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生活中的比范文优秀5篇正文

《生活中的比范文优秀5篇》

时间:

《生活中的比范文优秀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生活中的比】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生活中的比范文 1

每天的早上,都是在我的甜美的美梦中被我妈扯着被子,扯着嗓子吼我起来上学每天我闲累的时候,每次迎来的都是我妈的“我和爸爸那么努力赚钱养你,你不好好对的起我和你爸爸么”我有的时候真的很想和妈妈大吵一架。但是我忍住了……

直到那一天,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家里走,路过旁边的小吃摊,望这那些同学,一个个的过嘴瘾,又留恋了一会,再次拖着身子往家里赶。

过了10分钟后我到家了,我刚进门没等脱完鞋,妈妈的声音已经从卧室里传出来了他质问我怎么这么晚回家,我抬头看了一眼钟,的确我比往常晚了30分钟。我就和妈说我有点事,完了一会。

让我没想到的是,妈直接把碗摔了,我当时还是怕的。不等我开口,妈就咆哮开了:就知道你在外面玩,以后不要在和你的那些狐朋狗友玩,再让我看见把你腿给打断。

终于积怨许久的火山爆发了。我质问妈凭什么说我的朋友是狐朋狗友。没想到这一问迎来的是火辣辣的一巴掌,我差点当场暴走,好歹我也是男子汉,她凭什么打我。

然后晚饭也没吃,作业也没写,第二天想早早的赶到学校补作业。到了学校补完了作业准备交作业的时候没想到老师来了教室,什么也不说就认定我的作业是抄的,我问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老师说:“你妈妈昨晚就和我说你没写作业,准备到学校抄,我就一大早来了,没想到是真的。”

这下子把我气的不轻。那天我请了事假,之后就天天的生活在水生火热中。

生活中的比范文 2

一、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并离不开物质。人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属于意识范畴;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属于物质范畴。因此,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开展精神活动必须要依赖于物质活动,生产精神产品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个观点相对好理解,但学生初学《文化生活》时,理解这个观点有一定难度。俗语说得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大意是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又如我们过河需要船。皮和船就好比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毛和过河的人就好比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故如果离开了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就缺少依存的平台,无法存在。再如政府通过微博加强与老百姓的沟通与联系,中华文化“走出去”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有些地方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皮影戏必须要通过皮影动作、人员演奏和演唱来表现等都体现上述道理。

二、文化的世界性与文化的民族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具有世界性。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学生很容易将文化的世界性和文化的民族性错误地理解文化的世界性是整体、多数,文化的民族性是部分、少数的关系。文化就好比一组彩色铅笔,共性是书写绘画工具,个性是不同颜色。

我们明确文化的世界性与文化的民族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后,就可知道文化的世界性寓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没有文化的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同时文化的民族性也离不开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三、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能够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生活中的生物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生存、发展。民族文化好比生物体,文化创新好比新陈代谢机能。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缺失了创新能力,就好比生物体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机能;反之,一个民族文化具备了创新能力,就好比生物体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机能。有了创新能力,这个民族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学生明确文化创新对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后,就会自觉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可以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很多学生Υ舜Φ摹岸捞乇晔丁辈灰桌斫狻C褡逦幕其实就好比一个人的指纹或身份证。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指纹或身份证是唯一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标识。

懂得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后,学生就会自觉呵护我们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认同、尊重、培育好、发展好我们的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生活中的比范文 3

严明:书中的浪漫,指的是我们“很念旧、很讲自由、很讲诗意”的文化、文明。生活中的浪漫,各人的理解和办法不同啦,我的理解大概就是:浪得比较慢。

盗亦侠:感觉你是个反题材的摄影师。很疑惑,为什么还要加上“大国志”这样的抬头,这是否有点矛盾?

严明:我在书中说了,我说的反题材,是指反对命题作文、主题先行。我的题目永远是拍完后加上去的。好比我总是先在墙上打一枪,然后再走过去在枪眼周围画上十个环。

廿十四微博:不拍照的时候主要做什么?主要经济来源?自由摄影师,如何养活自己和家人?

严明:不拍照时,宅在家看谍战剧、打鼓。自由摄影师,只是时间相对多些,行动和思维能比较自主,也并不是搞好摄影的必要选择。生存问题,又是个大问题了,解决它可以在摄影之内,也可以是其他的能来钱的行当。方法异常多,不必追问一个丝摄影师啊。

广_寒:想问老师怎么拍照才能拍出意境啊?

严明:气氛,好的照片应该是有气氛的。摄影作品被观看和了解的时间很短促,这需要它内容、影调、风格、情绪等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共同说话。气氛是你已正常感受到的,而不是你拍出来的。

煎焦:心中“好照片”的标准是什么?最崇拜哪几位摄影大师?为什么?

严明:喜欢的照片是能感动我、有气氛、耐看的。更喜欢看像flickr这样的国际大图库里世界人民发的新图。那里高手多得是,并且那么好、那么新。

江江在路上X蜻蜓原野:你觉得,内心柔软给你带来的是更多痛苦还是快乐?

