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最新8篇正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最新8篇》

时间: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如下是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8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1

化学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紧密联系,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状况,采取巧妙的方法,将环境意识和化学知识巧妙、适宜地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环境保护教学寓于化学教学之中。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保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融进环保素材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约占30%,教师要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添加与环境保护有关内容,寓环境教育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在讲授“空气的成分”一节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空气大约为12m3~16m3,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接着列举空气污染的典型公害事件:1952年冬,伦敦天气阴冷潮湿,家家烧煤取暖,空气中SO2浓度增大,由于无风,烟雾下压,多天不散,许多人出现了胸闷、喉痛,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多人。

为了让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个更真切的认识,笔者组织了一个小调查:你有多久没有看到天空中的星星了?最近一次看到是在何时何地?没有看到星星的原因是什么?看到这些问题学生们都很兴奋,纷纷表示很久没有看到城市天空中的星星了,而乡村的夜空是星星的乐园。紧接着就组织学生开展“空气污染物来源”的查找活动,同学们积极准备,热烈发言,最后总结出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上化学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SO2、氮氧化物、粉尘等;汽车尾气的排放;农垦烧荒,树叶、麦秸、垃圾的焚烧;建筑工地上的扬尘;家庭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二、延伸课本内容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教师应该抓住课堂上的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讲授“水和溶液”一章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缺乏、分布不均匀及严重污染情况,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在课堂上引用大量数据。地球上的水,总量估计有2×1018吨,其中海水占97.2%,冰山、冰川占2.15%,人们可以利用的淡水只有0.65%左右。我国水资源排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1/4,随着人们用水量的日益增加和严重的水污染,占陆地面积60%的地区已面临淡水不足的困境,缺水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同时,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地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有关数据,并要求学生了解家庭和学校的用水情况,紧接着进行“我的节水小窍门”的交流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提出各种节水、护水的'小办法,例如,洗衣服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洗菜的水可以冲厕所和拖地。

三、规范实验操作养成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要有效地结合实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许多化学实验,生成物中都有有害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生成,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环境污染。所以在实验时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化学实验大多数是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定性探究物质的性质,药品的用量不影响反应结果,所以在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提倡化学药品用量的微型化。微型化实验不仅节约药品还减少污染。同时,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二氧化碳一经产生就是连续的,所以,提倡学生制取气体之前,做好收集气体和探究气体性质的准备,实验一气呵成,减少药品用量,降低污染。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教师指定的容器里,能够回收的,尽量回收。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联系生活实际争做环保主人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将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交流。例如,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禁止使用方便袋”,教学中可以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方便袋,方便袋“不方便”在哪里,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在使用,当你看到你的家人还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时进行劝解了吗?再比如,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低碳生活。针对这个话题,教师和学生都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反思,例举出自己和家人低碳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通过这些时尚话题的讨论,使学生们知道环保离人们生活并不遥远,它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与人们息息相关,同时借助学生对家人进行宣传教育,为全社会的环保教育做一点贡献。要从点点滴滴入手,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要将其付诸行动,从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张纸做起,最终成长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个自然人。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2

摘 要:探究式教学以探究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为前提,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实验或课题为探究目标,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水平为依据,充分探究与学生生活世界有关的课程内容,创设一些探究课题,启迪学生的智力,为学生的质疑与解题提供尝试的机会,同时也有效地引入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将自主探究与集体合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充分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关键词:情境创设 探究实施 活动反馈

探究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五大特点。其实践性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立足于每一个人的健全发展。其实践性则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个性体验与创新。生成性则强调探究过程中新目标、新主题的不断生成。自主性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决定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同学们,现在老师只有一块糖,可是又想尽可能公平地分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大家有什么好的分配方案吗?老师手中的糖块放到水中一会就不见了,它跑哪去了呢?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此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是否具备溶液相关知识。向学生展示硫酸铜、高锰酸钾、氯化钠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学生感受溶液颜色的美感,产生求知的欲望。老师给同学们展示的各种颜色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聆听并思考,通过对不同溶液的观察,使学生产生探究溶液知识的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引入探究环节。导语:固体的蔗糖和氯化钠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消失呢?

