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论文【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编辑有缘人帮大家分享的5篇西方经济学论文,欢迎参考。
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1
1.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科角度而言
据我们对多所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查发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及管理学是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我院自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以来也一直是这样开设的。就经济学本身而言,经济学理论不仅直接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而且指导反作用于现实经济生活。学习的目的首先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懂得从多角度、多范围、多层面来分析社会经济问题,能从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把握经济问题的本质。而现有的微观经济学内容主要是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展开阐述。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国民收入的相关内容、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等。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了解国家的总体经济运行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对这种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经济资源整体运用效率的目的。通过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更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增强学生运用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管理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这课程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从西方经济学中学到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才能在后面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深刻了解到其对我们的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有影响的。而且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里面也要求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内容。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只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不是专业课程。
2.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
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某一专业的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学生掌握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及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是以应用能力为主,因此其专业基础课程也应该是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互融合,以用能力为主。因此专业基础课程应该由由专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课程两类构成。而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将经济学分成理论性很强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来进行开设和讲解。以及仅将就涉及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我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自2009年设立以来也一直是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而言,仅掌握其管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是不够的,更需要去了解企业运行的一些管理知识。
3.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角度而言
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由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大多数是三本院校分数录取的学生,其文化素养本身低于一本,二本分数线录取的学生。并且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一般是录取的是文科出生的学生,其数学基本功底比较薄弱,综合抽象能力也不如一本、二本等院校的学生。但是现有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材,一般多是复杂和模型的推理和深奥的理论分析,并且在理论的分析和阐述中,大多是将理论逻辑分析与数学推理相结合,即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研究。同时还有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图标,贾县民,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甚至有些还涉及到复杂的概率统计等数学方面的知识。而管理学但是该课程市面上已经出版的教材里面,大多是抽象的语言阐述和一些形象的图表进行论述。
二、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方法以及整合的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方法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的首要原则,笔者认为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就是结合专业设置的原则,构成对专业的知识基础内容体系。因此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符合几个基本要求:一是所设置的某一通识课程必须能够给予学生最必备的某一方面专业基础知识或专业基本训练:二是所设置的某一通识课程必须是内容覆盖面较广的,能够大致体现某个专业知识体系的课程;三是所设置的所有通识课程必须能够构该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同时又相对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框架。而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确定对于应用型的本科学生而言,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只需要掌握经济学当中的一些基本结论,懂得如何去应用这些基本结论就行即可,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去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基础。因此需要将较为抽象的基础理论和理解较具体的形象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应用型本科的“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要求来进行。要针对课程整合的功能、结构和内容综合程度、课程整合方案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虑将多门学科整合成一门专业基础课。既要考虑学生对专业技能课学习的特殊性又要能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从而渗透到各个相关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
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我院在2014级级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上述原则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将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放回学校统一经管类开设的公共课程;将原� 将管理学改为企业管理学,将国家税收作为专业课程开设。对于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确定中,根据上述的原则和要求,我院重点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做了很大的调整。以下就这两门课程进行阐我院对2014级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改革。
2.1取消管理课程
将管理学和企业管理学内容整合在企业管理学课程中开设。根据应用型本科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可知,对于管理学,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更需要了解企业经营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逐渐把握企业管理的内在规律。因此需要将管理的基本原理、企业管理实务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融会到一起。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领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理论学习,了解企业的资源如何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便顺利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我院在2014级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管理学课程改为企业管理学,课程内容即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管理学原理和企业管理学,其中管理学原理占40%,企业管理学内容占60%。另外,我们还开设了企业设立和运行这门选修课程进行强化对企业运行的相关的知识进行强化。
2.2取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
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2
1.重理论知识、轻创造性思维
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教学目标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基于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教师教学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侧重于书本理论知识的运用介绍,根据理论举案例,让案例去服从与理论,而不是一种由经济现象去检验理论的思路,缺少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缺乏学法、实践指导
