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李兰娟优秀事迹学习心得作文5篇》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她的优秀事迹值得每个人学习,下面小编整理2020李兰娟优秀事迹学习心得作文,欢迎阅读。
2020李兰娟优秀事迹学习心得作文1
今日网上传遍了李兰娟院士的语录,其中一段不知真假,但颇为赞同:“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年青人为什么崇拜演艺明星?来钱快,来钱多。这次疫情,实业界、科技界以亿为单位捐赠,演艺界除了韩红,演艺明星们并未踊跃捐赠,体育明星也没见几个捐款的!已经成名的、捞够的,都移民了。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敬仰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
看完这段文字,热血沸腾。首先庆幸我不是一个追星族,而且从来不是,也从来没有崇拜过演艺界的明星。从每年参加艺考学生的增长速度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来看,教育一定也是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切身体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可能都是“文化课不行就走艺术类”。更有甚者,直接抛弃文化课,改走文体类路线,因为当今社会,文体类学生走向社会的收入水平貌似比文理类学生更高,灵活性更强,实在不行还可以自己开店、开直播经营。因此,个人觉得教育上的改革很重要,有效措施不用我多说,比比皆是。
其实,文体类学生想要出人头地,也是吃尽苦头,这里并非褒贬任何。这里仅说说崇拜这回事。影视文体既然只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项目,那就永远让它们只停留在娱乐上面。娱乐救不了国,救不了民,充其量只是精神放松的一种慰藉。当今,有盲目追星族为了追一个明星,他去哪里就飞哪个城市,他说什么做什么都觉得是对的,甚至敢为他生敢为他死,这些已经超出理性范畴的崇拜,都是心理幼稚的表现。毕竟凡事过犹不及,玩物丧志。
2020李兰娟优秀事迹学习心得作文1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持续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舆论和热议,当大家看到她的事迹后,无不感动和敬佩!
当你在没日没夜的睡觉时,年过七旬的李兰娟院士正奋斗在武汉一线,每天只睡三个小时。
2月2日,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来到武汉。
年过70的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不分昼夜的忘我工作,普及对病毒的认识、与医护人员共同商讨诊疗方案,甚至每天就睡3小时……
年轻人一日只睡3个小时,还有些吃不消,更何况年纪这么大的老太太,而且还是连续3天!
当记者采访李兰娟院士时,其回答更是让人心疼与敬佩!
记者问:您太逞强了,您比我们大几十岁呢?
李兰娟院士回答:没问题!
记者又问:您就睡3小时太少了,多睡一点。
李兰娟院回答:现在要尽快跟国家联系,怎样提高检测试剂的敏感性问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这样说李兰娟院士 :
“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 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突然让我想到了基辛格《论中国》 中的一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李兰娟院士的忘我无私及科研攻关的精神,带领团队终于在近日取得了关于新冠病毒的重大研究成果!
根据报道,李兰娟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两款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药分别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它们分别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病毒复制。
平常时我们不曾将他们记起,危难时他们却挺身而出,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李兰娟院士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无论非典还是禽流感,还是现在的新冠病毒,她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线。
她潜心国际前沿课题,从人工肝到微生态平衡、到H7N9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研究,再到现在带领团队对新冠病毒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开拓了一片又一片的未知领域……
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肝的开拓者、感染微生态学领域的开辟者、传染病学的领军人物——李兰娟。
有网友作诗赞美她:
赞《李兰娟》
秀发飘逸露笑脸,语言精准意绵绵。
中华院士女魁首,新冠袭来战武汉。
一腔热血战疆场,精巧使医撞神鞭。
昼夜深研寻良药,新药两种见晴天。
疫情紧急我更急,身置潮头挽狂澜。
战胜新冠忠坚定,誓保中华谱新篇。
古有木兰从军行,今有兰娟斩敌顽。
医德崇高人人敬,山河万里美名传。
正是因为有了李兰娟这样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我们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
加油,中国!
人物简介
李兰娟(1947年9月13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传染病)学家,出生于浙江绍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其是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020李兰娟优秀事迹学习心得作文2
执掌浙江卫生厅十年,战功显赫!
