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英雄气概四字成语最新7篇》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描写英雄气概四字成语最新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临危不惧 篇1
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匡地,因他的相貌长得与当年侵犯过这里的阳虎相像,加上他的学生严回讲说当年跟着阳虎来此的情形,激怒了匡人,于是便被匡人重重包围,不得脱身。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起初被冲散了。他担心老夫子受不起惊吓,急忙冲入包围。不料孔子竟谈笑风生,而且还弹着琴,神情并不沮丧。子路问:“老师,你怎么还有这样的兴致啊?”
孔子答道:“我跟你说,在水中来去,不怕蛟龙的,是渔夫之勇;在野外来去,不怕虎豹的,是猎人之勇;面对着雪亮的刀枪,不怕死活向前冲的,是战士之勇;掌握自己命运,认识当前局势,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临危不惧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ín wēi bù jù
【出处】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危不惧也。——《邓析子·无厚》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沉着,冷静勇敢。
【近义词】无私无畏、视死如归
【反义词】惊慌失措、临阵脱逃、贪生怕死
【例句】方志敏烈士~,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临危不惧点评
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沉着冷静,时刻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面对危险时要临危不惧,要理智地面对困难,想出一些应对的办法,这样我们就能保护自己,不让歹徒胡作非为。
慷慨激昂 篇2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访到义士荆轲与高渐离,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一切准备就绪,太子丹率手下着白装送他们到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而激昂,感人肺腑,一行人洒泪告别。
慷慨激昂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 kāng kǎi jī áng
【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
【解释】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绪激昂
【近义词】热血沸腾、意气风发
【反义词】委靡不振、无精打采
【例句】《黄河颂》这首歌,~,雄壮有力。
慷慨激昂点评
一个人要有一点精神,有了精神就有了前行的动力,有了精神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精神就有了创新的信心,有了精神就有了学习和工作的激情。所以小朋友们,我们要拿出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哦!
马当先 篇3
三国时,黄忠的军人队伍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人队伍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人队伍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人队伍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
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ī mǎ dāng xiān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带头
【近义词】遥遥领先、争先恐后、首当其冲、勇往直前、一往直前、一往无前
【反义词】后来居上、后起之秀、慢条斯理
一马当先点评
上学的时候,老师们总会对班级里的班干部说:班干部们一定要起带头作用。其实不只是班干部要自觉,作出一个榜样。同学们自己也应该自觉,你也是低年级学生的哥哥姐姐,得做好榜样,对不对呢!
以一当 篇4
春秋时期齐人孙武受吴王阖闾的邀请来到吴国著书讲学,一段时间后阖闾想见识孙武的真本事,孙武以宫女代替士兵演练给吴王看。吴王封他为上将军。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以一当十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ǐ yī dāng shí
【出处】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西汉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形容军人队伍来势汹汹,非常厉害。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能力大。
【近义词】一以当十、以一顶百、用一当十
【反义词】一夫之用、卵与石斗
以一当十
一个人要活成一支队伍,并不是刻板的军人纲纪,不用上纲上线把自己绑架,而是一种倾其所有热爱自己、热爱生活、拥抱未来的决心;不抱怨、不贪心、不逞强、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强大的人~
老骥伏枥 篇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返回军营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表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想着想着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滕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两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老骥伏枥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ǎo jì fú lì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常跟“志在千里”连用。
【近义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例句】他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上努力钻研,真是“~,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点评
你瞧曹操是多有野心的一个人呢!在这个世界上,许多年老的人反倒表现出雄心壮志的精神面貌,而有些年轻人的生活却过的像老年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是需要斗志的,这是生命的意义。
运筹帷幄 篇6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
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面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ùn chóu wéi wò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解释】运:运用;筹:算筹,引申为策划;帷幄:军人队伍的帐幕。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近义词】握筹布画、运筹决策 、运筹决胜
【例句】第一线工人辛勤劳动,贡献的确不小,领导和科技人员~的功劳一样不可埋没。
运筹帷幄点评
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论再如何的优秀,他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能有一项而专精已是了不起;二、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诚实地接受自己的‘不如’;三、善加利用身边的资源,不仅说的是人,还有物。
不屈不挠 篇7
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霎[shà]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róng],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挠。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不屈不挠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ù qū bù náo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离(屈)。”
【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顽强
【近义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例句】干工作要~,勇于前进。
不屈不挠点评
故事中的王商为人耿直,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遇到困难之时,做到不屈服不低头,迎难而上。虽然故事最后王商被罢免丞相职务,但他的人生仍旧是成功的。请记住一句话: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