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的演讲稿【推荐3篇】》
15分钟的演讲稿(精选3篇)
15分钟的演讲稿 篇1
岁月逶迤而来,蜿蜒而去。20世纪的中国多灾多难。先是上半个世纪,内战频繁,民不聊生,长期的积贫积弱,导致外敌入侵,这是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所不愿意见到的;而后半个世纪,在短暂的“五月天”般的幸福日子过去之后,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国家又进入一个灰暗的隧道。于是,当生活在和平安宁的21世纪的我们回溯上个世纪时,就好像见到备受伤害的母亲,眼睛里会多出一些悲怆。而当我们听到81岁的老布什再次来华时说的第一句话“因为中国,我看到了亚洲的希望!”时,我们亦或又多了几许自豪。回看史籍上曲折的来路,我心震撼。望着那不朽的名字――中国,听她身后奏起的激昂乐章,我不禁叫道:我们该怎样拥有这份自豪与雄壮?我们要如何将自己融入绝响?
也许你会说,“酬酒临江,横槊赋诗”,那是一代枭雄的气概,而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做郭沫若笔下熊熊燃烧的《炉中煤》;也许你会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是一世英烈的豪言,而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做鲁迅笔下俯首独卧夕阳的“孺子牛”;也许你会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是走过多艰世事的宿将的抱负,而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做少壮勤努力,老大不伤悲的中学生。
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兼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当我们舍弃世俗功利的浑浊与纷争,懂得珍惜生命的本质与无华时,我们不禁会问,人的一生中究竟什么事才算是大事呢?古时为抗击周边诸侯国的进犯而战是大事,近代为抵御帝国主义的入侵杀敌是大事,现代为建设自废待兴的新中国辛勤工作是大事,当代“在完成祖国统一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是大事。这是新世纪向中华民族的召唤!这是中华民族向新世纪的宣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必再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我们要将真心献给祖国,尽一份赤子知情;把智慧献给祖国,与繁荣同行;把青春献给祖国,获得生命的永恒。
面对高山,我们感慨她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我们惊叹她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我们赞叹她的高大苍翠;俯看小草,我们称赞她的坚忍不拔……因为,在她们身上,孕育着中华民族数百年顽强的意志。
与20xx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一同走过:搏击巨浪勇救人的魏青刚,把爱献给孩子的丛飞,20xx年铸成“倚天剑”的黄伯云,月亮般照亮苗乡的李春燕,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37年监守诺言的陈健,无声世界创造美丽的邰丽华,中国军人的旗帜杨业功,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飞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以及地球之颠的勇者、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让我明白了:我们是平凡的人,但我们可以活得无私;我们是无力的人,但我们可以活得无悔;我们是渺小的人,但我们可以活得伟大。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惜,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中华之崛而读书,为中华之振兴而学习,为中华之辉煌而奋进,让自己的青春、热血、生命幻化作祖国建设灵动音符!
15分钟的演讲稿 篇2
“你如果要体会什么是沮丧,你就在春节前后到北京或广州的火车站去看看。一张张怆惶的脸在人群中涌动。你这时才知道了一个民族的伤口在哪里。”刚分到国家计生委的研究生小M对几位作家这样描述。他工作的国家计生委在二十年中使中国少生了5个亿,这个数字推迟了灾难降临中国大陆。但他们要忍受很多来自国际上的谴责以及国内的不理解、甚至基层工作人员被暴力侵害。而且这个单位一直被忽视……
人口灾难是否会降临,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未来一个世纪中国大陆最大的问题(比环境、腐败、经济、教育更严峻)是人口问题。
大陆老农穷贫到极点却不忘生孩子。“你猜我们家的保姆家里有几个小孩,你保准猜不着,她兄弟姐妹9个。”女作家项小米对我叹道:“太可怕了!他们陕西那什么县,普遍如此,都是七八个孩子。没活干,没田种,树全砍秃了,地慢慢变成沙漠,这些人要吃饭,就都跑到城里。把城里弄的脏乱差,犯罪率激升。就冲这我也要把我女儿送到美国……”
记者在近一两年中发现,这种一家生五六个、七八个的现象在大陆许多地方相当普遍。计划生育的国策,各地执行是很弹性的,有的地方甚至变成干部敛钱的工具,你不是要生吗?拿钱来。
实际上,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成为汪洋大海中的城市孤岛的一块招牌。
记者几年前到国家贫困县山西大宁采访扶贫款被贪污案时,曾到一个家徒四壁的山民家里走访,这家主人,一个四五十岁的低矮老农,连遭不幸,不仅被干部用他的名字领扶贫款,却分文没给他,最小的男孩子还被山草中的蛇咬伤,性命垂危。当我们走进他山坳中的窑洞时,他哭了起来,我们力所能及地给了他一点资助,他扑通跪在地上以表感激。当知道他有多少孩子时,我们几个人都大吃一惊,八个。
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多年来计划生育大好形势的宣传,使我们觉得农村最多能生两个,即使那些一味抗法、被扒屋毁灶的人,也只能有三到四个孩子。