看到李兰娟那慈祥和蔼的外表,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和悬壶济世的医生。
可是你却不曾知道,李兰娟曾执掌浙江省卫生厅,整整有十年之久。从她的言谈举止上,我们根本看不出她的“官气”。也完全猜不到,她还曾是浙江省卫生厅的厅长。
大家可曾忘记17年前,那场令人生畏的“非典”?
2003年春季,SARS病毒同样也在肆虐浙江,当时作为卫生厅长的李兰娟,当机立断,要求快速切断传染源。只要是与“非典”病人接触过的人,统统都要隔离起来,不得瞒报和少报。
她要求及时地把疫情的情况,向大众公布。
当时整个浙江省,被隔离观察的人数达到十几万,虽然承受了很多的非议,但她态度非常坚决。大家不要忘记了,她还是一位医学家,一位传染病学的专家。她相信科学,只有控制住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才能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事实胜于雄辩,在那场战斗中,浙江省获得了全胜,成为全国的典范。
浙江人民因此记住了这位“雷厉风行”的厅长。
2020李兰娟优秀事迹学习心得作文3
自从武汉发生疫情以来,有一位73岁的老人,频繁地登上热搜,又遍又一遍地刷新了我们的朋友圈。她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每一次面对镜头,她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这特别的时期里,她带给我们的除了兴奋,就是满满的正能量。
她,就是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
从一个赤脚医生,到闻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
从一个贫寒女,到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她的传奇,足以媲美钟南山院士。
建议“封城”第一人。
2020年伊始,正值中国春运的高峰。一种不知名的病毒,突然袭击武汉,满城风雨,人们不知所措。
1月18日,李兰娟院士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的委托,奉命奔赴武汉,对疫情进行研判。
到达武汉之后她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听取当地医生的汇报,展开周密的调查研究。
看着每天都在不断攀升地感染数据,她心急如焚。她想: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蔓延,将给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只有马上采取果断的措施。堵水先断源,当务之急,防控的第一步必须先断传染源。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对武汉必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她的建议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1月23日,武汉接到了“封城”的命令。武汉暂停了所有的交通,实行前所未有的严格管控。目的只有一个,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
李兰娟院士是建议“封城”的第一人,她接受了央视媒体的采访。
面对董倩“咄咄逼人”的问题,李兰娟并没有生气,保持着院士惯有的谦逊和温和。她耐心地做了解释,虽然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是她的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到现在,“封城”的效果已经完全地突显出来了。很多人都佩服她提出了“封城”的建议,一个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想不到竟有如此的魄力。
一个科学家的睿智和严谨征服了我们!
正是因为这一次“大动作”,“李兰娟”的名字很快就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人们记住了这一位很有魄力的老科学家。
2020李兰娟优秀事迹学习心得作文4
从赤脚医生到院士。
李兰娟是浙江绍兴人,浙江绍兴是个出名人的地方,她和蔡元培、鲁迅都是同乡。
与钟南山不同,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而李兰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她差点辍学。她靠着助学金坚持读完了初中。因为成绩优秀,后来又被杭州高中录取。
读完高中之后,她回家乡做了一名中学代课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医学。她用针灸为乡亲们治疗疾病。看到乡亲们为治病而感到着急时,她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尽心尽力地帮助村民看病。
后来,她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这位贫困的女孩终于走进了大学,她非常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工作。
上个世纪的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死亡高率达80%。李兰娟一直想治病救人,但是治疗的方法非常有限。看到许多重症病人得不到救治。不甘心的李兰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攻克肝炎治疗的这一难题中。
经过十几年的反复研究、实验。李兰娟终于成功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1998年,她的这个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她还把这一技术应用于肝移植手术,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名震全国。
李兰娟还在肝病微生态和感染微生态领域中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她还把自己首创的“四抗二平衡”的疗法用于救治H7N9患者中,大大地降低了死亡率。
2005年,李兰娟以中国传染病学第一人的身份,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是对李兰娟而言,创新的脚步永远也没有停息。
这一场疫情来得太凶猛了,国难当头,无数人倾尽全力去支援武汉。
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又一次挂帅出征。
他们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将的勇猛,真是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