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虎丘景色的优秀作文【优秀14篇】》
目标
描写虎丘景色的优秀作文 篇1
“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这句千古名言,使虎 虎丘山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古迹遍布,风景绝佳,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远远就能看到的、耸立于山巅之上的那座千年古塔---云岩寺塔,虽经千年的风霜雨雪的侵蚀,可仍然古朴雄奇,堪与比萨斜塔齐名,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
虎丘,原名海涌山,因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山体基本组成部分是岩石,虎丘山不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山周边的地质形貌很好,气候适宜,山体植被茂密,林相丰富,林木繁盛,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成为一绝。
虎丘山最引人兴趣的是众多的古迹和不老的传说。云岩寺塔---即虎丘塔是最著名的,一路上就能清晰的看见耸立于山顶的虎丘塔。此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公元601年),初建时是木塔,之后被毁。现存所看到的虎丘塔是在后周乾祐八年重建的。塔系平面八角仿木结构,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木檐都遭到了毁坏。现存的塔身高度是47.5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重达6000多吨。虽经多次整修,塔身虽是斑驳陆离,满目疮痍,是历经千年沧桑的象征。至于它的倾斜,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当时填土厚薄不一,因而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近来已经过灌浆加固,部分塔身进行了修缮,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这是一个奇迹。
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洞天”原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而剑池是吴王阖闾墓葬,这已是无可疑问的了,历史上曾多次在剑池下发现即“墓道入口”。
双井桥位于虎丘剑池上方,建于南宋,为单孔拱桥,桥面由块大青石板铺就,高悬剑池上方十数米处,桥上有两个并列的圆孔,故名“双井桥”,向下望去可见清澈的池水,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站在桥面,俯首看到碧水映出两边的崖壁和移动的游人。是虎丘著名的历史景观,游人必到之处。
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水可以汲饮。曾被唐代李秀卿品为“天下第五泉”。取名剑池,是据说还因吴王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 “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后来演变而为剑池。剑池水曾经抽干过,于池底发现吴王墓门,后来又出清污泥,又见剑池两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没有高低欹斜现象,显然是由人工开山劈石所凿成。池南有土坝一个,与石壁三面相连,低于平时水面三尺,是人工筑成用作蓄水的。在池北最狭处,有一个洞穴和向北延伸约一丈多长的隧道,可容身材魁梧的人单独出入,举手可摸到顶,从上到下方正笔直。种种迹象表明,剑池为吴王墓葬之所不再成谜,至于墓内葬品到底有多少传说不一,历代以来,到此寻宝者众多,就连帝王也乐于此,最终都无一所获,宝藏之谜有待后人来揭晓了。
当进入“别有洞天”的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一股清凉之气迎面而来,炎炎的夏日顿感凉气逼人。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恰似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在烈炎的夏日也会觉得凉飕飕的。俯首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桥上的游客来来往往,尽情的赏景游玩,于奇险处方可见奇胜。临水的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而下,直垂水面。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这个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
试剑石在登山坡道石阶的东侧,有一块从中间裂开的大石块,旁边的一块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三字,另一块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流断。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相传是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严令有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在百日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干将夫妇来到苏州日夜不停的冶炼,百日已近,仍未炼出纯青的宝剑当即,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就是现在看到的这块巨石。而事实上,这块剑试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发后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一条裂缝,酷似刀削剑劈而已。
