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素材 > 作文素材【8篇】正文

《作文素材【8篇】》

时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作文素材【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优秀作文素材 篇1

流浪不一定迷路。——『魔戒』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菜根谭』

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世界时,我们才真正生活在这世上。——泰戈尔

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莫峻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代替的。——余华

给自己一点时间,别害怕重新开始。——威尔·鲍温

所有你乐于挥霍的时间都不能算作是浪费。——约翰·列侬

世上竟会有那么多悲伤。不过没关系,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李娟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米兰·昆德拉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世说新语』

作文写作素材 篇2

1.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采花无处寻。

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6.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7.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1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文素材 篇3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99―01

笔者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育长达22年,这里大部分是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族学生,学前教学几乎是零,在校期间基本上是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交替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差,尤其是汉语写作能力差。由于本民族语音语法与普通话的语音语法差别较大,民族学生组织出来的语言,组成的段落与汉语的语法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语言不流畅,语法严重错误,不符合逻辑。大多生活在牧区的学生由于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几乎没有课外书,阅读量和词语积累量很少,语言表达不准确,写起作文无从下手。另外,这些民族学生一上汉语写作课就头疼,有些民族学生私下里把汉语作文课称为“头疼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民族学生不喜欢汉语作文是因为他们缺乏作文素材,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学生写作文头疼、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虚假造文的现象,笔者从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一、体验家庭生活,丰富作文素材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都各不相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发现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值得记忆的瞬间。哈萨克族以纯朴、勤劳、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他们身上还有许多传统美德。为了让民族学生发现并传承父辈们的传统美德,在哈萨克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等几个重大节日时,笔者都会给民族学生布置体验任务和写作任务,让民族学生看看长辈们是如何热情待客、勤俭持家的。另外,笔者还让民族学生主动关心父母,感谢父母对这个家庭的贡献,帮助父母解决难处,协助父母做家务,感受家庭共同劳动的快乐。与父母一同去购买生活用品,到菜市场、超市、商场等了解商品的价格,去农贸市场与商贩讨价还价等,这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生活体验,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二、参与学校活动,收集学校素材

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应利用学校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在活动中增加自己的经验,增强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团结协作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等。学校开展活动的目的不一样,活动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一样,学生们对活动的感受也各有各的不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引导民族学生记录下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也全部记录下来,作为作文素材。

三、体验特色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笔者所在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娱乐活动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姑娘追、叼羊、赛马、阿肯弹唱和摔跤等,这些活动一般都在喜庆日集体举行,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每次赛马会前,笔者都会鼓励民族学生积极参加,还给他们安排一个观察点,或观察骑手的表现,或观察马匹的跑姿,或观察看台上观众的反响。民族学生由于亲眼目睹或亲自参加了活动,能很轻松地把盛大的场面和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到写作的时候就不怕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四、经常亲近自然,记录生活瞬间

作文写作素材 篇4

招法一:小处切入,专注—点

热点素材,往往影响很大,涉及面广。我们必须从小处入手,寻找与作文主题相关的“点”,切忌面面俱到。如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回到原点》片段: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伫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

【解析】“回到原点”这个话题,可以选择的角度众多。本片段只是从小处着手,选取了作者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画面,贴近读者生活,激发了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的思考。

优秀作文素材 篇5

20xx年7月12日**,是一个让全*人民振臂欢呼、激奋雄浑的日子,*飞人刘翔以12秒88的13惊人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的世界纪录!

**时间7月12日**,刘翔站在了洛桑田径大奖赛的比赛跑道上。亿万****的目光此时都集中到了他身上。刘翔的两旁,是如狼似虎的对手们,他们都十分强悍。这场男子110米栏的决赛注定会十分激烈,气氛紧张极了。

随着两次有人抢跑无效后,刘翔第三次回到起跑线上。全场观众的心此时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第三次一声枪响,天空象被炸开一样,刘翔象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他的起跑反应最快,从第一个栏开始就领先了。前四个栏刘翔与别的对手拉开的距离不大,眼看者一位对手就要追上来了。这时,刘翔突然发力,飞也似的跨过一个个栏,脸上写满了逼人的杀气,不再给其他对手任何机会。他怒吼着,狂飙着,动作舒畅无阻,象一匹***骏马在***赛道上飞奔,把七个对手都抛在了身后。“12秒88!”随着刘翔第一个冲过了终点,屏幕上出现了这一行字。全场观众此刻沸腾了,他们为刘翔欢呼喝彩,12秒88比世界纪录12秒91整整超出了0。03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亚洲飞人、*飞人刘翔的横空出世,不仅证明了*乃至亚洲人也能在田径上一展拳脚,还为全****争了光!