[实验9-1]多媒体展示探究内容

(1)在20毫升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

(2)在20毫升水中加入一匙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3)在20毫升水中加入一匙蔗糖和一匙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活动反馈:

通过实践,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讨论交流中认识溶液的形成。然后播放课件:蔗糖溶解过程的动画。直观感受蔗糖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6—27页相关内容,并思考: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引出溶液的概念。

溶液的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时,溶质和溶剂可以稳定地存在,不会发生分离。

溶液属于混合物:溶质至少有一种,溶剂只有一种。(溶质与溶剂只是在分散与被分散的角度上进行划分的,与其状态无关)

认识到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上面我们所做的实验都是水溶解了固体物质,那么,水能溶解所有物质吗?除水外其他物质能否作为溶剂?溶质是否只能是固体?聆听并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引入下一个环节。

二、探究的实施

进行实验,感受到有的物质能溶于水,有的物质不能溶于水;而不能溶于水的物质却能溶解在其他溶剂里,如汽油等。所以水不是唯一的溶剂。

展示课件: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溶液的形成是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展示课件: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实验9—2】在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讲述: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甚至是几种状态的溶质共存于同一溶液中,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展示一瓶生理盐水,结合商标介绍,让学生认识溶液的组成及其中溶质的多样性。

如何判断溶质和溶剂呢?

方法一: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状态进行判断。

方法二: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断:先读的是溶质,后读的是溶剂。

方法三:当溶液中含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方法四:没有特殊指明溶剂时,水就是溶剂,其他物质是溶质。

1.指导学生认识影响溶液形成的因素及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确定方法。

2.借助医用生理盐水的商标使学生认识到其中溶质的多样性,同时认识到溶液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

三、活动反馈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自主练习,巩固提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化学》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3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视,同时也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实验案例,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与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新课程的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课程标准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实验教学正是体现其实践性的主要手段,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也因此成为了化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一)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将实验作为验证课本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以演示为目的,这样虽然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学生通常无法真正参与到实验之中,因此在能力上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也不计较缺乏。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验中进行灵活运用。

(二)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初中化学教学让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而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有的知识灌输教学策略,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知识以及学习化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拉近化学学科与学生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兴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较多的应用,如“工业用水净化”“铁的腐蚀”“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等,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不仅要演示实验步骤、研究实验原理,还应该告知学生实验的现实意义,或者将实验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学生学习任务。

(三)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愈发严重的今天,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在教学改革中也得到了充分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与方法去治理污染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因而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以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药品、化学材料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则应针对这一问题优化实验模式或实验方法,在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使用微型实验器材,同时减少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的使用量,这样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物也会大大减少。

(四)加强实验安全意识

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的重中之重,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安全也必须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因此教师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确立实验安全意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或药品,虽然初中阶段的实验大多步骤简单,危险性也比较低,但由于实验材料本身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仍然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危险。例如,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中,试管口需要向下倾斜,否则会使水蒸气冷却回流造成爆炸,而在需要运用到试管加热的试验中,如果未对试管进行预热,则会导致试管炸裂,这些都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隐性危险,而教师必须对此进行重视,以保证学生安全,同时使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也需要从探究性实验入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训练,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品德。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和思考,找到试验中的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而在得出的结论,总结出化学规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新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尝试通过实验来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学习“可燃物燃烧条件”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三组实验,将白磷作为可燃物,组织学生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与氧气条件下的燃烧状况,从而总结出燃点与氧气两种条件,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破坏燃烧条件为思路设计化学灭火实验。

(二)创新实验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条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例如一些容易发生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不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进行演示,而部分实验所需设备器材比较贵重,则会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些都给实验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创新实验方法与试验模式,将现代科技与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创造更好的实验基础条件,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更大的提升。例如,在部分实验中,实验反应并不明显,大多为微观反应,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微观现象进行投影,让学生能够留下深刻而具体的印象。而在一些实验步骤较为复杂的实验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相关设备进行实验模拟,重复实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

(三)重视课堂互动与交流

化学实验实际上就是对化学知识发现、探究、总结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而教师则负责实验过程的监督与引导,这使得学生对于实验有了更加直观而真实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以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分析思路、最终结论为基础展开讨论。一方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提高其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错误与偏差,并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汇总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十分重视,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还需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堂交换给学生,减少知识讲解与操作演示,同时避免对实验做出过多的规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听取他人意见并发表自身见解,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自然也就会发生改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相较于传统实验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想将新课程标准理念有效的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心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康金泰.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探索[J].学周刊,2016,(07):35.

[2]李君明.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5):71.