千人石是一块天然的'大石坪,平坦如砥,高下如削,周边绿树成荫,花草漫布。关于千人石的传说,其一是: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内埋葬了三千宝剑和珍宝,夫差为了保守秘密,在石上杀害了上千名筑墓工匠,血流成河,染成红色,故称为“千人石”。而事实上这块石头呈暗红色,是因为硫纹岩中含有大量铁质的缘故。
其二是: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满腹经纶,悟性极高,但是他超前的观点未能被当时的寺庙住持所接纳,他只能在法堂之外讲经,巨石上却有千多人列坐听讲,所以千人石又叫千人坐,石名即由此而来。旁边有一块圆卵形大石块,形状象一个大枕头。即是高僧竺道生,倚此石看经,困了就用这块石头当作枕头休息。因此,人们称这块石头叫“枕石”。刚开始时,生公在这里讲经说法,嫌听众太少,又聚石为徒。生公讲经讲到妙处,天花乱坠,白莲盛开,顽石点头,元代顾瑛有诗:“生公聚白石,尘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讲台附近有白莲池,池中央有顽石一方,池南岸有一座石经幢。这座石经幢是仿照陀罗尼经幢建造的,由须弥座、石柱、盘盖等部分组成,俗称“八棱碑”。都与"生公讲经,顽石点头"的典故有关。
再往上走过二山门,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可以看到路的西侧有一块圆卵形的石碣,刻有北宋吕升卿所书的“憨憨泉”。 现在石碣前有一眼古井,平时用铁盖盖住,古井四周是用花岗石砌成的栏杆,即是憨憨泉。相传梁代的僧人憨憨法师,他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他耳朵灵、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经过时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他俯在地上似乎听到地下有流水之声,就思忖着下面是否会有泉水。于是他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们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并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他的双眼又重见了光明。这个时候,憨憨法师发现那个戏言的农夫果然是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这叫做“青蛙嬉水”。虽然流传的是民间故事不可信,但这眼古井,确是憨憨法师所凿是有古书记载的。
虎丘山的周边古迹众多,每一处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在民间� 陆羽井的甘甜可口,被评为“天下第三泉”。冷香阁是品茶观景的最佳场所,在阁前植梅三百多株,每逢仲春,红苞绿萼,疏影暗香。东、西、南三面环以廊相通,高爽幽静,别有一番景致。
断梁殿,是寺庙的二山门,这座殿门的正梁不是一根整木,而是分两段接合,中间有明显的拼缝接,所以称为“断梁殿”,亦称“双梁殿”。此殿建于元代。所谓断梁,便是说有一根梁是断的。据说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下令修建虎丘庙门,由于时间紧迫,准备上梁的时候,才发现原先准备作为大梁的大木料已经被作为顶梁锯成了两截。一时无法另外寻找到木料,老木匠赛鲁班得到艺人的指点,用此巧构做成现在所看到的。断梁殿正梁上,朝南悬挂着“大吴胜壤”的巨幅匾额。朝北则悬挂“含真藏古”的匾额,则是梁漱溟的手笔。
孙武亭所说的是孙武经伍子胥引见来到吴国,以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阖闾,受命训练兵法,整顿军纪,严明纪律,执行军法,带出了一队勇敢善战的士兵的故事,成语“三令五申”就是出自此典故。
二仙亭的传说是吕洞宾和陈抟下棋的地方,亭内有吕洞宾和陈抟两位仙人的石刻画像。石柱上刻有副对联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另一副对联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这二副对联是讲他们二人,吕洞宾曾经在岳阳楼舞鹤,今天又在虎丘上留踪。陈抟似睡非睡,醒非醒,樵夫在山上等了很长时间。陈抟睁开眼一看,把樵夫当成了梦中人物。樵夫反复说明原委,才知“原非梦”。原是道教中流传的故事。
虎丘还是江南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虎丘的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东晋司徒王珣和司空兄弟,在虎丘营造馆舍作为别墅。咸和二年舍宅为东西两寺,以剑池为界,之后两寺合二为一。唐代因避唐太祖讳,改虎丘为武丘,寺庙称为武丘寺。北宋时又改称云岩禅寺。五代时期,虎丘云岩寺始建佛塔,于北宋建隆二年竣工。寺庙几经兴废,于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为“虎阜禅寺”。陈代张正见、江整二人咏虎丘诗有“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和“宝塔据高垄,经台镇岭头。”的诗句。颜真卿也有“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的诗,足见寺庙在当时的影响。北宋至道年间苏州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由律宗改奉禅宗。自此之后,之后历代虎丘都是佛教圣地和游览胜地。
