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考作文 > 高考语文高分卷作文(优秀8篇)正文

《高考语文高分卷作文(优秀8篇)》

时间:

高考着实是一种丰收,它包蕴着太多的内涵。关于高考满分作文原文该怎么写的呢?本文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高考语文高分卷作文(优秀8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高分卷作文 篇1

天光云影,草长莺飞,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纲目属种,迁徙演化,是人类对自然的赋予。人类是自然之子,依附自然,必以感知自然为先,顾城的诗句“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人对自然天然的亲近。然而无论以什么途径去感知自然,无关远近,关键取决于你的心。

大自然光怪陆离具体可感,感知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近自然,自然之近,近在目之能及,指之能触,鼻之能嗅。中国农历月份的诗意别称,都是以花之名,感知自然之景,察岁月之变迁。自古以来,描写自然之景的诗句也不胜枚举: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精微;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恬淡;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绚丽;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之清冷,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惊喜;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无不给我们带来自然之美的享受。新时代的人们,也不乏亲近自然。朝发夕至,快速便利,世界各地都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旅行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投入到自然的怀抱,洗去压力与烦扰。

然而自然不只是光影之于人眼的存在,自然也有神秘莫测的一面,深奥无比,显得又似近又远,远得有无穷的未知。徐霞客闻奇必探,见险必截,必穷其奥而后止,穷其半生,著《徐霞客游记》,对地貌地质水文植被都做了系统的考察,既是一部山水游记,更是一部极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理巨著;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考古证今,穷究物理,探寻自然百草之药理;达尔文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此外,身临其境也未必能感知自然,到过清华园的人也许无法体会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去凤凰古城的`游客未必能感受到沈从文笔下的凤凰那样的静美,去剑桥康桥的人未必能找到《再别康桥》的自然图景,沿着史铁生的足迹去地坛找寻也许会让你遗憾。但一个从未到过三峡的郦道元居然写出表现三峡的绝世名文,一个从未到过岳阳的范仲淹能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感观自然,止于视觉享受,心没有到达,身虽至之,亦不能知。若能存乎一心,就能无关远近,才能更窥探自然之全貌。

感知自然并不只是对风花雪月,虫鱼鸟兽的感性认识,对名胜景点走马观花般的浮浅体验,也应有对自然规律的遵循探寻,对自然密码的解锁。不遵循自然的规律,不了解自然的运行奥秘,眼前可感的自然之物迟早会因为人的无知而消耗殆尽,烟消云散。对事物的感知不要陷入二元对立,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怪圈,感性与理性应该二元统一,和谐共生。我想没有人真的会穷尽一生泡在资料纸堆里去感知自然,也没有人相信那一组组冷冰冰的数据就是自然。

无尽的自然,无关远与近,都与我有关。

高考满分作文 篇2

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出于很近视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阅读的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篇二:你活好自己了吗?

按一些幽默程序员的说法,“别人的生活在你看来是。jpg,但在他自己看来则是。gif”。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实演绎。一位穿着简陋的妇女,身后跟着一个孩子,似乎很是畏惧她的母亲似的,这一路都没敢和她母亲对视。想必,那是个严厉的母亲。走到地铁站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拉着二胡,身旁放着一只铁盘,里面只有零星几枚硬币。妇女经过老人身旁时,一脸嫌弃的转过脑袋,对孩子说:“看吧,多可怜。你要是不听话,以后也会活成那般模样。”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孩子胆怯地点点头,跟着母亲走了。 那般模样?那名妇女能出此言,必然是发自内心的。不过,分明是发自内心的自卑。很明显,她也不过是个农村妇女,只是来到大城市,这才显得神气活现。由此,不禁想到:评价他人生活的同时,你的评价可能恰好就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当一个人是自卑的时候,看到别人光鲜的生活时,更多的是羡慕,嫉妒,甚至上前恭维。我也许不得不去猜测那位妇女的生活,也许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贫苦,不那么如意吧。 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许每天都会发生,以至于被人们渐渐淡化了。 再说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曾被“送”给一间“陋室”,简陋到比当今的“蜗居房”还要简陋。人们纷纷议论着刘禹锡的生活该将是如何悲惨如何不悦,同时也有庆幸自己没有违背官府,生活还没有落得这般下场。但实际上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心态早就将他置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该写诗写诗,该喝茶喝茶,日子过得闲适惬意。别人的生活需要你来议论吗?一个表面光鲜的公司总裁背地里可能是个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个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许会因为自己时常追逐着梦想的生活而思想变得无比光鲜。生活,是活给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别人的生活你擅长议论吗?我认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状况和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一个生活朴素闲适的文人若是路过刘禹锡的旧宅,也许会感叹:虽然住宿条件恶劣,但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多么令人神往!而一个虚荣心强,实际上内心自卑的官吏,也许也会感叹:这样破旧简陋的屋子,恐怕在无数个日夜里他都睡不着觉吧„„看看这台阶,到处是青苔„„自卑的人评论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但这始终是自卑的表现。不过,想要公平地议论他人的生活,始终是很难的。每个人的心态多有不同,真正公平的议论只能是来自“别人”自己的。 每个人都是“别人”。 所以活好自己就够了。

