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记叙文 >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精选11篇)正文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精选11篇)》

时间: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那么,记叙文应该怎么写呢?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篇1

一、写作类型

1、顺叙法:时间依由先到後,空间由近及远,逻辑依因果排列。

2、倒叙法:先叙述结果,再叙述理由或事件本身。而在叙述结果或理由或事件时,还需依时间的先後,空间的近远排列。

3、侧叙法:看重题意的某一点或某几点来写,其余部份带叙或不叙。

4、带叙法:记叙一人或物时,附带叙述另一人物。

5、归类法:众多的人或物,可归类叙写。例如写“我们的学校”可分成校景、上课情形、学生的活动等类分别叙写。

6、映衬法:对人物的褒贬,不做正面指出,而用反面的事物来衬托。

7、细叙法:在某些细微末节上详加叙述。

二、开头的写法

1、精彩开头法:由事件最精彩之处开始,回头再叙述经过。此法最吸引人,但开头易离题例:“卖报!卖报!”街角又传来熟悉的声音。“今天的消息非常好哇!一份八块钱。”他今天叫声似乎特别凄楚,我眼前那瘦小的身影在我脑中盘绕,久久不去。(第二段)每天早上我上学时常在街上遇到他……

2、观感开头法:由作者对整个事件的主观意见开始,然後再记叙事件。此法在记叙的笔法中夹带论说抒情,使富富变化,然开头的观感需精简,否就文体就不统一了。例:在这错综复杂的社会上,有各种不同境遇的人:有的孩子生长在富裕的家庭里,每天挥霍无度,不知道奋勉向上;有的孩子虽然处在贫穷的环境中,却能赚钱贴补家用,这种精神实在感人。每天早上我经常在街头上遇到的那个报童,就是个坚强向上,孝心感人的孩子。

3、顺序记叙法:从事件发生的第一步开始记叙,或事物的逻辑自然顺序描写。此法最容易但易流於呆板。例:每天早晨我去上学时,总会在街上遇到一个卖报的孩子。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赤着脚,披着头,一边走,一边叫,很可怜的样子。本来我很少买报纸的,可是今天听到那凄的声音,实在可怜,就向他买了一份报,而且和他谈了一阵子。

三、结尾的写法

1、观感结尾法:就最精彩的部份抒发自己主观的感受、议论或抒情。

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於那个报童,我由同情变为无限的钦敬。他虽是一副弱小可怜的样子,但在精神上却是个击不倒的巨人。我想他将来的成功是可以预期的。

2、含蓄结尾法:不明白表示自己的观感,而含蓄的回味方式表出,最耐人寻味。

例:目送那报童瘦小的身影逐渐远去,终於消失,我兴起无限的感想,宛然觉得他的身影像参天的巨人,面对着他,我觉得藐小惭愧。

四、各类记叙文写作重点

记叙文可分五种: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叙事的、游记的。

一、以人为主的写作方法

1、背景、形态。这两部份可依需要而顺序对调。以映衬法写其背景,如写家人,就写家境;如写伟人,就写时代;如写学者,就写当时学术思潮等。以细叙法写其外在相貌

2、个性、情感、思想等。描写人的情感,用其语言,不如用其行事来得深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藉其父亲在月台上困难地爬上爬下帮他买橘子,以描写父爱。

3、记其特殊事件。如果是写自己的亲人或好朋友等,需记其与众不同之处,或对自己有特殊意义之事。如果是记载伟人,需记载其大之事。如果是记载某一平凡人的特殊事件,则应特别重视该特殊事件的描写,甚且可忽略其余与该特殊事件无关的部份。

4、记叙多人,宜分主客。多用映衬法,注重修辞学。

二、以物为主的写作方法

1、包括动物、植物及无生物等。要兼俱动态静态的描写。

2、要兼俱外在特徵及内在象徵。如骆驼的耐劳、莲花的不染、窗的展望。并可讨论其哲理,抒发其教训。

3、多用修辞。

4、并记二物时,可记其相似点:先记甲物,次记乙物,最後并论。也可记二物相异处,结论可记其价值之取舍。

三、以景为主的写作方法

1、要掌握景物的重点,做深入的观察和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可做空泛的描述。

2、要注意层次的变化,中心点的景物描绘最详;离中心点稍远,较无关者描绘较淡;如此层次愈远,描述愈少。

3、只描写静态的景物易流於单调,要插入动态的事物,以对照生动化。

4、多用拟人法。

5、要渗入作者的感情,藉景抒发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

四、叙事为主的写作方法

1、记叙事情必需注重该事的完整性,亦即要注重该事的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等三部份,必需交代清楚,不可前後矛盾。其顺序之安排有两种:

A:顺叙法:发生、经过、结果。

B:倒叙法:结果、发生、经过。

2、与事的因果有关的才写,无关的不写。

3、要选取事情精彩部份详细描写,切忌流水帐的叙述。

4、叙事离不开写人,但需以事为主,以人为辅,不可宾主失次。

5、叙述的人称要统一,或用第一人称、或用第三人称,前後必需统一。

6、叙述事情的结果,要加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评价。

五、游记的写作方法

1、走到哪里,就叙述那里的事物,就是游记式的文章。所以游记式的文章,要把作者的行动交代清楚。例如参观一所学校後若记载:“校舍宏伟,操场是一片青绿的草,学生们都爱好各种运动。”就不是游记,因为没有包含作者的动在内。应这样描述:“远远地就看到那宏伟的校舍。走过穿堂,绿茸茸的操场便映入眼里。学生们都活活泼泼地做着各种运动。”

2、观察事物,必需用到视、听、感、想、做等五种经验。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篇2

1、篇末点题法。这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点明题意或者能够引发读者丰富想象力。例如《井》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这就是我们村的井。”这个结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既简洁明快,又有点题的作用。再如《故乡的`榕树》的结尾:“我爱故乡的山山水水,更爱故乡的大榕树。”这句点明了题意,也对自己热爱家乡,喜爱榕树的情感作了一个总结。《小镇的早晨》结尾“小镇的早晨多美呀!”是对“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三段的一个总结。

2、点明中心法。有些文章,还常紧扣中心来结尾。比如《第一次拖地》一文的结尾看着干净的地面,我觉得收获很大,因为我不仅学会了拖地,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前虚心请教,掌握要颔,学会做事就不难了。

3、水到渠成法。许多人写事、写景、的文章,在叙述事件,介绍人物或描写景物后,文章也就自然结束了,这种结尾的方法就叫“水到渠成法”。像《恩来练字》这篇文章,写的是“恩来练字”的事,结尾写道:“恩来又拿起毛笔,把那两个字认真地重写一遍。”这种结尾,自然,朴实,让读者觉得可亲、可信!

4、直抒胸臆法。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是不能打动读者的,这情感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尤其到了结尾,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高潮,往往要直接抒发出来,我们称它为“直抒胸臆”。如《在九仙山上看日出》的结尾:“啊,整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这景色感染了我,激发了我,我仿佛已经融入到朝阳的光辉中。

5、首尾呼应法。有的文章首尾呼应,给人结构完整、严谨;上下连贯,逻辑性强;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印象深刻,弥久不忘等效果。如《九寨沟》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是对第三段的总结,“异兽珍禽”是对第四段的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是对全文的总结,又和“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呼应。《白鹭》“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与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相照应,且变化中又强调。

一、记事记叙文的结尾

1、自然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很容易,事情记叙完了,结果也出来了,文章也就结束了,这就是自然式结尾。

2、总结式结尾

事情记叙完了,总结一下收获,常用递进关系的复句来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3、启发式结尾(也称“明理式”)

这种结尾是把通过某件事之后所得到的启示、明白的道理写出来,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4、疑问式结尾(也称“反问式”)

事情结束了,作者为了强调自己明白的道理或启示,故意用问句或反问句收尾,既表白了自己的意愿,又激发读者的思考,起到强化中心的作用。

5、梦幻式结尾

这种结尾属于想象、寄托型。也就是不直接写事情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有可能不是一种情况,就用“做梦”的方式,来表现寄托意愿或结果。这种梦幻式很有意思,引人暇想

