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调查报告【优秀8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
姓氏的调查报告 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姓氏的调查报告 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中有许多姓张的同学,当我学习了语文书上的研究报告后,我就对自己的姓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名人。
2、上网查询,了解中国张姓的人口。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上网
涉及的方面:
书籍、教科书
张姓的来源: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历的张姓名人:
张良、张九龄、张翰、张问陶、张子祥、张骞、张衡……
张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张姓人口总数已近一亿。
四、结论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2、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汉初大臣张良、唐朝名相张九龄、晋代文学家张翰、清代诗人张问陶、现代国画家张大千、清代词画家张子祥、宋代诗人张耒、西汉外交家张骞、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
3、张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第三多的姓氏,已过一亿,在百家姓中排第三。
姓氏的调查报告 3
一、问题的提出
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
2.通过中华崔姓网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
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2、崔姓人才辈出:有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书法家崔瑗明代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央视主持人崔xx……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
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
姓氏的调查报告 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邵,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邵。“邵”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邵”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邵”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邵姓的来源:邵姓出自于周王王姬昌的儿子召公,后来又加上的偏旁则代表“封地”,意思就是分封在召地的主人,所以,邵和召两个姓氏原本也是一家人。
邵姓的历史名人:邵信臣,西汉著名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邵续,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列,博览经史善,善谈理义,妙解天文;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邵兴,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邵姓的现状: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3位,人口约3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5%左右,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先秦时期,邵姓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
2、历史上,“邵”姓名人辈出。西汉著名大臣邵信臣,妙解天文的邵续,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
3、20xx年,当代邵姓人口300万,排在全国83位,大约全国人口的0.25%。
姓氏的调查报告 5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李。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李姓的来源和李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李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李姓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李姓的来源
李姓的传说李姓的直接来源是商朝官名——大理。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李姓在唐朝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自成、李大钊…… 上网
李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一亿。
爷爷的讲述
……
李姓的族谱
在福建连城县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姓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李姓源远流长,传说东夷组首领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商朝末年,理氏改为李氏。唐朝时,“李”为国姓,从资料中发现,唐朝开国元勋中,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因立功被皇帝赐予李姓。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李姓,是李姓在唐朝成为第一大性的主要原因,这也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2.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我们为李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一亿。
姓氏的调查报告 6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姓“令狐”的非常少,那么“令狐”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没有姓“令狐”的名人,现在的'“令狐”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令狐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
2、询问家长
3、查看书籍
三、资料整理
来源:
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据《水经冻水注》载:令狐即猗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西方),周文王姬昌之子毕公高的后代魏颗得了胜仗,晋景公把令狐一带上次给他封邑,魏颗之子魏颉以封地为氏,称令狐颉,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望出太原郡。
历史名人
汉武帝时的令狐茂,三国时的令狐邵,南北朝后魏的令狐壮等人,都是山西令狐氏的好子弟。又有汉朝的令狐略,唐朝宰相令狐楚,令狐绹,文史家令狐棻清朝有令狐亦岱,当代有中国共产党。政要员令狐安等
现状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现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临猗县、平陆县、运城市,太原市以及贵州省桐梓县等。姓姓氏人口排名541位,人口4.2万人。
四、研究结论
1、令狐姓源出于姬姓。
2、历史上“令狐”姓名人辈出,有三国时的令狐邵,唐朝宰相令狐楚、令狐绹,文史家令狐棻,清朝令狐亦岱……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姓氏人口排名第541位,人口412万人。
姓氏的调查报告 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三个同学姓文,一下课我们就聚在一起开玩笑:“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吧!”可是,在闲聊中,我们都对文姓的历史来源、文姓的历史人物,还有许多文姓资料并不了解,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有关文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百家姓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查询,了解文姓的来源和文姓的历史名人。
2.询问家长,了解文姓人口的分布情况。
3.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文姓的名人故事。
三、结论
经过对调查情况的整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的。文姓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周朝的周文王姬昌,传说他的支庶子孙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始称文姓。战国时,文氏族人迁于江淮一带。西汉至三国时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开封、南阳、永城、固始等地。固始县东南有文氏古城遗址,出土有汉代文物,传为文氏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盛于山西和江南。
2.在历史长河中,文姓人才济济,有辅助朝廷的贤臣,有抗敌的民族英雄,还有书画家、小说家、政治家等等。浏览着文姓的人才榜,我不禁为文姓祖先创造的成就和辉煌而感到自豪。
3.文姓在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排名第100名。在江西永新,保留着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的木刻活字印本文氏族谱;在新加坡等地则有文氏华侨。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文姓子孙自身责任的重大。我要继承文姓祖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姓氏的调查报告 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冯,这次要写研究报告,我就对冯姓的历史做了一次调查并写出了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报刊和上网浏览,了解冯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冯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整理资料。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与上网浏览冯姓名人冯玉祥、冯南兵、冯安邦、冯胜、冯义。
上网搜索冯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冯姓人口大约有800多万人。
四、冯姓的历史。
1、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里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冯氏的另一支为毕公高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发封于毕,以封国名为姓氏,即毕氏,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因功被封于魏,其子孙有被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名长卿,食采邑于冯城(今河南荥阳市西)其后人也已封邑为姓氏,称冯氏。位于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的荥阳故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荥阳故城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垣为不规则形,周长7.5公里,以发现有两个南门、一个北门和一个西门,出土有铁器、陶器、货币等。
2、冯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国北方繁衍发展,后移居全国各地,并由一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冯氏支脉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书列冯氏郡望有颖川、上当、长乐、京兆、弘农、河间等。这说明冯氏曾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兴旺。
五、结论。
我们冯姓的历史悠久,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