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作业之舞蹈结构【最新5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整理的舞蹈编导作业之舞蹈结构【最新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舞蹈艺术 篇1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一般分为、六大舞蹈,民族舞,通俗舞,广场舞。古典舞,现代舞,机械舞,都充分表达了人类文明艺术和文化。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在哲学家,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化为一种生活,甚至生命的艺术。在远古的社会生活中,几乎没有比舞蹈更重要的事情了-婚丧嫁娶,生育献祭,播种丰收,驱病除邪,一切都离不开舞蹈。舞蹈成为远古先民的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手段。新喀里多尼亚的北方,市场店铺里商人轮流出来跳舞以展示他们的商品;北昆士兰的居民跳着节日的环舞,一只一只地捕捉虱子;非洲喀麦隆的酋长由于背叛被处死刑时,甚至唱着歌跳着舞走向刑场。现代社会的舞蹈是相对于古代舞蹈的萎缩。因此回忆这位艺术之母的历程成了一场追溯生命激情和复兴人体文化的跋涉。德籍犹太学者库尔特。萨克斯从史学的角度,把世界的舞蹈分为了石器时代,上古时期,中古时期,18和19世纪的华尔兹,波尔卡时代,以及20世纪的探戈时代。而在《舞蹈形态学》(于平著)中,则以整个世界传统舞蹈的文化格局确立了八大文化圈-中国舞蹈文化圈,印度马来舞蹈文化圈,印度舞蹈文化圈,马来-波里尼西亚舞蹈文化圈,阿拉伯舞蹈文化圈,拉丁美洲混合舞蹈文化圈,黑非洲舞蹈文化圈,欧洲舞蹈文化圈。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1、律动性
透入舞蹈有形的外壳,钻进去,往里又往里,那里许是绵长深邃的长阶,当你觉得渐渐接近最底层时,你一定已然化为无。你亦无,长阶亦无,而唯其无,似乎更是无所不在。找不到长阶之底同时找不到你自己时,你们同成为了无所不在却决不解说、不可解说、不存在解说、不解说的震颤,只源于人类生命灵性并与之同在的那种震颤。它有弱、有强、有柔、有刚、有弛、有张、有涩、有畅。它就是律动。
律动,是舞蹈的灵魂。从内向外看,尤其能直观这一真谛。律动,赋予生命的原始躁动以节奏秩序,使之化为一种情调,可洞若观火地呈现。
律动,核心即是力的样式。律动力的样式变化丰富,最能直接而显著地表现了出舞者的气质、情愫、千种韵致。
2、动态性
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舞蹈以人体的躯干的和四肢做
主要工具,并通过各种动作姿态和造型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塑造舞蹈形象。这种人体的有节律和美化的动作,并不是一般的动作堆砌和罗列,而是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舞蹈语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舞蹈创作者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主要是通过这些动态性的语言来得到充分体现,并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因此,有人也称它为动作的艺术。
3、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是人类感情最集中、最激动时的表现形式。人的形体动作能抒发最激动时的心态,表达丰富的内在感情。诗人闻一多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我们从古代文物和历史资料中得知,原始人的舞蹈状态和形式,主要是抒发他们的内心激情,表现生命的无限活力。舞蹈的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出它的强烈抒情性。
4、虚拟、象征性
舞蹈与其他表演艺术的又一不同之处是虚拟和象征性。
从包容着我国汉族古典舞蹈的戏曲来说,它的舞蹈动作如骑马、划船、坐轿、刺绣、扬鞭等等,都是虚拟和象征性的。事实上,舞蹈中的马、船、轿、针等等都是虚拟的,只是用一根马鞭、一支船桨等来作象征性的示意,但这种假设性的舞蹈动作却被观众承认和接受。在环境的表现上,既无山的模型,又无河的布景,但是双手示意攀登,向高抬腿示意爬山,却使人们相信这是在上山;观众确信一连串的大跳、旋转和翻滚动作是在表现战斗,深信这就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5、造型性
舞蹈动作不是对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模拟,而是遵循舞蹈艺术的规律进行提炼、加工和美化的舞蹈语言的基本单元。由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组合——舞蹈语言在人们的眼前瞬间即逝,如果不能给观众留下印象,就不可能发挥舞蹈艺术的魅力和功能。舞蹈的造型性就是让舞蹈动作在连续流动的过程中给人以明晰的美的感受,并且在片刻的停顿和静止时呈现出舞蹈内在的含义和韵味。
造型性的特点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有序,二者皆美。它能充分展现人体线条和动作的美,集中反映内在的神情。