虎丘山下溪流映带,碧波潺缓,林木苍郁,苍鹭盘旋,远远望去恍若海上仙岛,四季游人络绎不绝。明代李流芳把它归纳为“虎丘有九宜”,就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游览虎丘,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都有其独特的山林风味,成为吴中第一名山、吴中第一名胜当名至实归。
站在虎丘山巅之上,远眺四周,不由不心生感慨。斜塔的雄奇,剑池的神秘,每一处古迹的传说故事都似乎曾经发生在眼前。向南望去可见苏州古城全貌,七里山塘河蜿蜒至古城的阊门,悠悠河水同样记述着历史的印迹。下山离去时站在海涌桥上,河水围绕在山体的周边。仔细察看此桥是一座用花岗石材料建成的仿古式石拱桥,是在1956年凿通虎丘环山河时所建,桥的石栏杆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十二只,很有地方特色。回首向山上望去,反而是山藏寺里。古人曾用诗来形容这个特点:“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平生只见山里寺,今日来看寺里山。”“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叫锁寺门。”真是别有情趣。虎丘是古老苏州的历史象征,经此游历后当无憾于此生矣。
虎丘游记作文 篇2
宋代大文人苏轼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一个全新的名字,在我脑海中闪过。怀着对虎丘的无限好奇,这个寒假,我与父母来到了被称之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
在路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对陌生的虎丘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在我的想象中,虎丘应该是一个古色古香,精致典雅的地方。终于到达了虎丘景区,我们迈着悠闲的步伐慢慢走进。还没有到达入口,景色却已经呈现出一种江南小桥流水的雅致:排列紧密而又精巧的许多石砖组成了一架古老又不失庄重的小桥;横穿小桥的流水平缓地流动,岸边靠着几艘乌篷船;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泥土上的绿草与大树相互映衬。这时正好是雨刚停的早晨,与这里的景色相互映照,整个环境就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刚进入口,我的耳中就飘来一阵悦耳流畅的古筝声。往前漫步,只见一位女子正端坐在阁楼上弹着古筝。女子身着橙色的古式服装,她身后的阁楼古老朴素,窗户上印有苏州特有的花纹镂空,楼中一盏昏黄的灯暗暗地照明着。这悠闲缓慢的古筝声好似一缕清风,缓缓吹进了我的心中,吹开了我心中的烦恼,带我远离城市的喧嚣。
继续慢慢往前走,我来到了一快大石头旁,石头前的墙壁上还印着几个古代大字。我对这处景十分疑惑,却又无法得知它的典故。恰逢这时一位导游走来,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石头的历史:墙上的几个大字为“生公讲台”“千人坐”:传说一位高僧满腹经纶,信仰佛教,他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常常有上千人来听讲,因此这块石头称之为“千人坐”。只是他的思想当时不被统治者所认同,所以原本听讲的人都渐渐离开。于是,他就对石头讲了三天三夜,讲到池里的荷花都开了,石头也对他点头。
最后,我们来到了虎丘十八景之胜的云岩禅寺。远远看去,寺塔高耸在山巅,巍峨又不失神秘。寺塔每层的外围装饰一模一样,层层之间的连接处也绣上了美轮美奂的花纹,而淡褐色的墙面衬托也出寺塔的悠久历史。整个景象给人带来一种整齐与古典的美。可谁知,这样一座高大的寺塔也经历了无数次考验:原本的虎丘塔是砖木结构的,但是它经历七次大火焚烧,现在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砖塔。在明代,雷击引起的火烧将塔尖全部摧毁,当准备修建时,才发现由于工程技术的不完善,虎丘塔已经整体倾斜。为了更好地保护虎丘塔,工匠师就将塔尖重心往南偏离了一点,形成了六层歪,顶层正的现状。由于结构的精巧,才能使虎丘塔在经历了无数次考验后依然巍峨。这些考验不仅是对虎丘塔的考验,更是对工匠师的考验,这几次灾害正好反映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的智慧。
这就是虎丘,一个古老、优美又不失神秘的地方。
虎丘游记作文 篇3
虎丘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千年以来,虎丘以迷人的风景,悠久的历史著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去苏州不去虎丘乃是憾事。”所以趁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虎丘。
刚进入大门,门口的一座大鼎深深地吸引了我,斜角边有一棵高大雄伟的樟树,树干粗壮挺拔,枝繁叶茂,虽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仍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进入大门,北边有一块巨石,巨石被一分为二,留下一道裂痕,石头上刻了三个字“试剑石”,其实这道裂痕,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老百姓说只要在虎丘石上划下一道痕迹,谁就是最厉害的人,于是有一天,吴国吴王提着一把剑在这去石上砍一下这道裂痕。但毕竟是传说,其实是长期接受风和雨的洗礼,时而久之便形成了一道裂痕。
再往前走,有一个池塘,这就是所谓的“剑池”了,剑池右边的水很浅,浅得能看见水草游鱼,左边的水很深,深得像藏了什么秘密,真奇怪!