作文素材 篇6

当“嫦娥一号”卫星首幅月图公布于众后,有网友怀疑月图是抄袭美国的。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忍不住动了肝火,立即予以反驳,认为提出质疑的网友简直是吃饱了撑的,是对中国人劳动成果的极大不尊重,他甚至情绪失控地说:“我希望国人,正直的国人尊重我们的劳动。”

栾恩杰此言一出,顿时招致了网友更强的质疑声,这不得不让栾恩杰对自己过激的言论进行了反思。他静下心细想,觉得网友的质疑是正常的,如果一项新科学成果很顺利就得到人们的认可,那才是对科学工作者极大的不尊重。科学是允许怀疑的,不被怀疑的科学是伪科学!

栾恩杰认识到这点后,立即对记者做了谈话。谈话中,他代表参加探月工程的全体工作人员,向对首幅月图表示怀疑的网友表示诚恳感谢,他说,大家心中存有疑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是,以事实为依据,以真相为准绳,让大家了解了真相后,一切质疑就会戛然而止。

素材挖掘: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无进。在攀登科学的高峰上更是如此,只有持怀疑精神,才能勇于打破常规,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做为科学工作者也更是如此,时刻都应是事实为依据,以真相为准绳,这样才有所进步,有所创新。

适用文题:

怀疑与进步、成功与质疑、流言与真相……

2.“嫦娥一号”的成功

据报道,我国“嫦娥奔月”计划将历时一年,耗资14亿人民币,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而牵涉人员就达1万多人,我们很难想象,在国家强大经济力的支持下,如果没有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没有这些工作人员如此紧密的合作,那么“嫦娥奔月”计划又如何得以有序顺利进行?无论是在首期研制阶段,还是发射升空后的技术工作,都离不开每一个工作人员付以心血,离不开各个管理系统的精确配合,稍稍出错,整个系统将陷于瘫痪。

我们都知道人只要一出生就离不开社会,而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这其中,协同合作想来容易做起来难,更多时候并不是一位强悍的领导者就能够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内心到底是想怎么做。我们要做的就是放开胸怀去面对一切,报以真诚、和谐的相处,却之虚伪、狡诈等不良的心理,彼此合作,增进感情,我想这应是“嫦娥一号”成功的关键所在。

使用提示:

“嫦娥一号”在取得圆满成功后,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一个国人的自豪感,同时,这个庞大的工程似乎也在启示给我们合作的真理。从总的方面来说,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支持了这一盛事,从另一方面来说,上万名技术人员呕心沥血的合作精神促成了这一盛事,随着中国迈出登月的第一步,我们不由得反思,如果每个国人都能体会贯通这种合作精神,那么共和国的蓝天将增添一笔和谐的色彩!

适用文题:

个人与社会、成功与合作、团结与进步……

3.飞人刘翔

刘翔,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谁说黄种人不能拿第一――亚洲飞龙刘翔激动陈词的时刻,国人欢呼。当鲜花和掌声涌来的时刻,请看我们的中国帅哥那黝黑的脸,无需别的证据,证词,你我已明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素材挖掘:

刘翔奥运夺冠国人为之振奋,这并非偶然,《警世贤文》中的这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道出了必然所在。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无不充溢着血汗,天道酬勤,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这也正是这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的辩证所在。

适用文题:

成功与汗水、偶然与必然、鲜花与掌声……

4.成功与压力的背后

曾有很多学生向奥运冠军刘翔提出:“你豪迈地宣称‘亚洲有我,中国有我’,你的自信、勇敢、朝气来源何处?”刘翔自信地回答说:“一个人,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论成功与失败。做每件事当然要注重结果,但更要注重过程,不断提升、提炼的过程。我的成功是在祖国和所有关心我的人的帮助下成功的,成功也属于大家。”也有学生问起刘翔面对各方面压力的态度,刘翔坚定地说:“外界的压力总是存在的,但我明白,我的主要任务是跨栏和学习,训练是基础,比赛是关键,我会把精力集中在训练上。”