舞蹈以人体的躯干和四肢作工具,通过头、眼、颈、手、腕、肘、臂、肩、身、胯、膝、足等部位的协调活动,构成具有节奏感的舞蹈动作、姿态和造型,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反映社会生活。而表演性的舞蹈艺术则以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哑剧等表现手段,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完整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舞蹈艺术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变化 篇2
舞蹈艺术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变化
事实上,在中国新舞蹈艺术语言体系的时代建构中,思想启蒙的功能在抗战时期很自然地让位于拯救民族危亡的政治宣传功能。而这种社会文化功能的实现,终于使舞蹈在一定的时期内上升为一种比较重要的艺术形式。
其中,“边疆舞运动”在当时负有特殊的政治使命,并迅速传遍全国。这种舞蹈文化运动开始于戴爱莲、彭松等人旨在搜集传统民间舞蹈素材的采风活动,并通过传习等手段迅速将其传播给广大民众和大学生群体。正是在这些中国舞蹈艺术拓荒者的努力下,民族舞蹈语言超越了艺术的范畴而成为对社会发展有实际效果的文化运动。这种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自我性质,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出殖民地半殖民社会阶段的集体性文化冲动的自然流露。艺术家贴近自然、贴近民间的舞蹈语言采风行为不仅为中国舞蹈艺术语言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及动作素材,而且还以新的舞蹈方式鼓舞了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拯救中国的政治激情。在那个民族情绪高涨的救亡运动时期,中国舞蹈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让许多中国人找到了一种表达和沟通的工具。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整理
事实上,无论是这种“边疆舞运动”,还是曾经风行一时的“新秧歌运动”,其实质都是政治性的文化运动。对于舞蹈艺术的本体语言建构来说,这种艺术与社会的直接互动都在某种程度遮蔽了中国舞蹈艺术语言自身的创造。值得庆幸的是,自20世纪中国舞蹈艺术语言的本体建构工程自发启动以来,中国舞蹈人始终以一种高度的使命感在推动着这种民族艺术的本体发展。
这种高度的使命感与一个时代的身份政治意识相结合,最终促使中国舞蹈的第一批实践者开始了以艺术语言鼓励社会进步的艺术创作实践。这就是关于舞蹈艺术语言本体的“新舞蹈艺术运动”。这一运动包括两个主要层次:一个是新舞蹈艺术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另一个就是新舞蹈艺术的创作实践。
直到1954年,中国政府成立了第一个国立的专业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吴晓邦、戴爱莲、彭松等早期新舞蹈艺术运动的实践者,都以某种方式推进了这个学校学科体系的建立。根据笔者在2004年所做的一份关于当代著名舞者的访谈,他们在这一时期初步确立了中国当代舞蹈训练体系的实践基础。
舞蹈艺术鉴赏 篇3
集形体之美,融情趣之雅
三个月的舞蹈鉴赏课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记得第一节课开始时自己在想一个问题:舞蹈是什么?或者舞蹈包含着什么?此刻,经过12周的学习,我终于能解答这个疑问了。
观看过“舞动无界”的两个节目后,不难发现,这些节目和以前课上欣赏的芭蕾舞,现代舞是有很大的不同。提起舞蹈,总要纠结形式和内容哪方面更重要。可是正如老师所说,这两个节目里并没有明显透露出想表现的内容,可是我确也看的很入神,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深究一番。
《北京水桶布鲁斯》汇聚了水桶,水,演员,音乐和灯光五个元素。随着音乐和灯光的缓缓展开,我能亲切的感受到水的灵性;仿佛水自己富含生命,仿佛水花自己在舒展舞蹈,片片点点水花碰撞在舞台上,那片刻的清脆乐声惹人停留。当整瓢整瓢的水浇灌在演员身上,那刺骨寒冷就如同透过人的感官感受真真实实的传递给自己,仿佛将将过去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而那混杂着水声的碰撞声,此刻显得那么有序而又嘈杂,但是你却感觉这声音将将好,恰与这环境相互映衬。
灯光越来越暗,但那轻快清脆的钢琴声和那淅淅沥沥的水声却依旧清晰,仿佛在引导着观众剧情的继续。四处行进的演员们,像是在寻找那生命的元素--水。
音乐终究是由轻巧变得沉重舒缓,时而显现的人影,则更是为整个舞蹈画面添出不小朦胧之感。在这一片朦胧中,这舞蹈终是缓缓收尾。
这个节目确是不含内容的,官方给出的总结是:《北京水桶布鲁斯》讲述舞者们一边往自己身上浇水一边随音乐和水流的节奏起舞。但正是这种没有内容,让我们作为观众和这个舞蹈不再是单一的欣赏过程,而是一种探索中欣赏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舞蹈中的各个元素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出不同的情景,极大的赋予这个舞蹈以想象空间。不同于芭蕾或者现代舞的感觉自己难以理解其表达内容,这个节目反而深深抓住自己了的兴趣切入点。
另一出节目是《面具》,借鉴湘西民俗文化中的“傩戏”精神内涵,配合谭盾音乐《鬼戏》。