2020高考满分作文 篇3

为人交友“不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景区亦如是。真正的锦绣景区不仅有夺人眼球的营销手段,更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有独到的文化底蕴,有独特的文化。若是仅仅以某些舆论轰炸来哗众取宠,却无历史文化涵养,那么这些景区注定只能“无人问津”。

国庆期间,河南洛阳的两则旅游新闻便是好的例子。栾川老君山凭借优美的风景和一定的道家文化,以“一元午餐”助推,自然是游客交口称赞;而反观“二程”文化园,虽然门票仅收费一元,却因缺少真的历史文化,依然游客稀少。可见,惟以文化为絮,方能织就锦绣景区之衣。

注重文化的发展,才能在优胜劣汰的时代背景下抢占制高点。

文化的发展绝非拓展几块地、多盖几座庙,而是需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找出适合的文化普及方法。对于景区而言,游客来此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欣赏风景,更是想了解这个地区的人文特点,所以景区不仅要让游客感受到本地人的好客热情,还要展现区域特色,开设人文景观,提供导游解说等服务项目。只有景区走心,游客才会体会到景区的用心,如此,方能换得文化发展的百年大计。

积极创新风尚引领新手段,才能在千篇一律中闪出亮点。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此言不假,但遍地都是金子时,石头似乎更加不同,就像此番老君山的成功,在大家的称赞中,定少不了“一元午餐”的话题。老君山景区用了不同的方式,得到了“收入不降反升”的效果,便证实了唯靠创新才有突破之说。以文化为基,辅以创新元素,只会是锦绣添花;若无文化基底,再好的营销方式也不过是画蛇添足罢了。

纵文化之苇,航时代巨帆,才能在变化之中稳步前行。

在竞速的时代背景下,各大景区也应当顺应时代走向,与时俱进,不骄不躁,稳步前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故步自封绝不是明智之举,抱残守缺也不该是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只有尽早摸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道路,文化的里絮才能显现出来。“天空虽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只是淘汰者的自慰而已,景区应秉持着桑地亚哥式的信念才能打造出自己的一块天堂。

惟以文化为絮,方能织就锦绣景区之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垂景区;今我来思,文化艳其中:只愿曾经沧海难为水,文化艳景破晓云!

高考语文高分卷作文 篇4

我们都希望“车如流水马如龙”,却不愿“门前冷落鞍马稀。”从何时起,车变成了权贵奢侈的象征,我们又何时能回到信陵公子驱车进陋巷,流露真情的时代呢。

车是我们的代步工具,但渐渐的,车便成的我们攀比的工具,我们流连于它琳琅满目的品牌,却渐渐淡忘了真情的传递。我们享受那份因为车而带来的虚荣,却将宝贵的真情渐渐掩埋。社会上富二代攀比豪车,六旬老人刮坏奔驰车街边痛哭的新闻屡见不鲜。为什么我们会把那份虚无的荣耀看得如此重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真情呢?

