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演讲稿3篇》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扬起和谐的风帆,驶向和谐的彼岸》。
风可以不懂雪的漂泊;雨可以不懂霜的寂寞;沙可以不懂漠的辽阔;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泪可以不懂眼的脆弱。但我们不能不懂精神文明的追求,不能不懂和谐校园的需求。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老师的评价。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理解老师,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从“小”做起。一个系部,一个班级,一个宿舍相对于整个学院而言无疑谓之“小”。宿舍亲如一家,班级团结互助,系部共同进步,这才是和谐之所在。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和谐校园的乐章才能奏响。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从“我”做起。水滴的汇聚才有了大海的澎湃;树木的汇聚才有了森林的风采;日月星辰的汇聚才有了天空的胸怀。
和谐是歌,高亢而激昂,但需要你的欣赏;和谐是花,美丽而芬芳,但需要你的护养;和谐是海,辽阔而奔放,但需要你的徜徉。
用我们的智慧与勇气,扬起和谐的风帆;用我们的激情与青春,越过汹涌的大浪;用我们的朝气与活力,搏击猛烈的风雨。当我们驶向和谐校园的彼岸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北大如何,清华又怎样,我无悔,我是黄河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国。每当你看到远处灯光璀璨的时候,除了对都市繁荣的向往外,可曾感叹过那万家灯火的和谐与安乐。每当你品味到父母烹饪出的美味佳肴时,除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可曾想到过那句国强民富的古语。当你感到生活艰难困苦时,除了咒骂命运的不公,可曾在面对朝阳时,感谢今天又给予你一个新的机会,就如同昨天一样。我是女孩子,即使是在苟延残喘的男尊女卑思想面前,依旧曾让我觉得不公,但家的温暖却也因此刻骨铭心。
依稀记得,当年还挺着一张英俊面庞的父亲和手掌不是很粗糙的母亲,还有一个调皮的小弟,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平房里,没有今天的冰箱空调,没有桌上的酒肉鱼面,最没有的是身上整洁漂亮的衣服,不过呢,当年的欢声笑语至今还在我脑海里回响,“木匠刷子”、“面粉饺子”,喜欢墨镜的小匣子,不知道他们听到这些昵称,会想起什么。但我想到了一个最普通的,爱。
太久前的事记不清了。只记得街道还是那条街道,只是人多了,楼高了。只记得亲人们一直都很喜欢在马路对面向我招手,只不过,现在我可不会蹦蹦跳跳的过马路了。只记得家门口的“风水”从没让我仔细欣赏过,可那些现代化的元素,他们却“走马观花”般的掠过我的生活。父母老了,弟弟成人了,不变的是依旧是那浓浓的乡情。不变的,还有每次出远门回家就躺在桌上等我的瓜果蔬菜、邻居亲戚的嘘寒问暖、几个点大的孩子围着我团团转。不变的还有,家门口的摊点总有那么几天少有人问津、讨厌的戴着红臂章的老大爷的纹丝不动的脸、小孩子们的吵闹总能引出的一些“唇枪舌剑”。这些都是我们小镇生活的一部分,没了他们,日子也太单调无趣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有一双无形的大手,一直在维持着小镇的宁静。
谈起爸妈,总有说不完的话,好像每句话都和他们的汗水扯上关联。记得老爸曾经拽拽的说:我十八岁的时候,一个人来到我们家现在的地方,建起一间房,还养两头猪哩。现在说起这事,我比他还拽。看着家里的房子变高变大,让城里人都羡慕。爸爸也不用东奔西跑,在家里坐等生意上门。而且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外人才能尝到妈妈的面点。弟弟的墨镜好不容易可以挂在脸上不再往下掉了。除了说一句,“好幸福”,其他都是多余的。数十年的家境变迁,数十年的不辞辛劳,数十年的欢声笑语,对于我,那是一种早已习惯了的习惯。但是,往事如风,离家求学的日子总免不了思乡落泪,尤其是无人在身边的时候。一句“家和万事兴,平安就是福。”足以伴随着我度过心结,并且永远伴随着我。有亲人的陪伴,暖暖地,很贴心。这就是我温暖的家,生我养我的地方。
提起我现在的日子,那叫一个安逸。大学的日子里,宁静又藏着竞争、欢乐又夹杂辛酸、平凡又孕育着希望。在这个独立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我喜欢的,也有我不喜欢的,还有我不理解的。不知道身边同学的记忆里会有那些新鲜热闹的事,可曾经的往事,我们肯定都不会忘。我仍然记得,当初独自离开家乡,带着青春热血走进了这里,忘不了,第一次坐在课堂上的陶醉,忘不了,第一次登台表演的狼狈,忘不了,集体宿舍里的南腔北调,忘不了,深夜独自一人想家时留眼泪。很多的忘不了,组成了我对这个“家”的喜爱和留恋,一切的喜怒哀乐都是一点一滴的滑过我的脑海,一切都包含着我的万千思绪。或许习惯了这个小天地,又或许喜欢上了这里的人,总之,感谢我的母校,尤其感谢这里的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的中国梦便是人文环境更加和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个人观点。
