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精选7篇》
在我国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艺术概论》作为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专业所有课程中最为抽象和深奥的课程。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概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素质等方面与高职艺术专业的教学目的、学生文化水平、学生的性格特征并不吻合,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艺术概论》成为学生逃课率最高的一门文化课程。这与《艺术概论》课程本身的重要性并不相符。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本文认为有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素质等方面,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促进优化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精选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师资素质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篇1
在教学活动中,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需教师来完成,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目前,在高职艺术专业从事《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门从事艺术理论的教师,一种是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教师。这两种教师在教授《艺术概论》课程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事美术史专业的教师往往缺乏艺术实践经验而偏重于理论知识,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教师则往往缺乏理论功底而偏重艺术实践经验。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好的文艺理论素养,而且还须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艺术概论》课程教师的素质。
由于我国高校艺术专业的设置,艺术理论虽然属于艺术学。但实际上,从事艺术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单位有哲学系中的美学专业,有中文系中的文艺理论专业,当然也有艺术系中的艺术学专业。就目前中国的教学和研究的实践情况而言,在艺术理论领域卓有成就者包括美学、文艺学、艺术学专业的学者。许多美学和文艺学的学者在高校从事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理论专业的培养方案就是根据美学和文艺学的培养方案来设置的。在这些美学和文艺学的培养方案设置中,艺术理论课程中艺术实践教学的环节很少,甚至是空白。美学、文艺学的教师虽然精通审美、艺术哲理,但对艺术实践了解甚少,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也有限。艺术是审美的集中体现,如果不了解艺术实践的经验和体会,必然也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从艺术实践中提升艺术理论。实际上,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是分不开的。我国从事美学和艺术学研究的人,许多分布在艺术专业。反之亦然。这从我国目前许多美学、文艺学、艺术学团体的成员组成就可得知。许多艺术学团体成员的身份是多样的,有哲学家,文学家,还有画家、雕塑家、设计艺术家、音乐家等艺术家等。所以,从事艺术理论教学的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美学、文艺学的理论功底外,还要有深厚的艺术实践的素养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艺术理论课程中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艺术理论是来源于艺术实践活动,许多艺术理论的知识与艺术实践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从事《艺术概论》的教师只有具备长期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深刻地理解相关的艺术理论知识做准备,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强哲学、美学、艺术学的知识和修养,并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在不断的艺术实践经验中去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可见,只有将艺术实践和哲学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教授《艺术概论》的课程。因此,对于目前我国从事《艺术概论》课程的师资素质建设而言,关键在于要进行理论和实践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于出身美学、文艺学的教师,可进行艺术实践的培训教育;对于出身于艺术专业的教师,可进行美学、文艺学专业的培养深造,这样才能培养出从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优秀教师。
艺术导论 篇2
公民凯恩观后感
在艺术导论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了电影《公民凯恩》,当时看了一遍后感觉不是很懂,所以回来后自己又看了一遍。正如一直以来它所受到的评价一样,这部电影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伟大之处,看完之后也确实挺有触动的,下面写一写对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
《公民凯恩》是一部在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影片描述了凯恩跌宕起伏一生,这是特定年代中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普通的一生。凯恩的童年相当贫穷,却充满了真诚的爱,而一笔意外的财富却带他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他在大都市中长大,发迹致富,又涉足政界,成为风云人物。他因与总统的侄女结婚而青云直上,又因与歌女的桃色事件而导致政治生涯的一败涂地。他晚年隐居于豪华的庄园中,但因第二任妻子的离开而过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寂生活,他一生辉煌,却在孤独寂寞中结束了传奇而又曲折的一生。