当冉阿让把珂赛特从破旧的小旅馆中救出,把她抱上那辆颠簸的马车上时,小珂赛特决定无保留地信任这位素未谋面的绅士并与他共度一生。而冉阿让也在车里决定永远收养这个孤儿,履行自己对她母亲的承诺。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这辆车里流露的真情像是永不熄灭的烛火,一直闪烁到了今天。

而现在这烛火却被炫耀和攀比蒙蔽了,我们只看见了有价的虚荣,比车之风刮不停,马达震天响,标志多闪亮,不是鱼叉就是小马,胜利女神更轩昂,你说你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物质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人都飙车,我们真的幸福吗?君不见,高速路上,多少轻狂少年成冤魂,十字街口,几许深心老者变骗子。车本为人服务,现有万千车奴伺候车子,这是异化,还是荒诞?我们见证的时光的流逝,却忘记了不变的真情。而真情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史铁生有许多轮椅车,其中有的`早已被划得斑斑驳驳,而他却视若珍宝,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第一辆车,是母亲东奔西走找人定制的……这一辆,是他第一次当上编剧,电影厂的朋友们凑钱卖给他的……“可见,留下的并不是车,而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朋友对他的支持。不能扔的不是车本身,而是在车背后那无法割舍的深切真情。车是活动着的家,多少家庭的温馨,多少情侣的甜蜜,多少孩子的淘气,它为你遮风挡雨,为你留住深情。

车,见证的时光的流逝,时光滚滚,将一辆又一辆,一代又一代的车淘汰,它们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而用不消散的,确实一代代传递下来的真情,车不是虚荣的代名词,而是真情的载体。车会老旧,但真情永远不会消失。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篇5

有位名人说过:“一个民族总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仰望星空,那真理让我苦苦追寻,仰望星空,那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我。仰望星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回忆着过去,憧憬着未来,而脚踏实地便是与仰望星空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一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彩虹桥。我们都很熟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工人同时在砌墙,有一位智者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其一说,他在砌墙;其一说,他在修一座高楼;其三说,他在建设一座城市。智者听后断言,第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够做一个会砌墙的工人,因为它的心中只有砖头;第二个人有可能只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工程师,因为他看到了砌墙的作用;而第三位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不错的建筑师,因为他能将一块砖与一座城市联系起来。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人中,第一个人只懂得埋头做事,不懂得抬头仰望星空;而后面两个人却不一样,在他们的心中,装有比“墙”更为宏大的事业,只是,最后一个比第二个的心志更为高远而已。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差距似乎很巨大,但理想往往也就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中表现出来。思迥异,做不同。这话在这三个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哈佛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统计:在对当时一群学识水平、家庭背景等都不相上下的年轻人的采访中,只有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只有3%的人具有长远的清晰的目标,而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无明?的规划。许多年后,这些接受调查的年轻人都白发苍苍了,再对当时接受调查的年轻人进行回访时发现,当时那些漫无目的的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那10%的人成为了社会的中上阶层,逐渐升职,家庭、事业都令人满意,只有那3%的人成为社会的精英和他所在领域的领袖人物。毫无疑问,第一类人是从不仰望星空,也不懂脚踏实地的人;第二类人则生活得踏实、充实,那3%的人便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在每个人的童年里,仰望星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趣事,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幻想,有不少人的梦想,就是从小时仰望星空开始的。可又有多少人坚守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呢?这又让我想起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渴望成才的年轻人说的话:“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是啊!仰望星空可以给自己确定人生的目标,但如果沉不住气,这个目标就会飘然消逝。虽然每一个人的梦想各不相同,但是,希望我们都能怀揣梦想,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梦想成真的地方。

高考满分作文 篇6

沙发

她又坐在了沙发上。

那是一个破旧的沙发,支架已锈迹斑斑,大格子的沙发套已经到了再也洗不净的地步,上面黑色的小球如同蚂蚁嗅到蜜一样紧紧地黏着,任谁看了都会有忍不住把它烧掉的冲动。沙发两端又乱乱地铺了两张俗气的起了褶子的洋红垫子,又增几分违和感。她就坐在那个沙发上。

她今年已六十九岁了,不明的力量使她的背再也挺不直,岁月的颜色慢慢爬上她的头。近来她瞌睡越来越多,连看个电视也能睁着眼睡着,呼噜声和电视里的声混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日子就在梦里踱过去了,若非孙女今年念高三需要人照顾,儿子儿媳又忙于工作,恐怕也就没人想起她了。

