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优秀12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 1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我并没有完整地观看,只是在刚才的线上培训时简短地了解了一下梗概,虽然仅仅是电影内容的概述,却也在我的心底掀起波澜,感动,深深的感动充斥在我的心间,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小星是一个有读写障碍的孩子,成绩一塌糊涂,为此,他受尽了老师的刁难和同学们的嘲讽,即使回到家里,父母也不给他好脸色。可怜的小星就因为学习不好而被全盘否定,任何人都可以把他的自尊踩在脚下而肆意践踏,冷酷的世界让他变得冷漠,他以自己的冰冷来回应这个世界的冰冷。
如果不是阿米尔老师的出现,也许小星的未来不堪设想,亦或小星不可能有未来。
阿米尔老师是一位美术老师,他的第一节课就深深地俘获了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彻底沉醉折服在他独特的教学艺术之中。
然而小星依然是坐在椅子上与世隔绝,面对课堂上发呆的小星,阿米尔并没有任何的责备,之后他在无意间看到了在教室外被罚跪的小星,从小星身上,他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决定拯救这个孩子,用他博大的爱心,细致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心。
为此,他不顾路途遥远坐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小星家家访,意外发现小星的动手能力强和他特殊的绘画天赋,他希望小星的父母抛开偏见,悦纳小星,可是小星的父母依然固执地认为好成绩才是一切。
回到学校,阿米尔给学生们讲了两个杜撰的故事,两个有读写障碍的孩子最后如何逆袭成为伟大的科学家。那一刻,听故事的小星眼里闪出久违的光芒,接下来为了帮助小星找回自信,阿米尔煞费心思找小星的亮点,并在同学们面前树立小星的威信,更感人的是,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小星补课。
阿米尔老师博大的爱心唤醒了小星的自信,久违的笑容也在小星的脸上复苏。小星重生了,是阿米尔老师给了小星重生的机会。
为了让小星更加自信地奔向未来,阿米尔老师亲自找到校长,号召校长在全校组织师生绘画大赛,在比赛中,小星脱颖而出,从此,小星实现了人生的华丽逆袭,由白痴向天才的华丽逆袭。
其实天才和白痴只是一线之隔,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做好的伯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儿鼓励。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小星这样的孩子,他们被带上了熊孩子问题孩子的帽子而无法展示自己骄傲的自尊,在老师家长的批评与责骂声中,在周围人的嘲讽声中沦陷堕落。
小星何其有幸,遇到了他生命的摆渡人__阿米尔老师,阿米尔老师是点亮小星未来的火炬,使他成全了小星,成就了小星,让小星真的成为一颗熠熠发光的明星,在生命的天幕上灼灼其华,熠熠生辉。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小星这样的孩子没有幸运遇到拯救自己的人,如阿米尔这般有着教育情怀教育信仰的老师是凤毛麟角的存在,所以太多的小星落寞了,暗淡了,陨落了。
为人师者的我在观看影片梗概过程中泪光闪闪,为幸运的小星,更为伟大的阿米尔老师,同为教师,我们与阿米尔老师之间隔着山与海的距离,天与地的差距,如果我们有阿米尔老师的境界,有阿米尔老师的胸怀,有阿米尔老师的爱心,有阿米尔老师的耐心,那么我们将会拯救多少如小星一样行走在崩溃边缘的孩子,我们会拯救多少濒临破碎的家庭。
今天才真正读懂了师者二字的作用与分量,它承载着孩子的未来,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老师是孩子明天的奠基者,也是点亮孩子未来的火炬。
一个好老师,给予孩子的不仅是幸福的今天,还有希望的明天,甚至是幸福的一生。
愿我们牢记教师的神圣与伟大,并努力去践行这份神圣与伟大。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 2
看完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一种压抑感涌上心头,其实电影讲述的就是故事、生活、社会现象,与其说它是一部好电影,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书。
电影开场,无数个单词、数字混乱的出现,伴随着嘈杂的声音,宣布成绩的声音显得更加铿锵有力,电影中老师念到优异成绩时会心一笑,读到低分时更加不厌其烦。显然,我们的主人公——伊翔,是成绩最差的那一个。像印度电影一贯的画风那样,这个开场确实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想象空间。但诙谐画风的背后,暴露的却是教育的弊端: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过分看重。在这样的学习重压之下,摧毁的是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与创造。所以片名上的一段文字说:“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
伊翔是个想象力超强的孩子,他抓到两条小鱼,就能在脑海里创造出了海洋,地球,太空的奇妙世界;伊翔喜欢动物,他和小狗玩耍时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他对生命是好奇与热爱的。可这样天真无邪的伊翔却患有读写障碍,他不能辨识字母、无法服从多重指令,甚至无法正确的扣好衣扣。然而,这不是童话世界而是一个残酷的竞争激烈的世界,人人都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大家都想要高分。
伴随着欢快、诙谐的音乐,伊翔的父亲、哥哥、母亲开启了他们规律的生活,而伊翔终于在母亲的不断催促下来到了学校。面对老师的提问,他说“他们在跳舞,字母在跳舞”。显然,这样的回答让老师觉得他在扰乱课堂,伊翔被请出教室罚站。他看见学校外丰富多彩的生活,决定踏上逃课之旅,伊桑一个人走在街道上,像是在寻找自己的世界,而我此时却在这个孩子身上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孤独。面对数学考试时,伊翔看着题目3*9=?,数字在他眼里依然在跳舞,为了做出这道题,他开始了他奇妙的想象,最后得出答案3*9=3.然而做出一道题后,交卷时间已经到了。
伊翔因为逃课和成绩不好,父母决定把他送到寄宿学校,离开前夜,他哭着说“我很努力的在学……”,可惜,父母并不能理解他,伊翔不得不怀着不解、伤心、害怕在寄宿学校日复一日的过着“规律”的生活,他开始变得更加孤独,连最喜欢的画画也放弃了。
