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法制教育的论文优秀4篇》
法制教育是普及公民法律知识、培养个人法律观念的主要途径。法制教育对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重要群体,在法制教育上必须着重加强。这次为您整理了有关法制教育的论文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有关法制教育的论文 篇1
《论高校的法制教育》
摘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而作为培养国家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的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偏低,高校对法制教育不重视,以及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的高校法制教育的滞后,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法治化的速度与实效,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途径予以改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认为提升高校法制教育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高校重视与改进法制教育;建立多样化、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组织社会实践,坚持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改进途径依法治国
作者简介:张燕娥,河北省沧州师范学院社科部。
高校是我国培育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法制教育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与社会的长治久安。认真研究高校的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寻高校法制教育的改进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普遍偏低。一方面,大学生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受“以权谋私”、“权大于法”等社会不正风气的影响,他们认为法律只是一个摆设,缺少将现实当中的纠纷与争议诉诸法律的意识,往往是通过“拳头”、“强权”等个人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且,很多学生认为,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不必学习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功利主义心态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无闲暇”顾及法律学习。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只重视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学习,而忽略人文教育包括法律素质的提高。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增多,也缺少基本的维权意识。
2、高校对法制教育重视度不足。高校尤其是非政法类院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一些院校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的法制教育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法律基础课。而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者常常不是法律专业的学者,知识陈旧,内容肤浅。授课老师很多也都是非法律专业出身,不能及时更新法律知识,了解立法动态和司法实践,导致学生课堂上很难学到对生活有用的法律知识,无法提高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选修课,但教授内容与方式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学习不系统,也难以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而在开设法律专业教学中,也只是盲目扩大学校规模,没有注重质量,在法学方面师资力量没能跟上的情况下,仅仅通过从其他专业抽取教师顶替进行补救。
3、法制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滞后。当前的一些高校的法制教育,仍然局限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实行单一的课堂灌输与填鸭教学,而且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未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很多学生也仅仅将法制学习当做一项任务来应付,以拿到学分为目的。长期以往,便导致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肤浅化和表面化。
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的途径
上述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的高校法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结合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我国国情,运用多渠道、多途径,并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对策。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一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首先,应转变大学生对法律不重视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高校应该通过法制教育让学生们明白,学习法律,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作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开辟多种渠道让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在校园形成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潮。注意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权义(义务)意识、以及程序意识。遇遇侵权纠纷之时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权大于法”“人治”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国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目标,让大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在推进法制化建设进程中的决心。国家的法制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不良现象只是少数,增强学生对国家法制建设目标完成的信心。