出场;滴答的水声,整个舞台尽显幽暗,如同让人置身于一个巨大寂静空幽的峡谷中。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和灯光的亮起,台上六位演员以一种飘忽轻柔的动作再现那种乡村的神秘之美,那是一种幽幻而出的美吧,不时穿插出尖锐的声响,却烘托出一种奇幻惊奇之境,动人心弦。
随着演员急促的呐喊声,整个舞蹈节奏随之加快,仿佛是一场古老的狂欢盛典,欢快简明却不失神秘感。
伴随着灯光的继续加强,多种乐器混合发声,身披面具的演员用舒展柔美的动作表现出那古老习俗的整齐,庄严之美,令人不忍呼吸,仿佛随时这一切都可能被之破坏。
暗淡下的灯光,断点式的音乐,整个舞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落下帷幕。相比第一个节目,这个节目我是更爱一点的。我能从中体会到那古老习俗的神秘和美,我觉得这就很好的表达了这只舞蹈的内容。
也许是之前没有用心体会。今晚这些比起那些精美的芭蕾,现代舞,虽然名气和演员可能差的不止一点点,可就是在这两个舞蹈中,我自己感受到了属于自己感官美。
如今终于能给自己的疑问一个答案了。舞蹈包含着什么?形式和内容?以前可能会这么想,但是今晚发现原来没有内容也是可以通过引导观众从而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舞蹈,可能就是集形体之美,融情趣之雅。形体美只是它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一点来吸引观众,来引导观众,来给观众带来一种美的感官体验。而观众和舞蹈表演者在舞蹈这个过程中,升华出一种高雅的情趣。用一种美的眼光也感受生活。
《舞蹈艺术鉴赏》这门课虽然结束了,但它教会我的,带给我的,才刚刚在我的生活中显现出来。舞蹈,从来都是一种美的载体,不管是阴柔还是刚健,不管是轻缓还是急促,总有其无与伦比的部分。在之后的生活中自己也会注意继续自己的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以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舞蹈中富含的美和多彩的内容。
舞蹈结构中的“舞蹈语言”功能 篇4
舞蹈结构中的“舞蹈语言”功能
【摘要】 舞蹈的“结构”是一个作品的整体框架,编导在通过对舞蹈动作、舞段以及灯光、服装、舞台效果等集中的安排,体现了舞蹈编导的逻辑性思维。这种逻辑性思维的出现,说明了舞蹈的“结构”是具有“舞蹈语言”功能的。
【关键词】 舞蹈的结构;舞蹈语言;动作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舞蹈语言是以经过艺术加工、变化而成的舞蹈动作为基础,结合舞蹈语句和舞蹈段落两个方面组合的语言,它具有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以及渲染舞蹈气氛的功能。舞蹈动作、舞蹈语句和舞蹈段落三方面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构成了舞蹈作品。在舞蹈作品中,舞蹈结构是指舞蹈情节发展脉络的起承转合,是编创者在作品编排中精心设置的开始、展开、推进和结尾的环节设置。舞蹈结构是情节发展、时间长度、舞蹈风格、舞段安排、舞台调度以及灯光、服装、道具、布景等方面高度浓缩的结果。其中某一方面不同的变化都有着深刻的含义,而且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变化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都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官体验和信息接收。所以,舞蹈结构具有“舞蹈语言”的功能。
《last goodbye》是Kynan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舞蹈经历创作的作品。作品通过重复和叠加舞蹈动作的手法,大篇幅地采用舒缓的音乐,以及横向、竖向的空间流动,凸显出编导内心想要表达的某种情绪和内容,较好地展现了编导的创作意图。
一、《last goodbye》的结构逻辑
一般来说,舞蹈结构确定以后,一个舞蹈作品的大致形象就依稀可见了。舞蹈结构的逻辑性是其具有舞蹈语言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一个作品有了巧妙的结构设计,舞蹈的发展就有了逻辑性。这样,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在舞蹈结构大的逻辑环境下就有了较为深远的语言涵义。
(一)舞段的结构逻辑
舞蹈结构是作品内部的组织和排列方式,是作品内容寻求形象外化的载体。要想编出一部好的舞蹈作品,首先要把结构勾画出来。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往往要有一个好的结构,让人们明白编导所要传达的信息。结构是编舞者充满联想的作品的雏形,它决定着舞蹈作品的轮廓和基调。
《last goodbye》共有七段长短不一的舞段,在这些大的舞段里又进一步地逐一划分了内部结构,其中不同的舞段分别包含了单、双、三的舞蹈组合形式。这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悲伤,具有一些灰色基调部分,但又有经历悲伤后积极面对的正能量情绪在里面。最为明显的灰色基调部分是从第四段开始的,首先以最为直接、缓慢、忧伤的情绪藏在音乐当中,淡淡地铺垫着。三人舞的一系列缠绕和紧密相连的舞蹈动作,也像是思绪的忧愁不断涌动,缓慢而悠长。而从第七段开始,音乐节奏逐步加快,与之前的情绪完全区分开来,表现出经历悲伤后积极面对的感觉。编导在整段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由左脚出前腿开始,加上上身肩膀的动作,到右脚出后腿,再换重心到左腿,加上上身的来回交替重心的舞蹈动作。编导通过这一段大量动作的堆积,大幅度地在舞台上横向穿插,夹杂着少量较短的纵线或斜线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许是在沉淀情绪,也许是在整理自己。