虎丘虽然不大,但它保存了一段历史,保存了一段回忆。
虎丘游记作文 篇4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一个适合游玩的季节。这不,学校就安排了我们去虎丘游玩。一听说要去春游,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早上八点半,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上车。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心里恨不得马上就能到达目的地——虎丘。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下了车,老师告诉我们虎丘到了。哇!这就是虎丘。原来虎丘是一座小山呀!听老师说:之所以叫虎丘,是因为春秋战国时的吴王阖闾埋在这座山里后,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才得名的。老师还告诉我们,虎丘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呢。
因为我们今天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要画一幅关于虎丘塔的画,所以我们游览的时候特别认真。我们先跟着老师,沿着台阶一路向上走。首先来到断梁殿,这是一间雕梁画栋的古代房子,不过为什么叫断梁殿,我却没有弄明白。然后我们继续往上走,一路上看到了好几个景点,有憨憨泉、试剑石、千人石、剑池等等。我最感兴趣的是那块试剑石。据说这块石头是被春秋战国时的吴王阖闾一剑劈开的。我想,这把宝剑真是太锋利了。
要说到虎丘,最有名的那可是非虎丘塔莫属了。我们来到虎丘塔脚下,近距离的观赏这座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宝塔。我们都知道,一般的宝塔都是笔直的,可是虎丘塔却是有点倾斜的。这让我很吃惊,我真是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设计的水平。接下来,我就坐在一块石头上开始写生,我要把虎丘的美景都画在这张画纸上。
三点钟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虎丘。
虎丘游记作文 篇5
今天是我们和台北小朋友一起联谊的第二天,老师告诉我们会去苏州的虎丘游玩。真是太棒啦,虎丘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我的心儿早就飞向了目的地。
太阳很辣,天气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火热。来到虎丘的门口,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小庙,正当我心里纳闷时导游却告诉我们原来这座庙与虎丘有着很大关系呢。从前有个当地的小孩看到这座庙就说好似一只老虎:两个圆窗子像老虎的眼睛,一个门洞像老虎的嘴巴,而远处的虎丘塔就像老虎的尾巴,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虎丘了。噢,我恍然大悟,原来“虎丘”是由这个故事得名的,真是太神奇了!