2、高校应重视和改进法律教学。高校对法律教学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法制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视。首先,高校应当不断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大对法制教育的投入力度,突出法律教学的地位。要切实加强法律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丰富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改革法律基础课,选取新版的、实用性强的教材,另外引用当时发生的新闻热点案例,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讲解。而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应该由资历较高的教授进行授课,以便能将法律精髓内容深入浅出,达到事倍功倍的效果,也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授课内容还应报本学院备案,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也利于提高课程的系统性。其次,增强师资力量。高校应该引进法学硕士博士进入课堂,加快师资专业化的步伐,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杜绝非法律教师讲授律法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还应当邀请司法界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律师与法官来担任学生们的校外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法律工作经验,丰富大学的法律教学。
3、建立丰富多样、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网络、多媒体,拓展教学方式。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以案例的警示与讨论替代单纯的法条解读与讲解应当以大量的发生在学生们日程生活中的案例与事物为法律解读的对象,是学生们感知到法律与自己息息相关,以便更好解读法律现象,也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上的各种法律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律教学。现在的“80”“90”后生活的当代,网络已经充斥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已经充分的适应并接受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及其造成的变化,针对这一特点,可以通过网络整合更多的优势资源,开辟更为高效的普法渠道,比如建立专门的大学生普法网站,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来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且,所选用的法制材料和表现形式应当充分考虑到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与心理需求,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消化知识。
其次,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际和人们的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教育专题影片、法律知识和案例展览,来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很直观地将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的效果。另外,这种生动而形象的活动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轻松而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到法律知识。有条件的高校,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模拟法庭,让其参与到法庭的不同角色扮演,法官、辩护人、书记员、当事人等,亲身去理解法律的运用,熟悉法律程序,从而提高对法律的认知程度。
4、组织社会实践,坚持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校园一隅是无法做到的,必须坚持与校外的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应该为学生联系固定的实践基地,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执法机关签订合作协议,将其建设成长期性的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亲身实践,参与到具体案件的起诉、审判当中,更加理解法律的真谛与威严,提高对依法治国的认识。组织学生到监狱和劳教场所去调查研究,通过现实的教训来达到教育效果。除此之外,还应组织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到偏远落后地区去宣传法律,运用所学法律知识为当地人们提供法律援助。“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缺漏。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使命感的同时,意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紧迫感。
总之,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我们应当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它,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运用多途径进行改进,为国家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瑞春。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和途径。固原师专学报。2009(5)。
[2]陈慧敏。论大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和提升途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张丽平。重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前沿。2005(7)。
[4]孙力。论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科技创新导报。2005(19)。
[5]徐媛,杨瑾。迁徙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善途径。科技教育论坛。2005(24)。
[6]张学凡。论大学生法制教育。资讯科技。2007(32)。
法制教育的优秀征文 篇2
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都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人回家写一篇题目“法在我身边”的作文。
星期天,我就开始写作文,可我在桌前坐了半天也没有一点儿头绪,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只好向妈妈搬救兵,问她:“法是什么?”妈妈说:“我们先来做个问答题,我问你答,做完后,你就知道了。”“好。”于是,妈妈问了我第一个问题:“在我们老家,国家明明规定不许焚烧秸秆,可是还是有人烧了,给空气造成了污染,滚滚浓烟使得高速公路上带来危险,造成交通事故,你说这算犯法吗?”我毫不犹豫的说:“这还了得,找到这些人,严惩。”接着,妈妈又说:“一个人刚要过马路,可这时绿灯变成了红灯,由于马路上刚好没有汽车经过,他还是过了马路,你说他这种行为算不算违法?”“当然算,因为他违反了交通法规。”妈妈说了声“好。”接着问第三个问题,”“隔壁两夫妻吵架,女的用菜刀劈伤了丈夫,你说这算不算犯法?”“当然算,这是家庭暴力。”……听着妈妈举的例子,我忽然想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模拟法庭”活动中,它讲的是一个学生在食堂排队拿饭时由于另一个学生插队到他前面而打架,被老师拉开、批评后怀恨在心,于是,他就叫两个朋友一起把那个插队的人打得头破血流,因此犯了法,被送上了法庭。“知道法是什么了吗?”我听见妈妈问我。我点点头说:“法就是维护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的规则,许多事都和它有关,它就在我们身边。”
焚烧秸秆,家庭暴力,乱闯红灯,故意伤害……这些事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在不经意中已经触犯了法律,是啊,法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点法律意识,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更加安全,更加美好!
