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反问句优秀5篇》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下面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5篇仿写反问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怎样写反问句 篇1
1你难道没吃饭吗?
2我们难道不去了吗?
3我们的校园难道不美吗?
4你难道不知道吗?
5有什么不可以的?
6你难道不知道我累了吗?
7你难道不喜欢他吗?
8母亲难道不是最伟大的吗?
9你难道不写作业了吗?
10她难道不可爱吗?
11他们难道是好人吗
12你难道不记得了吗?
13祖国难道不是我们的母亲吗?
14你难道不想读书了吗?
15你难道不想去吗?
16他们难道没有良心了吗?
17我们难道永远不回去了吗?
18他们难道不想看电影吗?
19这里难道不让人流连忘返吗?
20我的回答难道不对吗?
反问句 篇2
关键词:三个平面 句法 语义 语用 “X+X”正反问句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65-01
引言
疑问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功能范畴之一,疑问句也自然成为语言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的“X 不 X”正反问句,指现代汉语中用“X”与“Neg(否定词)不X”正反并列形式表示询问的一种疑问句类型,是比较独特的句式,它由同一个词语的正反形式并列构成,要求答话人从并列的两项中选择一项回答,从形式上看像选择问句,从功能上看像是非问句,通过对正反问句的深入考察和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现代汉语的疑问句系。
学界把疑问句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这种分类着眼于形式特征,是一种形式分类。要深入研究正反问句,认清正反问句的性质及特点,仅仅局限于形式标准是不够的,而应采取句法、语义和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一、“X不X”正反问句的句法分析
由同一个词语肯定、否定重叠构成的正反并列结构用“X 不 X”格式表示,这种格式包括“不”类正反问,形式为:“X 不 X”, X 不 X”格式是汉语里正反问句用以提问的特定句法结构,能进入“X 不 X”格式的词语在语法性质和结构方式上有一定限制,一般情况中,能够进入这一格式的“X”多是谓词性成分。
A. (1) 你好像有点嫉妒了,你要想去云南我就把你也带上,你去不去? (苏童《妻妾成群》)
彭总亲切地注视了陈兴允好一阵,问:“你说这一仗打不打 ?”(杜鹏程《保卫延安》)
(2) 不是你再婚影不影响孩子,而是你根本没能力管这个孩子,你当爸爸就不够格!”老太太强硬起来。 (王朔《我是你爸爸》
你上不上山?
(3) 你考没考虑好? (于晴《红苹果之恋》)
我们到底下不下去?
B.(1)那个接请愿书的人职位高不高?都说了些啥?(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2)多种棉花究竟合算不合算?(《人民日报》1994 年第 2 季度)
当“X 不 X”中的“X”是动词时,我们可以用“V 不 V”来表示。“V”和“不 V”是联合关系,表示疑问的“V 不 V”,常居于句子的谓语或者述语位置上,构成正反问句。“V 不V”结构中“V”的构成成分主要有:(a)V 为一般光杆动词,前后没有其他成分,如A(1),(b)V 后带有宾语 o,用“V不Vo”表示,如A(2),用;(c) V 后带有补语 c, 用“V不Vc”表示,如A(3)。
当“X 不 X”中的“X”是形容词时,正反问“AP 不 AP”在句法形式上较之“VP 不 VP”单一,主要有(a) A 为一般光杆形容词,前后没有其他成分,这种形式可以用“A 不 A”来表示,如B(1);(b)A前带有状语 ad 等情况, 用“ad +A 不/没有 A”格式表示,如B(2)。
通过对“X 不 X”正反问句的粗略考察,归纳出五种“X 不 X”正反问(X为谓词性),当然这五种大类之下还有许多小句,有利于了解该句式的基本生成,这对窥探 “X 不 X”正反问句句式的复杂性打下基础。
二、“X+X”正反问句的语用分析
“X 不 X”作为特殊句式,使用时具有很多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X 不 X”能凸显出话语标记使用者的认知倾向以及情感、态度,就为话语活动提供了一种话语线索,有助于听话人按照线索对话语进行分析理解,这种就体现了“X 不 X”正反问句作为一种标记时的提示功能,这样作为话语标记的“X 不 X”的疑问功能的减弱。见下例:
C. (1)老虎跟我闹着玩儿呢!是不是,老虎?(老舍《王老虎》)
(2)没有困难,怎能见出咱们克服困难的本领呢?大哥,你说是不是?(老舍《桃李春风》)
“是不是”出现在句子里,语义弱化而主观性增强,例F(1)中说话人倾向于认为“老虎”是在闹着玩,例F(2)中说话人确实认为有了困难才能见出“咱们”克服困难的本领。 当我们对疑问对象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又不能十分的肯定,而需要得到对方的证实时,使用的问句的疑问程度是最低的,是传达最低程度疑问的正反问句。
邵敬敏认为疑问点就是疑问句的信息焦点。焦点是一个语用概念,即说话者所要强调的重点。
a 你在图书馆学习。
b 你在不在图书馆学习?
c 你在图书^学不学习?
d 你是不是在图书馆学习?
