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作文优秀8篇》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校园欺凌作文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校园欺凌作文 篇1
针对当下校园暴力防治在实行过程中折射出来的种种问题,应如何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健全校园法制教育?多数受访者认为,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大校园法制建设力度:
第一,加强安保措施。配备专业安保力量24小时巡逻校园及其周边,对于校外人员进行有序管理;安排专门负责的教师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旦发现有暴力倾向或被施暴现象及时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经营场所的宣传工作;公安机关对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第二,改进法制教育。一方面,聘请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生担任法制教育课程科任老师。另一方面,组织现有教师参加法律知识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水平。同时,教导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微小处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第三,注重心理疏导。对于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校园暴力对学生伤害最大的不是肉体,而是在精神上,它毁掉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更是他们的自信、他们的形象、他们的心态,甚至整个精神世界。因此专业的心理疏导能有效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第四,健全法律法规。对于恶性暴力事件实施者要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教育局、学校等具有失察之责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按照“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效、奖惩兑现的工作机制,防患于未然。
第五,家长负起责任。家长要时时注意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孩子平等沟通,不仅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还要注重提高孩子的精神素养。另外采取一些简单的保护措施可有效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如上下学接送孩子,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注意孩子衣物或身体变化等。
创建“平安校园”,坚持“预防为主,法治为辅”的原则,建章立制,规范办学。要用现有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影响、教育师生。学校是传播文明、塑造人格的地方,因此要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平安校园,使每个孩子都能沐浴爱的阳光、感受青春成长的快乐。
对校园欺凌说不为主题作文 篇2
星期一下午最后一节班会课,班主任苏老师与我们讨论了某知名中学的打人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__中学有一个叫李琦的学生,她总是喜欢在人前背后或者网上、微信,说他人的坏话,得罪了许多人。其中,有一个叫做李柔柔的同学,因为受不了她的羞辱似的语言,便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一个初二年的男生。这个男同学很“仗义”,便呼朋引伴出手相救,把李琦左一脚,右一拳,打得鼻青脸肿,还把李琦的耳膜打得穿孔。
这件校园暴力事件让我很震惊。我想:躺在病床上的李琦一定后悔死了,因为自己的嘴,让自己失去了同学的友谊,还害得自己身受皮肉之苦。本是受害者的李柔柔呢,现在因为打架的事受到了学校的处分。听说她还是学校的“学霸”,一个学习优秀的同学竟然为了逞自己一时之快,而让很多人受牵连。爸爸妈妈要为她的恶行付医药费,同学因为她而受处分,自己还要名誉受损。不知道,她现在理解了“冲动是魔鬼”的意思了没有?
其实遇到同学时间发生矛盾的事,我们可以选择报告老师,让老师出面处理,或者告诉对方的家长。可是,有时也经常是这两种办法行不通,那该怎么办呢?爱骂人的人继续骂人,被骂的继续被骂,太不公平了吧?李柔柔的事件又让我陷入了沉思。
校园欺凌的作文 篇3
每次我看漫画时,总会哈哈大笑。可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漫画的内容:一个小朋友把另一个小朋友的衣服扯起来,对他一顿暴打。被打的小男孩又慌又哭,吓得不成样子。那个打人的小男孩衣服上还有个“校园欺凌。"四个大字。 在打得激烈时,后边一只手手里拿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的字是“NO",打人的小男孩惊慌的停下。
这幅漫画一针见血的说明了当今社会一些恶劣的现象,校园里的一部分人会欺负那些弱小的人,而那些被打的人往往都不敢跟他们的爸爸妈妈说,结果造成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的惨案。
生活中,我还遇见过,在我们校园中有一个“老大。"他总是去四年级那里,只要看谁不爽,就会去打谁。最后,因为老师路过,才让他打不了人。可他又转身跑到三年级那里欺负弱小,被欺负的小朋友总是鼻青脸肿,但敢怒不敢言,最后校长来了,由于他多次犯错,却不加悔改,只好把他开除,不让他再祸害其他小朋友。
所以我呼吁:少年们啊!不要再有校园欺凌,让我们和平一些。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在一个和睦相处的校园中,开始我们奋苦的读书之。
校园欺凌读后感作文 篇4
校园暴力是近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方面的。近些年,在新闻播放的校园暴力不计其数。