一、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有个简单明了的模型——乘坐公交车。公交车上可出现的矛盾不少,原因可能是挤着了,踩着了,碰着了;后果可能是生闷气、动口甚至动手。可是回头想想,这些往往都是发生在拥挤的车上,假如公交不挤,大家都有座位,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就会明显降低。挤迫的环境不仅使人们的物质利益得不到满足,更会导致大家情绪紧张、烦躁,彼此之间容易发生摩擦。所以,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是人际和谐的必要客观条件。例如加强城市绿化,会让人感到更加舒适;修建足够的公共健身和娱乐场所,可以给公民提供更多的情绪排解渠道;提高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更会在为公民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提升人们的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降低生活成本,减轻生存压力
一位前辈和我聊天,谈论食堂的清洁工没有公民意识,自扫门前雪,旁边明明有垃圾却视而不见,一点都不多干。我说这固然有关道德、责任感、公民意识,但也要看具体现实。清洁工工资多少?家里花销大不大?近年来清洁工工资涨了多少,物价又怎样?如果入不敷出,生活捉襟见肘的话,她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这时候我们要求她心态积极阳光,自愿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又是否合适?当社会要求老百姓要有公民责任的时候,社会又有没有尽到责任,有没有为大众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例如提高收入、公平分配、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在降低生活成本、减轻生存压力方面,政府正在通过调控物价、加大社保投入等方面积极作为,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努力营造社会公平
“不患寡而患不均”并非绝对真理,但不公平肯定会让弱势群体心理不平衡,而心态失衡则一定会对人际关系和谐造成消极影响。杜绝歧视、消灭特权,打造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司法公平的社会环境是时代发展潮流,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强有力支撑。
四、培养从容心态
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永远的好运,也没有无穷的机遇······人们面前的世界总是复杂的、充满压力的。然而也正因如此,生活才丰富、多彩,并充满着未知和惊喜。面对生活,我们在积极奋斗的同时,不要忘了应该从容些。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不要因为些许误会而睚眦必报,不要因为陈年旧事而耿耿于怀,须知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海纳百川只因胸怀的浩瀚与广阔。
五、主动提升素质
国民素质低不是中国特色;个人素质低也绝不是一份荣耀。不冲厕所、乱丢垃圾、横穿马路、出口成脏······我们是否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是否抵触来自外界的批评?知荣知耻是为人根本,主动提升素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对自己多提要求,行为就会更加合乎礼节,冒犯别人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人文环境自然会更加和谐。
总之,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政府的责任,是其他社会团体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没有人愿意生活在相互埋怨的环境中,没有人喜欢埋没于尔虞我诈的社会里,我们都向往和谐、稳定、安全、舒适,那么,作为社会的每一份子,让我们携手努力,向和谐与文明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