严明:无法想象:铁石心肠的人每天获得的快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乐艳娜:拍人物时被拒绝,甚至被骂的情况,你若遇到如何反应?

严明:从技术上讲:绝对隐蔽,绝对要快。真遇到什么“不测”的话,如何反应要看各人处理风格了。总之注意安全,保护好相机和食指!

立即搜索:在这个摄影师和图像越来越多的年代,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不被淹没?

严明:让结合了自己的态度的作品,在那些没有态度的小清新中脱颖而出,拔地而起。

玛格达:严老师,你觉得摄影和摇滚甚至生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

严明:摇滚乐能改变人的思维,摄影也是。喜欢它们的人,生活、思维方式,审美习惯都会随之改变,这就是它们的神奇之处。

下走狗-:如今的你如何来定义生活和生命的价值观?而后辈与你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你觉得现如今的后辈应如何处理好与这个大环境的关系?

严明:没有不同吧,老中青都活在今天,都要面对如何去处理明天。贾樟柯说,不仅年轻人迷茫,老年人也会迷茫。我个人觉得不能只想着适应性地去“处理”跟什么大环境的关系,开心、自由地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自己”才是最大的环境。 Aeron:你最关切的是什么?严明:我最关切的是人们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在社会的激荡改变中不至于没有办法。

七夏:请问胶片摄影的未来在哪里?

严明:还是不能这样划分。我们的未来最重要。

伊莎b拉:当您被触动时,您的表现是怎样的?是窒息倒地或者颤抖不语,是跳起来做鬼脸或者大喊大叫?

严明:你提供的选项怎么都这么惨烈,你想看哪种?

最爱的二敏:什么时候产生那样的“怜惜”之感?是被这世道所感染还是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丰厚,开始连生出这样的“浪漫”?

严明:随着经历和年龄的增加,会对世事的认识加深,对世界的看法越来越不是想战胜或征服,慢慢被一种同生同死的同理心取代。

Aeronlex:你写文字是为了补充照片里的故事吗?

严明:不是。我写文字,恰恰是想说照片之外的我认为要紧的事。

刁凡超:好多纪实摄影为什么都喜欢用黑白来呈现?

严明:在黑白摄影时代是,但现在肯定彩色更多。

黑暗骑士菜头:对于摄影,请问严老师,您更看重的是“可遇”(偶然的),还是“可求”(故意为之的)?

严明:尽量去遇吧,可以去看世界已是天大的缘分,它的丰富已经让我应接不暇,应该无须再刻意为之了。不过我还是想说一点,“可遇”不是运气好,是大量的准备和行走带来的,不满意的东西拍得也多了去了,都被筛选掉了而没被看见。

林子inging:黑白的与彩色的摄影,带给自己心灵上什么样的冲击?

严明: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好比一个美女,穿上黑的白的还是花衣,都挺冲击的。

Lucien1990:想知道严明老师对刚刚毕业且对摄影有很大的期许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严明:比钱更优先重要的,是真实、诚实、耐心地对待自己和生活。保管好自己的天真,不管将来有没有钱,都会一直用得着。

刘立鹤crane:我们该如何去平衡摄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

严明:心里一直有根艺术的弦是应该的,坚持它并创新它,将它做到自己喜欢的极限。它跟商业性不可能是天生矛盾的,好东西一定会被需要的。

西瓜粒粒子:摇滚对您现在的拍摄有哪些影响呢?

严明:摇滚给人真实、随性的思维方式,它影响的是人的行事方式。它让我看重自由、真实、强烈这些原本可能被随时忽略或动摇的东西。

生活中的比范文 4

【摘要】《细胞的生活》一节中关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和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内容比较抽象,是本节教学重难�

【关键词】类比推理教学方法细胞的生活 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轻松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学会根据每一章节内容选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小组根据《细胞的生活》这一节的教材地位、教学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学情、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分析,应用类比推理的教学方法如何实现本节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进行研究探索。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也叫作类推,它是推理的一种形式。把两个或两类对象放一起,通过观察、比较,推断他们在某些属性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样的过程就是类比推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其实就是在把对这些对象的认识进行了重新组合,所以说类比推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启发、激活思维的过程,启发、激活思维后又进行思维比较,加深记忆。时代在进步,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而类比推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研究初中生物学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1]

所以,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一些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发散思维,启发式教学。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让抽象难理解的教学难点变得通俗易懂,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出创新型学生。

二、初中生物教学适合用类比推理教学方法的条件。

1.《细胞的生活》的教材分析[2]。这一节是七年级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除病毒以为,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有一定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那么细胞是怎么进行生活的?所以本节围绕细胞如何进行生活,把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本节难点,我们根据难点内容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类似功能体现的事物进行对比,准备一件小蚊帐、一辆太阳能玩具车、电脑主机内中央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遵守纪律,七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学生大都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类比推理方法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还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都用过电脑,也知道电脑正常运行离不开主机,至于什么是中央处理器可能比较生疏,但是通过简单介绍,他们马上就能明白电脑运行是由中央处理器控制;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蚊帐可能家里没有,但是肯定都知道;学生也应该玩过或听过太阳能汽车玩具车、等等,这样的学情,都有利于类比推理教学方法在本节的应用。