前几天儿子把她接到孙女住的公寓,托她给孙女做饭。儿子简单介绍完就匆匆离开了。

那时学生们还未放学,公寓里也没有别的家长。她一人好奇地打量着房间:一个小客厅连着一个小厨房,一间带厕所的主卧,两间次卧,一间客房,一个公共卫生间和一个阳台。刚听儿子说一共住了五个学生,他为了孙女方便选了带厕所的学主卧,毕竟钱不是问题,学生。

她就要在这里度过一年的时光了。一切都是陌生的,年老的她有些担忧,但岁月曾教会她,熟悉比陌生有时更可怕。熟习会让人沉沦、麻木、蹉跎,总之对她来说是痛苦的。但陌生有时意味着开始、期待、未知,还有一份摆脱痛苦的可能。

她有些困了,想睐一会。她躺在孙女的席梦思上翻来覆去却睡不着。她想:我这大半辈子都睡在硬炕上,这身子早就践了,这洋玩意我吃不消,睡不着呀。正难受时她忽然想到外边还有一个硬一点的沙发,那沙发虽烂了些,可对她而言可比这席梦思好多了。果然,当她躺在那个沙发上后很快便睡了。

约模睡了四个小时,她迷迷糊糊听到了敲门声。是萱萱吗?萱萱就是她孙女的小名。她一边想一边打开门,打开后却不是萱萱,是另一个同住的女孩。女孩见到她后有些吃惊,但很快反应过来,象征地笑着对她说:“奶奶好!”她也对着那个女孩笑了笑,鱼尾纹在眼角放射状排布,脸上蜡黄的肉松松垮垮的垂下,嘴角起了密密的褶子。模样很丑,但她不在乎,那女孩也似乎没有接受到她的笑,匆匆走进自己的房间。

又过了许久,她听到了开门声,她看到孙女萱萱背着重重的书包走进来,见了她也不惊喜,想必是是儿子已经告诉孙女自己要来。她算算竟三年没见萱萱了,这丫头个子猛蹿了不少,脸上也比原先多了些肉,白白的像个精致的瓷娃娃,模样真可爱。

她本欲和孙女坐下叙叙旧,可孙女用十分着急的语气说:“奶奶,没什么那我先回房间刷题去了。”

孙女一腔标准的普通话令她平日习惯听方言土语的耳朵不大习惯,过了好一会才明白孙女说了什么,而这时孙女已闭上了房间的门。

那时正值十月,正是北方转寒的时候。夜带着一丝寒风悄悄来临,她用沙发上的洋红小垫盖住自己的脚腕,静静地等待着。但没过多久,她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她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沙发上才想起她是来照顾孙女的,她要给孙女做早餐。可这时,孙女已经去了教室,公寓里一个人都没有。她明白自己第一天就犯个大错,她懊悔地揪了揪本就稀少的头发。

错误已犯,能做的只是不再犯。她去厨房洗好儿子之前备的菜,收拾了一下案板开始为孙女做午饭。她做的十分用心,土豆丝切的细细的,米粒蒸的圆圆的,就连用盐她都恨不得用个小秤秤好量。

中午孙女回来,看着她精心备的饭菜没说什么。只是从兜里掏出一本小册子,一边扒着碗里的饭一边看,时不时还放下筷子在桌子上用手画一画。她看到了,在心里想:学生真不容易,我一定要做好饭,给萱萱补好营养。

过了一会,孙女吃完对她说:“奶奶,昨晚你怎么在客厅睡着了,我叫你也不醒,我又抱不动你。你不冷吧,今晚就别待客厅了,省得又睡着了。”孙女很快说完就背上书包上学去了。

到了晚上,孙女让她进房间。她想了想说:“奶不冷,你好好学,奶就睡客厅,奶睡不惯大床。”

“那怎么行,奶奶你还是到房里来吧。再睡不惯大床也比冻了强。万一你感冒不得传染给大家么,奶奶你睡房里。”孙女劝着。

“没事,奶就睡外面,一点也不冷。你看我就在咱门口,没事啊。”

从此,那沙发成了她的专属位置。白天她坐在上面织毛衣,织着织着就瞌睡了,晚上她就睡在上面。所有在公寓住的学生甚至学生们的家长都知道这个老太太爱坐在沙发上。

再后来,她慢慢认识了几个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不会用智能手机看电视剧,不能跳广场舞的她们,可以做的只有用聊天这种耗时不费力的活动打磨时光。