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校园暴力有三个原因:1、家庭 2、学校 3、社会。家庭:父母故亡、父母病残、父母离异、父母的素质、父母的教育。学校:学校教育、学校管理、忽视品德、教师态度。社会:暴力影视、暴力书刊……
据我所知,学校暴力分为了3种形式:
一、语言暴力。主要包括起侮辱外号,造谣诬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力量暴力。主要包括校内斗殴,肉体伤害的一系列对学生精神给予身体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请客行为。 力量暴力在校园暴力中最为普遍。
三、心里暴力。主要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做成的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心里暴力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心里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成为受害者。由此看来,校园暴力的危害真的很大。
根据校园暴力情况,我列出了三条校园暴力的预防方法: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3、养成谨言慎行习惯。
校园欺凌作文 篇5
前几天,北京一家长,发现自己四年级的儿子在上厕所时,被他的同学欺负。他的同学用一个厕所里的垃圾筐扔他,里面擦过尿和屎的纸洒了一身,他被弄得全身臭,由于事情太严重,他甚至变得焦虑。
随后这位家长遇到了很多被欺负的孩子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老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说:这帮孩子只是开了个过分的玩笑。对方家长说:小孩子淘气,不懂事。学校领导息事宁人,和稀泥,甚至还会指责她将事情闹大。
虽然媒体大肆的报道,各方舆论也纷纷对此事进行批评或评论。可是问题的核心并没有解决,即学校和家庭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自我保护,避免被欺负。
我上小学时,总被同桌的男同学欺负。我坐在他左边,抄笔记,写作业时,右手会不知不觉地越过他划的三八线,只要一越线他就用钢笔把我的衣服弄脏。我告老师,老师总是不痛不痒地说几句,他依旧欺负我。
我告他家长,他妈妈说:你乖,是个好孩子,他淘气不乖,不是好孩子,我们批评他。可是,第二天他会更加变本加厉的欺负我。
我委屈地哭着回家向父母诉说,我父母总说一些高屋建瓴、云里雾里的大道理,例如:让他三尺又如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等等八竿子够不着的理论,最后还说:你是好孩子,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为了这个好孩子的称谓,我就必须委曲求全吗?好孩子是用来被别人欺负的吗?我无助,我痛苦,我不要做好孩子。那段时间我自暴自弃,不好好学习,不尊重老师,也不愿意与人说话。总觉得很委屈,每天一边洗衣服上的墨迹,一边默默的流泪。
终于,有件事情改变了我。
一天,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小伙伴发现了一条拇指粗细,约60公分的小蛇。淘气的男生们用小石头砸它玩,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谁砸它,它就露出牙齿、吐着信子扑向谁。吓得男生们四处逃窜,它从容的钻进草丛中,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我站在当场看得目瞪口呆。
当天回家洗衣服上的墨迹时,我一滴眼泪也没流。脑海里一直萦绕着那条小蛇的样子。如果,它不会自我保护,奋起抗争,对欺凌说不,那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没有谁能帮得了它,它只有自己保护自己,我要向它那样保护自己。
第二天放学,我拿了一根木棒在同桌的回家路上躲着。他哼着小曲走过时,我冲出来,用木棒朝着他的后背打了一下,他转身看见是我,抡起拳头要打。我盯着他的眼睛说:你敢打我,敢欺负我,我就会时不时的从后面打你,这次是背,下次打脑袋!说完转身就走。其实,我害怕极了,腿肚发软,心跳加速,连牙齿都在颤抖,但心中却呐喊,他只要敢冲过来打我,我就和他拼命,打不赢,也要咬他一口。
可是,他既没有说话,也没有追上来打我,只是呆呆的站在原处一动不动,直到我走远。
当天晚上,我整宿未睡,满脑子想着如何应对他的报复,对各种预案进行推演,兴奋极了,体会着某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快感。
第二天,我昂首阔步的走向课桌,却惊奇的发现,桌子上的三八线不见了,那个讨厌鬼同桌居然还对我微笑。从此,我的衣服上也不再有墨迹了,他还经常给我带好吃的。前几年我们同学聚会,当时我在国外没参加,闺蜜说他到处打听我的消息,还托闺蜜问好。
人立于世,谁也保护不了你,只有自我保护,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敢,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认真聆听自己内心最真诚的声音,为自己活,对自己负责。用自己独特的努力去构建自己的人格,让生命从青涩步入成熟,完成心灵强大,才能笑对人生。
在学校,老师要教学生自我保护,告诉学生,你身体的任何部位谁也不能触碰,谁要敢冒犯你,立马挡回去,还要大声的说,不许碰我。
在家里,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一个持续坚韧的人生信念,在挫折和艰涩的生活中永不言弃、砥砺前行。
让我们携起手来,学校、家庭和孩子一起对校园欺凌说不。
对校园欺凌说不为主题作文 篇6
一天下午到了学校,我还是习惯性地在走廊上站一会儿,看着楼下陆陆续续来到学校的同学们。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的眼球被操场上的一群人吸引住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小孩儿在打架,他们大概是三四年级的,可是他们这种特殊的打法却实属罕见啊!我从幼儿园到如今的六年级,见过无数次的打架场景,但无不是一对一的单挑,而此时的场面却是十一个人的群殴,可是你仔细观察分析会发现,这是十个打一个。
那十一个小同学虽然个子都不高,但打得十分激烈。一个小孩被围在中间厮打,可是他却并不是被欺负,而是十对一的热火朝天地战斗。定睛一看,中间的那位上身穿黑T恤,下身穿黑长裤,脚上穿黑运动鞋,他是在怎么招惹十个人的呢?