还好,有这样一个如光一般的人来到了伊翔的世界。这个人就是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尼克是真正的热爱所有孩子,为孩子着想,并且善于观察孩子。他发现了伊翔的孤独,通过看伊翔的作业本,观察伊翔的行为,确定了伊翔是读写障碍患者。尼克姆来到伊翔家里,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与交流。电影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每个小孩都有独一无二的本领、能力和梦想,但是每个人却都想拔苗助长,想把每根手指拉长,一直拉吧,管他手指会不会断。”尼克姆老师的这句话,所有父母都应该听一听,想一想。
在中国,80后、90后父母的教育观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最多的,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学那么多才艺,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那么多知识,更不管孩子累不累。大多父母都只做到了给,而没有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更没有做到体会孩子的感受,甚至这样的教育观还在不断的影响着一个又一个的父母。的确,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社会对新一代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被要求必须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父母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孩子,把自己儿时未获得的机会创造给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父母们的初心本是好的,所以我能理解那句“父母都是为了你好”。然而,身为父母也需要时刻问自己一句“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比起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家长更应该关注幼儿是否愿意去学,是否适合去学,应该更多的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回到电影中,伊翔的改变从尼克的到来开始了。尼克和伊翔父母沟通后,又极力争取校长的同意,用特殊儿童教育的方式来教伊翔学习字母、数字、读书,陪伴伊翔画画、游戏。在尼克老师的陪伴和独特的教育方式下,让伊翔变回了那个天真活泼的男孩,更因为有尼克的通过不断鼓励,伊翔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拾了热爱的画画,终于在美术比赛上,伊翔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获得了第一名。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电影中小主人公伊翔的结局是完美的,他很幸运的遇到了尼克老师,而令我担忧的是,生活中那些和伊翔一样的特殊儿童,他们能否有如此完美的结局呢?或者说能否保证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呢?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了,但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依然是需要创新和改变的。我们最后的目的不是教会特殊儿童什么技能,而是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活得自信、阳光、活出自己的精彩,所 当然,想要达到融合教育,就需要老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拥有能够教育特殊儿童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给予幼儿最大的尊重与爱护。对于特殊儿童,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就像是地球上的星星,虽然渺小,但是依然闪闪发光。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 3
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长着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那单纯得脸庞让人怜惜。在他的眼中,世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喜欢天空,喜欢白云,喜欢画画,会笑嘻嘻地看着小鱼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会专注得欣赏水坑被自行车驶过溅起的水花和倒影。九岁的伊桑天真而可爱,可是,在学习方面他却有着极大的问题。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他的眼里,字母和数字时常在跳舞,他容易混淆长得相近的字词,他不会系鞋带,接不了丢出去的球,他的功课本上有很多叉叉,考试时他的思绪很发散,但成绩从来都是不合格的,老师对他失去希望,父亲也觉得他没用,同学们也瞧不起他,只有母亲爱他保护他。伊桑最终被送到了寄宿制学校,学校的老师古板而严厉,伊桑在各种压力下变得意志消沉,他对所有的事情甚至是画画都不感兴趣了,完全把自己封锁了起来。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因为我们能看得见他们,但是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前半段剧情,我能感受到伊桑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样,遇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时常会和大人斗嘴,宁愿承认自己不想去做也不愿承认自己不会做。伊桑,一个九岁的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从来都不关心他为什么读不好,而是一味的责备他笨,年幼的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老是学不好,于是他就用反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悲伤情绪。伊桑的古怪行为是因为他没办法有序的安排自己的活动,可是,即便知道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的我也依然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地方式去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这样的话,老师和孩子只能继续痛苦煎熬着。