6、引歌引言式结尾

有“引歌引言式”开头,也有“引歌引言式”结尾。根据事情的内容与中心,选择恰当的名言古语或一两句歌词,做为文章的结尾,富有鞭策、指引、激励的作用。

二、写人记叙文的结尾

写人记叙文的结尾也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总结式结尾

在文章的结尾,对所写人物的表现、品格进行总结。

2、赞扬式结尾

在结尾,用歌颂的语句来赞扬人物的品格,突出和点明中心。

3、抒情式结尾

在结尾,反悔自己对人物的赞扬、歌颂、敬佩之情。比如:《我的老师》一文的结尾:

啊,敬爱的王老师,您就是这样,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呵护着我们;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无怨无悔地哺育我们成长;您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好老师而骄傲、而自豪!

4、议论式结尾

用议论的语句来阐述自己对所写人物的看法、观点,强化文章的中心。

5、篇末扣题式结尾

这类结尾同总结式结尾一样,是最常见、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所题目或有关题目中的“题眼”写进结尾里。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3

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叙述和描写。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

叙述在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段描写抓住山色、溪流、野花这三种最能表现天山特点的事物,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现出来。既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也增添了作品的文采。我们在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描写来表现形象,借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感染力就一定能有所增强。

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如果说叙述是纵的绵延,那么描写便是横的扩展。一篇文字若无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描写,则会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实际上,成功的作品中,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我们所选优秀作文,《奶奶与花》就是叙述与描写交融在一起的,近似于一线串珠式的一篇记叙文。

文中以时间为序,先从小时候家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叙述开始,然后再描写人物行为语言、花的'形态、气味。从而表现我“深深地爱上花”的过程。接着叙述自己病中见到花的情景,描写花的形态,写出自己感受到“花能给人一种强盛的生命力”。接着是叙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识愈来愈深”又通过对“死不了”“仙人球”的描写,感悟出“花,让我感到一种无尽的生命力,一种明亮的期望”。第五自然段叙述自己养花的过程。这里又运用描写的方式,描绘出花园的美丽,各种花的特点,表现出花可以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段描写是比较突出的,描写了花的各种色彩,各种形态,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绘色绘形,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了把文章写得曲折有致,第七段、第八段叙述搬进高层楼房前、后我与奶奶对花的珍爱,对小花园的怀念,这里又有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为“小花园”遭到破坏,我和奶奶沉痛心情做了铺垫。

这篇文章用叙述的方式。介绍了事件发展曲折过程,使文章头绪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环节突出。这是文章的一条线。在每个重要环节上,作者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行为、场景、物态,内容丰满。叙述和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作文时,恰当地运用叙述与描写,做到有机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熟练掌握叙述与描写的功能,注意二者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交通的关系。根据作文内容和思想表达的需要,交错运用。

二、在描写范围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的地域景物或事物状貌时,(例如《天山景物记》等一些游记式的文章)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有一个逐步转移、推进的过程,那么这个线索或过程就要依靠叙述来表现。如我们常讲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其中对“移步”的交代,往往需要叙述。用时间推移来描写事物或人物的发展变化时,对每个阶段的交代,一般也是要运用叙述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描写的条理性要依靠叙述来体现。

三、在写故事情节比较强文章时,人物的语言,行动往往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情节又要依靠叙述来展开,这就需要描写人物语言行动与铺叙故事情节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要把叙述故事融化在描写中,或把描写融化在叙述情节中。我们仔细玩味一下作文《奶奶与花》,其中有些地方就是把描写与叙述这样融合在一起的。

小学英语作文写作技巧「解析」 篇4

小学英语作文写作技巧「解析」

一:用介词短语替代从句,例:

原句:While they were play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修改后:Dur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原句:When you come to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right.

修改后:At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left.

二:删除诸如“who is”或”that is“之类的关系代词,变从句为短语,例:

句:The novel, which is written in three parts, told a story that took place in the Middle Ages.

修改后:The three-part novel told a story set in the Middle Ages.

注:把句中的”three parts“改用形容词来表达,节省了四个不必要的单词”which is written in“。我们经常可以将关系代词如”that“去掉,这只会引起最少的变动。

三:剔除你不需要的单词,例:

Two joint partners will present their views over a long-distance telephone call.