但最令我惊奇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被围攻的那位的高强武艺,以一对十的劣势都可以打出风云。他在团团包围之中全然不惧,倒是围攻者们被他的铁拳和飞腿打得应接不暇。想不到啊,这位黑衣勇士竟能以一己之力打得十人落花流水,而三国乱世时期的力敌三英的吕布站在这位大侠面前都会黯淡无光,都要俯首称臣啊。
而这位英雄并没有因为持续作战而体力不支,反而是越战越勇。无影腿、碎星拳、裂风掌把对手打得节节败退,眼看他就要杀出重围了,就在这时,校长驾到!好大的阵势啊:韩校长在左,杨主任在右,王校长在中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像抓兔子般提着他们向学生处的方向扬长而去了……
看来这黑色的孙悟空再厉害,也敌不过如来啊!
校园欺凌作文 篇7
校园,是我们追求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探索未知的天地。这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好。但总有一些不好的人和事会打破宁静美好的校园,这些就是困扰老师和家长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就是通过语言、肢体实施欺负、殴打的校园欺凌。
碰到校园欺凌,我们怎么来应对呢?是简单的一味忍让躲避,还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其实,到底该怎么应对才是正确的,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是很复杂的。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通过电视新闻、书本、网络看到过或听说过各种关于校园欺凌的事情。有的已不是简单的欺负,而是更为严重的殴打,造成了伤害或死亡。每次看到或听到这触目惊心的校园欺凌案例,我都是心惊胆战的。
平安,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老师,希望学生平平安安;家长,希望孩子平平安安;我们,也希望自己和同学都平平安安……学校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老师还专门给我们进行了“法制教育”,这些都使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遇到欺凌时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首先,要学会远离那些平时就霸道的坏孩子,不要和他们起冲突,有什么情况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请老师或家长来处理。其次,上学、放学路上和同学结伴而行,不要自己一个人走,也不要走偏僻的小路,尽量选择人多的大路。最后,如果不小心遇到欺凌情况,不要默默忍受,要学会向路人呼救,及时报警。
校园欺凌大多数发生在学校及周围。为了能给青少年及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大家都在努力。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其次与同学和平共处。要是跟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或纠纷,要学会换位思考,查找自身的原因,相互谦让,相互宽容。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向老师寻求帮助。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校园欺凌,共创平安校园!