素材挖掘:

一个人只有有了信心,才会乐观的看待一切,才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因此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要具备信心,要相信自己,即使面对挫折和压力。压力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压力变为动力,没有压力就不会有收获。

适用文题:

过程与结果、压力与成才、自信与成功……

5.姚明“永不放弃”

2004年8月的雅典奥运会中,中国男篮顶住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击败了塞黑队,创造了一个奇迹。和2000年我们打法国队不同,这次面对的是世界冠军塞黑队,几乎所有人都不对中国男篮抱信心,但男篮小伙子们并没有失去信心。

姚明赛后提到了“永不放弃”,对于姚明个人来说,他是中国队最不容易的人,他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包括他那个上一场之后遭到嘲笑的“胡子誓言”。他顶住了压力,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命中率,砍下27分,在关键时刻成了其他队员最好的榜样,最终率领全队上演了一场奇迹。这次比赛之后中国男篮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姚明时代,此前姚明为国家队打了7年,但此后他还将在更长的时间内为中国男篮发挥重要作用。

素材挖掘:

人生在世,失败和挫折常伴随着我们,我们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要“永不放弃”,我们只要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们在不经意之时便于工作成功了。

适用文题:

自信与成功、奇迹的诞生、永不放弃……

6.感动中国人物素材:20多年来一直是

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这些荣誉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素材挖掘:

一次成功,那仅仅代表过去,我们要从成功走向成功,这才是我们人人应追求的目标。如何从成功走向成功,感动中国人物丁晓兵同志为我们作了圆满的解答:我们时刻要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

适用文题:

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平凡与伟大、真的勇士、残缺与圆满……

7.感动中国人物素材:行程1.3万多公里,

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素材挖掘: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人生活在世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会要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也总会帮助别人,如果人人心中都对他人,对社会充满感恩之情,那么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

作文写作素材 篇7

真正的勇气

三名海军**谈论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德国将军说:“我告诉你们什么是真正的勇气。说完他召来一名水手。“你看见那根100米高的旗杆了吗?我希望你爬到顶端,举手敬礼,然后跳下来!”

德国水手立即跑到旗杆前,迅速爬到顶端,漂亮地敬了个礼,然后跳下来。

“嗬,真出色!”**将军称赞地说,他对一名**水兵命令道:“看见那根200米高的旗杆了吗?我要你爬到顶,敬礼两次,然后跳下来。”

**水兵非常出色地执行了命令。

“啊,先生们,这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表演。英国将军说,“但我现在要告诉你们,我们皇家海军对勇气的理解。”

他命令一名水手:“我要你攀上那根高300米的旗杆顶端,敬礼三次,然后跳下来。”

“什么?要我去干这种事?先生你一定神经错乱了!”英国水手瞪大眼睛叫了起来。

“瞧!先生们,”英国将军得意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勇气。”

作文素材 篇8

一、掘出精妙善储备

初中课文有180多篇,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或忧国忧民,体现关心民众疾苦之情怀;或正道直行,保持高洁之人品;或胸怀大志,追求理想之执著;或几番坎坷,饱尝人世辛酸之历程……这里有逆来顺受,被逼无奈最终走上梁山的林冲;有欺软怕硬、甘当走狗的奥楚蔑洛夫;有奸诈的曹操,聪慧的杨修等。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种种事迹,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若能提炼出来并加以拓展,灵活地加以变换,就更是珠玑处处了。由于我们平时不注意,少思考,欠梳理,不整合,使得很多有用的材料闲置,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

应该如何发掘并有效地加以提炼呢?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直接收集:确立主题,分门别类进行梳理

应该做写作上的有心人,留意各种素材,并将从课本里得到的素材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和归纳。很多内容实际可以直接作为素材进行储备,这些素材或针对人生,或关乎学习,或反映自然,或透视社会。

如读书学习类:⑴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父母亲情类:⑴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