许多老师在授课时对经济学的知识点关注很多,也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了解理论的形成,以及理论的发展,以及针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特性,用经济学思维的视角观察经济问题,把经济学作为一种方法论的经济学讲解不足,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着重熏陶经济思维习惯,不是在运用中把握经济学知识点,而是在老师描述后去强行记忆知识点。另外,对于课下如何去学指导也不充分,使得一些学生缺乏学法指导课前不预习,课后不进行练习,其应用能力差,缺乏专业素养就在所难免了。
3.忽视定量分析
能力培养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提问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以及因果式、启发式、“动态式”教学法、推论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只限于定性分析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多数人的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而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不习惯接受。定性分析一定程度上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却忽视了锻炼学生对抽象复杂经济问题的理性分析和研究能力。
4.缺乏互动
缺少沟通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而在独立院校,师生在教学上的互动情况却不让人乐观。教师和学生交流仅限于课堂之上和课间10分钟,业余时间沟通较少。另外,出于一些隐私考虑,一些老师只公布自己的电子邮箱,使学生缺少沟通渠道。而学生方面,独立院校学生性格上虽然积极开朗,但只是表现于学生活动方面,对于和教师沟通方面,由于学习积极性方面弱、基础知识差、一定的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以及面子问题,很少与教师沟通,一定程度上使一些教学问题不能够很好及时解决,这也是造成教学效果差的一个原因。
二、提升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建议
(一)立足基础、培养创造性思维
提升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有效性,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活动一定要立足于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先,要有准确的课程定位,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功能应定位于服从培养应用本科人才的“厚基础”,并围绕这一目标来组织教学的各项工作。应充分把基础课程的学科导向与专业课程的就业导向结合起来,把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现实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严谨和科学。其次,培养学生洞察最新的经济学视角。应该充分体现西方经济学的时代特征,紧紧围绕西方理论界的研究动态,介绍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如机制设计理论、博弈论、有限理性、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内部人控制等,有利于鼓励学生关注本学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二)加强学生学法、实践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不是消极和被动的过程,而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启发和引导。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资料,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对学生的认知做出经常性反馈,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帮助学生在问题的交流和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针对每一节课的基础理论部分,教师重视课堂教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课余学法指导。理论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下学法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的经济学人博客,相关的报纸,期刊杂志,关注经济动态,以及经济学者、专家的一些分析观点,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实践方面,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或数据搜集,去验证一些理论的结论;另一方面发挥企业的社会关系的优势,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习企业的真实运行情况,以及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不仅仅把理论停留在书本层面上。
(三)注重定量分析
教学教师一定程度上照顾学生的数学基础,侧重于定性分析,但是一些必要的定量分析方法也要让学生掌握,不能规避学生弱点,要注重短板效应。把一些必须的数学推导公式通过板书的形式,给学生逐步推导,使其务必掌握。此外,结合上述第三点建议,加强实践学法中的用基础的相关学科的统计,调研分析实践,也是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多渠道沟通、教学相长
除了传统的课后面对面交流外,电话交流、网络交流的方便、及时的特点却被一些教师忽略。这些平台都为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教师应该打消一些顾虑,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或QQ号,或自己的博客,利用相关平台加强与学生沟通,实现良好互动。学生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不见面方式解决,而教师方面有时也在这种动力和压力之下去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互动的结果就是实现学生问题解决,老师教学效果提高的双重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3
经济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一方面,经济学是科学,这是因为从科学的判断标准来看,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并且能够有效改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实践活动,因此说经济学是科学;另一方面,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角度看,经济学中充满了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具有强烈的伦理性或人文性,因此,真正的经济学是充满了人文性的科学,其中必然蕴含着一定的价值立场。然而,一部分西方经济学家从科学主义的角度出发仅仅将经济学视为科学,是摆脱了价值立场从而实现了价值中立的“纯科学”,他们大多不愿意公开承认甚至强烈排斥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立场。与此相反,马克思则光明正大地公开其经济理论中的价值立场,并自觉地站在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研究经济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立
场西方经济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末期的重商主义学说,到17世纪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再到19世纪70年代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转变时产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逐步发展到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三次重大变革——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再到后来的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流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有“社会科学之王”之称。从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努力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来改造经济学的做法不断升级,而到20世纪末,西方经济学家甚至认为经济学是同力学一样的物理数学科学,并且立志要把经济学改造成社会物理学。为此他们从理性和实用主义出发,理所当然地以“自然形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最适合促进物质财富增长的制度,是最合理、永恒的制度为其理论前提,从而他们的经济学是只研究资源配置和物质财富增长而与价值立场无涉的“纯经济学”。
三、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价值立场
马克思经济学是无产阶级为适应挣脱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压迫而不断斗争的需要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任务是揭示生产规律,具有鲜明的价值立场。原因是:经济规律是人们在长期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对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历史规律的经验性总结,而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不仅受到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还要受人们的利益关系、价值立场的限制。基于此,马克思毫不隐瞒自己的价值立场,公开表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四、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在价值立场上的不同点
(一)关于承认与不承认价值立场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是排斥价值立场的,他们一直企图将经济学变成一门像物理学一样的“硬科学”。他们热忱于对科学性的无限追求,为此把大量运用数学当做促进经济学科学化的一个有力手段,从而导致数学在经济学中的滥用,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嫌,同时他们希望通过“数理建模化”、“计量实证化”等具体手段使经济学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人文因素,从而过滤掉其隐含的价值立场,这反过来也说明西方经济学在价值立场与科学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而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消灭剥削,摆脱资本对人的束缚,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实现共产主义。实质是追求人类的彻底解放。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私利,能够以大公无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经济学研究,因此,作为无产阶级的经济学的马克思经济学敢于光明正大地公开自己的价值立场。