庆幸的是,伊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新的年轻美术教师尼库巴用笛子吹着欢快的曲子,穿着小丑装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他的歌曲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美好性格释放了出来,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了伊桑的问题,并通过家访,沟通了解伊桑的情况。年轻的教师并没有放着伊桑不管,反而帮助伊桑建立自信,鼓励他面对现实并战胜困难。尼库巴老师用他敏锐地眼光关注着每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对不完美的学生也从不放弃。他用颜料为桥梁,通过画笔与伊桑进行心灵沟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伊桑走出了阴霾。电影结尾伊桑在绘画比赛中夺得第一,颁奖的时刻,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终于,伊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信他之后的表现也会越来越优秀。
如果说伊桑的自闭就像是给他的心灵关上了一道门,那尼库巴老师的关怀就像是一把钥匙,他为伊桑打开了心门,为他呈现了一个五彩斑然的世界。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一样,明亮而闪烁,他们需要家长老师的严格指导和督促,但是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关爱,让我们放开旧观念,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自由的去迎接阳光的温暖,享受美好的生活,在鼓励中成长,在自信中变得更加优秀。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 4
学校领导的推荐,我在家里观看了一部印度儿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很感人,让我不禁流泪。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名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想象力丰富。上课时,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因为他总喜欢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树上的小鸟、地上的小水坑他觉得这比上课有意思多了。可是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经常罚他站在门外,不让他听课。而同学们呢,也天天嘲笑他。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才。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后来,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非常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伊桑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关心他、了解他的好老师拉姆。拉姆老师用很多有趣的方法帮助伊桑学习读写。他们在沙堆里用手指写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拉姆老师还带着伊桑到操场上,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地练习计算,就这样,伊桑慢慢地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一边看,一边 想:拉姆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学,太有趣了!老师说:我们身边有很多特殊的人,在改变着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他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的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世人都将叹为观止,哇哦 多好的场景!
老师还对父母讲了《水知道答案》的另一个版本——所罗门岛的故事:在所罗门岛上,当土著们需要耕地的时候,他们并不砍树,他们只是围着树,喊叫、怒骂,并且诅咒,一段时间后,树自然就凋谢枯萎了,完全死于自身原因。
影片让我感动和震撼不已!但又绝不是“感动”和“震撼”两词就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那位教师太伟大了!这世上能有几个像这位教师一样能够真正开启学生心灵窗户并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呢?我认为剧中的这位印度小孩伊桑可算是一个“幸运的宠儿”,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不是遇到这位老师,恐怕伊桑这一生就这样完了,在遇到这位老师之前,他的童真、热情与天赋已被世俗无情地压制——对于校方与家长来说,分数与纪律远比前者重要。太喜欢天真烂漫的伊桑了,就连他家附近的两条大狗儿都和他像亲密的朋友一样。但是,当他的调皮、活泼和纯真被校方和家长无情地剥夺后,他的眼神充满着无助和惶恐,看到这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感到心疼。
我不由想到了自己。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教育: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我们的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们得像尼库巴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后从根本处下手,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慢慢成长。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老师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我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我们幼小的心灵吗?拉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 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画面定格在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上,的确是尼库巴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我想,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也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她)们一些鼓励。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让世俗的观念摧残了可爱的孩子们!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 5
