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一年级的端午节的作文(优秀3篇)正文

《一年级的端午节的作文(优秀3篇)》

时间:

写作文一词立骨就是使用一个醒目的词语镶嵌在标题中,使之成为文章的“眼目”。你会写一年级的端午节的作文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一年级的端午节的作文(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年级的端午节的作文 篇1

说到夏天的节日,爱吃的朋友肯定会想到端午节啦,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我是如何过这个“粽子”节的。

“粽子”节嘛顾名思义离不开包粽子。我的阿婆可是包粽子的“高手”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坐在阿婆旁边做小帮手啦。阿婆首先要准备一盆热水,把墨绿色的粽叶放进去,用刷子轻刷粽叶,等刷干净了,再将粽叶泡在一盆干净的清水里。接着阿婆开始淘糯米,淘完的糯米放一边沥干水分。接下来就要调制馅料啦,阿婆精心准备了一碗纯瘦肉,一碗不带皮的白花花的肥肉,然后用酱油、黄酒、红糖及少许盐把这些肉拌匀,静待几个小时候,这些浸泡了肉的汤汁又会被阿婆倒进糯米中拌匀,雪白的米粒瞬时变成了颗颗明润的黑珍珠。

万事俱备,要正式包粽子咯。

阿婆左手拿两片粽叶,熟练地卷成冰淇淋脆皮的样子,上面留出一段粽叶,右手拿着勺子,舀一勺“黑珍珠”进去,然后夹一块瘦肉,一块肥肉,接着又神秘的塞进去一块黄黄的东西,又舀一勺了糯米盖上,压实,将之前留出的一段粽叶掀下来,包好。“阿婆,你刚刚放进去的黄色的是什么?”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哈哈,不告诉你,等你吃的时候就知道啦!”阿婆故作神秘。“好吧阿婆,那你快点包哦。”我无奈又有点心急。阿婆让我帮忙拿了一卷她够不着的白棉线,我好奇了“阿婆,这是干嘛用的?”阿婆笑眯眯说“这是棉线,捆粽子的,防止粽子煮的时候散掉呀。”然后阿婆嘴巴咬着那根白棉线,沿着粽子一圈一圈的捆紧,打结,剪断。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高压锅内。“阿婆,好简单!我也要报包粽子!“等不及阿婆答复,我的粽叶就在小手里做准备工作啦,可是粽叶在我手里怎么都不听话,糯米放进去总是乱跑,要么粽叶散了,要么糯米洒了一地,要么捆的时候连粽叶都破了,阿婆看见我的囧样笑的前倾后仰,哎。.。.。.我没耐心了,还是端坐在小板凳上帮阿婆做小帮手吧。

不一会儿的时间,煤气灶上的高压锅就开始“嗤嗤嗤。.。.。.”的工作啦,满屋子的香味让人忍不住的咽口水,可怜的粽子就这样被煮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剥开粽叶,吹一吹,一口咬下去,瘦肉鲜香,肥肉润润,咸咸糯糯,好好吃,再一口,咬到了那个神秘的黄色的东西,咸咸沙沙的口感像极了大闸蟹的蟹黄,居然是咸鸭蛋的黄哎,真是美味。

就这样我过了一个神秘而又美味的”粽子”节。

一年级端午节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节,作文课老师带我们包粽子。说到包粽子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跳江自杀了,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包粽子,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人们还赛龙舟,为了赶走要吃屈原尸体的鱼儿。

先拿两片粽叶错落地叠放在一起,折成一个漏斗形,放上我最爱吃的蜜枣,再放上糯米,用手使劲压压, 把粽叶往上一盖,最后我用绳子缠好,我按照这个方法包了两个· 三个 四个 五个 六个 七个 八个 。。。。。。看到我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通过这次包粽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细心 耐心 还要有恒心。

回到家我还帮妈妈包粽子,妈妈看我包得这么好,还夸我呢,我很高兴学到了本领还学到了知识 。

一年级端午节作文 篇3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过几天就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节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关于端午的来历和传说,在今天,我就来讲给大家听吧!我还有自己的真实事例!

公元前229年,战国时代楚秦夺霸权,诗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国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昌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惧灰,仰天长吧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从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午”也就如称“初五”;“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五。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大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怕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尽管端午年年都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一是纪念屈原说;二是迎涛神说;三是龙的节日说;四是恶月恶日京;五是夏至说。由于屈原的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所以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是家家户户口团圆、是最幸福的时候,到了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爸爸妈妈在门上挂上艾叶、香囊,妈妈会为我系上五彩线,保平安。我会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游戏。吃饭的时候到了,我来到饭桌前给大家都分上一个粽子,自己最后拿一个,把绳子解开,剥开叶子,就可以吃到里面香香、软软的粽子了。大家有说有笑,非常开心。

这就是我们的节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