我们沿着人群再往里走,又见到了许多的景观,有憨憨泉、枕石、试剑池、千人石……,当然令我感到最雄伟、壮观的是虎丘塔了。站在高处举目远眺,虎丘塔有七级八面,虽然已经倾斜,但还是威风凛凛地矗立在那里,好像在对我们诉说着它的历史。听导游讲: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虎丘塔是宋代的古塔,建于959年,落在于961年,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在1956年塔内还发现大量的文物。但是经历了多次火灾和地基下沉后,虎丘塔也出现了倾斜,被喻为东方的比萨斜塔。可为什么独独这个塔会出名呢?原来虎丘塔用的全是砖,没有一根木头,而且只要动一下,它就可能不保了。
听了这么多,我猛然想到:古时候没有现代的'一些科技,不知古人化费了多大的心血与艰辛才能把这些砖砌成一座另人瞩目的塔,这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再见,虎丘,你让我们又一次领略到了祖国的神秘宝藏。
描写虎丘景色的优秀作文 篇6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虎丘是江苏怀抱中一颗引人瞩目的宝石。
刚进入风景区,我们就看见了一口面积不大的井,井里面银光闪闪,井水清澈见底,游人们都不由自主的凑了过去,我们喝了几口水,尝了尝,口感凉爽,我们感觉到了一股清凉,舒服极了。井水打在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大家无不议论纷纷。
继续往前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口小池旁边,看见了四个大字屹立在岩石上——剑池,虎丘。这四个大字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好像身临其境,亲手看见了书法家。据导游介绍这四个字里面的剑池是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虎丘是后人添上去的`。看到了这一副精妙绝伦的字,游人们流连忘返。
走了不到十几分钟,我们来到了一个石桌,石桌旁边有着远近闻名的云岩寺塔了。这是一座驰名中外的斜塔。高高耸立在虎丘风景区的中间,让人感觉是一个巨人站在那里向远处的游人们招手示意,又像是在陪同塔边的游人们观赏美丽的虎丘风光。现在这一座塔可以是虎丘的代表,乃至整个苏州的象征了。在这里,游人们无不啧啧赞叹。不过,这里的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的结晶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苏州虎丘,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线风光。这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
描写虎丘景色的优秀作文 篇7
寒假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我在春节前夕的虎丘之行让我了解到不朽的中华古代文化以及光辉的历史足迹。
那天我起了个清早,开始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跟随着母亲我来到了古城苏州感受冬精灵带来的最后美好。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优美的自然环境,小桥流水的景致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正是在这种愉悦与期盼的心情下,午后我们来到了位于苏州市郊的虎丘景区。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相传距今1500年前吴王阖闾的遗体葬于此地。
最先吸引我眼球的是“虎丘剑池”四个大字,刚劲雄健的笔锋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提,望着那鲜红大字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一股来源于历史的浓烈气息扑面而来,我仿佛正站着巨人的肩膀上,端详这豪迈的手笔。而我们脚下的就是著名"千人石",这是一块硕大而完整的岩石,中间没有丝毫的间隙,传说当年吴王夫差为防止泄露机密,将上千名工匠斩杀于此,故为"千人石",我凝视脚下的每一寸岩石,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登上了虎丘山顶,巍峨的虎丘塔引入我的眼帘。虎丘塔分成八个面,建塔之初便有所倾斜,长此以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可正是这座斜塔却在之后千余年间屹立不倒,见证了中国古代君王帝国的兴衰成败,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技艺之高超,体现出中华古代技术悠久的文化底蕴。而虎丘塔则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向游人叙述着历史的神奇。在下山的路上我们还观赏到了孙武练兵场等景点,嗅着周围威武雄浑的气息,想象着万人练阵的场景,我不禁被古代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这次虎丘之行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此行所领略到的一切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都必将使我终身难忘。
描写虎丘景色的优秀作文 篇8
今天,我和爸爸乘车从南京上高速公路,经过两小时路程,我们来到苏州。
苏州是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的园林水乡城市,据导游介绍明清两代苏州有私家园林200多处,它们典雅淡朴,小巧玲珑。难怪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在导游的安排下,首先我们游览了耦园。这耦园古色古香,建筑四周有奇形怪状的'假山,悠悠的流水,小路水廊起伏曲折,亭子飞檐高翘,极富有情趣。听说电视剧《宰相刘锣锅》就是在这拍摄外景。
坐着摇摇船,赏着园中美景,听着苏州评弹,那悦耳的琵琶声,声声入耳,令人回味无穷。沿着苏州河,小船缓缓划出耦园。