这段动作虽然不只出现在第七段,但是在不同的舞段里,由于用了不同的音乐以及舞者表现出不同的动作节奏和张力,它们所表达的内容都不一样。在舞台上,为配合舞蹈段落所具有的流动性,每个舞者用相同或者不同的舞蹈动作,流动出的不同路线:让它在慢板音乐的舞段里质感较为轻柔,漂浮不定,像是我们的思绪一直不断地跟随着某个事物而动,也许是在回忆,带有灰色基调;在快板音乐的舞段中,从动作的外形上看,将身体不断地旋拧以及伸展的动作,又让它像是一种处于纠结之中同时又带有正能量的情绪,仿佛表现我们在经历困难之后逐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编导把这些动作放在不同舞段当中,创造出不一样的情绪,又具有其所想要表达某些内容的逻辑。
(二)动作的结构逻辑
在舞段的结构之下,舞蹈动作也是有结构的。因为无论是编排那些动作较单纯、情绪较单一的情绪舞,还是构思那些动作多变、情节复杂的情节舞,编导都会精心选择、反复确定舞蹈作品的主题动作。由于结构动作的自然流出或精心安排,使得一部作品不仅有一条“线”贯通始终,而且它的每一组动作必然都产生某些寓意深远的韵味,鲜明地体现出舞蹈作品的主旨立意和中心思想。
从《last goodbye》第七部分的舞段开始,编导运用了大量带有走和跑交叉的一系列幅度较大的动作贯穿整个舞段。这套动作是由一开始肩膀的动律出发下沉到膝盖带动着身体走一个圆,从立圆到桌圆,每个不同面的圆组成起来的不断变换的舞蹈动作。很明显,编导在考虑这套动作组成的元素时运用了“圆”的概念,将身体的动律及动作的形态上都围绕着“圆”走。而这些动作的创作、手脚的路线以及身体的整体路线,都是编导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整体情景氛围所编排的。动作与动作的连接,也并非是简单的拼接而成,而是经过了处理,质感发生了变化。从这段舞蹈的主题动作来看,由肩膀带动下身然后出现的脚下的步伐移动,连接到忽然静止的状态,接着利用忽然刹车的动力去转换重心进行反向的旋转等一系列动作,这当中每个动作的质感和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肩膀的动作要缓慢,随着呼吸路线的“圆”需要饱满,带上胸腔以上的身体部位做动作,甚至影响到头的变化,手也随着肩膀的运动而放松地划出圆的路线。在这段舞蹈动作中,由肢体不同部位组成了不同的动作,这段动作本身其实就含有它的结构。同时,在高空间的动作之后则转为低空间的膝盖弯曲、重心下沉、脚向前大步滑动的动作,此时,上身的动作不?,配合上脚下的步伐,不仅是空间上的大幅度变化,动作上的幅度也被瞬间拉开。
试想一下,编导为何不选择将这两个动作规定为同时完成?笔者认为,相较于全身一起动,不如只动某个部位,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抓住观众的眼球,也使得动作更加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随着移动步伐的加入,舞者位置发生变化,不再是原地动作,有了空间的流动性。流动之后的“静止”使得动作在这一段舞段里有了切分点,进而反向旋转,出现不一样的动作元素。舞蹈动作连接的动作顺序的选择以及动作本身的结构,让舞段的产生必定有着舞段的结构。一旦编导的舞蹈结构形成,舞蹈结构中的逻辑便存在其中,舞蹈结构也就成为了“舞蹈语言”。
二、空间结构以及舞台效果的结构逻辑
(一)“时、空、力”要素中的逻辑性
舞蹈的构成一般包括动作(空间)、节奏(时间)、表情(情感)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而舞蹈的空间结构既包括舞蹈的队形、构图这样的物理空间,也包括舞蹈作品情节上的心理空间。
《last goodbye》第一段的开始和最后一段的结束,从物理空间上看,它们在那个时间段是将整个舞台空间占满的,而其他的舞段部分多为几组演员同时或者在相差不大的时间段里,在面向不同的方向,进行着不同空间的相交叉或重叠的线路移动,流动的性质较强一些。在作品情节上的心理空间方面,笔者认为当舞者独自一人在solo时,其动作就像是徐徐不断诉说着的话语,和其他人的静态相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和人物内心的孤寂。最后一段的结束编导选择了回到最初,但此时的“最初”已非彼时的“最初”,在经过了中间舞段的表演以后,结束的solo不再是第一段的演员来做,最后一段的“最初”也显得没有那么安静,分不清谁是谁的回忆和回忆是谁的,但是这个过程却都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第一段的开始和最后一段的结束,两段之间相互呼应。编导通过复杂多变的物理空间,衬托出了作品情节上心理空间的变化,让作品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情感上都更加饱满。
此外,编导在处理动作的节奏和整体作品的节奏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风格。特别是在整个作品的节奏上,舞段与舞段之间连接得不太紧密,分得很清楚,让观众有休息的时间,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太大。每个舞段的整体节奏也不太一样,动作和音乐节奏快慢的感受最为明显。第一段由舞者的solo为主要组成部分,过渡到第二段变成了两对双人。在这过程中,尽管音乐节奏有些相似,但是整体的内容和动作上却完全不一样。第三段的前奏依然是慢板,随着音乐的速度变化,动作的质感也逐渐改变,力度加强,速度提升。第四段至第六段音乐变得更加抒情,在考虑到作品整体内容的情况下,编导选择了使用大部分较为柔缓抒情的音?罚?衬托了灰色的情绪氛围。小部分的节奏较强较快的音乐,体现了编导的内心中一部分积极的、渴望的、正能量的情绪。第七段编导在动作上运用了反复叠加变换的手段配合音乐的沉淀和爆发,让情绪表达出来。