写完这样的句子后,你自己再读一遍,挑出单词”joint“和”telephone",注意删去不必要的词。

英语写作注意两点

一、先审题,弄清写作要求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也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如果写偏了题,语言表达再好也很难得高分。审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1.认真地看两遍题目,包括提示,全面了解写作要求。

2.理清思路,确定体裁、框架结构和内容。

二、用英语进行思维英语写作时必须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

从现在起应逐渐加大阅读量和听的'输入量,将阅读、听力训练与书面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方式。在话题讨论和写作中经常运用所学到的表达方式就会有所创造。还要尽量做到“五多”:多看、多听、多思考、多用心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人和事、多用英语说和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小学生记事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5

小学生记事作文的写作技巧

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

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

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篇6

记叙文是以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景,组织语言材料,编写成文。

一般说来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写作时要表达清楚。

记人时,要注意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事迹等;叙事时要描写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前因后果等。

写作指导

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

在写这类记叙文时要做到:

①要认真审题。

弄清题干的每一个字,明确要求我们写什么。

②要精心选材。

无论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还是别具特色的偶然事件,都必须具有典意义。

③重组材料,确定要点。

要分清主次。

主要材料要详写,对次要材料要学会概括。

④要学会推波助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切忌平铺直叙。

⑤要有真情实感。

有叙事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字里行间,在适当之处或议论、或抒情,使主题得到升华。

⑥要有新颖别致的开头和结尾,注意段落的过渡和呼应,特别是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

⑦人称统一、线索明确。

记叙文可用“你、我、他”三种人称,但如果题目要求你使用某种人称,则必须遵循要求;叙事类记叙文一般按照事件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叙述。

⑧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一般的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当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对它们的使用要特别慎重,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必须用到时,也尽量简省笔墨。

千万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扭曲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常见问题】

1、 要点不全。

要点是否齐全通常决定文章的档次。

书面表达要上档次,要点齐全是关键。

要点提示类书面表达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看图作文则常会由于学生观察不细心等原因遗漏要点。

2、 线索不清。

有些短文条理混乱,主要原因是没有确定好写作线索。

叙事类文章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

3、 时态不明。

叙事时时态混乱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

叙事类记叙文所记的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用过去时,有时也用现在时。

4、 主次不分。

有些同学写作时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写出来的东西主题不突出,显得呆板乏味。

【重点攻克】

一、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

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二、如何过渡衔接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解析 篇7

苏轼曽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的说:“打开电机,吧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然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的说:“画一条线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8

一、抓住事物特征,表现个性。世界万物,千姿百态,但林林总总的物类均有各自的特征,以其独有的特色呈现于人的视野。只有抓住了它的。独特之处,才能反映独特的个性,并且由这独特个性,体现出作者对此独特形象所蕴含的意旨来。这就需要我们敏锐精细的观察和对其特征的事物深深地感受。

二、多角度描写,绘声绘色。或全面绘景,概括描写;或局部观察,精雕细刻;或粗笔的略写,或细笔的详写;或闲适的静态描写,或活泼的动态刻画;或写质地、形状、色彩,或写视觉、听觉、触觉;或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或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或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联系时间的变化,或联系地点的转变……总之,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细微的描写,才能收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三、充满情味,寄寓旨意。写人应描摹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肖像,不论是细节刻画还是白描手法,都要紧抓主题捕捉特征,以形传神,不可为描写而描写。状物也是这样,状物的目的不在于客观再现物的本来面貌,而是借物的个性、特色的描摹,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某种情味、趣致、情感,体现某种哲理、神韵、美感,以使文章旨远意深、形神俱备。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篇9

一篇记事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所谓记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要记事就要学会叙述。

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件的发展变化描写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学会讲故事,把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常见的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在作文的分说部份,因此学会了叙述,就学会了写作文。如何做到叙述时要详略得当,条理清晰,不记流水账,是这一章学习的关键。

一、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

顺叙:按事情自然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起因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经过则要详细描写。

二、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叙一段过去的或相关的事—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要表达写作目的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要事情,插进一段过去的事,或者相关的另外一件事,使叙述更加有声有色。在插叙结束后又回到主要事情的叙述上来。