校园欺凌的作文 篇8
在欺凌的风险治理中,面对利益相关者的几种误解,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认知支持,加大观念培训力度,避免教师等利益相关者对欺凌认知的污名化、标签化和偏见化。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普遍性和暴力性的复杂现象,威胁着大多数儿童。如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发现,2/3的受访者曾遭遇过欺凌。
在学校欺凌的综合治理中,嵌入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校长、教师、家长、媒体、学者等对欺凌的认识和理解,是关乎生态化治理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调研发现,各利益相关者对校园欺凌存在认知误区,影响到了对校园欺凌的识别、预防和干预。
第一个误解是,身体欺凌是最具伤害性的欺凌类型。
欺凌行为非常复杂,主要包括身体、言语、关系欺凌和新兴的网络欺凌等类型。基于国内外研究,在中小学中发生最多的欺凌行为是言语欺凌,其次才是身体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社会化程度增强以及外部学校规训的压制,身体欺凌逐渐减少,其他欺凌类型逐渐增加。
由于受众对欺凌定义模糊和认知的阈限,具有可视化、仪式化和暴力化特征的身体欺凌更容易被识别并被高度关注,而较为隐蔽的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及其危害性常被忽视,这就无形中放大了身体欺凌的危害性,正如谬传的谚语“棍棒和石头可能会破坏我的骨头,但言语永远不会伤害我”一样。于是这些失去看守的欺凌迅速增殖为最恶毒的“吸血鬼”,它通过切断同伴社会关系的手段,极易造成最大的、持续性的精神伤害。
第二个误解是,欺凌者群体地位低,不受同伴欢迎。
普遍认为,欺凌者群体地位不高,不受同伴欢迎。事实却相反,欺凌者通常具有较高的群体地位。由于欺凌是一种获取群体主导的“高策略”行为,同时受东亚文化圈父权制和集体主义影响,欺凌者常通过社会关系手段操控同伴、主宰他者,并通过暴力的空间表演和围观景观,进一步强化了其高群体地位并固化了阶层鸿沟。
另有更多证据表明,欺凌者往往凭借主宰他者的能力、马基雅维利式(即操纵性,道德冷漠等)的冷酷特质,赢得饱受犬儒主义和平庸之恶侵袭的“无思者”的欢迎和拥护,并拥有较高的人气。
第三个误解是,受害者将永远是受害者。
由于欺凌二元定义的误导,导致了欺凌受众对欺凌角色认知窄化。人们误以为受害者(或欺凌者、旁观者等)是一个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角色,认为“一日受害,终身受害”。事实并非如此。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如教师、家长报告与受害者自陈报告,欺凌的角色认知也会有所变化,如在受害者“角色互动圈”中,受害者在遭受长期压迫后,会做出过激的回击反应或者转向欺凌更弱小者,此时他兼具了受害者和欺凌者的角色指征,因此常被称作“欺凌—受害者”。同时,随着受害者年龄的增长,只有少部分受害者在童年期仍会延续其角色。有多项研究发现,从小学到初中,15%至20%的受害者将继续遭遇欺凌,甚至能延续到成年期。
第四个误解是,遭遇欺凌是成长的契机。
部分家长和教师误认为遭遇欺凌是无害的社会互动形式,或者是个体成长、人格提高的必经阶段。他们错误地使用“受害者归因”,将欺凌事件视为个体无能的表现,如孩子太笨了,活该被欺凌,认为欺凌是未来成长的契机。他们普遍采取的是欺凌“规范化”和伤害“无害化”的处理策略,最终助长了欺凌者却责罚了受害者。更多研究表明,欺凌并非成长的契机,而更多表现为成长的烦恼。对于受害者而言,欺凌行为不仅不能增加其心理弹性,反而会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如沮丧、焦虑和孤独,甚至自杀。而且,一旦受害者顺应了成人的错误归因——将欺凌视为偶发性、不可控性的事件,如运气不好,或者自我保护能力太弱,由此引发不当的自责将更容易强化欺凌的内部化影响,甚至反向破坏受害者的神经生物结构,进一步加重其伤害程度。
第五个误解是,惩戒性政策会减少欺凌。
部分校长、教师、媒体等宣称惩戒性政策,如基于严密监控下的零容忍政策和法律,停学、转学、教育或法律惩戒等,会减少欺凌,部分学者也助长了这种误解。国外欺凌治理的初期也有类似阶段,更多地采取法律策略而忽略了教育干预、关系修复等策略,但惩戒性策略并不一定会减少欺凌,甚至可能在“以暴制暴”中滋生新的欺凌。作为传播把关人和“意见领袖”的校方,如果采取“监狱式”规训监控和“反恐式”严苛惩治方式,将会降低学生的安全感并增加空间压迫感,甚至无形中传播了暴力文化,并制造了新的欺凌行为。
欺凌是一个系统治理工程,需要“软硬兼施”,而该政策未能观照“个体互动层面”,容易忽略“个体关系层面”的修复,并可能增加受害者不敢报告学校的风险,从而降低了政策的效能。
总之,在欺凌的风险治理中,面对利益相关者的几种误解,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认知支持,加大观念培训力度,避免教师等利益相关者对欺凌认知的污名化、标签化和偏见化。改变欺凌需要首先改变成人的观念。也只有如此,我国校园欺凌的整体治理才能实现良好的生态化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