[3]姚占军.刍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02):6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实施,要求学校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达到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基本技能,以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奠定素质教育基础

1.加强对化学应用知识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只讲授化学概念、原理等书本上的一些基本知识,还要加强对化学应用知识、化学发展史和化学探索研究的方法、途径等方面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再把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进行深化,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理解。这样就能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化学知识,结合化学发展史、化学研究探索的方法和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来综合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与人类关系,从而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创新的能力。2.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科技发展、工农业生产、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从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日常化学问题开始入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释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硫酸”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探究所居住的城市每年因为烧煤向空气中排放多少SO2气体以及这些气体对形成酸雨的影响,或再进一步探究酸雨对大自然和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危害以及如何治理等问题,从而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如下能力: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实验方法、步骤、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选择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测定实验结果、分析判断现象和数据能力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进行NH4HCO3的分解实验时,需要让学生认真观察下列现象:

(1)NH4HCO3分解变化前的颜色和状态;

(2)NH4HCO3在分解加热过程中它的气味、石灰水的变化情况、试管内的现象和变化情况;

(3)进行反应后有什么现象。

对于实验过程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写出实验报告。要做好化学实验就需要在每一个实验环节、每一个实验步骤上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勤奋求实的实验态度。搞好化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思维方式训练,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则是其培养的核心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提出不同的思维要求。

一是要提高学生思维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抽象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

二是要提高学生思维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主要包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活跃性、广阔性等方面。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构成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有利,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对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敢于大胆质疑。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提问、问什么内容。例如,

(1)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如:铁为什么容易生锈?

(2)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如: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不是100毫升,这是为什么?

(3)从物质的相似化学性质中发现问题,以探究其共性特点。如,在学习了几种常见酸之后,给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各种酸有什么共同性质?(

4)从相似化学物质中探究其差异性,从而发现问题。如,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硫酸会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综合运用。

四、树立因材施教思想,积极实行分层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按照新课标教学要求,全面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习能力水平,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要求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对于优等生的学习,教学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上,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对于中等生,要把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潜能放在首要;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就要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克服学习的自卑感,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要领和方法。例如,在讲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碳和碳的氧化物”这章内容时,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要分别设计不同的分层教学实现目标:首先,要设计对于全体学生的达纲目标:需要了解的知识包括:

(1)在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稳定性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随着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逐渐增强,能与很多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3)要知道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性,但其化学性质基本一致。

需要深刻理解内容: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的现象。要牢固掌握的内容:

1)碳的可燃性。

(2)碳的还原性。

其次,设计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提高目标:

(1)比较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和利用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

(2)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及给定的材料判断该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

再次,设计对于优等生高水平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碳跟金属氧化物反应时,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的问题。通过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有进步和收获。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娟。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2]李娟。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xx.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5

摘要: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这些改革都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来进行的。创新教学一直得到大家的认可,“翻转课堂”也就随之逐渐走进大家的认知中,让大家能够了解到现在的新模式教学,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翻转课堂运用在初中化学实验中主要是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让原来被动式吸收知识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变,让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好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刍议运用

化学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科,他可以带领你进入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你知道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加热后的温度都跟着上升。这是一门非常有趣学科,将当前十分推崇的“翻转课堂”运用到初中化学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和老师能够拥更多沟通时间,在此过程能够很好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当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它跟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区别,并且也将其称为“颠倒课堂”,它将重新规划课堂学习时间,从学习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利用好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接收到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使用课堂时间去讲解更多相关课程信息,而是让学生们自己在课前去通过适合自己的渠道和方式去了解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和老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另外,在课后去引导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规划习惯,做好相关记录,让老师能够更加清楚了解到学生们的真正需求,让孩子们能够真正意识到在学习中水才是“主角”。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一)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化学中,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初中化学实验课程较理论课少得多,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整个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在进入实验室分组进行操作,最后布置作业,让原本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变得繁杂无味,让孩子们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们正确引导孩子们去自主学,利用一些课外活动传授相关知识,在实验课堂中,多让孩子们动手,并积极谈论课堂内容,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中主动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以制作CO2为例,教师利用新媒体进行备课,做好实验课件,其中包括基础部分(制作CO2使用的讲化学物质,制作条件以及整个制作过程演示)和知识延伸(这个可以做一些趣味小游戏),再使用部分时间让孩子们交流心得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能够将这些知识重点掌握得更加坚实牢固。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前面有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着学习主动性,学生们坐在教室中被动去接收相关时知识,会让知识点薄弱化,出现记不牢、记不住的现象。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着主导地位,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和兴趣进行实验操作,让孩子们能够不再因为基础知识记忆问题而困扰,改变学生们的被动学习意识,为孩子打造出更适合学生们学习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对更多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并有兴趣去探索和发掘。

(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们通过观看和记忆去学习,最后课堂中若是还要有一点时间就让学生们操作一下,若是课程较紧,那么,学生就没有实际动手的机会。而“翻转课堂”则是需要学生们自己在课前对该实验课相关实验操作视频进行观看和做好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记录,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去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该操作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更加熟知,更能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从中挖掘出更多趣味。

(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们虽然对该课堂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肯定遇到众多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然后大家再一起讨论、实验和验证,一起去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从“学会”向“会学”转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明显看到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的提升,真正实现学生们快乐学习的想法,从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总之,将“翻转课堂”运用到教学中能够让教师们与学生们之间关系更加亲近,并且教师通过学生不同能力进行引导和培养,能够让孩子们对学习更具有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业上事半功倍,快速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建玲,迟海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化学探究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xx,44(18):240-242+253.

