了不当行为,打孩子视频只是整个事件一部分,然而大众却片面猜想原因,致使原本无辜的人成了众矢之的的谩骂对象。面对随时切换的热点,如果不注意事件叙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就发表偏激观点造成信息误传,那么拿起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的人,有可能就是身边的你和我。所以,在对待“真相”时,我们再也不能简单地选择接受或相信。

细思现在众多社会热点,在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之前,发现大众舆论的情绪已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与我们现有思维模式相符的“真相”,而抗拒那些与我们内心观点相冲突的“真相”。罗一笑事件中,舆论主流从同情到谴责,李文亮去世后,从散布谣言到致敬英雄,无疑都是给迟到的真相一记口向亮的耳光。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说:“人们总是按照既有的成见解释世界并采取行动。”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待一件事时,往往是用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知识、思维去“分析”这件事情。与其说我们是在解读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倒不如说我们是在寻求大众情绪上的共鸣。而某些既得利益者正是利用大众的偏见思想隐藏或歪曲事情“真相”,引导事情向着他们认为有利的方向发展。故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面对热点新闻“真相”时,是不是应该多点理智、少些起哄,多点等待、少些激愤,让“新闻飞一会儿”,不要轻意妄下定论以至掀起“网络暴力”的狂欢。

其实,很多事情的真相我们往往很难得知,即便得知真相我们也无力改变什么。作为年轻吾辈,应在情绪占上风时能够不忘理性面对,在观点形成时能够不忘对真相探索,做一个理性讨论的传播者,而不是一个情绪无处安放的发泄者。

我想,只要内心葆有理性的价值标杆,你想“看见”的真相就不会太远。

【点评】考生的开篇,运用了一个小众的尼采题记和一句精准的加缪名言,除了本身的阅读积累外,也能感受到考生的思考深度。尤其是开篇悬念“真相的缺席令人恐慌”,直击命题——焦虑的现代人,渴望尽可能的探寻、拉近事情真相的心理。起笔有深意,读来启深思。

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会聆听自然万物之声,方才领会生命的真谛。

请围绕“自然的声响”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且听草木语

每每风过树梢,便不自觉驻足细听,那悦耳之声总令我想起草木的浅浅细语。

雨打竹林

老家门前便是竹林。竹是苍翠欲滴的竹,林是茂盛清凉的林。第一次竹林听雨,是未带伞的。那时随爷爷去上田,回程便是雨,跑入竹林,我心下竟是清凉一阵,雨打在竹竿上,发出轻微又清脆的“啪啪”声,竹便晃动起来,它的叶与竿碰到其他竹的叶与竿,又有一阵“沙沙”声掠起。那时起,我常在雨季撑伞听竹。在林间,我总能看到一两朵小蘑菇,雨从它们白白的小伞盖上滑下,恍惚间,我想,竹也大概把我认成一朵常来的蘑菇了。

梧桐叶落

院中有一株高大的梧桐,是太爷爷亲手植下的。梧桐叶最繁盛时,站在二楼的阳台,我伸手就能抓到它的叶子。等秋深了,深深的黄飘在枝头,一阵风过,你便能听见那细微的“啪啪”声,那是一个小生命的离群与逝去。

可并无遗憾,我甚至听出了梧桐叶的快乐。它们脱离枝头,奉献出自己的身体,把营养还给母亲。

风吹稻田

农忙时节,奶奶常带我去稻田。稻子熟后,一穗穗地低着头。风吹过这些稻子,掀起了金黄的浪,随之而来的“唰唰”声,大概是天底下最悦耳的声音了,“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于农人而言,这是丰收的歌声;于我而言,这声音空阔、辽远,能与灵魂相撞,带来由衷的喜悦。

小小的我坐在田埂上,望着农人们日出而出,月入而入,鸡鸣桑树颠,落霞赶炊烟,好像岁月也醉心于金黄的稻田,在那儿踱来踱去,老也不走。人在草木间走,又要回到草木中去。倘若有一天,我们能听懂它们的话,那我们也能听懂自己内心的声音了。毕竟,对自然而言,我们也是一株株的草木。