而八个是什么数字?那是比1949年前还多的一个数字。也可能这些家庭比起1949年前,住房改善不大、食物够吃了但质量没好多少,但抗生素等类药品的普及确实使死婴现象少多了。1949年以前,一个农民家庭也能生很多孩子,但最终成活的只有一半强。所以虽然现在有计划生育的约束,农村人口还是猛增。
记者到陕西靖边采访时,发现那里的农民虽然被各种杂税弄得苦不堪言,而且土地日益干旱和荒漠化,生活很艰难,同样也生很多孩子。一个家庭有四五个孩子是很普通的,甚至是数量最少的。
一位女记者在山西大宁县一个很穷的山村金疙瘩村采访时,发现那里农民平均六个孩子。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告诉她,她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有人指着另一个红衣女孩说:“这孩子的父亲弟兄三个,每个都有六个孩子。”女记者了解到,金疙瘩村几乎没有三胎的,大多是五、六胎,最多的一家七胎,且大部分家中有二、三个男孩。
在连吃水都困难的地方,却要生那么多的孩子,他们一起向大地索要,于是,大地更加贫困和病态。
贫穷、愚昧、受欺压,生孩子,这四者是紧密相联的。
15分钟的演讲稿 篇3
听《二泉映月》,在优美的乐曲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感伤,一种凄凉。它这样的美,美得让人陶醉,它这样的凄怨,凄怨得让人落泪。深入它,才知道它凝聚了一位贫苦艺术家一生的感慨、叹伤,它又凝聚了他一生的流浪。阿炳,这样一位被众人叫做“瞎子阿炳”的人,在无锡市一流浪就是50多个年头。他脖子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在无锡市漫步。他看不见了往日的风景,但他有自己的歌声。曾有一度,在无锡市,谁不熟悉阿炳的歌声、笛声?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阿炳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探索着自己的痛苦而又艺术的生活。
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风景独美。这里有一泉水,号称“天下第二泉”。在这里,在阿炳26岁以前的时光里,留下了他的多少欢歌笑语。而今当无锡市一个瞎眼的老汉拉著名曲在挣着微薄的生活费时,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永恒?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辛酸?这样的乐曲差点儿就要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朵云,最终也将烟消云散。不是一句教授偶然听到自己的学生在拉阿炳的《二泉映月》,不是这位教授去无锡找到阿炳录了音,这种优美的音乐恐怕也随着阿炳的逝去而无声了吧。1950年夏找阿炳录音时,阿炳说:“我不奏音乐已经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也都破坏得一件都不能用了。”就这样一个靠音乐技艺吃饭的人,却两年不闻乐曲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凄苦。在危危之颠终于保存下了这首乐曲。1950年冬,阿炳就与世长辞了。如果不是夏天去找他,而是冬天,何以能让这样的绝唱唱到今。
现在再听这首曲子,你会由开始莫名的忧伤而转变为一种形象——曲子如泣如诉,叮咚的泉水依然叮咚,但物是人非:一个瞎了眼的衣服破烂的老汉,手拿二胡在认真地拉呀拉呀,多少人驻足侧耳倾听。你又会联想到多少像阿炳一样命运的人,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走着,他们叹息,却没处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这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还要无穷。这美是如此的美,才有如此的凄,而正因为有这样深沉的凄,才孕育了如此绝妙的美。凄与美结合得天衣无缝,才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太凄了则成悲,太美了则“物极必反”。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又何尝不是一种凄美呢?春天花开,有如少女的粉面,有如少女含羞的笑脸,一旦春归去,花衰至落,落下的花像落下的泪,流到树下却浸不进去半分。黛玉拿着笤帚,轻轻地打扫着散落的花瓣。她是那样的轻,害怕再给已落的花瓣染上半点污点。然后她轻轻地把聚积到一起的花瓣装进一个粉红的丝袋里,再轻轻地把丝袋的口扎上,已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四周静静的,不时还传来悦耳的鸟鸣。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黛玉轻依花锄,做着这样优美的事,难道不是美与凄的结合?这种结合早已感动了它的第一位听众——宝玉。宝玉的感动与黛玉的导演又是凄与美的结合:天真纯洁的爱情,最终也如这些花,葬送在黛玉自己所设的花冢里。这样的结合才让人感动得叹服,让人在审美的过程中无言以对。
然而,当我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我正在看《张良传》,看到吕后造成戚夫人的悲,感受着曲中的凄,才算真正理解了悲与凄的艺术距离。刘邦得天下而称汉高祖后,吕后人老珠黄,当日风采照人的吕后已是雨后黄花了,然而这时的戚夫人却是玉洁冰清、出水芙蓉,深得刘邦的宠爱。刘邦几度要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无奈太子已请来了刘邦一生都找不来的四位隐士,羽翼已成,不可废立。刘邦指着四位隐士对戚夫人说:“我想废太子,可他们四人辅助着他,羽翼已成,不能再废了。”戚夫人如失魂魄,为刘邦唱了一曲哀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联想戚夫人平日的幻想,而一旦幻想破灭,这是一种何等的伤痛。及至吕后专权,把戚夫人双眼挖去,舌头割掉,四肢吹掉,衣服扒光,扔在猪圈里叫做“人彘”,让人观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啊!这悲能与美结合吗?永远不能,它永远只能是悲哀。
凄与悲都会让人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它们的距离就在于凄能与美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而这种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