例句b中 询间的焦点是介词短语“在图书馆”,而不是“学习”。例句c 中,询问的焦点是“学习”,而不是“在图书馆”。例句 d 中,询问的焦点是需要证实“在图书馆学习”,说话人倾向于“在图书馆学习”。正反问句焦点的灵活性也决定了“X 不 X”格式的变化形式的丰富性。这种灵活多变的结构形式体现在语用上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说话人的意图。
三、小结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X 不 X”式正反问句进行了分析。在句法上,分析了谓词性成分“X”,以及V及A类的生成结构;在语义上,分析“不”的语义特征,以及整个句式的语义特征;在语用上,分析“X 不 X”结构作为话语标记使用的用法,运用焦点理论谈该剧是形式的灵活性,表达的丰富性。
[1]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表达反问语气的句子 精选90句 篇3
1. 反问句就是反向提问的句子。比如说我们先引用一个陈述句小亮是好人,然后我们把它变成反问句就是先进行否定再向句子里加入反问句的标志词。
2. 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3.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4. 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5. 我们此刻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能参加祖国建设呢?
6. 说出的话难道能够不算数?
7. 有没有搞错,这就是广东人常挂在嘴边的反问句。说话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常常是很不耐烦的在怪罪对方办错事了或是说错话了,上司骂下属也会用这句话。
8. 陈述句,今天的雪下的不大。
9. 改为反问句: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10. 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11. 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12. 这样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13. 前面那个骑车的人,不正是我的爷爷吗?
14. 小鸟难道不会飞吗?
15. 你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不会忘记。
16. 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7. 如果你哪儿出错了,广东人开口就会说的话就是你有没有搞错啦,啥啥的,反正就是严厉的训一顿了。
18. 例如:难道学英语就不需要背单词吗?
19.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20. 你喜欢红色。
21. 反问句是运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难道说这道题我做不出末吗?之个反问句米用的就是反问的语气语式。本意就是,这道题我能做出采。
22. (1)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
23. 反问句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使已经确定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晰、有力。反问句不仅比一般的陈述更有力,而且更富有感情。
24. 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真不应该。
25. 我们要吃早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
26. 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27. 反问句就是用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使得陈述的观点更加肯定,反问句属于修辞方法的一种。反问句不同于设问句,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不用回答,尽管用的是疑问的方式,实际上却是表达非常肯定的意思,根本就不必再回答。
28. 反问句是对陈述句的修饰,强调语气。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被一个陈述句所取代:那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一句话的语气要强烈得多。加强语气,更明显的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那些经常使用反问句的人在语言上更具攻击性,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可能是自卑的表现,尤其是在与异性的交流中。这在择偶过程中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经常使用反问句。
29.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30. 今天是晴天。
31.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例子10个有如下: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这个企业的老总因为经济问题落马了。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飞机今天早上坠毁了。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不能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难道西沙群岛不是个可爱的地方吗?你应该看见鸟飞。你难道没有看见鸟飞吗?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敬佩呢?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难道秋天的雨不是一把钥匙吗?我不能抛下伤员独自离开。我怎么能抛下伤员独自离开呢?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我们遇到困难,能退缩吗?
32. 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33. 巍巍高山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
34. 所以反问句里一般都有“难道……吗?”或者“怎么……呢?”这组词。
35. 这就是一个反问句,判断方法也很简单,有标志词。
36. 你难道不知道这件事有多么严重吗?
37.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38. 反问句的特征是加强语气,使已经确定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晰、有力,是对陈述句的修饰,在语言上更具攻击性,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39. 难道这活泼的小孩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40. 你难道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
41. 反问句是一句话的前半段表示肯定,后半句表示疑问。如你的判断是错误的,你不知道吗?整个句子虽然是疑问句但表示肯定的意思,并且有强调作用,是为了加强前半句的肯定语气。无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都有反问句,表示肯定的语气更强烈。
42. 今天上学。
43. 心理学上讲反问句天生具有针对性,所以在日常交流中,一定要慎用。
44. 这难道不可笑吗?意思是:这很可笑。
45. 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46. 会共情的人会找到对方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47. 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48. ②难道对于这样的错误不应当反思吗?