今天上午,在学校阶梯教室里,由从主任组织的全校教师一起观看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伊桑是一个令老师、家长头疼,小伙伴把其看成另类的小男孩。他三年级上了两年,而每次考试仍为零分。在英语课上,字母在他眼里都是会跳舞的,他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做得一塌胡涂,老师多次以罚站、罚跪、向家长告状的方式来惩罚他,却没有任何改变。忍无可忍,校长责令其父母劝其退学。而暴躁的父亲除了打耳光、谩骂和无奈,更没有任何办法。
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很有幸在新的学校遇到了一个美术老师。他长途跋涉,来到伊桑的家,和父母交流,查看他的作业和画,终于弄清了伊桑的原因:这决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因为把字母看成是跳舞的伊桑,却对色彩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他是一个有着严重阅读障碍的学生。
后来这位美术老师在班上用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小时候同样有着阅读障碍的科学家的故事,来培养伊桑的自信心,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在沙子上画字母、用颜料、橡皮泥来画、做字母、在电脑上玩游戏来改变伊桑对字母的敏感性。这已经完成超出了一个美术老师的职责范围,却从此改变了他自卑、自闭的性格。并最终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各门功课也明显提高。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很复杂。在我们的班级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他们或者对学习有着障碍,或者无视纪律。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一定也是无药可救的学生。虽然我们也曾这样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给其补课、劝说,却始终没有找到其成为这样的原因,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的。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 6
以前也看过几部印度电影,一直 今天观看的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些感想,也是在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影片中的伊翔是一个在家长眼里调皮捣蛋,在老师眼里无药可救的孩子,字母和数字在他眼前都是会“跳舞”的小东西;但这个孩子活波开朗,脑袋里永远都装着天马行空的丰富世界。但由于读写能力的障碍,他的自信心被老师—点点粉碎。之后父母把伊翔送到了寄宿学校,在这所学校伊翔受尽折磨,最终连最爱的画画也放弃了。但所幸在这个学校中,他遇到了自己的灵魂导师尼克,他发现了伊翔身上的闪光点,用他的耐心与童趣重拾了这个孩子的信心,挽救了这个孩子。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赞扬。
首先,小男孩伊翔是幸运的,在人生的至暗时刻遇见了关心他给他送来光和热的尼克老师,因为伊翔的孤僻、沉默、被抛弃感让尼克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但他走出来了所以他决定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伊翔看见洞穴外的太阳。
这个电影也给我一些思考,现在的家庭和父母对待孩子能有几个做到真正的教育。家长们缺乏对孩子需求的聆听,不跟孩子交流,不愿意花时间了解他们的想法,往往是失去引导孩子认知自我,接纳自我以及突破自我的机会。大人按照自己的思维引领孩子时,也要留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他跟不上了,无法理解你的用意了,就停下来帮助他们分析理解,与孩子一起确立他们的人生价值与目标。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天使,所 当然,作为孩子,如果遇见了不善于表达情感、不懂得鼓励的父母,要学会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给自己打气哟,爱和勇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就算周围所有人都嘲讽孩子,为父母,为良师要做的不是认同他们去指责孩子,而是给予这个小孩爱与鼓励,给他足够的成长空间。哪怕他现在走得慢,也请别摧残他的自信。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试着投以激励的目光与善意的微笑,而非在背后议论,哪怕并不是恶意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人生的黑暗时刻,所以不要冲动的去指责别人的过错,因为最难受的人还是这个当事人而非其他人,每个孩子都是掉落在地球上可爱的小星星,家长们更应该想想如何让星星发光发亮。
“我们周围就有能改变世界的人物,他们的杰出是因为他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想法是特别的”作为成人我们很难做到真的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总会将自己的期望和认知放在孩子身上,如若他们没有在这个方面做好,他们就被贴为“调皮捣蛋,不爱学习”标签。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长项,不能由于一项不正常就评价这个人是不聪明的。
并且在以后如� 一位好老师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作为一位教师,要能读懂孩子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鼓励每个孩子的进步之处,让每一个所谓的问题孩子重拾信心。
最后我们要学会用“平视”眼光看待每个孩子,欣赏儿童的世界,理解儿�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 7