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出了耦园,导游带着我们游览苏州标志性、历史性的建筑物——虎丘。来到虎丘,只见游人人多入林,景色确实不同凡响。最有名的要数“虎丘塔”。经过半小时爬山,我们终于来到山顶上,看到这座古今闻名的虎丘塔,它巍然矗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这塔又叫云岩寺塔。它建于公元959年,塔高47米,为七层八面仿木构砖塔,向北东方倾斜着,被称为中国第一斜塔。我们争着在塔下拍了一些照片,留下纪念。
当夕阳收起它最后一丝霞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苏州城。
虎丘游记作文 篇9
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一家三口兴高采烈地来到扬州火车站,乘着火车去苏州游玩。
我们蹦蹦跳跳地走到了著名的虎丘山。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2500多年历史了,素有“江左丘壑之表”、“吴中第一名胜”之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
我们刚刚踏进大门,在我们面前便出现了一座鲜花缠绕的小屋,小屋的支柱是由别致的鱼缸组成的,五颜六色的鱼儿在里面快活的游来游去。道路的两旁鲜花盛开,左边是金百合,右边是芍药,阵阵花香飘入我们的心田,令人陶醉。咦,那么多金光闪闪的猴子坐在那儿干什么?我兴冲冲地跑上前去一瞧,原来是人造的***。碰到这么逼真的工艺品,我忍不住上前和它们合了影。
来到幽奇神秘的剑池边,只见泉水“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据说这底下还埋着吴王的剑呢。爬山虎布满了山壁,更使其显得更加古老和神奇。
穿过绿荫小道,终于看到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了。它微微倾斜着,仿佛一个年迈的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往事。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它的残高为40多米,由于地基下陷,塔尖向东北方向倾斜了2。39米,可是它依然迎风傲立。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拥有无穷的智慧,不然虎丘塔怎么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屹立在人间仙境的虎丘山上呢?
这虎丘山好像一座迷宫一样,转来转去又回到了起点,可路上的景色却令人着迷,难怪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游记作文 篇10
眼看暑假就要结束了,我缠着妈妈带我出去玩几天,妈妈答应了我的要求,在暑假的最后一个周末,我们进行了一次开心的苏州之旅。
在高铁上妈妈跟我介绍,苏州不仅有玲珑秀美的私家园林,有令人垂涎的糕点美食,有做工精美的丝绸……那里还有春秋吴越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虎丘就是春秋吴国历史和文化的代表。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写下“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听妈妈这么一说,我恨不得立即飞到虎丘游玩。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来到了虎丘风景区。据悉,虎丘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吴王阖闾(夫差的父亲)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虎丘并不高,我们很快便爬到了山顶,著名的云岩寺塔就坐落在这里。云岩寺塔历史悠久,始建于五代后期,北宋初期建成,据今已有1000多年,七层八面,近50米高。妈妈叫我仔细观察这座塔,看看有什么发现。我上下打量着这座塔,历史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印迹,很多地方被修补过,塔底四周还修建起围墙,将塔保护起来,不让游客靠近。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奥秘呢?“啊,这塔是斜的!”我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对,这就是这座塔有名的主要原因。”妈妈笑着说,“由于地质、设计构造等原因,从明代起这座塔就开始倾斜,它也被称作‘东方的比萨斜塔’。”哇,倾斜这么厉害,居然没有倒,真是太神奇了!
从云岩寺塔一直往下,就到了剑池,只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石崖上端是一座石桥,底部是一池碧绿的潭水。“剑池”两个字就书写在潭水边的石崖上,苍劲有力、潇洒飘逸,是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宝。这里为什么叫“剑池”呢?原来,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被箭射中身亡,其子夫差把他葬在这里,一起殉葬的还有阖闾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于是后人便称之为“剑池”。
剑池旁边就是“千人石”。看着那表面发红的大石头,我仿佛看到2500年前吴王夫差施计把那上千名修墓工匠灌醉、杀害,鲜血当红石头的情景。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这些石头发红,与虎丘岩质有关,这里的岩石本身就是暗红色的,与工匠鲜血毫无关系。
我们还经过孙武练兵场、试剑石、憨憨泉等景点,每个景点都有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中午,虎丘之游结束了。这次虎丘之游虽然短暂,但让我学到、听到很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又增长了见识,真是不虚此行啊!