就这样,雪落、天晴、雪融、柳生、絮飞、荷开、荷败。孙女终于高考结束了,她也该和要好的老太太们说再见了,终于要离开沙发了。

孙女录取通知书发下后,一家人十分高兴。儿子特地给她打了个电话。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笑了,鱼尾纹在眼角放射状排布,脸上皱缩的肉松松垮垮的垂下,嘴角起了密密的褶子。

过了一会,她又睡着了,做了一个冗长的梦,梦里她又坐在了沙发上。

追忆我的童年

不知道是哪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童年这个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一杯浓浓的咖啡,难道你的心窝,童年是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是暴风雨的彩虹,五颜六色,绚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晚让人怀念。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个屋檐六色感冒,是一个稚嫩的孩子的梦,正是在这个梦里面,我们成长着,我们有了自己的理想,扬起了自己的人生芬芳。和大多数人相同,我也有着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可以追遇到的童年是从四岁时开始的,那时候我们家还没有进楼房,住在一座花草拥簇的房子里面。记得小时候,院子里有一棵大树,现在没事的时候,我经常爬上院子里那棵高高大大的老鼠在树上直直的站着,手握一根木棒,大声喊道,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在世,然后在树上窜来窜去,好不快活,但在这棵老树上我也有悲伤的回忆,有一次我在树上走来走去的时候,突然脚一踩空,就从树上摘下去了。摔的我眼冒金星,好半天才缓过过来。不过在童年的时光里,我在这棵老树上快乐的记忆远远比悲痛的记忆多的多。有的时候我生气了,也和这棵老树脱不开关系,我会拿一根棍子,然后把怒气都发泄在这个老书上,这个老树并没有埋怨我的意思,所以每当我把怒气发完了,总会抚摸抚摸它的书皮。

童年的时候,我的家门口就是一条小溪,所以我总爱在放学后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还到西边放下鱼饵,开始钓鱼,有的时候实在钓不到鱼了,我们就打不高的挽起裤腿,然后直接跳到水里面去抓鱼,常常仅仅是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抓了满满一大桶。现在想起来,那条小河也承载了我很多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我的邻居们很和蔼,可以说小时候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其实都是小小的游击队,每当吃晚饭时,我的父母和邻居们就会成群结队地跑出来喊我们去吃晚饭,可我们晚饭也不会好好的吃的,我们只会一手拿一个碗,什么菜也不加,然后就挨家挨户地夹菜,他到我家来加菜,你到他家去夹菜。邻里邻居之间的亲情明显的体现出来了,我们也从来不会计较谁加的多,谁加的少。现在想起来,我的童年记忆不正也是大人们与大人们之间的美好回忆吗?看看现在的人们,哪里有我们小时候的亲情那么融洽呢?

小时候的我们还喜欢玩打水仗,说起我们水枪的来哟,那还真是一段有趣的经历呢。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外地人,他是做生意的,卖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其他的小玩意儿,我和小伙伴们都见过,但就是那些小水枪我们没见过,于是我们就集体要求爸爸妈妈给我们人手一把。爸爸妈妈拗不过我们,就只好给我们买了。从那以后,我们每天都要进行一场水仗,我们打水仗还区分“元帅,将军,小兵”之类的,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奇怪地问,怎么才能晋升呢?当时的我们是这么做的,全体人员竞选出一个裁判员,然后整场比赛由这个裁判员来监督,然后每当一个人用水枪射中了一个人。这个裁判员就要在他的名字下面画一个一,召集十个一就可以当将军,凑齐20个一就可以当元帅了。当然,如果你在“战斗”中被射到了,你的“官职”也就没了。那把手枪,我现在还藏着你,当我拿出来看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些美好的回忆。那把小水枪承载了我多少的童年时光啊。

每当到了夏天的时候,我们这群孩子们就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你叫我我叫你,然后来到小树林里面捉知了,捉知了是很容易的,你只要轻轻地趁她不注意把手扣住他就跑不掉了。每次我们都是满载而归。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村子后面有一片果园子租给一个人种水果,每当到了秋天。果子成熟了,我们这群小伙伴们就会簇拥来到他的果园里面,跟他商量着能不能摘水果,我至今仍记得那是一位很慈祥的伯伯,每一次他都会笑着答应我们,他还会告诉我们哪一些果子甜,哪一些果子不甜。现在每当我走过那一片果园,人家能听见我们当年在这里留下的欢乐笑声。

时光和岁月把我的童年蹉跎得只剩下一片回忆,不过我再也不会像童年时的那个我一样去大哭一场了。相反我已经明白了,人的一生是变化多端的,既然我已经告别了快乐的童年,那就在志在鸿鹄的少年里面奋斗吧!