2.间接提取:依据意思,合理提炼归纳

有的素材需要进行加工提炼,或直接结合课文内容提取,或两个乃至几个综合在一起,这样,便可以取之不竭了。这样的篇目很多,如成长主题:《孤独之旅》、《再塑生命》、《丑小鸭》;追求主题:《日》、《月》、《海燕》、《行道树》、《人生寓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的文章内筛选出各种可以运用的素材。

如读书学习类:仲永虽然天生英才,但由于缺乏后天的努力,难免让人一伤。追求抱负类:历史上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抱负,陶渊明无意仕宦,挂冠而归,宁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享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乐趣,虽还未离去已经期盼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3.一材变多材,一题有多材

很多时候,同一则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变“一材”为“多材”,一材多用。当然,这需要深入挖掘的功夫,但能够把有限的材料灵活地变为无限的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我们针对《隆中对》一文,若从诸葛亮的角度看,他具有雄才大略,敢受任于危难之中,助刘备成大业,可见人才的重要;若站在刘备的角度审视,不正是因有了茅庐三顾,才使自己可以如鱼得水吗?由此见出礼贤下士的重要;假若再换一个角度,从徐庶这一方看,他举荐诸葛亮给刘备,一方面使诸葛亮得以施展抱负,另一方面也让刘备得以成就霸业,这当然是体现出慧眼识才,举荐人才的重要了。

课本,无疑是一座提供写作素材的宝库,注意结合实际加以整合积累,可以让我们的写作取之有处,用之游刃有余。当然,课本并非写作素材的唯一来源,我们还要力所能及地拓展素材积累的渠道,从“自我生活经历”中积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从“社会生活”中积累,从而让我们的素材更丰富,也更独特、新颖。

二、巧于利用做华章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信手拈来,并灵活地运用于我们的文章之中,不失为一种简便、迅捷而十分有效的手段。那么,该如何运用呢?

1.巧妙引用,灵活穿插

在写作过程中,把积累的素材直接引用或者加以变化,可以让文章文采飞扬,意趣横生。

下面是学生作文中引用教材的片段:

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时候,我们都激情澎湃,禁不住高声吟诵起那充满自信的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几十年前鲁迅曾有此一问,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给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会失去自信力,过去是,现在是,永远是!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不会畏惧,也不能畏惧,因为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⒉寻找契合点,合理拓展,一材多用

一“题”积累多材是为了避免单调,让写作选择余地更大。如何做到“一材多用”?首先是使材料能够“活”起来,因为活,材料变得灵动,“一材”自然可以当作“多材”用。这实际上对材料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面对同一则材料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举一反三。其次,使用材料的方法也要“活”起来,变“一个”立意为“多个”立意。即用发散性思维对素材进行多角度联想,从而找到课文素材与写作话题之间的契合点,当然,立意要自然贴切,用材要不露痕迹。

⒊演绎故事,谱写新篇

借用课文中所出现的一些人物,精心揣摩原文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他们的语言风格,借助一系列的想象,把故事与现实生活相嫁接;也可以放大文章中的某些细节,演化成文;亦或合乎事理发展地去“节外生枝”,打造一片独特的天地;当然,变换叙述的角度,续写新的情节,或表达与原文不同的内容,进而谱出新篇,也是可以的。

这种对课文素材的利用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但也更容易出奇制胜。如:愚公新编,智叟传奇,新桃花源记等,应该都有可以发挥才智的可能和空间。

⒋活用素材,观点出新

历史值得尊重,不可戏说;文化应该尊重,那是精神的源流;原著必须尊重,别人的成果不容玷污。但同时,在尊重的基础上,也可以放手,可以尽情释放才智,不受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不受他人思想的制约,大胆而勇敢地向传统的观念发出自己的质疑,进而阐发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发人深省的认识,从而达到对课本素材的创新性使用。你可以独具匠心,从不同角度把一些与自己要表达的立意有共同点的名人名言进行恰当的组合,穿起珠玑;也可以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名人典故、词章,从而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文章的文化含量就会增加,人文精神便可得以张扬。类似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例子在优秀中考作文中比比皆是,正是得益于这些出自课文的素材,得益于对其灵活、创造性的运用,从而使得这些文章能够从成百上千的中考文章中脱颖而出,赢得考场作文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