[2]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xx,21(05):74-82.

[3]黄锦。翻转课堂在普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4]王相宜,李远蓉,吴晗清。翻转课堂:化学教学变革性视野[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31(02):64-67.

[5]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xx,32(01):105-112.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6

【摘要】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它是在教育中探索、发展起来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对其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导学案教学备受教师推崇。导学案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要想导学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讲方法、讲策略,这样才会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笔者研究发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尽快实现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理论依据

导学案教学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①认知心理学理论。有意义的学习最基本的是新的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而且学生能够用新知识联系旧知识。教师设计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经验及知识结构完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②建构主义理论。课本知识只是社会现象比较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必须以经验为背景,这样才能合理地接受、分析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统方法不太实用,学生可以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才能使知识的构建更加有意义,这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代替的;③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发展的前端应该由教师引导,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导学案教学时,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用有意义的情境及对话来代替大量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吸收和理解知识。

二、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代替了教师“教”,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总结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引导能够自学,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的模式,让学生养成乐意学习的习惯。运用导学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大致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自然也就增多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透彻的理解之后,省去了消化、吸收的大量时间,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对于学困生而言,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当然,导学案教学并不意味着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有所降低,相反,对于教师的备课要求大为增加。通过这种训练,使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没有准备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才能做到没有准备也能把教材内容讲解得准确、全面、生动。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倍努力钻研教材,认真了解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导学案教学模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整体教学质量。对于教师来说,促进了教学行为的转变,把教师教和学生学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具体应用

导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形成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学案教学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比如,讲解“性质活泼的氧气”时,构建导学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教学导学案,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上课伊始,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氧气的例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取氧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取氧气的步骤,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又如,讲解“燃烧与灭火”时,首先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通过图片展示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然后,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理解必须同时满足条件才能燃烧的原因,将课堂的气氛推到最高潮;再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燃烧所必需的3个条件进行讨论,并将每个人归纳的燃烧条件准确填写在导学案上,使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讨论结束后,由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让学生通过讨论,将结果填写在导学案上,并由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教师和同学展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灭火原理及燃烧条件的对比,让学生形象地理解、领会3种灭火原理,及时整理、归纳后准确地写在导学案上,这节课的内容就更容易被学生吸收、理解。导学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运用导学案是一种适应新课标改革的新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有创造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7

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中实施互动教学,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交互影响,他们作为生态课堂中的两大生态主体,是保证互动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在初中化学互动教学模式下,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双方相互协调进行量化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性学习意识,这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环境的方法

1.美化教室,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正所谓“环境造人”,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将学校作为一个大环境,教室则属于大环境下的小单元,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与生活场地。同时,教室是两大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每天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互动的主要场所,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关键所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精心美化教室环境,将其构建为一个绿色生态空间,增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与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并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与价值;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够产生舒适、高雅、和谐、温馨等良好的情绪体验。2.让所有学生拥有个人的“生态位”,创设各个生态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空间。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态位”即为他们的座位,在传统的座位编排中,教师的讲台位于最前面,学生的座位则按照横竖排列的方式自然排放。这种座位编排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但是也有缺点,讲台的`突出显示出教师的权威,导致学生产生压力,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无法自由表达个人看法与见解。从互动方面说,一般局限于师生的单向互动,而且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小组型”、“圆形”或“马蹄形”等座位编排方式,彻底解放学生。