就让我们敛气静声,沉下心去,且听草木语。(许欣然)

点评:人们在喧嚣间奔波忙碌,忘记了来时的路,忘记了应走向何方。这位同学的《且听草木语》,带领我们闹中取静,与自己谈心,寻觅自然的静谧翩跹,追求精神的独立,体悟“人生最美是清欢”的真谛。

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篇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总书记2016年和2018年两次调研考察黑龙江,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多次强调“中国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求:结合上述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稳住压舱石,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儿,当前正值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挑战,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经此一“疫”,人们对于这句话体会更深。回顾上半年的粮食生产,我国春耕春管、粮食流通和加工等环节受到疫情影响,有的地方一度出现恐慌性囤购米面现象;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也引发人们担忧,沙漠蝗也为全球粮食生产带来威胁。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五家机构近期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在2020年新增8300万至1.32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才能稳住百价之基,稳住百姓的幸福感,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眼下我国夏粮已实现十七连丰,早稻有望丰收,秋粮正是田间管理关键期。稳住今年的粮食生产,还要经过汛情、病虫害、不利天气等多重考验。同时,影响粮食安全的多重短板依然有待补齐。

稳住压舱石,必须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统筹实施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推动优质优价,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稳住压舱石,要切实把粮食安全责任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折不扣做好秋粮生产。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监测预警,做好田间管理,科学防灾减灾,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稳住压舱石,还要抓长远重根本,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防止过度“非粮化”特别是“非食物化”,要多渠道落实资金、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同时,坚持科技兴农,推动高效农业技术落在田间、绿色种植理念走入农民心间,用的技术种出的粮。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值得高度重视。无论何时,14亿中国人的饭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点评】:此人紧紧围绕“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更阐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回答为什么。文中三个分论点是从怎么办角度设立的且三个分论点中都有“稳住压舱石,……”,很好的扣住了题目。是一篇佳作。

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篇4

(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三摸底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军:我们的船,奋力划桨能过江。

宇航员:我们的船,轻按电键能航天。

读了上面的天地之间的对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范文】

发扬长征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

美国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长征是革命战争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红军不仅完成了长征,而且参与了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辈青年手中,我们就要向老红军学习,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弘扬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磨炼我们战胜困难的品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了当年长征路上先烈英雄们对救国救民正义之战必胜的信心,就是一种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红色精神。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美好的时代,再也不需要向革命前辈们那样面对危险的境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不需要战胜困难的品质。很多青少年怕苦怕累,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社会上也出现了“巨婴”这一类人,甚至有的人已经成年,但仍然在“啃老”中。这告诫我们需要向当年的英雄们学习,练就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智慧。

弘扬浴血奋战、忘我牺牲的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品格。长征途中时刻面临危险,但革命前辈们毫无畏惧,用鲜血和生命去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在前有大河汹涌、后有追兵虎视,且双方兵力、武器装备极度悬殊的情况下,灵活发挥运动战的特长,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敌20个团,毙伤俘敌5千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一次胜利。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离不开英雄们的浴血奋战,我们也需要时刻铭记。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会面对众多挑战和风险,我辈青年理当肩负时代使命,砥砺“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意志,激发“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勇气。

弘扬坚定信念、披荆斩棘的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长征路上,革命前辈们打了380余次的恶仗,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爬过了“千山鸟飞绝”的雪山、越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他们之所以敢于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奋战直至胜利,更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当前,我国各领域都能赶上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关键就在于拥有一批又一批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建设者、探索者。尽管我们还没进入社会,尚未参与社会建设,但必须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行稳致远,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的我们,让我们铭记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漫画材料,漫画由两大部分组成:下面是三位穿红军军服的战士驾着木筏,下面是波浪;上面是三位宇航员坐在写有“中国航天”字样的飞船上,周围是一片星空。红军战士正和宇航员们对话。标题是“天地对话”。下面注释了红军和宇航员的对话内容:“红军:我们的船,奋力划桨能过江。宇航员:我们的船,轻按电键能航天。”“奋力划桨能过江”强调齐心协力,艰辛创业,表现乐观精神;“轻按电键能航天”表现科技发展、国力强盛的自信自豪。反复出现的“船”成为连接画面的关键。

