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弟弟作文400字4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可爱弟弟作文400字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可爱弟弟作文400字 篇1
我弟弟圆圆的小脸,像熟透的苹果一样。一双明澈的眼睛,忽闪忽闪的。一个小巧的鼻子,白嫩的皮肤,长睫毛,像一个洋娃娃。
他十分调皮。记得有一天,我刚放学回来,买了一些零食。刚进家门,弟弟便迅速地跑到我的面前,眼神在我的身上搜索着,忽然,他看到我拎着一袋吃的,便立刻可怜巴巴地望着我说:“给我一点,给我一点。”我看到他那可怜的模样,禁不住他的央求,刚伸手给他,他便马上抓住,一溜烟逃走了。我无奈地耸耸肩膀,心想:他可真调皮。
他虽然很调皮,但是他也很心疼我。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被姥爷给训哭了。我伤心地坐在沙发上,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落下来。弟弟看见了,便急忙跑过来,慢吞吞地爬上了沙发,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为我把眼泪轻轻地擦去。他看见我十分生气地看着姥爷,他似乎知道了是姥爷把我惹哭了。从我的腿上爬下来,快速地走到姥爷面前,姥爷以为他要抱一抱,便伸出手臂。没想到他伸出小手,在姥爷的身上打了三四下,又马上向我跑来,扑到我的怀里,笑眯眯地看着我,好像在说:“姐姐,别生气了。”看着他那可爱的样子,我破涕为笑了。
这就是我的弟弟,我的开心果,我愿意陪伴他一起快乐长大。
可爱弟弟作文400字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我的可爱的弟弟,相信你们听了我的介绍,一定会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你相来听听的话,那就听我讲吧!!
我弟弟今年7岁了,现在正在上小学1年级,和我在一个小学上学。他长的了一双跟小葡萄一样的大眼睛,一个小鼻子,两只小耳朵,一个小嘴巴,只有1米17,体重是24公斤。
我弟弟干什么事都是油腔滑调,很不认真,还闹出了好多笑话,比如,有一次,由于他的老师要让他们写日记,所以我有兴趣的翻开他的日记本,结果刚看了一眼就把我笑的哈哈大笑,妈妈听到我的笑声也闻讯走了过来,说:“你干什么,笑声这么大??”。我说:“你看看就知道了。”妈妈看过之后,也笑了起来,原来弟弟在日记中把“公共气车”写成了“公公气车”,他还把“而且”写成了“儿切”,我把他叫了过来,指明了他的错误之处,然后他又惭愧的笑了起来。还有一次,我们全家正在看午间新闻,弟弟却跑到电视机前大喊,说:“牛间新闻开始了!!”顿时,我们家到处都是笑声。
这就是我那可爱的弟弟,象生活中闹出的笑话还有很多,我想,要是生活中没有了他,日子就会过的很平淡。
可爱弟弟作文400字 篇3
我的弟弟才两岁,胖乎乎的脸上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是一张红润润的小嘴。他一笑,眯着眼,露出洁白的牙齿,可爱极了。
弟弟话时的样子非常有趣。说“抱抱”时,他撅着小嘴,皱着眉头,伸出那肉嘟嘟的小手,让人的心软成了一汪水。说“拿”时,嘴巴张得大大的,抬头用乞求眼神望着你,让你忍不住就立刻把他要拿的东西给他。
弟弟可聪明了。有一次大姨带弟弟去小区篮球场上玩儿。弟弟看见角落里有一个球,嘴里叫着:“拿,拿。”,就想挣脱大姨的手去捡来玩。可大姨说:“那是破的,不能玩。”几天后的一个清晨,他们又来到篮球场,大姨发现角落里有个完好无损的球。大姨让弟弟去捡,可万万没想到弟弟却说:“破的。”好可爱的弟弟呀!
弟弟最喜欢坐车。上次我们要回老家时,跟大姨告别。弟弟就爬到车上,想坐车跟我们走,可最终还是被大姨抱下去了。他还喜欢玩球,我教过他怎么样投球,他很快就学会了。
啊,我的弟弟真是可爱、机灵、淘气啊!
教师点评:你笔下的弟弟真的很惹人喜爱呢,可爱的长相,逗人的表情,聪明的举止,让人读着读着就想见见他,抱抱他。
弟弟就是这么可爱,我爱我的弟弟。
可爱弟弟作文400字 篇4
我有一个可爱的小弟,今年3岁,刚上幼儿园,名字叫方骏烨。他的脸蛋国字型,两只圆溜溜的在大眼睛扑闪扑闪,显得那么炯炯有神。
我的弟弟还是个小画家哩!
那次,妈妈买来白纸给我画画,可我没注意,却让小弟弟拿走了一张纸,我看见小弟弟拿起我的笔,在纸上画了几条圈线,看他那么认真,我都不忍心叫他,轻轻地走开,叫来妈妈。最后,我们决定教 骏骏画圆圈,他刚开始画的圆圈是扁的,我细心的教弟弟,骏骏练着练慢慢地画的圆了,我怕他累着,让他休息一下,他却不肯休息,而他那水灵灵的大眼睛也一眨不眨,他是多么认真呀!“
每天早晨,我们的小闹钟方骏烨都按时叫醒我们。早上,我在白纸上画”小公主“,骏骏也跑来看,可就在我喝水的'一瞬间,我的”小公主“顿时变成了”小黑人“,我着急的大喊——妈妈!”妈妈知 道骏骏一定干了什么“坏事”,就一个箭步冲了过来,还没等我说,妈妈就知道干了什么坏事。可骏骏却显得若无其事,我一把夺走了他手中的笔,他也着急的大喊,这是我的,这是我的!
这个弟弟,真让我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