大学生法制教育探究论文 篇3
《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行意义。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文章从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为切入点、对上述问题展开方面进阐述,以求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寻找更科学的规律和更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过去传统的专业型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生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肩负这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名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有理想,有文化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中过经历几代的共同努力有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后来人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中国要实现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总之优秀的大学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二)进一步深化开放,准备各方的挑战的中国需要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国家的实力体现在综合国立上,而综合国力的基础在人才,随着全球经济化速度的快速增加,各国相互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中一个国家要想占得优先权,就必须把人才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外,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文化及心理素质。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的对于成才的期望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反映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成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期,创造其和成功期。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学习期和创造期的过渡时期,是从青少年转向成功的转折期,这种转变涉及到学生的内部成长和外部关怀,转变的顺利与否对于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科学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衡量手段,而应该把对他人及社会的贡献作为人生价值的尺度,同时要按照先集体后个人的思路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除此之外,一个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多种多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需要认识清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最后是提高受挫力,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适当的挫折不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很好的培养心理素质。
(三)优良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培养是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高尚的理想和品质,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始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究竟怎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疑惑,使他们具有以上提出的各项素质要求,从而使自己在思想上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
(一)转变专业教育形式。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教师应提高人文教育的思想认识,对于传统教育方式当中存在的功利主义等陋习应坚决的摒弃,在传授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专业内容相关的更多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转变教学方式加强素质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存在着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如果要全面的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改变,素质教育要求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并且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的教学内容,它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三)提高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大学课程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会越演越烈。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素质除了专业技能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德、修养的协调发展有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只有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才能使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大学学报,2008(09)。
[3] 张建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浅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2)。
大学生法制教育探究论文 篇4
《大学生法制教育探究》
摘 要:法制教育是普及公民法律知识、培养个人法律观念的主要途径。国家通过法制教育让每一个公民了解法律内容,培养公民规范的社会参与意识,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法制教育对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重要群体,在法制教育上必须着重加强。
关键词:法制教育;大学生;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20-02
大学生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法律素养,作为国家发展的先锋力量,只有在懂得维护社会法律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发明创造才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大学期间重视大学生法律思想的培育也成了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国家和社会应该加以重视。
一、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形势严峻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到提出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不断被贯彻、落实。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迫切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平等、公正、法治四个词也强调了法制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效手段,从大学生的层面上看,更应具有法治观念和法律常识,这样才能全面促进社会的法制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提上一个高度。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对科学知识有着极高的学习欲望,但忽略了对法律知识、观念的学习和培养,在法律素质方面显得十分薄弱。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外违法案件频发,涉及方面众多。例如:财产纠纷、暴力伤人、团伙勾结以及高智商犯罪。
曾有过一项调查: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对大学生犯罪细致调研后得出了一些结论:“从‘“”’前,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叶,那时候青少年的犯罪几乎很少,大概仅占总体犯罪人数的20%到30%左右,当时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犯罪几乎屈指可数,只占到青少年犯罪的1%;但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转变,在‘“”’期间,青少年犯罪人数也急速增加,最多的时候大约能占到犯罪总人数的60%,当时由于大学生思想严谨约束力强、思想淳朴,大学生人群的犯罪率也仅仅增长了2.5%;自20世纪70年末期到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群体成为我国刑事犯罪的重灾区,刑事犯罪人数中的80%左右来自青少年,而70%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大学生所为,这也占到了全国高校总人数的1.26%”。人群数目庞大触目惊心。近些年,大学生在社会上引起多次反响的典型案例也有很多,例如: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人后害怕担责任连捅伤员数刀、北京邮电大学世界学院祁可欣不顾儿女砍死自己妻子、复旦大学医学院的林森浩运用医学知识的高智商投毒等。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初入社会之时便误入歧途,这正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
有很多大学生会选择传销这种违法的行当,找工作期间经常受到非法商业人士的欺诈,有的侥幸躲过了这些灾难,但是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变成了非法商人的傀儡,做违法的商业活动和买卖牟取暴利。如此看来,缺乏法制教育成为非法者利用大学生的原因,大学生不但没有用自己的力量报效国家,反而因为法律观念淡薄导致违法犯罪。