春风十里不如你

终于盼到这天。

尽管早已听闻学校要组织一次春游,自然也能想像出这天该是多么美妙,可当我听到老师的宣布,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放学后哼着并不着调的歌,跨入超市疯狂挑选自己最爱的零食,一想到第二天将和同学一起分享各自准备的美味,心里更美了。夜深人静之时,依然在兴奋中,辗转难眠,默念着新的一天快些到来。

上午七时,集合时刻,同学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脸上洋溢着笑容,纷纷从教室飞奔至操场,斗志昂扬,整装待发。

整齐的队伍迈开了矫健的步伐。沿途的风景让人陶醉。春风徐徐,拂面而来,杨柳依依,随风舞动,平静的湖面荡起阵阵涟漪,雪白的鸭子在水中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路上,同学们肩并肩,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边与同学们探讨着自己的发现,无不感慨家乡的日新月异。欢声笑语,感染着每个人,心情格外舒畅。

不知不觉中便到达了目的地。这是一片树林,中无杂数,空气清新,绿草茵茵,野花缤纷,湿润的土壤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我们择一块空旷之地,铺上野餐布,将所有的零食摆放上面,然后围坐一圈,一起分享。吃饱了,喝足了,同学们开始躁动起来,争先恐后,献上自己的绝技,唱歌跳舞,讲故事,演魔术,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冲破云霄,久久回荡着。陪伴着身边的老师也忍俊不禁,露出会心的微笑。

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集合了,我们收拾好东西便踏上回去的路途。阳光炽热,疲倦袭来,小腿发软,我们的热情慢慢消减下来。一阵凉风吹过,陡然间又振奋了我们的精神,不自觉地又加快了脚步。队伍中突然有人叫中暑了,便有老师和同学找出风油精,抹到其人中、额头处,打开藿香正气水,送进其口中。在老师的关怀与同学们的照顾下,中暑的同学恢复了精神,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就这样,我们相互鼓励着,帮扶着,一个不落地回到学校。

高中高考满分作文 篇7

听说你这个暑假要来中国旅游,作为你的中国朋友,我想通过几个符号,让你快速地认识中国。我知道你是一个电影爱好者,不如咱们就从电影开始说起吧!

你或许看过去年下半年在全球热映的电影《长城》,那是中国大导演张艺谋拍的,或许电影中那古老神秘的城墙吸引你今年夏天一定要做一趟中国之行;你或许看过另一个中国大导演陈凯歌二十多年前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霸王别姬》,或许电影中那铿锵婉转的唱腔让你不能自已而期待来中国看看真实的京剧;你一定看过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巨制《功夫熊猫》,最近的一部是去年上映的,或许电影中那憨态可掬的熊猫使你对这个中国特有的动物充满了向往……如果这些电影你都看过,那真够凑巧,它们刚好是认识中国的三个符号。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文化的外现。你应该知道,西方也有很长的城墙,只是它们没有中国的长城那么长、那么久远罢了。中国的长城从东周(大约古希腊时期)一直修到明代(大约文艺复兴时期),时间上长达两千多年,空间上长达万余里。放眼世界,大概没有哪一个建筑跨越了这么悠久的时间和这么辽阔的空间吧!这说明了中国历史之悠久,以及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从未断绝。长城的修建,本意是抵御北中国的游牧民族,他们在数千年来都对中原农耕民族构成巨大威胁,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这种威胁以史前怪兽饕餮展现出来。今天,长城已没有了防御功能,而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道无声的符号!

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无论哪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戏剧。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就是伟大的古希腊悲剧,更不用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和近现代的话剧了。而中国戏剧与西方的不同,就在于它从来都和音乐不可分割,因此中国戏剧准确说应该叫做戏曲。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戏曲,而在中国乾隆时期发轫的京剧今天已经成为了代表性的中国戏曲。京剧是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性的戏剧类型,戏台上无需太多的布景,角色一登台,他们的脸谱、服饰、动作、唱腔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就像电影《霸王别姬》里的两个名角一样,这也和中国文化和文学具有强烈的象征性一脉相通!