(二)二者究竟是“物学”还是“人学”的问题西方经济学不是幸福之学而仅仅是处理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是理财之学。在西方经济学中,人被当成了资本的工具,成为一种经济要素,承担着资本增值的载体的功能,人被物所绑架,劳动者反而成为机器、资本的附属物。因此,西方经济学本质上是物本经济学,他们忘记了人,忘记了社会,单纯追求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经济效益本身成了目的,而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自身的发展却退居其次,致使西方经济学主次颠倒,充满了拜物教气息。而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唯一的,即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因此,与西方经济学撇开人的发展问题而只专注于如何借助于数理分析方法研究物质财富增长不同,马克思经济学从终极性价值判断出发,借助于历史维度的宏观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劳动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进而对资本主义制度及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反人性提出了强烈的批判,为追求人类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马克思经济学在人的发展层面上比西方经济学站得更高,是充满了人情味的真正的“人学”。
五、总结
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4
将西方经济学应用于现代IT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意义IT人才缺乏会成为阻碍IT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针对软件产业来说,情况更是如此,所以,培养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的IT人才,已成为当前推动我国IT产业发展、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在我们国家中,IT人才的培养工作主要在高校进行,当然也有一些IT产业也会对自己的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在高校培养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影响,所培养出的IT人员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这会使得IT人才层次与知识结构产生严重的缺陷,进而造成IT人才的大量浪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IT人才培养存在着几个重大的问题,第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专业定位不清,在我国,不论是一些重点高等院校还是其它普通的高等院校,在进行IT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培养方式还是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存在着大同小异的现象,这些院校的教学目标也存在着很高的一致性。再者就是一些高职学院在培养IT人才的过程中,总是极力向普通高校看齐,这会使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出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差,无法在工作中突出自己的特色。第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落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的软件人才,这些软件人才在工作中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他们必须熟练地掌握与IT行业相关的最新技术,这就对IT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人才培养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会使得所培养出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不具备最新IT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IT技术每天都在更新,相比之下,大部分高校的教材更新速度则显得过于缓慢,这就使得在校学生无法及时地接受国际上最新的IT技术,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达到工作的要求。还有一些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企业中必须再接受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工作培训才可以正式上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实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T产业的发展。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严谨、深刻、逻辑结构严密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指导市场实现有效地资源配置,将西方经济学融入到现代IT人才培养中,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得人才培养时刻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才培养方向随着行业发展方向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将西方经济学教学应用于IT人才的开发培养中,有利于IT人才的高效利用,有利于我国IT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IT人才开发培养中的西方经济学应用
将西方经济学应用于IT人才的开发培养中,这是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实践教学将学生掌握的知识加以具体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对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教学首先要有准确的目标定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应用教学型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1.在IT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要想在IT人才培养中,发挥出西方经济学的最大功效,我们首先就要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通常情况下,西方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将其应用于IT人才教学培养中,会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思想混乱。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产阶级所创立的一门学科,最初其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已� 西方经济学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西方经济学所包含的理论体系不会因地域的改变而改变,虽然其理论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不能因此而将其全盘否定,我们应该秉持审慎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人才培养中,要以科学的态度,大胆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所包含的理论和方法,当然,在运用西方经济学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案例教学和数学化
相对其它学科而言,西方经济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这一课程时,会遇到许多数学公式、数学图表图形以及数学推到理论,长期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枯燥的情绪,所以,在将西方经济学应用于IT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案例教学和数学化的教学方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依然推行的是市场经济,在教授学生有关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时,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来刨析经济学原理,然后通过相关经济原理来促进学生对IT技术的学习,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促进我国的IT人才培养工作。学习数学的严密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所以在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时可以加入对数学的教学和应用,通过此种培训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经济现象抽象为数学语言,然后再将数学理论演变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IT人员的专业素养。当然,教学案例本身就具有生动性,在加之数学理论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
3.在IT人才培养过程中
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行业情况分析经济问题。在IT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习者经济学思想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IT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西方经济学内容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中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外,还让学生具备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之上的,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的理论掌握不熟练就会导致理论和实际无法有效结合的后果,这样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不理想的效果。而且,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而发展来的,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不能全套照搬,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将一些必要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灌输,而且在教授过程中,要根据IT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实际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IT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