不论是以顺叙的形式还是以倒叙的形式开头,都可以在叙述中间插叙一个与事件相关的片断。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运用插叙要注意三点:

一、安排插叙要根据主体的需要,切不可盲目追求形式的新奇而滥用。

二、要注意整篇文章的详略。无论插叙什么内容,它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只能作为主要情节的陪衬、补充。

三、插叙完以后,必须要回到原来记叙的事情上去,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转换要自然适时。

三、”倒叙法”开头:

用倒叙法开头的文章,开头不是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基本情况,而是先简单说说现在的情况,然后用一句话从现在的情形转向对过去情景的描述。先写结局后补写原因、经过。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10

一 激活思维,是快速作文的关键

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人为文章精雕细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有人即兴作赋,七步成诗,倚马可待;更有人在大喜、大悲之后,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

进行精雕细刻的写作是必要的,具有倚马可待的能力也是可能的。据测定,十二岁的小学生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心理发展水平已相当完备,已经具有作出假设,进行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的能力。中学生在智力发展及心理表现上比小学生更为成熟。中学生的头脑还有广阔的天地有待开发,是完全可以承受快速作文训练,以达到奋笔疾书,倚马可待的水平的。

但大多数人总感觉中学生的生活单调、枯燥,没有素材可供写作,更不要说快速写作了。出现这种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都是主观原因,决不能归咎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素材可供写作,而是我们的写作欲望未能激发,写作热情未能调动。从小学到初中,我们读了七八年书,学过几百篇课文,阅读了不知多少篇课外读物,交往结识了数以千计的同学、朋友,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能说我们的生活枯燥、单调吗?古时尚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科学发达、交通便利,知识信息密集,传播大大加快的今天,我们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学生的见识应该是远超古人的。

但一般学生又确实感觉生活单调、枯燥,无素材可用。尤其在作文题目出得偏、窄、怪时,学生理解题目难,选择材料难。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无从下笔。因此,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课中都感觉时间紧张,能在规定的90分钟内完成作文已实属不易,想要进一步提高速度似乎是不可能的。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点去领会文艺作品,那就不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作文也是一种文艺作品,命题之后,我们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点”去领会题目,就无法使我们的内心产生反响与共鸣。当然,我们也就无法使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思维不能活跃,潜能也就不能发挥,行文都很困难,提高速度当然更不可能了。

由此看来,激活思维,是快速作文的关键。

二 如何激活思维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遇上了一个“容易”的或者“熟悉”的作文题,写起来就顺手多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行文速度也大大加快。遗憾的是这种机会似乎并不多。

实际上,任何作文题目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变换一下题目,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把这些“偏、窄、怪”的题目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题目也就变得熟悉了,容易了,不成其“偏、窄、怪”了。

所谓换题,即改换思维的角度。中考作文题《伸出友谊的手》,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题目的变换,就可以找出我们熟悉的材料来。如:从人际关系方面,可转换成《同学情》;从社会影响方面,可转换成《路遇》、《乘车记》;还可以转换成诸如《邻里之间》、《运动场上》等等。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选材就有了根据,就可以活跃思维,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可以说,任何作文题,都是可以通过变换来改换思维角度,激发创作冲动的。例如《小小荒。唐》这一文题,它很容易使人走入死胡同,无从下手。其实,只要了解了“荒。唐”的词义:错误得使人感到奇怪。我们就可以变换这个题目,找出新的角度,从而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我第一次炒菜》、《童年趣事》;也可以从人际交往中选择:《**》、《一件小事》;甚至从最平常的题目中,也可以找出新的角度:《运动场上》、《野炊》不都可以发生小小的荒。唐事吗?