天空中的每一个星星都是不同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明、有的暗,是上天创造最好的礼物。尽管双胞胎有着相同的样貌、身高,但是她们的性格总会有些不同,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最珍贵的,没有谁可以代替自己。
电影中讲述的是一个八岁的男孩伊桑,对于他来说,这个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他正在用他自己一切的方式与陌生的世界进行交流。可是在老师与同学的眼中,他却是一个另类的问题小孩,他从小学习成绩在倒数最后一名,作业本里总是永无止境的红圈圈,成绩总是一成不变的零分。记得有一次,他找自己的哥哥冒充家长写请假条给老师,结果通过了,去外面的花花世界玩耍,后来被父母发现,狠狠地批评了一次。时间像离了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到了学校考试的时间,他盯着难解的数学题,发现这些数字都在跳舞,便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画起了画,最后被老师叫家长,老师告诉他的父母他们的儿子智力有问题,甚至驱除学校,而他们的父母忍无可忍迫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伊桑的父亲努力工作,要求格外严格,他一味追求结果第一的教育态度,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伊桑的母亲只是——味心疼自己的孩子,并不了解他,也不懂得怎么去爱他。伊桑和其他孩子发生争执,本是事出有因,但父亲的责打,母亲虽然心痛,却没有给孩子自己解释的机会。
他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被自己最亲爱的父母抛弃,在离开父母的那一天晚上,他冲进卫生间嚎啕大哭起来,问他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要他,为什么抛弃他,什么时候来接他回家,他好害怕好害怕……可是这一切的问题却没有给他回答,他开始变着茫然。每次上课的时候,他那双无助的眼睛里,充满了无助与彷徨,直到他的来临。
最后说到老师,细心的代课老师发现了特别的他,翻看了他的所有练习本和试卷,通过他的观察 他来到伊桑家家访,发现了伊桑的绘画天賦,还发现了伊桑内心世界的凄凉。他感受到了心酸,他希望自己能给这个孩子光明与自信。老师用心接触已经没有自信的伊桑,一步一步让他接受自己。他告诉孩子,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这些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小时候都有过阅读障碍的经历。并且告诉他,自己小时候也和他一样,这是让孩子建立自信的第一步与愿意亲近他的第一步。老师从他擅长的画画人手,在一次课程上伊桑用他的小袋子里的宝贝做了-架在水里会开动的“飞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掌声。在老师的帮助下,伊桑渐渐学会了认字、写字、读字,也学会了穿衣系鞋带。老师请求校长在学期结束前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绘画比赛,在这次比赛上,伊桑击败了所有人获得了第一-名,这也正是老师帮助伊桑重拾自信的华彩之笔。
这部电影片的前半段让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所有家长老师眼里-一个几乎无救的孩子,家长的失望,老师的放弃,学生的耻笑……虽然伊桑有那么多“与众不同”,但他又是非常幸运的,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遇到这样一位老师,发现它的不开心,希望让他开心帮助他成长,找寻自己。去他家里家访,试图劝导家长找到孩子无法阅读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不用心,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有阅读障碍,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真正帮助他。
作为一名老师,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迎来送去,遇到的学生形形色色,问题学生各有不同,真正问题的孩子比起大多正常的孩子更需要关爱,范老师应该视野开阔,不要将成绩和分数作为唯一的追求,还有更重要的孩子的健康成长,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用爱去感受孩子是多么重要。对于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不要轻言否定,做一个健康的引导者。不要让真正的天才从你我们手边溜走。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 8
每个周末在家看一部电影,已成了我的习惯。这周当然也不例外,因为《摔跤吧,爸爸》喜欢上了印度电影,喜欢上了阿米尔汗,于是选了一部由他导演、主演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看。
电影讲述了一位8、9岁患有读写障碍的孩子伊翔,他的学习成绩非常糟糕,而父母、老师却认为这是伊翔不努力、不认真学习和调皮捣蛋造成的,于是学校让他留级,父母更是在失望透顶,决定把他送去所寄宿学校。
在寄宿学校,伊翔除了面对学习的巨大压力和老师的无情斥责,还要承受与亲人的分离,他幼小的心灵再也承受不住,由哭闹、惹祸、反叛到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说话也不写作业。
直到他遇到了美术代课老师尼康。尼康发现了这个面临崩溃的孩子,捕捉到了孩子求救的眼神。他找来了伊翔各科的作业,发现伊翔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他患有读写障碍。于是他前往伊翔的家中,向伊翔的父母了解了伊翔上寄宿学校之前的症状,同时发现了伊翔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对绘画有着高于常人的天赋。
尼康回到学校,恳请校长给伊翔一个机会,同时暂时先不要求伊翔写字工整和拼字正确,只让伊翔接受口说考试,他愿意每天付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陪伴伊翔去听、去读、去学习。在尼康和伊翔的共同努力下,伊翔的学习有了明显的提高。
接下来尼康还邀请了全校老师、学生共同参加一场绘画比赛,最终伊翔的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打败了尼康老师,赢得了绘画比赛的第一名,并做为这届毕业纪念册的封面,而尼康老师画的仰头大笑的伊翔的头像则成为纪念册的封底。
暑假来临前的家长会,伊翔得到了各位老师的夸赞和认可。电影的结尾定格在伊翔的全家来接他回家过暑假,临上车之前,伊翔向尼康飞奔而去,尼康张开双臂,拥抱伊翔,并把他抛向天空,任凭笑容、任凭梦想、任凭爱在飞翔!