49. 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50.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51. 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52.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及例子如下: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陈述句举例: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犯了错误但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53. 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呢?
54. 我们怎么能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55. 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56. 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57. “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
58. 大家都知道今天很热。但是我要用故意“反过来”说“不热”的方式来表达“今天很热很热”:
59. 小亮不是好人,进一步加工,小亮难道不是好人吗?
60. 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样能容忍呢?
61. 二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62.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63. 反问句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好像自己理所当然是对的,对方不认同是不可理喻的。好像自己占尽了道理,在道德制高点自上向下指点江山。
64. 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65. 大家都知道下课时间不能在课室里追逐打闹。但是为了表达“真的不能追逐打闹”这种强烈语气。我们故意反过来说“可以追逐打闹”。
66.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双重否定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双重否定句一般分成由两个不连续作用构成和由否定副词加不字构成。
67.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68. 作为少先队员怎能不讲礼貌,有礼貌呢?
69. 难道你觉得自己对吗?我觉得对。
70. 如:我岂能饶你?意思是:我不能饶你。
71. 反问句亦即进行反问的句子。
72. 我怎能会忘记我俩的友谊呢?
73. 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
74. 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75. 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76. 回答:反问句就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分成两类:一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如:你可以说它是中国人走向现代的起点,但是,哪一个民族走向现代时的步履会像在上海那样匆促、慌张,杂乱无章?
77. 小学数学考试审题失误?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很重要
78. 你怎么能这般伤害爱你的人呢?
79. 反问句例句
80. 难道你以为这件事真的是我做的?
81. 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82.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具体如下:
83. 反问句的目的不在问,而在于加强语气。肯定的反问句加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加强肯定的意思。
84. (2)反问句可以用疑问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例如:“难道我就不想搞好工作了吗?”;“难道他说的没有道理吗?”;“难道这个问题就这样不解决了吗?”。
85.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86. 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一条道。
87. 难道你不知道造谣诽谤他人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
88.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句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89. 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90. 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反问句 篇4
一、以两个或多个否定词设置语病
当考题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我们要抓住“句子要考查的是多重否定”的考点,解答重点放在否定词搭配是否得当方面。
[例1]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2013江西卷)
[例2]互联网中的种种不良信息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进一步加大网络监督管理力度势在必行,而劝阻青少年戒除网瘾更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例3]雷锋精神虽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我们需确定“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词,还包括两类特殊的形式,一是反问句,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禁止、防止、避免、没、否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放弃、拒绝等。如果句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词,我们要通过“实际意义”来检验句意,判断是否为病句,例1中“没”与“漏举”,例2“劝阻”与“戒除”构成双重否定,表达肯定意义,与实际相反,故为病句。例3中“否认”“不”和反问构成三个否定,表达一个否定意义,也与实际相反,是病句。
以上分析的这些否定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题目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一定要分清否定关系,弄清本意是肯定什么,还是否定什么,再确定句子是否存在语病。
二、利用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混淆判断
当试题句中出现正反词语叠用,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要确定下“考查正反两方面的前后呼应”是否得当的考点。句子中的正反两方面的词语需要平衡呼应,呼应有明呼应和暗呼应之分。以呼应关系构成句子的规则称之为“平衡原则”。
[例1]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2006年全国卷)
[例2]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2009年天津卷)
例1“是否收门票”,例2“能否形成”“能否真正适应”的后面均无表示正反两方面的呼应词语,故视为病句,这是明呼应。“暗呼应”是指后面的词语虽然无直接正反两方面词语来呼应,但从句意能表达出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三、以关联词语“不相关联”设置病句
当句中出现关联词时,通常要先考虑关联词是否搭配,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关联词连用是否恰当。
[例1]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2013辽宁卷)
[例2]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举止上的偏差。(2009年江苏卷)
例1关联词“……不仅……也……”连接的分句主语都是“电子商务”,分句主语相同,第一个分句主语在关联词的前面,所以应将“电子商务”位置挪到“不仅”之前。例2前后分句的主语为“青少年”,所以关联词“由于”应移到“青少年”后面。
通常情况下,若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则把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置于句首,关联词上半部分置于主语的后边。若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每个分句都有各自的主语,此时关联词要分别置于前后分句的句首,各自主语放在关联词的后边。
四、错搭并列短语设置病句
高考中关于并列短语常设置的几种考法如下:并列成分的包含问题、并列成分的语序问题、并列短语的前后搭配问题。
[例1]这家乒乓球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2006年江西)
[例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安徽)
[例3]人们一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2007辽宁)
安全教育报告主题班会 篇5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安全教育教案)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五、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