这幅漫画是想象中历史与现实时空交汇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揭示出现在国力强盛与过去艰辛创业的因果关系,蕴含长征精神和航天精神。考生阅读画面,借助“船”这一意象,可以回想国家强盛的原因,可以感慨时空交汇的变化,可以思考长征精神、航天精神、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可以畅想美好的未来图景。任务要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求必须以青年为视角,思考青年人的责任和抱负。

【立意】

1、驾时代之船,扬青年理想。

2、发扬奋斗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3、我们如此自豪,因为始终在船上。

【素材】

1、【典型事例】王顺友曾于2005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事迹: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正是凭着这种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20年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2、【精彩片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慷慨就义的夏明翰、“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艰苦奋斗的“铁人”王进喜、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的“新愚公”毛相林、“国家需要我们去,我们必须今天就去”的钟南山院士……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忘我奉献、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甚至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了革命的伟大胜利、祖国的山河无恙、社会的安定和谐、国家的繁荣进步。他们在壮美锦绣的神州大地上,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最艰苦、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3、【精彩片段】蛟龙入海,嫦娥奔月。从技术喜人的神舟五号到世界先进的北斗导航卫星;从自主组装的精密光学仪器到世界上最大的Fast射电望眼镜;从一条条交错纵横的公路网路到2万多公里的高铁线路,无论是歼系列的战斗机还是C919大飞机、马蹄形盾构机、AG6000在研最大水路两用机、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核电站……这些喜人的成就都在向我们展示,中国人勇于开拓、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都在向我们展示,中华民族不惧困难、百折不挠的首创精神。

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篇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

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该题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段,第一段写教授因为用幽默另类的独特风格解读古诗而成了“网红”,第二段写教授幽默授课出现的问题——裹挟着错误的认识,误导了文本的理解向度,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材料的中心事件是“讲古诗”,揣摩命题意图,可以将其提炼升华为“弘扬传统文化”,那么,“幽默另类”可以提炼升华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颖独特的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幽默授课出现的问题”可以提炼升华为“损害、误解或破坏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或美感”。

【佳作赏析】:正确弘扬传统文化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以其幽默另类的讲课风格而成了“网红”。但是,他的讲课方式也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专业人士指出,他的幽默感含有错误的认识,甚至还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因此,我并不认同他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因为弘扬传统文化必须首先保证其内涵的正确性。

教授采用幽默的教学方式确实可以给课堂增添几分乐趣,但其前提条件是要保证所教的东西都是正确的,否则,过程是有趣的,结果却是无知的,甚至是有害的。

教授用“接地气”的幽默为古诗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这确实是有创意,但却把诗歌原有的意蕴、意境改变了,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这不仅是对诗歌的误解,更是对诗人的不尊重。如果诗人或是在穷困潦倒时愁苦伤感,或是在国破家亡时悲痛欲绝,或是在官场失意时忧郁愤懑,而教授却以开心快乐的幽默的方式来讲解,这样不仅不能走进诗歌去感受作者真实浓郁的情感美,甚至还有幸灾乐祸之嫌。

像教授这样因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独特而损害传统文化内涵和本质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常有出现。一是将经典名著改编成影视剧或短视频,_原有的文学形象,譬如有人让《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骑自行车与穿泳装打球的林黛玉一见钟情,卿卿我我。二是在文娱节目中恶搞优秀传统文化,譬如有喜剧演员贾某用花木兰形象去一味地迎合观众低俗的趣味追求。三是利用图片或绘画扭曲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譬如有人把孔子、老子搞成穿上西装、打起领带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四是利用网络段子抹黑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譬如有人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成是被高考作文题中的要求——“不得写成诗歌”逼得无法开笔而跳河自尽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人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或点击率,赚取足够的流量,获得可观的商业利益,极尽标新立异之能事,严重地损害、亵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极大地误导了国民。