现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没有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从小只是受到学校的科学知识教育,法律层面还是空白,有极强的可塑性。如果没有法律知识和法律信仰的约束,就会出现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十八届三中全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主题,体现了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看到这些,我们应该意识到大学生法律教育应该跟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如果法律教育体制不完善就会减缓我国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制进程。
二、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
提到了大学生的法律教育问题,我们常常单纯地认为是学校教学出现了巨大漏洞,把责任推到了大学校园。其实,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是国家进行普法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也是大学生人群普法的常用手段,国家应将大学生法制教育作为全方位的工程展开。教育主体需要在国家社会的带领下,多渠道、多手段、多方面来实施法律教育。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法制学习的途径主要来自于课堂教育,所以必须加大学校法制教育中的课堂教育。同时,法制的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把目标转向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从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看待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绝不是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推卸责任,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的法制教学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和对法律教育的不重视也只能做到法律知识的传播。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其他的国家公民提高法律素养的途径也不能仅仅依赖于法律常识的学习,当你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没有了解相关法律内容,而是缺乏法律信仰和法律信念,一时糊涂知法犯法,甚至是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也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所以说法律不光光是单方面教育可以解决的问题,法律信念和法律信仰是需要长时间从社会国家各个层面慢慢培养的。
这样看来,我国法治化进程需要的是全民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相应政策,从而推动社会法治化的进一步发展。全民法制的形成就使得社会与大学校园之间存在了良性的互动,进而形成有利于发展的态势。假如仅仅是从学校法制教育单一的角度切入,古板地去要求大学生从法律知识的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造成的结果也可能只是优化了表面现象,而本质性的东西没有改变。
在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层面上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看待和评判法制教育实施手段的合理性呢?基本上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应该从法制教育的实施者、受益者、具体实施方法分析。第二个方面:法制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多元化的教育要从国家的法治建构、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执法方式和宣传手段、社会舆论、媒体宣传、学术研究做起,这些都将影响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对法律的认知和认同。所以法制教育还是需要宣扬法治的精神,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和家庭中的法制观念的传播具体而且直接,也应该继续发展学校家庭的法制教育。
三、对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的调研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所在,从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地位,即法制教育的地位和其应履行的责任大相径庭,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必须重新定义其地位。
第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广泛而空洞,形式单一,欠缺一定的针对性,而且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况且如今的应试教育又使得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被边缘化。
第三,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带来信息便捷的同时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变得极为快速,产生了更多公民犯罪的诱因,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外部环境。除此之外,法制教育在我国一直不受关注,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受儒家文化传导的国家,礼大于法的观念一直存在我们的思想里。一方面学校的法制教育一直是以辅助教学出现,教学中存在着教育观念的次要引导;另一方面学生从小受到的传统观念影响,在家庭和社会中道德礼仪成为代替法律出现的一种教育手段。这使得学生经常混淆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对法律的强制性观念十分欠缺。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制定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实施原则。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已经不仅仅定格在普及法律知识的表层,而是需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所以我们提出的建议是“三个结合两个渗透”原则。在法制教育的课堂内容里要体现出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案件评述相结合,法律信仰和德育理念相结合,在其他课程中希望可以在教材设计和选取上下功夫,在相关教学课程中对法律知识进行渗透。还可以在课下的校园活动中开展与法律相关的宣传,将知识从生活中渗透进学生的内心里。
其次,要优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具体内容。第一,规范法律的认知。明白国家出台法律政策的意义和目的,懂得法律的强制性,从而为大学生建构内心的法律框架,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认知法律规范使得大学生懂得运用法律规范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对其社会生活进行有效的约束。第二,法制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法制思维的培育是为了在大学生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运用法律的标准,分析和判断,从而合理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法律层面部分。第三,坚定法制信仰。这是法律教育的最高要求和最高目标。在大学生内心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让法律教育深入学生心中,这对大学生三观的塑造是无比重要的。因为信仰是自我行为约束的主要内心反映,而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主要是靠每一个公民的自我约束而完成的。之所以要形成法律信仰是为了法律可以被有效执行,在维护了利益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最后,不断地拓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路径。第一,基本路径。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组成部分。基于当代法制教育的现状我们主要是要对法律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提出要求。在学习法律知识、传导法制观念、坚定法律信仰上下功夫,教育深度必须提高上来。第二,拓展路径。拓展需要的是多元化拓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参观和写观后感,而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散性拓展,让法律融入大学生活。例如:让大学生将课堂的法律知识向外在社会进行宣传,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自信,还可以更有效地检验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第三,探索路径。探索路径指的是要实践调研,在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下进行科学的考察和结论建议的提出。我国的法律还不够健全,需要我国法律人才和高智商人才对法律的全面性进行考察,找出不足,提出建议。在探索中让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进而坚定法治信仰,遵守法律规范,从而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队伍里。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持久全面的教育工程,不是纸上谈兵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用法制观念作为指引,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改造。各个学校要紧跟政策,做好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信仰的引路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才”不培养“人柴”。另外,学校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理性的法制校园环境,让学生们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真正地落实下去,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化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于飞。加强和改进法制教育的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2]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陈美香。论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23)。
[4]张阔海,宋宝萍。大学生法制教育困局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