留着眼泪看完了这部电影,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想起今天的挑战主题—工作。
工作,我相信我们是每个人经常思考的主题,因为它占据了我们人生中最长的时间。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工作?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作?我应该如何对待工作?除了金钱,我到底从工作中获得了什么?看完这部电影,阿米尔汗饰演的尼康老师给了我做好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首先是因为我们热爱它,对它有着足够的热情。如果没有热情,尼康老师不会在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时不走寻常路,以卡通人物形象出现,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也不会在课堂上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不会为了孩子,说服校长和老师们举办一次全校的绘画比赛。
其次,对于这份工作必须要足够专业。因为尼康老师是一所特殊学校的老师,他是作为一名临时的代课老师到伊翔的寄宿学校授课的,所以他有足够专业的知识,敏锐地发现伊翔的学习不好不是不努力,而是因为伊翔患有读写障碍,无法辨识这些字,更听不懂多重指令,无法区分大小、距离和速度;因为专业,尼康老师能够用不同于对待正常孩子的学习方式帮助伊翔认字,书写。
最后,在工作中,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善良而美好的心。尼康老师对于伊翔的处境感同身受,他对伊翔的父母心痛地说“他不会认字也不会写字,基本的事都不会做,同年龄的小孩能轻松上手的事,他都不会,他吃了多少苦头?他的自信心都被摧毁了。”他想帮助伊翔走出困境,展现自己美妙的人生。
在工作中,我们只有做到这些,才会有丰盛的收获。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尼康老师由代课老师转为正式老师,并且赢得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尊敬,更成为孩子们心中神一样的存在。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 9
5月12人晚上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这个电影,看的第一眼我就被这部电影的名字《地球上的星星》。众所周知每颗星星都是孤独的。他们离群索居,并不靠近其他星星。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伊夏就是这样一颗“星星男孩”。
在这部电影里我认识一个叫做“伊夏”的八岁小男孩。电影开场,无数个单词、数字混乱的出现,伴随着嘈杂的声音,宣布成绩的声音显得更加铿锵有力,电影中老师念到优异成绩时会心一笑,读到低分时更加不厌其烦。显然,我们的主人公——伊桑,是成绩最差的那一个。像印度电影一贯的画风那样,这个开场确实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想象空间。前期的主人公伊桑身上有太多熊孩子的特质,他古灵精怪,叛逆捣蛋,每次放学回家身上都是脏兮兮的,总会把妈妈收拾好的房间搞的一团糟,他爱极了幻想,发呆,也常常闯祸。他学习不好,或者说糟糕透了。同学们笑话他,老师不喜欢他,就连爸爸也经常责骂他,甚至放言再闯祸就把他送到很远的寄宿学校去。后来,这句话真的应验了,他被送走了。
父母也许以为这是解救他的另一方式吧,可它却成了伊夏噩梦的开端。新学校里,他的“差生”标签被贴的更实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们的责骂处罚演变成了家常便饭。可他躲不开也逃不掉,他总是一个人低着头走路,抑或蜷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似乎是被这里的一切压倒了。担心他会就此沦陷下去,直到有一天课堂上来了一个身穿小丑服装的人——新来的美术代课老师“尼克”。他的出现如同一束阳光,照亮了伊夏世界里的一角。是的,他发现了他,也似乎懂得他的所有,他为这个可人儿变成如今的模样而心痛万分。在他的眼里伊夏他是一个想象丰富,极具创作天分,甚至比同龄小孩聪明太多的小男孩儿。于是,尼克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伊夏,引导他慢慢从那阴暗中走出来。
为了唤醒伊夏的信心,他举行了一场绘画比赛,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参加了。画画结束,伊夏低着头小心翼翼把画卷拿给他看,然后他走向尼克老师的画作,当看到画面内容时,那一刻,他的情绪再也忍不住了。尼克老师画的是他——仰着脸,咧开嘴巴大笑着的他,许久不曾露出笑容的他。看到这幕,我为尼克老师的良苦用心而感动,为他的所作所为而震撼,为他没有像别人一样放弃这个孩子而欢呼,更为伊夏终于抬起头来而激动万分。伊夏曾是不幸的,是啊,老师口中的“废物”“笨蛋”“白痴”……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曾放弃过他,他小小的身躯承载了太多压力,甚至从未伸展过四肢。好在,他遇到了尼克老师。他用爱填满了这个小男孩儿的世界,让他勇敢的迈出了一步,也因此解救了一个美丽的心灵。故事到这里结束了,电影中小主人公伊桑的结局是完美的,他很幸运的遇到了尼克姆老师。他们,值得拥抱世间所有美好。尼克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调”。我们应该尊重个体差异,奢求所有学生同等优秀是十分荒唐的。每个孩子都有着充分的可能性,安抚永远比恐吓更具有力量。尼克查源溯本,找到伊夏心理的症结,并采用温和细腻的办法逐步治疗伊夏的内心。后来,尼克为伊夏举办比赛,并画下了一个活泼的小伊夏。伊夏最终也战胜自己,完成了一幅近乎完美的画作。
白天他在公司上班,并且上班前六个月没有工资,还要联系很多的客服,还要管理公司的一些杂事,为了不浪费时间,他连水都不去喝,不上厕所,下班以后要以最快的速度接儿子去收容所占床位,晚了就不会有位置。还在没有灯的情况下,仅靠一点光亮来修理最后一台仪器。6个过去了,他争取到了很多个客服,并且他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当公司通知他被录取时,他哭了,多少年的努和艰,终于得到了回报,多少次的挣扎和绝望,都在这刻也将成为过去。
当然,电影感动之余,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来对待孩子。而作为幼儿教师这些无一不值得我们去学习。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了,但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依然是需要创新和改变的。我们最后的目的不是教会特殊儿童什么技能,而是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活得自信、阳光、活出自己的精彩,所 当然,想要达到融合教育,就需要老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拥有能够教育特殊儿童的能力。当我们能做到这些,做到像尼克姆老师一样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灯的老师,我想我们才能算的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给予幼儿最大的尊重与爱护。对于特殊儿童,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像是地球上的星星一样,虽然渺小,但是依然闪闪发光。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 10