(二)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元素的逻辑性
舞蹈的空间结构在舞台呈现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意象空间,这个意象空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是表层的、可视的;一个是深层的、体悟的。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应在其现有的结构语言中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无限想象的意象空间。舞台空间是有限的,但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无限的。这些舞蹈语言的表达正是借助舞蹈结构这一基本的形态来体现和表达的。
道具和布景也是构成舞蹈空间结构的重要元素。在舞蹈作品构思过程中,灯光、服装和道具等要素也同样被编导考虑在整个作品结构里,它们要根据作品的主题表达和情感抒发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其逻辑性合理的同时,人物形象和所要表达的精神主旨更加鲜明突出,从而保证整个作品舞蹈语言的说服力和艺术水准。
舞蹈结构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手段,它要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情感高度融合。如果仅仅为了组织而结构,为了技法而技法,作品往往会变得没有支撑力,没有了情感的支撑,整个作品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只是为了表现而结构,作品往往就会成为哑剧而没有了舞蹈独特的身体语言魅力,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为此,编导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舞台经历,还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 语
一个作品如果有一个好的舞蹈结构,那么编导所想要表达的某些内容或情绪也会被很好地诠释出来。舞蹈结构具有“舞蹈语言”的功能,它从一定程度上使作品的表达更完整,帮助编导将逻辑思想传达给观众,是编导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舞蹈艺术 篇5
舞蹈艺术
摘要: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文化。舞蹈艺术具有审美、教育、认识三大功能,舞蹈艺术教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舞蹈艺术教育。关键词:舞蹈艺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文化,它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生活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依托,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现象。高校文化建设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是共创校园精神。它是整个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旋律,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强化成才意识和建立文明校园。第二是发展智能结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扩大知识面,发展多种能力,提高艺术素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第三是培育健全的人格。注重培养以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等为内容的非智力任务,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心理素质、良好个性得到健全地培育和完型。第四是丰富业余生活。用高校校园文化来丰富全体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生活得健康、有趣、愉快、充实。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创造的文化功能包括审美、教育、认识三大功能。高校校园文化的总体功能从本质上讲是育人,表现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增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舞蹈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学生识别美、判断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舞蹈艺术教育,认识功能都是在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和实现的,审美是艺术的主要功能。人们在艺术中可以获得全身心的审美教育,这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而且影响着人的世界观,增强自觉性,求得自我解放。它和说理教育相比具有恳切真挚的情愫,所以能摈弃强制性,牵动人的心灵,起到积极主动的教育作用。