变换出来的这些题目,比起《小小荒。唐》来,我们会觉得非常熟悉,它所要用的材料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这样,我们的创作冲动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写文章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这种变换,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比比皆是:《分马》未必不是《**》?《社戏》难道不是《我的小伙伴》?《驿路梨花》不就是《在学雷锋的日子里》?因此,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选材就有了根据,就可以活跃思维,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曾有学生在掌握了这一方法之后,将《我们面临中考》这一作文题目转换成《车祸》。在谈构思时,他说,初三时,他就读的某校为了创收,将操场向社会出租,变为夜间停车场。结果,早自习时,司机们出车,马达轰鸣,喇叭声声;晚自习时,司机们回场,又是喇叭声声,马达轰鸣,使学生不能安静地自习。无奈,只好转入一所无操场的学校,满以为这下可以安静了。谁知,一个月后,学校为了提高教师收入,改善办学条件,破墙开店,将教室下面的房子改为批发部做生意。每天提货的汽车、摩托车络绎不绝,车声、铃声喧闹不已,连上课都无法安静了。这一“车祸”使他极为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作文中呼吁:给我们一方净土,让我们放下小小的书桌。救救孩子!

《车祸》的构思极为新颖,主题也非常积极,紧扣了我们的生活,又深刻的针贬了时弊。这就是激活思维的功效,这就做到了思维发散。这一更为广义的“车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从熟悉的生活中去选择材料,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由此可见,换题在激活思维,拓宽思路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练习:多角度变换题目

示例1《运动会上》

变换:《他真了不起》 《啦啦队小记》 《伸出友谊的手》

示例2《这场**终于平息了》

变换:《邻里之间》 《记一次大扫除》 《小小荒。唐》

示例3《邻里之间》

变换:《**》 《伸出友谊的手》 《变化》

示例4《放学路上》

变换:《车祸》 《球迷与书迷》 《雨中情》

理解:1.题目之间是可以互为因果,扩展变换的。

2.换题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角度,拓宽作文的思路,以便更好的选择材料。不能违背原有题目的要求,只能在原有题目的范围内去变换题目。

三 如何选择材料

多角度变换题目,目的是为了激活思维,打开思路,从而去更快的选择材料。快速作文时间短,我们无暇仔细思考,需要倚马可待的功夫。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做到这一点。如何做到“胸有成竹”呢?

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之中,生活中的素材是可以提炼出作文的题材的。小到洗脸刷牙,大到山崩地裂,都可以提炼出作文的题材。生活中的任何素材只要经过恰当的加工,都完全可以使用在我们的作文里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洗脸刷牙,这是极为普通的小事例。但就是这种事例,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事件的主题。诸如父母的关心爱护或娇宠溺爱,子女的勤劳朴实或懒惰任性,兄弟姊妹间的矛盾冲突或互谅互解,这些琐碎的凡人小事,只要经过适当的加工,它们都能成为我们作文的题材。如《洗脸》:

你说烦不烦,洗个脸妈妈都要罗嗦。

“擦擦脖子……洗洗耳朵……”她又不厌其烦的开始唠叨了。

每天都这样,我都十五岁了,她还把我当小孩子。还不能不听,如果略有“不轨”,她会亲自动手操作。这不,洗完脸,我把毛巾一搭,还没转身,“你啊……你……”妈妈就过来了。一边拧毛巾,一边又开始数落我,“……这么大的人了,还要……”你说烦不烦?……

再如《刷牙》:

“奶奶,牙刷呢?”

“奶奶,牙膏呢?”

“奶奶,热水呢?”

“奶奶,……”

奶奶真拿她没办法,这小祖宗,什么事也不会做,可就会使唤人。这洗个脸刷个牙,实在不难吧?她偏要喊得惊天动地……

这两个片断,不都有积极的主题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吗?

生活中的素材当然不止是洗脸刷牙,还有更多更多的材料。一天当中,会发生许多事情。如果我们把它列成提纲,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写作的材料。

设题《我的一天》,使用记流水账的方式列出提纲:

1.早上起床晚了,未吃早饭就匆忙骑车上学。

2.路上车坏了,总也修不好,急死了。后来一个过路人帮忙修好了车。

3.在校门口买了早点,进校又被值勤的老师拦住,吃完早点才能入校。早自习未赶上,被班主任训了一顿。

4.放学回家,父母都不在家。自己煮饭,半生不熟的,只吃了个半饱。又不敢睡午睡,怕迟到,看了一中午的书,头昏脑胀。

5.下午上课打瞌睡,又挨一顿训。

6.课外活动时在走廊上踢球,违反了校规,球被没收了。

7.放学回家,父母回来了,看见夹生饭,数落了好一顿。不过,总算吃了一顿舒服的晚饭。

这是一种流水账式的材料,但稍加提炼加工,就可以化为作文的题材。如:从材料4中,可以提炼出自己动手、不做小皇帝的主题(《我第一次_》);从材料2中,可以提炼出互相关心、乐于助人的主题(《路遇》);从材料3、4、5中,可以提炼出要注意劳逸结合,不然则得不偿失的主题(《有这么一个少年》),从材料7中可以提炼出赞美亲情的主题(《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材料1和6用在《有这么一个少年》中不也可以吗?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发现。

这仅仅是一天中的部分材料,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天中发生的事例是远远不止这些的。如果我们不局限于一天,而是从几天,几个月,乃至几年中去提取材料;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自己一个人,而是从众多的熟悉的人物中去提取,去发掘材料,那么,材料的来源就更广泛,真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我们就会惊喜的发现:材料到处有,只要伸伸手。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11

还以《野炊》为例。如果从洗菜开始,从切菜开始,从炒菜开始,甚至从吃菜开始。下笔就扣住题目,下笔就进入主体,下笔就出现了人物的性格。这种开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使人思路清晰,有时还会使人出现灵感,产生

有位初中生在快速作文训练中,把《野炊》变为《伸出友谊的手》后,开头是这样写的:

真是越急越添乱,刚把菜倒进锅子,“哗”的一下灶塌了。还真亏躲得快,要不非烫了脚不可……

这样的开头,下笔就进入了事件的开端,人物的性格也开始展现,主要情节也呼之欲出,思路已经很清晰了。它已经为文章的主体奠定了基础。在写作文章时,有了这样的开头,肯定能使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速度。更重要的是,这种开门上山式的写法,还可以避免开头雷同,读来颇有新鲜感。

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这种开门上山式的开头也比比皆是:

《羚羊木雕》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那只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

《夜走灵官峡》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我顺着铁路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只听见各种机器的吼声,可是看不见人影,也看不见工点。一进灵官峡,我就心里发慌。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醉人的春夜》

“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头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

《七根火柴》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就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范进中举》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户道……。

《卖蟹》

麦黄蟹,豆黄鳖。

麦子黄梢儿的时候,蟹子顶盖儿肥。公的满膘,母的饱籽,肢脚尖里都是肉。把刚下网的新鲜蟹放锅里一蒸,清汤白脑儿,紫盖红螯,剁下姜,浇上醋,谓之姜汁蟹,实在是一盘下酒的佳肴。

练习:为下列题目书写开头。

《我第一次__》《野炊》《有这么一个少年》

示例:《野炊》

1.柴又湿,灶又浅,鼓捣了半天,火没生着,反倒惹了一肚子的气……。

2.一揭锅盖,傻眼了,一股糊味扑面而来。一锅饭煮出了三种颜色:上面是黄的,中间是白的,底下是乌黑的。

3.“今天我什么也不管,就等着吃现成的,看看你们谁能表现出最高水平。”一到目的地,周老师就大声宣布。这可糟了,在路上不该吹牛。这下,自讨苦吃了……。

提示:这种开头可分别从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方面入手,直接入题,进入事件。

要求:1.要开门“上”山。

2.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

3.每个题目各写三个开头。

六 辅助训练

快速写作法只是一种方法,不是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武功秘籍”。不要以为知道了这么一种方法,或者背熟了这种方法,就学会了快速写作。要想获得快速写作能力,平时仍然需要进行辅助性训练。

训练方法:

1.提纲训练

一个良好的文章开头必然伴随着文章的构思。在完成作文开头练习时,要结合训练为文章作提纲的能力。这种结合式训练既能提高我们的布局谋篇能力,又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我们在写作时易犯的毛病。

2.片断描写训练

文章都是由一个一个片断组成的,进行片断描写可以培养我们的选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这种训练简便易行,费时不多,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两种方法,是快速作文的基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要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能坚持不懈的练习,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惊喜的发现,自己已经具备了倚马可待、即兴成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