影片用165分钟的时长向观众讲述了患有读写障碍的天才儿童伊桑成长过程中的辛酸与苦恼。在一个小生命即将被万恶的教育制度摧毁之际,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给寄宿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光,拯救了精神濒临崩溃的天才儿童,最� 下面是我由《地球上的星星》对学生观的一些感想。
一、“星星”在发光的路上(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影片中,尼克老师以“从前有一个小男孩”的故事,鼓励伊桑,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毕加索……他们小时候都患有读写障碍,但并不影响他们为推动世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你也可 ”全片的高潮是一场美术比赛,伊桑获得了第一名,这个受尽责备的孩子,第一次登上领奖台,面对奖状的无措,面对掌声的喜悦,在小小面孔上瞬息万变。
其实,我们教学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孩子,这一刻我突然读懂了他们。这些住在自己小世界的孩子,虽然有些呆,有些笨,有些迟钝,但他们也是来到地球的闪闪发光的小星星之一,他们略显微弱的光芒,作为老师,我应该看到。
二、“星星”是与众不同的(学生是独特的人)
电影中的伊桑,他是与众不同的,他眼中的世界与我们截然不同,他的阅读障碍让他在学习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并不孤单,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和创意,他只是需要一个理解他的人,一个能够看到他内心光芒的人。
身为老师的我深感惭愧,我的身边也有多动症的学生、今天讲明天忘的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孩子……我也和伊桑之前的老师一样,没有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而是主观认为孩子不努力,太懒惰,没有学习天赋。从现在开始,我会努力去做孩子们的尼克老师,静下心来,聆听每一个孩子内心的呐喊。
三、给每个“星星”平等发光的机会(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不知从何时起,“鸡娃”一个很卷的时代名词,在社会流行。很多家庭上演着放学辅导作业,鸡飞狗跳。周末居家带娃,堪比职场厮杀,奥数、钢琴、书法……纵使掏空家产,也绝不能落下一样。在校成绩,升学目标,是当代娃的“人生成败定向指标”。
我们每个人的目光都在紧紧盯着文化课分数,殊不知有多少“伊桑”这样有着美术天赋的孩子在逐渐埋没。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无意识中对学习优秀的孩子给足了肯定,对学习困难的孩子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进行表扬。他们身上的才艺,一度认为这些才艺好像只限于节日舞台时刚性需要,现在想来,我们错失了一次次给学困孩子自信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作为教师,就是要去点亮这颗星。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 11
19年学校培训时组织观看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几天自己又重温了一下,每一次的观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看完,较之前又有了更深的体悟。
影片一开头出现的就是一位熊孩子的形象——伊桑,考试成绩差,打架斗殴(虽然是被迫的),家长焦虑,学校头疼,每个人都觉得这样的孩子好像无可救药了,最后父母不得不给他转校,让他去寄宿制学校接受教育,孩子变得更加的排斥,但终究“斗不过”大人,不得不被迫选择。幸运的是在这所学校,他遇见了人生中的贵人——尼克姆老师,在他的帮助下,他不仅在学习上有了巨大的突破,在绘画方面更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从而实现了从差生到优生的转变,让每个教师都对他赞不绝口。这样一个影片道出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解,也让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首先我们要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尊重不同,帮助成长。影片一直在用各种各样的地球生态来映照我们教育的世界,在我们的教育世界中每个孩子都不同,他们有各自的特点,有像尤汉一样努力而又自律的学生,又有像伊桑一样潜能待挖掘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尊重教育的这种生态。电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能较为新鲜的词“读写障碍”,在国外,很多的孩子都是有一定的读写障碍的,每个字母在他们面前都像是“跳舞的精灵”。在中国,我们很少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总将孩子的学习困难归于他们的不努力,而不是正视他们产生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所以在教育的生态中我们还有很多没有认知的名词,这些名词能够引领我们更多的认知教育,理解教育的生态与本质,更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孩子的不同,帮助孩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多去阅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类书籍,扩充自己的词汇库,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更加合理的去理解学生的行为,指导他们的行为,从而寻找方法帮助他们成长、发展。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真正博学的,有创意的,懂孩子、爱孩子的人。尼克姆老师的形象在影片中给了我很多的震撼,他从孩子内心深处理解孩子,并根据伊桑的自卑点出发,用自己的同理心、共情及成长经历去感染伊桑,让伊桑剥掉了“无所谓”的外壳。他用世界上一系列具有读写障碍的名人去启发伊桑,让伊桑明白即使读写有障碍,一样可以比别人优秀,这是他的博学。在自己的课堂上,他让孩子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感受自己迸发出的对艺术的热爱,这是他的创意。他向校长提议自己帮助伊桑学习,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用伊桑喜欢的方式教授他读写,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他对孩子的懂与爱。有人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今又有多少老师能承担起这份“光辉”呢?反思自己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够博学,不够有创意,也不够懂孩子、爱孩子。赵校长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想尼克姆老师就是孩子们心中的“神”,亦是我们教师心中的“神”。