3.教学条件分析。现在教学条件越来越好,班班通的实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再加上现在网上购物便捷,为本节类比推理教学方法的应用推波助澜,给本节课堂教具的准备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如此,类比的事物就越是真实直观,那么类比推理越能见成效。

三、类比推理教学方法在本节内容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1.教师利用类比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教师拿出小蚊帐,提出蚊帐的用途以及它优于布的优点,学生顺利作答,知道有蚊帐蚊子无法进入蚊帐里,人们需要的空气可以通过蚊帐上的洞进入蚊帐里。紧接着老师进一步提出:在细胞的结构中,有哪个结构相当于蚊帐的作用,它不让有害的物质进入细胞,而让细胞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让学生通过讨论后发现:细胞膜不仅将细胞内外分开,还挡住有害物质,并将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巩固构建该知识点。所以,通过类比,把原本抽象的细胞膜功能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师利用类比推理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多媒体展示电脑主机中央处理器及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它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中心,如果没有中央处理器这台电脑将无法运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细胞里面有没有这样的结构,教师补充引导细胞会进行生命活动,比如呼吸,那这些生命活动由什么来控制。学生回答,教师再以典型事例“小羊多莉的身世”为例,以无可争辩和清楚的事实补充说明细胞内存在着遗传信息,这些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如此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类比推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该知识点的巩固和构建,加深对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的理解与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利用类比推理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教师拿出太阳能汽车,问学生是什么让太阳能汽车动起来?学生回答光,教师进一步问是哪些太阳能汽车的哪些结构让光变成小汽车的动能了呢?学生思考,教师把小汽车放到学生当中,学生讨论得出是太阳能汽车里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汽车里的发动机再把电能转化成动能。教师进一步询问动植物细胞内有没有类似太阳能汽车电池板和发动机作用的结构,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利用光能在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动态图,学生根据动态图很容易就对比出图中的叶绿体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叶绿体类似太阳能汽车的太阳能电池板;而存储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线粒体中会被分解转化成热能和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所以线粒体类似太阳能汽车的发动机。这样通过类比推理,学生很轻松地理解记住细胞内有能量转化器,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找出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教师层层引导设为,发散学生思维,最后通过知识构建,加深了对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深层理解和记忆,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类比推理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方法。初中生物教学中类比推理在很多章节内容中都可以被应用,只是类比推理必须在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时候应用,效果才会比较好,而在我国,很多中学生的思维虽比较活跃,但其思维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已知的知识体系里多加引导,根据相关知识内容,找寻最恰当的类比事物进行类比推理的教学,并在类比推理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类比分析、合理推理;最后才引导学生下结论、构建相关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比范文 5

热情拥抱式问候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怎么瘦了,最近在哪发财呢?”而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朋友,相互微笑一下就走开了。要么,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

美国人注重健康饮食

有的中国人到超市买东西一大堆,一时吃不完,剩下的就放进冰箱。有一回,家里买了一堆鱼肉,吃剩下的就放到冰箱里。美国朋友来我家,她渴了我让她自己去冰箱拿饮料。她打开冰箱看见里面的肉和鱼就问我:“你这些东西放多久了?”我说“才三天不到。”她二话没说就给我全扔了,我急了,“你怎么这么浪费哪?”“肉食类食品超过四小时不吃就要冷冻,不然就会生变异的东西,而你肉眼却看不到……”美国朋友认真地对我说。我没功夫和她磨牙,可我心疼那些被她扔掉的美食啊。

由此,我得出结论:美国人不仅讲究生活质量,同时,他们也很讲究环境卫生及健康饮食。用我的观点说他们是怕死,可美国朋友听了却说这是常识。

美国人更显老

在美国,我见过不少“少年老成”的男男女女。年纪很轻外表却已很“沧桑”,尤其皮肤过早的粗糙了。相比之下,中国人一般都显年轻,一位美国朋友曾问我:“你怎么看上去像个高中生?”而问我的她,比我还小了好几岁。我说“中国人会保养,没听说过‘龙颜大悦’么?我们中国人生活起居都有规律,注意养生……”我这么一说,她有点没听懂。中国人看字是字,美国人看字是谜。

美国人的车饰比中国人更奔放

中国人车子内的打扮一般都比较传统,比如中国结、红绳子、小可爱、公仔娃之类的小装饰物。而美国人的车内,酷点的是骷髅、枪弹,含蓄点的是新奥尔良的狂欢节珠子,挂得多,说明车的主人有品味,有档次。美国人以张扬自我为骄傲:中国人以保守谦虚而自豪。这真是两个国度的人民不同之处。

安全带

我驾车出门或者搭乘别人的座驾,从来都不喜欢系安全带,因为那让我感觉特不舒服。特别是它斜系过来,紧紧绷着胸部。坐美国朋友的车,头一件事就是嘱咐我“系好安全带了吗?”而我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地系好,然后回敬对方一句:“没啥啊,死不了。”车开动后,美国朋友就开始向我不厌其烦地灌输美国地交通法典,还有系安全带的好处和作用,真有点“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