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流浪地球》观后感【优秀8篇】正文

《《流浪地球》观后感【优秀8篇】》

时间: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流浪地球》观后感【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1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普普通通的二十个字,突然就成了网络热词,没多长时间,什么学校版、作业版都出来了。就连我们学校都有人以联合学习部的名义签发并广播了这条消息。

其实这句话出自于当下春节档最火的一部电影《流浪地球》,它被称为是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一部电影。我本对电影没多大兴趣,但既然周围的同学都说不错,我也就耐不住性子,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太阳将要氦闪并吞噬地球,联合政府在地球表面建造发动机和地下城,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以获得一线生机,但在途经木星时受木星引力影响发动机全部熄火,导致地球即将突破洛希极限被撕裂,航天员刘培强的儿子和一支救援队企图引爆木星反推地球离开,经过一番危机后得以逃生。

现下对这部电影最主要的争论就是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的争论了,包括抽签进入地下城和刘培强以人类最后的希望作为赌注引爆空间站,但我对此倒并不在意,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价值观能够真正的被每一个人认同,在宇宙层面上我们的。资历还太浅,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判断何为对何为错。

最让我震撼的反而是很小的一个细节:当救援队即将到达苏威拉西转向发动机时,发动机突然重启,火焰冲天而起,队长王磊说了一句:这是饱和式救援。一开始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在网上一查,原来所谓的饱和式救援就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救援,派出无数救援队去救援一个目标,可想而知这其中会有多少牺牲,而火光的出现就说明有救援队抢在他们之前完成了对目标的救援。喀什一号发动机重启完毕都灵三号发动机重启完毕新加坡发动机重启完毕广播中不断的响起用各种语言讲述的报告,尽管这注定是徒劳无功,但人们却仍然义无反顾地放弃最后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向着不可能发起挑战。

也许正是这种埋在人类灵魂深处的性格,才让我们在无数灾难中重生,不论过去、现在、未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人类的勇气都将永远地铭刻在星空上。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篇2

阳光,是所有生物都需要的东西,而阳光来自于太阳,如果太阳消失了,那么地球也将毁灭。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叫做《流浪地球》的电影,里面主要讲了太阳将要死去,人们为了生存下去,便在地球上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驶向另一个太阳安家的故事。但是途中被木星吸引即将相撞,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甩开木星,向着希望进发。

在这部电影中,让我最深受感动的是刘启的父亲刘培强为了让全球人民活下去,为了让儿子活下去,毅然独自去引爆木星的情景。我感受到作为父亲,他倾注了对儿子全部的爱,作为中国航天员,为了全人类,奋不顾身,舍己为人,体现了崇高的舍身精神。

像刘培强这样的人很多,比如说造林人张喜旺,他虽然不是什么名人,但他有一颗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家园的心。从20xx年开始,他在库布齐沙漠一直努力地植树、防沙。他一年的`收入也只有20xx多元,但是他并不嫌苦,坚持不懈,硬是把一片两万多亩的沙漠变为绿色的森林。

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地球,她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母亲,不要让她再受伤害。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3

老实说,我本来对中国能拍出堪比好莱坞级别的科幻大片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不是因为我不相信中国不具备这方面的技术,毕竟釜山行等等好多外国的特效都是外包给中国公司做的,而是没有一个认真的人去好好地拍。流浪地球没有让我失望。

特效这我就简单地一带而过吧。恢宏的冰山,浩瀚的宇宙,喷射着蓝光的发动机。放图镇楼。

剧情太阳要死亡,地球得逃亡。木星拉地球,过来做小弟。本想使劲跑,可惜完犊子。一枪开出去,火力不够了。刘培强大坏蛋,抛下太空站。支援火力足,地球终得救。

影片开端,地球被强行停止自转。进入地下城生活的人方能活下去。进入地下城的资格,普通人需要抽签决定。因此,地球上人口锐减至35亿。当然,那些高级知识分子,或者,嗯,比如刘培强作为宇航员,他就有特权让他的亲人不用抽签就能去地下城生活。

公平吗?生死的决策最难做。谁都不想死,谁生,谁死。生命的价值怎么衡量?特权阶级的存在。

两小孩到地面上去玩,结果受木星引力影响,全球的数千座发动机都停止工作。全世界都在抢救发动机。主角被人拉着强行运送火石。一路上队伍死了好几个人,可是杭州城还是没了。