再次,作为家长,我们要包容孩子的一切,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把握“爱孩子”的方法。伊桑的家庭是千万家庭中的一个,一样的普通,一样的希望孩子争气。尤汉与伊桑的同时存在让父母在孩子之间产生了对比,哥哥什么都是第一,弟弟什么都是倒数第一,妈妈对弟弟的学习、培养倾注了大部分的精力,然而换来的却是伊桑更加对学校生活的逃离。逃课成了伊桑被送去寄宿制学校的***,每个人都苛责他逃课,却没有人去追问他逃课的原因,他逃课时的感受。爸爸因为伊桑的不良表现,用自己的出差来吓唬伊桑,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家庭安全的渴望,怎样都不认错的伊桑因为爸爸“再也不回来”这句话而连连道歉;在爸爸提出送他去寄宿制学校时他的愤怒;在父母送他离开后他的悲伤;这一切都透过他自己的翻翻书表现了出来,在内心深处,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变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我们的孩子无论成为什么样子,在内心深处还是最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与认同。伊桑的父母不爱孩子么,不,他们很爱,爸爸恨铁不成钢,用一直苛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妈妈虽然包容,但内心深处仍夹杂着抱怨。他们的爱都不得法,所谓“当局者迷”,正因为他们过于爱孩子,才让自己的这种爱迷失了方向,而尼克姆老师的爱则更加理性,更加恰当,他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孩子伊桑,这种爱才是被孩子需要的“爱”。
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多关于教育的思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从影片中学习如何做教师,又要学习如何做父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困难与偏离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带着“爱孩子”的执念,不断学习,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出自己的光芒,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从教师的角度 12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影片,主要是讲一个8岁的男孩伊夏,因为患有“诵读困难”,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进行正常阅读和写字,他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经常惹麻烦。最后,父母出于无奈,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起初,寄宿学校的老师 后来,来了一位叫做尼库巴的画画老师,他发现了伊夏的问题,去他家进行家访,并深入了解到造成伊夏整日闷闷不乐的原因,用心良苦地使用各种方法,用爱唤醒了伊夏即将冷却的心灵。电影最终以喜剧收尾,伊夏恢复了一个9岁孩子的活泼天性,大家也发现他具有超常的思维能力和绘画能力……
看完之后,我深受感动。教育孩子,“爱”是首要的,这个“爱”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既不掺杂父母的虚荣心,也不要强行加入父母那些未实现的愿望等;它是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和首肯,只有以爱做基础的教育,才具有浓重的底色;才会为孩子的人生打下厚厚的地基;才会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使他能够在心灵上有所依靠而不惧怕困难。而这种无条件的“爱”,是我们父母不好做到的,特别是面对调皮的孩子时,或者面对孩子不服从自己“管教”时,这种爱似乎化成了“恨”,化成了“恨铁不成钢”的痛苦和纠结……
这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因为我儿子就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说实话,小时候,他的屁股上没少留下我和老公打过的痕迹。可是打完之后,自己又万般后悔,觉得不该下手那么重。可是等他下次再调皮的时候,我们又是以粗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好在现在经过学习之后,我们也能够慢慢进行自我觉察,对孩子也越来越有耐心了,不再当“穿西装的野人”,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了。
当孩子渐渐长大,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不要指责孩子,而是要先弄清楚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一味地指责孩子,他们会模仿我们的行为,也学会指责别人,特别是指责父母。所以在想要指责孩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自我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责任。面对孩子的过错或者是不如别人的成绩,我们首先要冷静下来,不要让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作怪,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在用心良苦的基础上顺其自然,不能泯灭孩子的天性,更不能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再一点感受,就是人生难得一良师或者良友。片中的伊夏在无助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理解,父母仅有的,只有打骂和指责,所以孩子的世界封闭了,心门也从此关闭了。幸亏孩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才将他的心灵从黑暗和无助中拯救出来。所以,“人生能得一知己,足矣”,当我们遇到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珍惜。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能够遇到好老师,那我们就要好好珍惜。好老师就像明灯一样,可以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甚至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
记得在我上二年级时,因为是从老家到城市上学,还留了一级,当时刚从农村到城市,心理上不免会觉得自卑,再加上有些同学的讥讽嘲笑,更觉得心里不舒服。但是,我清楚记得当时遇到的一位班主任李老师,经常夸奖我“努力”、“学习刻苦勤奋”等,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清晰如昨天,正是老师的鼓励,伴随我度过了小学六年的时光,给了我无穷的信心和前行的勇气。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孩子心灵成长的电影,也是一部我们自我成长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