二、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对策

1.确认学生生态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生态课堂环境。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中,互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他们的地位相互平等,关系和谐,但是在传统的互动教学模式中,互动往往停留在表层,教师教、学生听是主要互动模式。这种互动属于单向型,需要在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优化和改进,教师应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是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生态课堂互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与感受,双方形成一种相互理解与沟通的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促使双方一起进步,在互动中双方地位平等,共同构建良好的互动课堂。例如,在进行《分子和原子》教学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抽象的微粒,可以水分子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他们提出观点与见解,尊重其大胆想象与独特思维。2.合理转化师生互动角色,定位多样化的师生角色。教师作为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的两大生态主体之一,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激发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恰当时机,应合理转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初中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指导他们参与实验操作,此时需转化校色,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实验进行课堂互动,起到良好的引导者与参与者作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时,应起到激发者的作用,通过对互化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作为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中的主体,扮演反馈者、合作者和主人翁的角色,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再处于被动状态,纯粹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成为互动教学的中心,并随即转化自身角色,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通过合理转化师生互动角色,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增强初中化学的互动教学效果。3.积极转变课堂互动方式,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学生特点,灵活转变课堂互动方式,并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或者运用情境互动与问题互动等方式,强化课堂互动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将化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他们在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激发其情绪体验与情感求知;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进行课堂互动,将化学知识融入情境中,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作能力;教师可借助问题进行课堂互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个化学问题,并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提问方式,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让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化学知识的关键。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生态课堂教学中,应保证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与落实,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8

【摘要】:为了进免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感觉枯燥和烦闷,纳闷在日常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预设各种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去巧妙的预设问题情境,我想这是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丈从保证学生主体性,预设问题情境、巧妙运用失败,预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关注社会,预设题情境、怎样更好的预设问题情境等方面介绍了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情境预设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预设;问题情境

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处于初中的学生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善于通过巧妙的方法来提升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预设问题情境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一、保证学生主体性,预设问题情境

教育首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并引导学生解决其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通过预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变成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为主体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例如:在讲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在学习之前,可以先用一根火柴使其在集气瓶中燃烧,然后提出问题:集气瓶中的氧气怎样通过实验室的方法得到呢?通过这样的预设问题来引出讲授的内容。教师在介绍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和白色的氯酸钾晶体时,可以带出向题,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可以生成氧气吗?再给学生布置三个实验:

1.将氯酸钾放到试管里加热,直到溶化为止,在刚刚沸腾的时候,用带火星的火柴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2.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火柴进行检验,看火柴是否可以燃烧。

3.将氯酸钾方在试管里,溶化之后,放人二氧化锰粉末,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是否可以燃烧。当学生动手将这些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再顺势提出间题:为什么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产生的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得到的氧气要多?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结果,对其可能性进行研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总结经验,完善问题情境预设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没有谁是一学就懂,就算在理论上明白了,在实验时,也难免会出现失败,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可以巧妙的运用失败,然后预设问题情境,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此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可能会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达到以往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关于铝的化合物知识时,当在做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时,有的学生通过氨水、氢氧化钠、氯化铝也难以做出白色沉淀,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

这时候学生容易产生失落情绪,如果教师可以适时的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做出实验的效果?学生就会回忆并分析实验的过程,通过细致、认真的思考,很容易就找出了氢氧化铝的两性问题。实验成功的同学就会很自豪,而失败的学生则会在找出问题所在之后,从新找到学习的热情。 三、联系生活.关注杜会,预设问题情境

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可能会产生化学与自身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误认识,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找到化学,从化学中体现生活。这样一来,则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到生活与化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氨气的内容学习时,可以播放录像:新华社报道20xx年11月1日7时50分,位于湖北大悟县城的黄麦岭氮肥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学生在观看录像时,会很自然的将自己带入到事发现场中,分析事故的原因,并找出合理的处理措施。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预设问题情境: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去做?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并让学生以小组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得到很多结果,如:马上拨打110;120,将沾湿的毛巾放在口上,逃跑等等,通过列举这种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不但可以很好的树立化学就在身边的观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前面在氨气教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

四、怎样更好的预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在预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进行细致、认真的了解,提出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定。最好是在那些新旧知识衔接时,进行预设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使得学生主动的寻求答案;第二,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留心身边多发生的事,通过对电视、报纸、书籍中列举的实例进行归类和划分,找出那些在当前学习内容中有典型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思考的实例。这样不但学生学习兴趣高了,化学课堂也会更加活跃起来;第三,在预设间题情境时,要在注重细节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问题。这首先要求教师将教材吃透,将知识点的细节重点融人到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解决、探索就可以很好的掌握所要求的知识点;第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不但要亲身示范实验,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因为老师做实验永远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来的直观和深刻;第五,善于捕捉教学中的亮点。教师要多于学生进行互动,在这些互动中很容易的就会产生一些亮点,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敏锐力,通过对这些亮点的放大,找出重点,及时的调整预设问题情境,使得教学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学好化学的必要条件,而预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效果。预设一个合理的、典型的、有针对意义的问题情境就十分有助于师生共同学习的,通过对间题情境的良好运用,学生学的愉快,教师也教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