在生死关头有一种信念支撑方能不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当信念没了,继续活着也没有任何希望。

主角们机缘巧合又踏上了运送火石去苏拉威西发动站的路程。杭州没了,还有世界在这儿。

有人比他们先运送火石到了苏拉威西发动站,全世界发动机重新工作,人们欢呼雀跃。到此时,我们主角一路上折了好几个人运火石就像是做无用功一样,没救得了杭州,没赶上苏拉威西。

我们的主角没有超能力,他们不过是做着开车运货的事,及其平凡。但是在历经千辛万苦运送火石的过程中,看见了全世界人民团结一致,为人类生存战斗,为他们感动,为他们骄傲。没有某一个超级英雄,可人人都是英雄。即使迟了一步,依然为地球得救开心。

联合国发布了消息。其实一开始地球接近木星时候他们就知道地球没救了,待到现在所有发动机修好后,他们才发布声明:还有七天时间,大家和家人团聚吧。

三体黑暗森林中有这么一句话。罗辑读出了他们目光中的话:没有救世能力不是你的`错,但给世界以希望以后又打碎它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

联合国此刻就在犯不可饶恕的错。如果不说,让人类在一无所知中灭亡,那是不是又犯了欺骗人类的法?此时的联合国已经把人类延续的希望寄托在太空站了,让太空人类带着地球上的生命种子在太空延续下去。

主角提出木星上的氢气和地球上的氧气混合会可燃,只需一枪,地球就可以被冲击波冲走,脱险。这方案,联合国专家组早就提出来了,证明是行不通的。

全球广播播报了那几个孩子的请求,四面八方的人前来支援。他们心中怀揣着一丝希望和帮助主角一行人的善意。那一枪终于打响了,希望重新燃起,那一枪没有成功地到达木星。一片死寂。在联合国意料之中,也许也在那些帮助的人的意料中。

影片到这里结束我认为是最好的结局。拼尽全力最终一无所获,而这就是现实。巨大的阴霾下,有人叫嚣我不接受,敬佩你是个英雄,但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千万人能改变的。只有少数人,带着希望的种子在太空流浪,寻觅新的家园。

如果影片在这时放的是地球上的人一起唱歌,喝酒,拥抱,太空站的全体人员向地球致敬。影片深度应该会上一个档次。

刘培强擅自做主,把太空站所有燃料作为最后一把火力,地球得救了。那太空站的人员在休眠舱里醒来怎么办?他们被一个人的擅自决定舍弃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4

作为一部科幻片,一部被吹得很厉害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在科学设定上完全没有能过及格线。

全片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利用木星弹弓效应时,发动机受木星引力影响停止工作。这是对整个地球科学界和工程技术界的无情藐视。如果连木星引力将会引起的各种结果都没有计算,没有考虑,还流浪个毛。对已知的问题没有预案,这是不可接受的。出现危机,只能是因为意外。

在热核聚变已经轻松搞定的设定之下,甚至已经可以随便挖石头搞热核聚变,开卡车居然是非常了不得的技能,自动驾驶辅助驾驶都没有,这没法接受。

在发动机的附近没有建设备品备件库,非得千里迢迢用卡车运输,没法接受。

理应组织严密的地下城,随便找黑市弄个身份牌就能出去。这个设定糊弄外国观众或许还行,在中国,坐个高铁都要刷身份证,在线联网人脸识别。中国观众完全没法接受。

人工智能居然可以点火烧掉,没有联网没有数据备份,烧掉摄像头就可以干掉人工智能,诸如此类设定完全没法接受。

冲击波能够用1000马赫的速度推开地球,这个地球还能保持基本结构,没法接受。

人推人使劲去抵住一个东西,这是七十年代武侠片内力传输的设定吧?用在科幻片真的可以吗?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5

这部片子在春节上映后,一直是最大的流量片,N多个官方号的自媒体们,加入了讨论,关于此片的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到投资等各环节都有媒体进行过不少解说,虽然,有些解说资料也无从考证,但丝毫不影响媒体人的激情。

我是今天下午才刚看完《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这里仅分享几点自己的《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

首先,说说特效。

科幻片,不能不说特效,由于我所观看的电影院并不是非常高档的,所以,观影的整体效果肯定会打折扣,这里我排除影院的硬件因素,观完此片后,特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段是:吴京和俄国斯航天员,要出仓到外太空,夺取“领航号”的主控权。

