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演讲稿 > 环保演讲稿 >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学生(汇总三篇)正文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学生(汇总三篇)》

时间: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学生(精选3篇)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学生 篇1

绿色代表着活力,象征着生命力。这种“绿色”正是自然界、一个民族乃至个人所应具备的。

对于自然界中的绿色,很容易就让人想到森林、草原等一些绿色植被。可如今植被破坏严重,其导致的荒漠化、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时有发生。正如最近发生在菲律宾的泥石流,顷刻间就活埋了几千人。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难道非要灾害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才开始反思?如今中国的状况就很令人担忧。尽管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破坏植被的行为仍在进行。此时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当孙悟空把“月光宝盒”扔在一边,想跟观音姐姐决斗时,唐僧赶忙就叫孙悟空别乱扔它,以免砸到花花草草……你看,在那情况危急就要发生一场格斗时,唐僧仍不忘徒弟要保护好花草。这难道不能引起破坏植被者的反思吗?

个人也需要“绿色”,这种“绿色”就是代表一个人所应拥有的活力。拥有活力的人通常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这种活力最终将引领他走向成功。正如110米跨栏的世界冠军刘翔,当他面对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阿姆斯特朗时,没有因此而低沉,相反从他赛前那轻松的脸上看出,那时的刘翔充满了活力与斗志。当然,刘翔最终成功了……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学生 篇2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想必大家应该听说过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这句话:“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也都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印象里,英国人因为无规划扩大生产,排放废弃;在1873年、1883年、1892年发生了三次伦敦毒雾事件,侵吞了1800人的生命做为赔偿,因为空气污染,20__年,中国首都北京,一月份仅有4天空气质量达到优良——这一切,难道不是人类为了追求物质生活所带来的灾害吗?

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里,许多人为眼前的利益忙碌着,甚至不惜牺牲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惊人的改善。可我不禁要问:“这就是人类千百年来夸父般追逐的那个梦想吗?如果山穷水尽了,还会柳暗花明吗?听到这里,大家应该猛然醒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1972年6月5日到6月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6月5日也被确定为世界环境日。

而现在,我环保我参与,绿色与我同行这个严峻而又紧迫的命题,如今重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有人问:“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就这么简单吗?对,就这么简单,请记住,你与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会是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参与环保,从我做起,就要从思想上崇尚环保,从参与环保为荣,破坏生态为耻,有些看似点滴的破坏,就会侵蚀着坚固的根基,参与环保,从我做起,就是要在日常中体现。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平凡与不平凡只一步之遥,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开始,绿色环保,与我同行。

绿色环保教育演讲稿学生 篇3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所共同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加强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措施,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是进行环境教育、推动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程。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如何?主要存在问题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希望能借此促进小学环境教育的深入和持续发展,为小学环境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做一名漫漫环保路上的探究者。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环保、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各级各类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更新了环保观念,提高了环保意识,创造了许多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环境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纵观社会发展的形势,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

(一)、环境教育的意识增强了,但还较滞后。

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竭、森林锐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虽然引起师生的警觉。绝大多数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许多人未能树立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教育奠基意识。不少学校也未能把环境教育摆

上应有的位置,认为它与升学率不挂钩,抓不抓一个样,抓得好不好一个样,将它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还是显得滞后的。

(二)、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加了,但还较匮乏。

通过环境教育的宣传和发动,环境教育课的开设和教学,师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增加了,许多教师对臭氧层耗损、土壤酸化、温室效应等常见的环境污染情况都能作出一些解释,但许多教师说不出上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教师如此,学生的情况更为糟糕。

(三)、环境教育列入学校课程,但师资紧缺。

环境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目前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教师,大部分缺乏专门的学科知识,活动起来有时力不从心。环境教育课的任课老师都由班主任或二线教师兼任,几乎无一专职环保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四)、环境教育的活动增多了,但途径偏少。

许多学校每年真正开展的环境教育,主要是日常大扫除和清除白色污染等环境卫生教育,利用环境教育日进行一些黑板报、手抄报、绘画评比。活动虽然增多了,但开展综合性的,系列性的,有主题的环境教育活动比较少。有些学校和教师虽有这方面的主观要求和想法,但操作中困难较大,也就“知难而退”了。

而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师轻视、忽视环境教育的主观因素,也存在着师资差、资料缺、没有形成环境

教育的大气候等客观因素。

二、解决策略:

针对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我认为重点应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习环保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环境教育认识。教师(本文来自:千叶帆文摘:环境教育讲话稿)是教育的关键,学校应该组织教师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自觉地、认认真真地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从而自觉克服环境教育是“份外事”的可有可无思想和环境教育是“长远事”的慢慢来的思想,同时增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

其次,要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技能。学校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在提高教师环保认识的同时,学校要培养专兼职环保师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依托课堂渗透,丰富环保知识。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现行的小学教材中许多知识内容与环境问题的联系十分密切,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归类整理,并适当拓展延伸,形成一个个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可以是:第一,凡课本中直接讲环境保护知识的部分,则讲深讲透,不折不扣,教好教活;第二,凡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则作必要的引伸、拓展和补充,使之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凡与环境问题确有联系的内

容,则要讲清这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扩大视野,善于联想到环境问题。例如:①在讲述常见的动物、植物时,则可渗透一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活,生物的生存受到光、大气、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等内容。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②在讲述人与环境时,则有意识的渗透人既可对环境造成危害也可改造环境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的饮食、人的呼吸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在讲述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则可以渗透环境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的生理活动又能改变环境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正确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植树造林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④在讲述生态系统知识时,引导学生树立生态观、资源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让学生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人类如何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开展课外实践,提高环保能力。

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知识的学习、思考与实践的综合探索。因此,实现环境教育由知识传授向以树立环境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更具有艰巨性。只有通过课外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通过动手做、用眼看,认识和了解环境,以达到提高环境意识的目的。我们开展课外实践的主要方式有:1、走访、调查。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既可以参与调查、走访,又可请有关人士

到学校来做报告。 2、收集、考察。如考察环境状况,了解污染源,同时收集相关资料、样品。3、实验、制作。不仅从验证性的角度,还可以从实验材料的角度考虑,如用废弃物品做实验材料。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做水的净化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水受污染的途径和净化的方法,从而启发学生节约用水,渗透环保教育。4、记录、描绘。用数学或美术的手段记录现象和结果。5、展览。作为活动成果的展示,如剪报、手抄报、摄影绘画的图片、小论文、小制作等。展示学生的环保作品,激发他们的热情等。

把小课题研究的形式,作为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另一重要方式。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注重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看,它很适合开展环境教育。如可以开展 “家乡动植物变化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调查”等小课题研究活动。

(三)、自编校本教材,拓宽教育渠道。

仅仅依靠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缺乏具体形象性,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遥远,学生感受不深。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和特定的纪念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自编环保教材的探索,在调查走访,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以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编写环保校本教材,作为环境教育教材的补充,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