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创新 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艺术的美学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任务,其中美育的根本目的是美化人们的心灵、美化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实施美育的途径中,舞蹈艺术的美学教育是提高一个人思想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净化人类灵魂的一种教育方式。舞蹈艺术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舞蹈语汇,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也通过舞蹈语汇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赞扬,对假、丑、恶的鞭笞。大学生学习舞蹈表演,通过肢体表现出舞蹈语汇,把灵魂深处的真、善、美表达出来,就是接受美学教育的过程。
(二)舞蹈艺术的意识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
在舞蹈艺术教育活动中,舞蹈的表演意识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反应关系十分明显。心理素质好、思维反应敏捷的大学生,对舞蹈表演意识就强烈。在舞蹈教学和创编过程中,根据大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心理条件反射情况,选择恰当的节奏和身段韵律、肢体动作,让学生体会动、静的心理反应,体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舞蹈韵律感,在心理上能使大学生很好地树立自我形象、自我独立意识的概念。
(三)舞蹈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舞蹈艺术教育在学校开展创新教育中,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舞蹈艺术教育的创编活动,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对于自我追求的未来事物展开无限的空间想象,通过有意识的搜索,从而选择恰当的主题、题材,构思创编出自我认知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表现形式,创造出各自想象世界中的动态形象。这些活动通过舞台表现出来,获得观众的认可,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增强创新欲望,从而不断地积累知识,努力学习,培养、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舞蹈艺术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舞蹈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它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和表现,既能反映现实生活,又能对过去历史情况进行再现,同时还能描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舞蹈教学中,通过对舞蹈作品的分析,历史背景的介绍,对作品的欣赏和复排,使大学生对舞蹈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学、社会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和领会。如中华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三道弯为基本构图,仿效敦煌壁画为造型的新颖别致的动态形象,让人在欣赏唐代创造的舞蹈、音乐的艺术美时,也了解到我国历史上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开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感悟那别具特色、奇丽优美的敦煌舞蹈艺术,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着装爱好等人文景观。
(五)舞蹈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智力教育、思维方式教育
舞蹈艺术教育与智力教育有一定的互补性。舞蹈作为一门形体艺术,运用它独特的艺术手段开发人们的智力,能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舞蹈是一项对右脑发育极为有益的活动,闻一多先生说过:“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单纯、又最充分的表现。”在舞蹈的过程中,大学生尽力协调动作,进行形象设想,尝试用正在进行情绪思维的脑同时去支配身体行动,大脑进行不断的调整,开发了智力。