描写虎丘景色的优秀作文 篇11
今天是国庆节,爸爸妈妈带我到虎丘塔游玩。
中午我们9点到了虎丘。在门口看见几只小老虎和一个财神爷。
走进门,只见人山人海,两边全是红灯笼和小红旗,因为他们在为祖国62岁的生日庆祝呢!在这里,有许多的旅游团,每个景点都有导游讲解。
这里的风景也很美,有蓝湛湛的`天空、形态各异的石头、还有清澈见底的小河,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然后我跟着一位女导游来到了虎丘塔,那位女导游对我们说:“虎丘塔斜3、95度。有一次,在明代的时候,虎丘塔要倒了,那些工人先把最高一节造直了,然后把水泥倒进虎丘塔里,水泥里面还加了一些糯米粉,因为糯米粉有粘性,所以虎丘塔才能保留一千年。”
最后,我们去爬山了,休息了一会儿就回家了。
啊!虎丘真美哪!
虎丘游记作文 篇12
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诗人苏轼曾夸道“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我早就想一睹虎丘的风光,今天,天空被调皮的白云们遮了起来,十分凉爽,我们一家三口便乘车去虎丘游玩。
“听说虎丘很美,但为什么要叫虎丘呢?”我在车上思考了这个问题许久,问了问父母。原来,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三天,居然有只白虎据于其上,命名虎丘。盼了一路,也问了一路,终于来到了虎丘,一进大门,我就陶醉在这美景中了。这儿古树参天,历史悠久,无论哪棵大树,都枝繁叶茂,两人都抱不拢。
在蜿蜒的石路上走,周围是参天大树,时而吹来阵阵带有凉意的微风,逗得树叶们沙沙作响;时而又传来声声鸟鸣,多么清脆,多么动听。越住深处走,嘈杂声也听不见了,放眼望去,不见一人。聆听着树叶、鸟儿的絮语,又仿佛听到了树的心声,独自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一切疲劳和烦恼抛之脑后,再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心旷神怡。
慢慢走着,人们又多了起来,抬头仰望,一座巨大的塔呈现在眼前,仔细瞧了瞧,吓了一大跳,这塔竟然是斜的!倒下来可不得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塔前拍照、玩耍?我头脑中一片空白,持续三秒,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虎丘塔共七层,每层都建得那么精致,我不禁为古代人民的建筑艺术而赞叹不已。
空中渐渐下起了小雨,雨中的虎丘塔更是古色古香,看来虎丘之旅也要告一段落了。回到车上,我想:虎丘能有如此之美,全归功于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现代人们对这儿环境的热爱。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描写虎丘景色的优秀作文 篇13
我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今年4月10日,我和妈妈随旅游团游玩了这著名的虎丘公园。
一进虎丘公园的大门,只见眼前一片绿树红花,两边花坛里的花全都开了,有杜鹃、有牡丹、有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红的、黄的、紫的、白的'……五彩缤纷,真是美极了。走廊中间是一个大大长长的金鱼缸,里面游动着各种各样美丽的鱼儿,简直犹如一个小小的海底世界。游人们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
走上一座小木桥,导游阿姨说:“这是老虎的舌头,你们可别让老虎把你们卷走啊!小桥下的流水,也就是老虎的口水。”我被导游的讲解深深的吸引了,紧紧地跟着她,只听她接着说:“你们看那屋子。”我抬头一看,前面有一个半园形的门洞,原来这门洞就是老虎的“大嘴巴”呀。哈!它的嘴巴可真够大的,一下子进去了一个旅游团。进了老虎嘴巴,虽然知道是假的,但多少有些发颤,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扑咚扑咚”的直跳。好一会儿才有点放松了,忽然,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摔倒了。我爬起来一看,是个正方形的石头,导游说这是老虎的“牙齿”。妈妈说:“吴瑶,你看房顶上的5根短柱子是什么呢?快去问问导游阿姨吧。”我连忙跳到阿姨跟前问她,她说:“这5根柱子呀,就是‘门当’,那下面的这两个圆石头呢,就是……”阿姨还没说完,一位叔叔抢着说:“叫‘户对’。”阿姨笑着说:“你真聪明。”