高考满分作文 篇8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值此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是拥有几米笔下那一个充满爱的心,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湛,还有多少人存留着如同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难怪阿尔卑斯山脚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来呼吁人们驻足身边的美丽?难怪鲍尔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们拥有空灵的目光,才不会被世俗磨砺,才不会失去美的愉悦?要知道,如今翠翠守护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难寻觅,所幸,我们还有小刘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显时代风采,他,当之无愧。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因为缺少,所以珍贵。的确,“矢志创新”造就了神舟飞天和蛟龙入海;“技艺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是,小刘这看似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举动却挺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最美的乡愁于镜头中绽放光彩,软实力的增强,也同样会反作用于科技的飞黄腾达,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

龙应台有言:“人本是社会上散落一地的珍珠,而文化和语言就如同黏合剂,将人与人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刘这份对美的笃定和追寻,是这快节奏时代中的了然欢喜,风采奕奕。

品味这大千世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精致的心,一双发现美丽的眼,在时代中用双手撷英而行,便是最美的最珍贵的风采。

回归自然

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所谓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离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然而在人类及人类文化产生以后,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时至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以至众多人们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去感知自然,从中了解全球的天气变化,知悉生物的纲目属种。然而,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实只是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并非自然本身。因为,你可以从天气预报得知本地有雨,那雨点却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从网上看到一朵鲜花开放的过程,那花香却飘不进你的鼻孔。

然而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运行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法则,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结果,人们的感官钝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润,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变成“机器人”。

出现这种局面,和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自然的不正确认识有关。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除了少数的文人雅士和艺术爱好者,人们已无暇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自然带给人的审美愉悦和对人性情的陶冶,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占主流的儒家文化对自然不够亲近,也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导他的孩子伯鱼多读《诗经》,因为可以从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而不是让伯鱼更多地走出家门,从大自然中去接触这些草木鸟兽。西汉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他为了专心读书力求上进,曾蛰居楼上,三年不窥园,从中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极端重视和对自然风物的无知拒绝。儒家这种重视书本间接知识而相对忽略通过实践获取真知的思想,无疑对许多国人长期怠慢了自然要负一定责任。

与之相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为,追求诗意的栖居,对今天远离自然的大众而言,无疑是一剂纠偏的良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钢铁丛林的城市人,实在有必要摆脱对现代科技过度的依赖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识地回归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达*的全面发展。

知“自然”,亦要“感”自然

三月的微信朋友圈,到处流传着关于黄金风铃木的图片。图中的花簇一片金黄,一朵朵花倒挂着像一个个风铃,很招人喜爱。可显然几张图片根本满足不了我的*,我一边上网查着黄金风铃木的花期,一边筹划着周末出游亲自拥抱一场盛大的花事。

科技日益进步,为人们认知自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轻点鼠标,便可查花木属性,打开电视,便可知雨雪阴晴。科技向人们传递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理念,却让奔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劳碌众生以为凭此便可尽得自然。他们以为冰冷玻璃背后的几个符号、几张图片便是自然的全部,甚至有人妄想从中可收获古人常说的能润泽心灵的自然甘霖。殊不知,这种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能让他们看到“黄花”就认为是油菜花,听到黄花梨木只会想到砍了赚一笔,见到木棉花只会捡回家煮一锅去湿汤。对自然只知皮毛,不曾深入体会,注定他们也无法获得自然的恩赐,所以他们的心灵依旧贫瘠与干涸。

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柜中失去生气的标本,它是鲜活的,立体的,有声有色、甚至有语言有情感的。而这些,必须走出去,投进自然的怀抱才能体会得到。你可以在电脑上搜索出很多关于“长江”的解释词条,却无法感受到亲临长江时的心境壮阔,也无法体会江水翻滚着诠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意义;你可以躲在石屎森林中打开电视看着一派田园风光,却无法感受到身临田园的心旷神怡,也无法收获山水煞费苦心安排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的一刻明净安谧;你可以通过手机玩着虚拟的种菜游戏,却无法感受到亲手收割庄稼的丰收喜悦,也无法真正领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