好在还有不少人仍在认真严谨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将传承的独特方式与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央视剧组用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用比赛、演唱的方式来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通过制作一些契合故宫文化内涵的精美物品来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歌手李玉刚采用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当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将京剧改编成流行京剧音乐《新贵妃醉酒》来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曲艺文化……这些人用独特的方式正确有效地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广受国民的肯定、喜爱和追捧。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我们应该好好地尊重它,弘扬它。我们不需要只有独特的传承方式、却没有正确内容和美感的文化。

我们身为21世纪的青年,更要严谨行事,不要只去追求光鲜亮丽的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内在的东西,正如那位教授讲古诗一样,不可为了幽默的有趣而将错误传授给他人。传统文化需要正确弘扬。

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篇6

(河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苟且躺平不如奔向远方

近来,“躺平”一词在网络上掀起热潮,更有不少青年发出“已躺平”的呼声,这于当代青年而言,真的是所谓的“生存智慧”吗?

在我看来,“躺平”不过苟且一时,我们更应该奔向诗和远方。

“躺平”一词引发我的深思,当代青年主动“躺平”究竟是利亦或是弊?在这个时代的背景里,很显然,弊大于利。“躺平”一词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少互联网所带来的弊端。在互联网全面化,而时代却在内卷化的今日,多少青年苟且于眼前,成为一名“节奏划水大师”。原本于古人而言所不可预知的事情,却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预先测试,生活渐渐地失去了惊喜感与仪式感,变得千篇一律,导致不少青年形成“躺”知天下事的思想。

“我迈开步子,奔赴下一场山海。”这是我曾见过所能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句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味躺平又怎能奔赴山海、收获幸福呢?“躺平”一词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同样爆红的“佛系”一词,二者显然师出同门。我并不否认适当的躺平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无疑奔跑更有一番风味。倘若威廉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亦选择“躺平”,拘泥于稳定的工作与美满的家庭,又怎会留下震惊后世的画作?假使张瑞敏安于现状“躺平”,又怎会把海尔推上世界电器舞台,成为家电行业一大巨头?假如杨丽萍“躺平”,又怎会创作出享誉世界的瑰宝——《孔雀舞》呢?所谓“胸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胸怀大志,奔赴山海。

生活不可无标准。而“躺平”的低标准更不应该出现在当代中国青年身上。若是苗家刺绣传承人麻兴姐不以高标准约束自己,如何传承苗家刺绣精髓所在?若陈陆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如何为救洪之时将生死置之度外?若陈薇不以高标准对待科学,如何研发新冠疫苗?

人不可“躺平”,国家更不可。国际格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估算的。如今世界趋向于多极化格局,美国对中国设下的考验时刻警醒着中国万不可“躺平”!在这时代洪流之中,更应开拓进取,奔向远方。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躺平”只能逃避一时的身心受损,却永远都无法抵达诗和远方。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意识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年初至今中国失去了十四位院士,这无疑向当代青年宣布时代的重担已然交付到我们手中。时代的重担已沉甸甸的压在我们肩头,那我们,又怎能躺平?

迈开步子,奔赴山海,一览山河美景,岂不比“躺平”美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要求,运用联系、发展、辩证、全面的观点观察并分析、思考并领悟问题,进而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写作的能力。学生需要综合材料所有信息,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判断并准确立意。本题围绕“躺平”来分析立意。对于“躺平”,有人否定,认为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理解,认为这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不一定意味着放弃理想和追求。但程民生教授、马克思和宋儒吕祖谦都指出“躺平”还是需要警惕的,对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来说,“躺平”还是有一定危险。据此可知,立意时,彻底否定“躺平”或许会忽视弱势者处于困境的诉求,完全支持“躺平”势必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既不失关怀的温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静,立意才能深刻。论证时最好能由事及人,将认知的触角由具体的现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会风气、国家发展、文明走向的广阔空间,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写出深度和高度。

【立意】

1、 躺平”非缴械,重在适己行;

2、 悄悄努力,默默积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姿势;