4.适当增加非主流学派的理论和经济学前言理论介绍
经济学是一门发展比较快的学科,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有重点的补充介绍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如博弈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流派和经济学发展前沿理论,不但能够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动态的了解,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和应用能力。
5.加强对教学团队建设
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起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善于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熟悉教育学;二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三是关心和了解与教学有关的行业发展情况,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四是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应制定一套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校应根据需要,将选派骨干教师去学习、进修或去同类高校进行交流,以便获取信息,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更好为应用型教学服务。
6.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提问式和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除上述几种教学法外,还可以采取因果式、启发式、探究式、推论式和对比式等其他教学法相辅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往往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7.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应用型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能够给老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提供必要的实际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以此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可以让这些很少参加实践,对国内外经济生活了解较少、对企事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的很少和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能够使他们能达到对某一实际问题的新认识、使他们具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热情。
三、结语
将西方经济学应用于IT人才的开发培养中,任重而道远,尽管在此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难,但是不论是普通高校还是IT企业单位或者是其它培训机构,都应该正确认识到这一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不断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合格IT人才。
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5
(1)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来开展实践教学和以学生的专业需要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如何为其提供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最丰富的学习内容是我们教师上课之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和设计的。不但要使学生喜欢并学好这门课,而且要传递重要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走向社会后更需要的能力。
(2)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在上课中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现实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乘数理论时,要结合我国近年的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让学生明白这些经济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乘数作用带动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加。
2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应用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找到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或进行发言、讨论,这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交流,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其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使经济学原理与实际结合的良好途径,在课堂就可以进行,会很好地提升课堂气氛。
2.2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是让学生走向社会,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了解实际情况的最直接的实践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现实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实践考察,充满乐趣,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状况相联系,进行分析,收获颇多。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有很多章节都适合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如讲完供求理论后,组织学生进行房地产价格调查,对影响房地产的需求与供给的因素进行问卷走访。最后整理、分析,并形成最后的调查实践报告。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更加关心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辩论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后,老师留论题给学生,学生准备好论题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同时围绕主题搜集资料。例如:春运期间火车票是否应该涨价?这个论题就是一个不错的题目。教师在讨论前布置好任务,在讨论中掌握好流程,在讨论后做好总结点评,也为自己今后的实践教学不断积累经验。经过一次充分准备、思考、发言、总结材料会让学生收益很多,这也是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书本知识的好方法。
2.4专家讲座法
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经济密切联系的课程,如果可以定期邀请到一些有实践经验的相关专家来给同学们做专题讲座,这对学生的启发和开阔视野是非常有效的。如在讲授不同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收益关系时,可邀请企业相关人员,给学生讲授在实际企业运营中是如何进行定价、调价而使企业获得更多收益的,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动力。
3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部分主要环节设计
3.1供求理论
实地考察:进入超市等场所考查哪些商品在“薄利多销”?总结分类,再与教材原理进行比对。案例分析:
①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深刻理解供求原理。
②“纽约市的房租管制”——最高限价例证,让学生理解限制价格的优点、缺点和现实应用。小组讨论:
①公共交通应不应该免费?
②禁毒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与的相关犯罪?
3.2消费者行为理论
角色扮演:
①现场进行喝酸奶或者吃巧克力等体验,验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②设计一个买卖现场,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以便生动地理解消费者剩余。
3.3市场理论
实地考察:到现实中去调查、分析、总结各个市场类型。案例讨论:
①为什么菜场卖菜人员的收入仅够维持他们的基本生存?最后给出答案:行业壁垒低。鼓励大家努力提高自己能力,提高自己将来的工作行业壁垒。
②“优惠券和回扣的经济学”深刻理解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中的普遍应用。
3.4生产要素市场
案例讨论:近年来民工工资为何提高?深刻理解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小组讨论:是房价带动力地价,还是地价推高了房价?就国土资源部与住建部之争进行讨论、剖析,得出正确结论。
3.5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实地考察:对市场失灵的原因,即垄断、外部影响、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任一个进行实地调查,然后让学生通俗解释这些原因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能够激发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连接,变抽象为具体。案例分析:“癌症村地图”“淮河殇情”“雾霾”等触目惊心的污染案例,选择精炼视频,一目了然,引出学生们对污染的深层次经济学原因的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3.6国民收入核算
多媒体视频展示:观看关于我国物价统计的纪录片,使学生熟悉GDP缩减指数、CPI、PPI等价格指数的测算过程。专题调查:搜集近年来世界各国GDP,人均GDP的排名,来鼓励大家肯定成绩,承认不足。案例分析:“蝴蝶效应”来解释乘数原理,进而分析“破窗经济”、“蜜蜂的寓言”、“节约悖论”等蕴含的经济学原理,生动而深刻。
3.7财政政策
专题调查:对我国近些年来刺激消费的主要财政政策进行梳理,如大学扩招,大修公路、铁路、农田水利等。专题讨论:我国现阶段应采取何种财政政策调控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3.8失业和通货膨胀
案例分析:阿根廷的通货膨胀和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程度之高,让学生感受到通胀的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