出了老虎嘴,我们就踏上了老虎的身体。一抬头就看见了老虎那翘得高高的“尾巴”——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二斜塔虎丘塔。导游说它有十七层楼那么高,因为年代久远,游人踏赏太多,它已经开始倾斜,斜度达3度59分,而世界第一斜塔濒临热那亚湾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仅比它多斜1度多一点。
接下来,我们游玩了虎丘公园里面的许多名胜古迹。有距今1400余年的憨憨泉;曾经能诗善歌的真娘的古墓;高爽幽静、别绕情趣的冷香阁;天下第三泉;还有被鲜血染红了的、至今令人发指的“千人石”……欣赏着古迹,聆听着神话传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游玩了虎丘,我才明白了苏轼的那句话,也真正了解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我真想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在那样的条件下,为我们留下了雄伟的虎丘塔,你们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伟大的。
描写虎丘景色的优秀作文 篇14
苏州一直都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这个,我与我的家人便一同前去观赏了苏州的园林——虎丘。
我们来到了虎丘山门“海涌潮辉”,虎丘原名海勇山,素有“吴中第一名胜”,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是由于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被称其为虎丘。虎丘山地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著名的还是云岩寺塔和虎丘剑池。
我们从虎丘大门进入,穿过海涌桥,我们来到了断梁殿,仔细一看,它上面的主梁是断的,是用两根木料建成的,殿内摆放着四块石碑,这些石碑上记录着云岩寺塔和虎丘地修建情况,我看着这些石碑,只听一旁的游客说:“这些石碑又叫响石,轻轻地敲打这些碎石,还能有咚咚的回声呢。”我一听,便好奇的试了试,起初,我什么声音都没听见,随后我将耳朵靠近了些,再轻轻地敲,果真发出了咚咚的回声,我心中不禁感叹:真是神奇。接着,我们沿着山道往上走,便看到了一个水井,水井后面刻有憨憨泉三个字,咳了咳,说:“这儿还有个小故事呢。”我看了看,心想:回家后一定要把这个故事看一看。继续往上走,不远处,便是试剑石,传说是当年干将莫邪为吴王铸一把上好宝剑,之后吴王用这块石头试剑,所以被称为试剑石,当然也只是传说。过了试剑石,就是仙人桃,说是摸了会有好运气,随后我们都上前摸了摸,希望自己会有个好运气,接着往上走去,我们看了枕头石,观赏过了真娘墓,我的心中产生一种想法:这的`每一景色都是各有各的特色啊,真不愧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
不久,我们便来到了虎丘著名的虎丘剑池,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进入剑池,一股雄浑的气势席卷全身,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爸爸说是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真是令我不禁兴奋起来,我在历史书上有学过关于王羲之的知识,也在书上见过他写的字,但却从未见过真实的字,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这里之所以被称为剑池,是因为站在高处看剑池整体像一把剑,并且这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
阳光越发的晒人,为了赶在正午之前下山,我们便直接奔向虎丘最著名的云岩寺塔去了;来到塔下,看着这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塔,我已沉醉在这既古老又宏伟的云岩寺塔中,它出名的不是因为它会非常高大,也不是因为它会有多么庞大,而是云岩寺塔是世界第二斜塔,它高耸在虎丘山顶,成为苏州一大古老的标志,我的心中暗自感叹:真是如苏东坡所说的一样,来苏州不游虎丘,乃一憾事啊。欣赏完它的古老,它的宏伟,它的神秘。由于天气的炎热,我只好怀揣着意犹未尽的心情随家人们下山去了。
此时此刻,虎丘的古老和秀美难以使我的心中平复,我深深的被虎丘吸引住了,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