我国高校目前的舞蹈艺术教育尚处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由于观念上的滞后,目前不少高校在文化建设中尚没有将舞蹈艺术教育普及展开,或对舞蹈艺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仅限于课程的开设,没有上升至素质教育以及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高度来认识,导致许多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识肤浅,审美素质偏低。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和改进舞蹈艺术教育。
(一)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舞蹈艺术教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不高,根本原因在于过去一直片面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理论界对舞蹈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以及高校文化建设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因此,加强和改革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必须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 世纪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开展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健全和完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在高校文化建设中顺利开展舞蹈艺术教育。
(二)全面提高大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着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在自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开拓,锐意创新、精益求精;其次,教师还要认真探讨舞蹈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合理解决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第三,教师还应加强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教学中善于用美的人格力量教育、感染、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者。
(三)多渠道构建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舞蹈艺术课程教育是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是搞好舞蹈艺术教育的前提。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特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通过开设艺术公共必修课和艺术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课堂舞蹈艺术
教育。第二,开展多形式的课外和校外舞蹈艺术教育活动。学生通过经常性地参加这些活动,既可提高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又可掌握一定的技巧,使校园文艺舞台涌现出一大批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高品味佳作,并以 此推动和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开展。还可在校内外定期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文艺演出,举办各种艺术培训班、辅修班、舞蹈艺术欣赏系列讲座等,活跃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大学生的阅历,同时,也可赢得社会、家庭对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的支持。
舞蹈艺术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中,舞蹈艺术教育的融入可使大学生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舞蹈艺术的熏陶与训练可使整日泡在实验室,教室、图书馆里的大学生对生活有进一步的理解,对文化艺术有所认识,也可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单元性转向多元性,即不再以一种思维去套用任何事物。舞蹈艺术包含着抽象的形象,通过对舞蹈的感知、分析和辩别评价,学生能够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通过舞蹈艺术的情趣教育功能带动和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它是大学生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 塑造的重要手段,同时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