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优秀2篇》
寻觅 篇1
他寻觅到了独有的魅力,在山水之间。
他不知道多少次在亲戚邻居异样的眼光中踏上旅程,似乎除了四书五经全是什么歪门斜道。所鼓励他的,只有父亲的那句"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他,就是徐霞客。
他出生在南直隶江阴的一个有名的富庶家庭,祖祖辈辈皆是读书之人。父亲不愿为官,更不愿身陷权势争夺之中,却是喜爱游山玩水。受这样浓厚的家风影响,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但与四书五经的经纶之道不同,他独爱地经图志中的奇文异事。十五岁时,应童子试,却并没有成功。父亲见他无意功名,就不再勉强他,鼓励他博览群书。他读书过目不忘,且极爱收集自己没有见过的书。十九岁时,父亲病逝。守孝三年后,便一直想去游山历水。但却因为有一个年迈的母亲,一直不忍成行。他的母亲极为豁达开朗,与父亲的"志行纯洁"不同,母亲的"勤勉达观"给予了他更多鼓励,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极力支持他远游。二满分作文网十二岁那年,他戴着母亲亲手缝的远游冠,背井离乡。
开始寻觅那山川之美。
在极劳累的跋涉后,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之中,他都会坚持记录下自己的一天所获。他也许想不到,这样会影响千古。游历千山万水,用了他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三十多年。三十多个岁月,足迹遍布祖国的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寻访之处,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登临黄山绝顶之时,不禁感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游至云南丽江之时,身患足疾,无法行路,却仍坚持编纂《游记》《山志》共260余万字,因遗失,仅剩60余万字的百世流芳的《徐霞客游记》。
江阴官员前来叹望时,问道"何苦来哉"。答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五十六岁,病逝故乡。
他终是寻觅到了一生的终点。
我的拿手好戏 篇2
人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而我的拿手好戏是篆刻。
三年级时,妈妈为学书法的我定了一方印章,去拿时,我被那位仙风道古,技艺高超的篆刻大师深深的迷住了。从此我便热爱上了篆刻,开始各方面钻研这个神奇的技艺,每次要用到印章时,我都会小刀在印章的笔画中划来划去,体会那种意境。当时我我并不知道,已与纂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从鲁老师开设了金石篆刻社,我就兴奋的立即报名了。大家在课间愉快玩耍时,我握着刻刀在教室里练习;大家在写作业时,我查着篆刻字典在创作;大家在看书时,我绞尽脑汁钻研着刻感。大家在暑假里放飞自我时,我报了篆刻特训班,当大家在寒假里呆在温暖的被窝不想起床时,我早早起床进行每天的纂刻一练……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魔鬼式”训练,让我从一个无名学生到好苗子,再到后来的“大师哥”,也终于让我尝到了甜头。
一次社团课,我被鲁老师当众点名大大表扬。下课的时候,社友们向骑着“汗血宝马”一般飞奔到我身旁,于是我周围围了一群人,咋咋呼呼,好不热闹。正好当时我在刻一方五字印章,画字,涂框等准备工作完成后,我右手指尖一转,刻刀落在石头上,大喊一声:“开刻咯!”我右手抓刀满分作文网,左手握印床,“刷刷,刷,刷……”几声刻刀的清脆声响起后,一个徒手刀刻的
框架一下子凭空出现在石头上,没有尺子,就如同巫师变魔法一般。周围一圈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同学说:“你看人家大师就是不一样。”我强压住内心“好嗨呦”的心情,理了理红领巾,装出一副大师的做派:“莫急,这不是刚刚开始嘛!”随即我抓起刻刀,开始一板一眼的刻字。下手第一刀,我一推到底,随即一转印床,一刀直入石头。原来一边毛的线条立即变得笔挺坚劲,犹如士兵一般直直的立起。接下来是第二刀,第三刀……大约过去了十二十分钟,整个章已基本完成。我盯牢印章:刚劲的线条,优美的转角,修长的架构,均匀的粗细,仿真的做旧,无不惟妙惟肖,巧夺天工。我深深明白,如此美丽的印章,是靠努力凝成的。周围人沉默了许久,仿佛沉浸在印章中,
久久才回过神来。鼓掌,这次比上一次更响,教室的天花板都隐隐晃动,我收获了众多粉丝,还有拜师的,以及要买章的。从此我也被社友们称为:“尺子”、“大掌门”。我明白今后的路还有很长,我要付出的努力也有很多。但是付出,总会有收回报的。
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篆刻,一个我热爱的拿手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