3、 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

4、 国不可一日无奔跑者,人不可一日无精气神;

5、 青春之我,当拒绝“丧文化”,不做“躺平”者。

【素材】

1、 近日,“躺平”“内卷”成为热词被广泛讨论,董明珠在第四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上也强调,现在已经是物资不再匮乏的时代,年轻人应该追求精神财富。谈到“年轻人躺平的问题”,俞敏洪说,董明珠和他聊,他们这一代企业家要激起年轻人奋斗精神,不能鼓励打游戏、借款消费,而是为中国创造财富。俞敏洪称,现在年轻人躺平,太佛系的话,国家的未来靠谁做?

2、 “躺平”就是有自知之明,不与成功者攀比,尽力而为,不强求自己,不为难自己,尽量顺其自然地生活,不牺牲健康来换取金钱等诱惑,回归最简单的生活 。“躺平”的过程其实就是年轻人在接受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既漫长又痛苦,毕竟能站起来搏一把的谁都不愿意躺平。说白了躺平就是放松心态,不想被竞争搞得过度焦虑,这样对未来的憧憬才不会被竞争一杆子打倒。

3、 对选择“躺平”的年轻人来说,首先要警惕的是“躺平”的地方可能不会一直是平的。因为“躺平”的舒适圈是需要前期的努力创造和“躺平”过程中的低欲望去维持的,在当下高速运转的社会中,“躺平”的舒适圈很难一直保持舒适。其次,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保持好心态,毕竟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就算一时的失败也没什么,我们应该坚信:万物皆有价值,一颗草、一颗树、一个杯子都有存在的价值,何况我们人呢?

2022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篇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生命的形态是不同的,每个生命的轨迹和力度也是不同的,这决定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人像太阳,散发出无穷的光芒,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有的人像月亮,借助太阳的照射,用微弱的光亮给人以希望……绽放自己的光彩,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佳作赏析】:无论日月,皆有光辉

谈到生命,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这么一段话:“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的是,衡量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人的评定是非,而在于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将生命囚禁在约定俗成的镣铐里,企图用同一个准则去猜想他人的生命。这当然难免武断,因为在我们眼中,好像只有牺牲和无私的奉献才具有成为“英雄”的资格,好像只有仕途顺利、盆钵皆满才算得上“成功”的生命——如本雅明所说:“一名在二十二岁就死去的诗人,在他生命里的每时每刻,就是一名在二十二岁就死去的诗人。”

但我们应当明白,生命的精彩和复杂,是绝不能够被死亡复刻,被世俗所禁锢的。

每個人的生命有属于每个人自我的轨迹和意义。这些属于自己的光彩,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万千元素。很多时候我们怀疑自己渺小的力量究竟能否撼动大树,我们为未竟的事业和遗憾而埋怨自己,就像王小波说,自己在21岁的黄金年代,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暗下去,“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害怕着自己就这样衰老下去,直至死亡也无法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可木心说,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而某种意义上,这些迷惘与自我怀疑恰恰造就了我们的独一无二。

如大家所知晓的那样,西西弗斯是荒诞的英雄,这既出于他的激情,也出于他的困苦。他的生命在徒劳又无望中消耗殆尽,但加缪说,他又是快乐的。尽管他对诸神的蔑视,对死亡的憎恨,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吃尽苦头;尽管竭尽浑身解数,却落个一事无成,但这是热恋此岸乡土必须付出的代价。而这代价,就像我们每个普通人在实现自我生命意义时所要向自己提问的:你是否看清生活的真相,却仍热爱它?

我们的力量有强有弱,但生命的力量却无关强弱。在绽放自我的意义时,在我们于平坦的大路和西西弗斯堆起石头的路之间做出选择时,我们已在交付着真心。无论日月,皆有光辉。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抱有信心,相信无论平凡还是伟大,都有意义,无论是微弱还是热烈,都能无悔地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生命是开放的,所有可能性都能在连接中产生创意。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脆弱却囊括了一个特殊的宇宙。我们都能创造这一片宇宙,这是我们之所以高贵的原因,也是我们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