他们在太空中的相互帮助、太空行走、以及最后俄国斯航天员被撞牺牲,都让我想起了好莱坞的一部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我个人认为特效可以与之媲美。当然,此片一路走来,特效部分很多,相对于其它部分的特效,此处的特效让我最为深刻。整体来说,我个人对于此片的特效给予8分以上。

其次,说说情节。

科幻片的情节,往往会被压缩,近而让整片的故事情节不怎么完整,观众会看得云里雾里,此片在开头与结尾都进行旁白的解说,这样就很好地将故事情节以更为完整和流畅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所以,看完此片,那怕你是小白、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观众,也能明白这片子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一句话概括:此片的故事情节,很通俗易懂。

再者,说说情感。

网上现在也有些文章在说此片部分情节过于煽情,其实,这要看这个“情”煽的是很“硬”,还是比较(此处就不用“很”来修饰了)“软”(即:合理),比如:吴京赴死时的煽情对话、韩朵朵的救援召唤,这些情节给我个人的感受是:有代入感。自己也感动了,稍微落了几滴泪,并不是很尴尬的“硬”煽情。

无论怎样,《流浪地球》这部国产科幻片,是一部值得推荐和肯定的好片,因为,此片让国人看到了国产科幻片未来的希望。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6

一提到科幻电影,你大概能想到的便是票房最高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阿凡达》等美国科幻电影,而中国科幻电影则一直不为人们叫好,可算得上谈资的科幻电影也为数不多,如今上映的《流浪地球》则肩负着国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情期待,中国虽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科幻电影拍摄,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投资、大制作,却一直缺席。

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因为其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的成功,拥有大批忠实粉丝,其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也将中国科幻电影推上了新的巅峰,尽管如今这部电影的诋毁之说愈演愈烈,但它还是有许多亮点的。下面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点评,或者说感想吧。

科幻电影少不了的是特效,人常爱说“五毛钱的特效”,但这部电影的特效却毫无堆砌感,尤其是对各个地标城市和地下城的呈现,着实使人震撼,俨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密不透风的生活,让人心中生畏,而对地下城人们生活的刻画也较为真实,各种行当的工作,形形色色的人们。“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说出这句话的是班长,韩朵朵则对她嗤之以鼻,这里韩朵朵的不屑态度和电影后期朵朵为了号召人们返回拯救我们的地球的全球广播形成对比,峰回路转。“老东西”韩子昂被压死前电影以插入的手法回忆了朵朵的身世,为他的牺牲增添了悲怆之感,回忆灾难前合家融融之乐,也使爷爷的死更加具有悲情色彩。这里不得不说的是,韩朵朵对于爷爷之死感情的表达渲染更具有爆发性,电影也给了她很多镜头,而刘启则表现的太过理智,电影只给了二三个镜头就过去了,也算是一个槽点。

电影的最后,地球成功的转向,远离了木星,拯救地球的计划却才正式开始,地球将进行二千五百年左右的漂泊流浪。这也警示人们,一定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家园。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7

《流浪地球》电影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电影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电影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电影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电影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8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回家的方向。这个春节,有多少人人被电影《流浪地球》深深震撼。有多少人被这句有关希望的比喻深深触动心弦。

影片主要讲述了,太阳迅速老化,很快就会吞没地球。人类空前团结,在死亡的漩涡中拼命挣扎,为了生的希望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将用两千五百年的时间,带着“家”在外太空中流浪。在穿越木星的过程中,受到阻碍最终克服困难的故事。看完之后,我的思绪仍沉浸在整个影片里。无论是救援队拼尽全力的救援,还是刘培强舍己为人的家国情怀,都使我热泪盈眶。人们对希望的无限追求使我感叹,为了希望,地球上的救援队不惜献出生命保护火石;为了希望外太空中的刘培强冒着生命危险砸开总控室的大门;为了希望,刘启一行人拼尽全力,点燃行星发动机;为了希望刘培强带着空间站弃车保帅。

整部影片不就是人们对希望的追求吗?从远古开始人类就开始追逐生的希望。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先祖们用石头、木棍打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文明。后来人们开始耕种,为了有希望存活下去,大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培育庄稼。后来到了工业___,人类为了希望,制造出火车、机器。就连面对世界大战,人类仍然没有放弃希望,齐心协力建造新家园。整个人类简史不也是对希望的追求吗?希望使我们这个时代更加美好。

面对野兽,面对灾害,面对污染,面对战争,面对死亡,我们选择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