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范文(最新3篇)正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范文(最新3篇)》

时间:

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要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范文(最新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篇1

2010年一年级1班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现状:

本班3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0人,今年的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识字 (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 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 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 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 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 教学措施

1、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5、 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 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做好培优辅差。

五、教学进度安排:

1-7周汉语拼音 8-9周识字一 9-10周课文1-5 11-12周课文6-10

13-14周识字二 15-16周课文11-15 17-18周课文16-20 19-21周复习考试

六、单元目标评价实验测试安排:

第7周汉语拼音 第9周第一单元 第10周第二单元

第12周第三单元 第14周第四单元 第16周第五单元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44-0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尤其是处理教材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由此可见,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要让语文课以独特风貌吸引初中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材处理技能。

一、全局把握,分析各册教材,实现统揽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能力。语文教师应由此出发,思考该如何让学生在三年初中学习时间里更好地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有“全局观”,应对初中各册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关于听说读写的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体系。以阅读教学为例,七年级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对阅读方面没有做详细具体的要求,而级则要求学生逐步按“理解方法阅读的不同方法不同体裁的阅读方法”的步骤来掌握阅读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教授七年级语文教材时,教师应尽量避免对课文作条分缕析的讲解,或者是把课文剖析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丝毫体会不到阅读的美感和兴趣,而应主要从朗读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到了级,教师真正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阅读理解技能时,学生将会出现排斥心理,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教师应根据整个教材体系安排对各册教材进行巧妙整合。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的教学中,通过整合《春》《济南的冬天》《秋天》《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等课文,选取其中一些优美的片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语言美,由此产生对文章的欣赏之情。到了级时,教师再通过整合《三峡》《短文两篇》(八年级下)《雷电颂》等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并主动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更深层次的阅读打下基础。当然,在对各册课文进行教学整合时,哪些应“长文短教”,哪些应“短文细教”,哪些应“难文浅教”,哪些又应“浅文趣教”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按年级阶段授以学生相关的阅读知识。

二、利用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对单元之间的整合相对简单,但是要想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规律,使教材真正成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材料,还需教师具备一定的单元整合能力。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第一、第二单元的所有课文都与“热爱生命”有关,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中可将其归为“生命意识”“生命理想”“生命智慧”三个主题,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教师有目的的主题整合,加强了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又如,九年级下册的第五、第六单元都是反映古代文化底蕴、古人文化思想的古诗文题材,反映了不同时代对字和词的运用演化。教师可通过对教材的共性整合,使学生对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文化思想及不同时代对文言字词的运用有明晰的比较,加深了解和认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如在第五单元先秦时期的《公输》中,助词“焉”与“为”通常合用为疑问助词(如“夫子何命焉为?”),而到了第六单元战国时期的《曹刿论战》中,就演变为只用“焉”表示疑问助词(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更容易了解文言字词在不同时代的使用演变情况,从而加深对文言字词的精确理解。

三、了解单元内课文编排目的,实现课文之间的整合

对于同一单元的所有课文,教师不能逐篇孤立地进行教学,而要审视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语言文字艺术熏陶。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由5篇写人物的课文组成,教师应从这些名人传记式的课文中发现规律,总结出人在成长过程中常伴随着艰辛与困苦,需历经磨难,要有奋斗不息与坚忍不拔的高尚情操等,从而把本单元的课文中心整合为“如何做人才能取得成功?名人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的主题,通过串联整个单元的课文,让学生找出各篇课文的主人公在精神上有哪些异同点以及应学习名人怎样的精神品质等。只有了解掌握课文的编排目的,教师才能把握课文与课文之间人物传记的不同写法,有意识地在教学时分析能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或以人物成长发展为线索的课文片段,从而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写人作文。

当然,语文教师除了应具备以上教材整合能力,还要让学生从课内文本延伸到课外文本,实现文本阅读的跨越。只有打破以语文教材为课程资源的局限性,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扩充文本,引入课外的材料,才能让学生在比较阅读或关联性阅读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篇3

关键词:古诗词 编排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17-01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精华,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背诵的量和实施建议上,给出了具体要求:在量上,要求一至三学段学生共会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在教学目标上,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要求。

教材是达到以上数量和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苏教版小语教材以课标为要求,在各年级古诗词编排上颇具匠心,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呈现了古诗词中的精华,成为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现对小学各年级的古诗词编排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选取数量适中,依学段有序安排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录古诗词61首(《青松》《长征》仍为古体诗),与课标推荐的75首古诗有41首吻合,既尊重了课标的要求,又体现了编者的自主,二者有机结合。

61首古诗词,又依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分阶段呈现,由易到难,第一学段,每册书安排了4~5首,第二、三学段,每册安排5~7首。从类型上看,第一学段都为五言诗,到了三年级出现七言诗,到五年级以后才安排了律诗、词,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

二、诗词主题鲜明,与同组教材保持一致

61首古诗词有写四时景色的,有描写儿童生活的,还有边塞诗、哲理诗、送别诗、爱国诗等,内容丰富多样,在单元的编排上又注意了与同组教材内容保持一致。如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以“爱国”为主题,选取的是古今中外爱国的人物、故事,这一单元编排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示儿》就与本单元的主题契合,和谐统一。

三、编排形式多样,创造性地多种呈现

(一)直接呈现

这是教材最为传统的呈现方式,教材几乎没有任何注释,但古色古香的古诗词底版,大幅生动的配画,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抓手,为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境创造了丰富的情境。

(二)“文包诗”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所独创,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如《但愿人长久》以记叙的方式,描述了苏轼与弟弟的分别,中秋夜时思念弟弟而思绪万千,由埋怨而宽慰,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千古名词。

(三)融入课文

如《师恩难忘》一课,讲述了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去二三里》时,将古诗意境描述成有趣的故事。这些古诗融入课文的安排,又不同于上面的“文包诗”,体现了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在学文中不知不觉就认识、理解、背诵下来。

(四)读读背背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读读背背》栏目,这个栏目重在让学生背诵积累成语、谚语、俗语、古今贤文、古诗词等,全册共安排17首,如《小池》《村居》《风》《竹石》等。只要求背诵积累,不要求精讲,有的还配有注释,供学生理解和记忆。

1.加强诵读,循序渐进。教材无论在量与难度上都循序渐进,学习训练要求呈螺旋式上升。所以,古诗词虽好,但不必贪多,循着教材的安排,将学生小学阶段的诵读量分解至各个学段,通过日积月累,夯实学生的基础。教学中,可淡化对诗意等的背诵,多在背诵古诗词、感悟诗情上花时间,在诵读、吟诵上下功夫,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2.根据难易,合理教学。古诗词,往往言浅而意深,看似简单的二三十个字中包含的意境深远,但一首诗放在小学、中学、大学所要达到的理解程度会因学生的年龄认知等有不同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以《寻隐者不遇》一诗为例,若在第一学段,安排学生会读、会背,体会诗人没有遇到隐者的失望心情即可,本诗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理解上就应有调整,可以在体会诗的意象和感受隐者形象上进行深入探究。

3.形式多样,吐故纳新。教学古诗一般有模式,但随着教材中古诗词呈现形式的不同,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应不断创新,如《英英学古诗》本身就是对话表演式的内容安排,课堂教学就可以活泼一些。许多古诗均可入画、题诗,也可以与书法、绘画等结合起来。古诗词意境深远,也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学习“文包诗”等形式将古诗词写成文,也是高年级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的兴趣与古诗词的编排有机结合,会找到许多教学形式,将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领会编者的匠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才可以不走偏锋,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铺好路。

参考文献

[1]张庆 .我的小学语文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