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演讲稿 > 演讲手势 >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要注意什么正文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要注意什么》

时间:

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西尼认为:“说话的秘诀在于姿态。”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的讲话能使聋子看得懂,则语言表达之技精矣。”因此,古今中外的演讲家都十分重视态势语言的运用,并把它当作辅助工具,来增强表达效果。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演讲者的手势动作,希望能帮到你。

1、表情:用手势表达思想感情,使情感表达得真切、具体、形象,渲染作用很大。如高兴时拍拍手,悲痛时捶胸,愤怒时挥舞拳头,悔恨时敲前额。翘起拇指或鼓掌表示钦佩、赞扬;双手摊开表示真诚、无可奈何;手摸后脑表示尴尬或不好意思;挥手用力下砍表示坚决果断的决心或态度;见面时伸手,手掌向前伸,手心向上,胳膊微曲,与别人紧握表示友好和欢迎等。表情性手势是演说人内在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鲜明突出、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情感,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西方政治家在一些盛大的群众集会上演讲之前,面对热烈鼓掌的广大听众,他们往往会用双手举过双肩,手心向外,向听众摇摆,表示对听众的欢迎致以礼貌性的谢意,以及恳请听众可以停止鼓掌,以便他开始演讲。表情性手势语在演讲中运用得最多,其表现方式和涵义也极为丰富。

1917 年 5 月 14 日,列宁在演讲台上,时而来回走动,时而有力地挥动双臂,时而俯身,那激昂的声调,适当的动作,给人以无尽的感染力。对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心,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蔑视,是他演讲时激情和力量的源泉。因而在演讲中,他总是那么热情洋溢、精神振奋。列宁的演讲,列宁的激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的成份。他不以美丽的词藻来哗众取宠,不以无病呻吟来博取同情,而是以自己坚强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以及对是非功过的正确认识来激励、鼓舞群众,号召他们起来斗争。

2、达意:用手势表明具体内容,直接指示了演讲者要说的事物,或者表达特定含义。如招手表示过来;连连摆手表示反对或不要;挥手表示再见或叫人走开;用手指自己表示谈论自己及其有关的事等。又如,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曾多次为党政军干部作演讲,他把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或甲、乙、丙、丁,并且边讲边用右手扳着左手指,一个一个地数,其手势语含义直截了当。当说到“你”、“我”、 “他”,或者“这边”、“那边”、“上头”、“下头”等等,都可以用手朝相应的方向指一下,给听众以实感,让人明白其中的意思。

再如,列宁在演讲时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手势。当起义的工人、士兵攻下冬宫之后,列宁快步登上讲台。他面向台下群众,就像大乐队的指挥,身势稍向前倾,右手掌向前果断有力地推出。沸腾的冬宫顿时鸦雀无声,列宁震荡环宇的声音开始传向世界……列宁的这一手势,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感受到了巨大的力量。多少年来,人们一看到或想到这一形象,就会对列宁油然而生敬意。

在特殊情况下的手势,如聋哑人的哑语、交通指挥、行业隐语、裁判等,人们往往借助手势来表达特定的含义。但这种手势语,只能指示听众视觉可及范围内的事物和方向。视觉不及的,不能用这种手势语。

3、描摹:借助手势描摹事物的形象或状态,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例如,表示事物很大时,用双手合成一个大圆;表示高兴时,手向上抬;表示弹力强时,手慢慢压下去并快速抬起;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号召大家要为伟大祖国献出一颗火热的心,可以做双手捧物的姿势等。描摹性手势能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易于让听众看后领悟。

一、手势的分类

演讲的手势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按它的运用方式、意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情意手势。这种手势主要是表达演讲者喜、怒、乐的强烈情感,使具体化。比如:讲到胜利成功时,演讲者拍手称快;讲到非常气愤的事情时,演讲者双手握拳,不断颤抖;讲到着急、担心时,演讲者双手互搓。情意手势既能渲染气氛,又助于情感的传达,在演讲中使用的频率最高。

B:指示手势。这种手势有具体指示对象的作用。它可以使听众看到真实的事物。比如讲到“你”、“我”、“他”或“这边”、“那边”、“上头”、“下头”时,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给听众更清楚的印象。这种手势的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基本上不带感情色彩。这种手势只能指示听众的视觉可以感知的事物和方向,视觉不及的,不能运用这种手势。

C :形象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摹仿事物,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比如演讲者到“袖珍电子计算机只有这么大”的同时,用手比划一下,听众就具体知道它的大小了。在讲到“微型的照相机只有现在的进口打火机那么大”时,用手势配合一下,既具体又形象。

D:象征手势。这种手势可以表示抽象的意念,用得准确恰当能引起听众的联想,例如讲到“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向着光辉有未来前进!”“同志们,冲啊!”用右手向前上方有力地伸出,这个手势就象征着奋勇前进的大军。展示未来美好的意思都可以用此手势。再如表示胜利的“V”型,停止的T型,赞许的“OK”型。

E:习惯手势。这是指那些往往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含义不太明确的手势。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他自己有而别人没的习惯性手势。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意义。毛泽东在演讲时常有一个叉腰的手势,孙中山先生演讲时常常拄着手杖,斯大林在演讲时习惯拿着烟斗,边讲边摇,这些手势成为他们独特的风格。

我们了解了手势的基本含义,至于演讲时用双手,还是用一只手,这要视具体内容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可以从:会场的大小;听众的多少;内容的需要;表情达意的强弱等几点选择什么手势。

二、手势的活动区域

由于演讲的内容和情感不同,手势的活动区也就不尽相同,每个活动都有它的特定的内容。一般讲上区指肩部以上;中区肩部到腹部;下区腰部以下。

上区:手势在肩部以上活动,一般表示理想的、想象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如表示对某人的切希望,对某项工作工程,战斗胜利和喜悦,对朋友亲人幸福的祝愿,对前景未来的展望等类似这样的内容,演讲者的心情比较激动,都可用手势在这上活动就比较有意义。

中区:手势在肩到腹部区活动,一般表示记叙事物和说明事理,演讲者这时的心情比较平静,例如:“大家应该彼此谅解,加强团结。”“按组任务,小组长负责。“等等,这类内容,手势在中区活动比较合适。

下区:腰部以下,手势在这一区活动,一般表示憎恶,不悦鄙视不齿的内容和情感。比如“这些人只能是偷偷摸摸,不敢明目张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等。表现这些内容时,手势一般在下区活动。

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善于利用手势可以扩大其思想容量,加强其形象表达,增强其感情色彩。但它毕竟是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而且也不应当代替有声语言,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