影片以“玫瑰花蕾”这一悬念开头,通过不同的人物回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凯恩性格的各个侧面,从而塑造出了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面的、完整的人物形象。在凯恩经纪人塞切尔的回忆手稿中展示的是凯恩致富的过程,并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原则,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人”;凯恩的同事伯恩斯坦讲述了他生气勃勃的奋斗精神,认为他是正直的;凯恩的好友李兰特叙述了他的个人生活,认为他才智卓越,却没有信念,心中只有自己;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回忆了他俩之间的情感生活,揭示了他对爱的追求以及极度的自私和强烈的占有欲;凯恩的管家雷蒙讲述了他最后几年的孤独和痛苦。影片用五个人的眼光来表现凯恩,他们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凯恩的一个侧面,是真实的,又是片面的,但正是这些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侧面,才使银幕上的凯恩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立体形象。通过这五个与凯恩关系紧密的人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凯恩性格中的矛盾的各个侧面,如,他反对自己作为股东的“大都会”公司对人民的剥削,被金融家塞切尔认为“其实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他独行专断,又被认为是一个法西斯;他特意为苏珊建造了芝加哥歌剧院让其演出,却又在所有的报纸上用最犀利的言词批评她的表演;他辞退了李兰特,却又送去了两万五千元的支票;他渴望爱,却又亲手摧毁了爱……
凯恩的这种矛盾性格造就于所处的那个时代,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美国是凯恩心中的信念,他被人称为民主主义、和平主义、爱国主义、共产党、法西斯,他则坚称自己是一个美国人,凝聚在凯恩身上贪婪、专横、冷酷、自私等特性实际上就是当时美国被扭曲的普遍人性特征。以剥削牺牲人性为代价的资本累积造成了物质方面的富有和感情上的极度匮乏,这是凯恩身上存在的最大矛盾,他拥有无比的权势和财富,精神却无比孤寂,经济和政治上的追求毁灭了他感情上的追求,他渴望爱,也付出爱,但资本扭曲了他的灵魂,把爱看成了一种占有,因而他无法获得真正的爱,而他最大的悲剧还在于他无法忘却这种情感,因此他只能永远地处在追求——毁灭的痛苦的漩涡之中,“玫瑰花蕾”也只能成为他人生的一生叹息了……
对于凯恩,很难来下一个确切的评价,就如同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一样,我们看到的凯恩只是我们眼中的一个凯恩的侧面而已,也许较他们来说,我们多看到了凯恩的几个性格面,但谁又敢断言他认识的是一个完整的凯恩呢,就如同没有人敢说他眼中的哈姆雷特是真正的哈姆雷特一样。但是有这么一句评价正符合了我心中的凯恩形象,“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英雄,在极度膨胀的欲望中走向了毁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在艺术导论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了电影《海上钢琴师》,当时看了一遍后感觉不是很懂,所以回来后自己又看了一遍。正如一直以来它所受到的评价一样,这部电影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伟大之处,看完之后也确实挺有触动的,下面写一写对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
《诗》,从结构上看,是双线齐头并进的,一位做外婆的老年妇女为了实现幼时的愿望而读诗歌写作班,但这条线索是一根副线,它宛如游离于人的意识背后的那一丝冲动,时时地将有趣的和无趣的生活勾勒出色彩。
外婆和外甥生活在一起,外甥和其他五位中学同学强奸了一名女同学,而这名女生从桥上纵身一跃而结束了生命,五位家长和学校为了逃避罪责和名誉损失,联手摆平死者的父母。
看似本片的重点在展示人类的冷漠上,以及对社会世态的无奈处理。但从电影的极其克制这一点上,你又该相信,李沧东讨论的远不是这些。
那个在流水中浮起尸体的女中学生,只有一个镜头,她被强暴的细节也没有,但她和外婆恰恰成为了映照,尤其电影的后半部分,这个被糟蹋掉的生命成了老妇人日夜牵绕的一个物体。
她跑到河边、桥上,最动人的是,她的白色帽子飘落时,宛如生命坠落的重复。这是一个被糟蹋的生命对另一个被糟蹋的生命的救赎,老妇人的人生故事没有交代,她只有一个女儿在城市里。
李沧东隐喻的是什么?这个患有健忘症的老人简直不敢相信外甥做出了一件如此愚蠢的行为。一个念头在银幕上写着,她的身世,她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的遭遇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最后警察还是带走了外甥,一个警察接过了羽毛球拍,和老妇人对打。这是非常极致的心理活动,真正的内心崩溃应当有息而无声。她的非道德却亲情的努力付诸东流了,直到这个时候,你才明白她的第一首诗歌是这样写成的,不断地和女中学生对话,乃至两个人成为一个人。
人生有多少互为伤害?人生又有多少隐性的罪恶?这是一部东方的救赎电影。策兰说,死亡是花,只开放一次。我想说,死亡是梦,每天开放一次。
欲望,每时每刻让人折向另一个地方。诗歌,就是这期间的变奏,它可以是失足的灵音,也可以是无耻的高歌。当我们卷走遗憾的时候,也在为罪恶付出代价。没有什么诗意可以不变而辉煌的。
和《密》的主角相比,美子寻找救赎的道路,更孤独,也更需要个人意志和主体性(subjectivity):她写诗。她说:「我的确有感情啊』,但为什么就是写不出来呢?是多么长久的压抑,特别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令她写不到自己的「诗」又或者是以为自已「不用写诗」?发觉自已开始失忆,迈向生命终结的美子对诗产生兴趣。问到如何写诗,男诗人老师告诉他,妳必需自已去寻找,每个人心里都有诗。一草一木皆诗。而细心留意的话,美子的诗每句也会大自然有关:杏子、岛儿、河流、血红的花…美子是爱花之人,喜欢和花儿沟通、自「然」自语。她也把自已打扮成漂亮的花,爱穿美丽衣嫦,她的美更为所有人称赞。
债:《诗》是关于现代社会对大自然的债、对女性、及被剥削者的债、对「诗」的无穷的债。债是欠缺关注,是不看不听,是漠不关心,是自以为「什么事都没发生」,是自以为「是」,却「否」掉「诗」。美子献身给病瘫了的色老头,同情他,后来有求于他向他借钱,老头就只懂说这是「勒索」,却不知这是应还的「债」。虽然雄风已失的老头肯承认她的「贡献」,给了美子,但整个社会却没承认这份总体的亏欠。电影结尾世界一切如常,美子却「不在」了,我们却得以听见她及受害女孩共同、共鸣的余音,朗读着她们以死、以自身逝去为代价所写出来的、最后的「诗」,像河流一样、连绵、恒常而漫长,潺潺地。
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基督教的原罪观,《诗》中的罪观是较相对的,是不忍宽恕,也是不忍惩罚,是大慈大悲,阴阳调和互补以取代(或应该说:弥补)阶级斗争,是很「东方」的哲学观及道德观吧?不论对想强奸自已的病老头,又或是罪孽满身的孙子,美子都不忍苛斥,但总不能说,这种忍辱负重是种东方女性的「美德」吧?
明显地,李沧东有意把诗---自然---女性/阴性(feminine) 三者串连起来。美子受聘照顾的老头就说过:「妳总是像岛儿,唧唧渣渣说过不停」。受害女孩跳进河中了结痛苦,不就是被「文明」背弃而投奔「自然」?女孩的母亲独自务农养家,美子对她说:「祝你丰收」。她却说,即使大自然让她丰收,生活却可能更苦。农作物价格受supply./demand供求定律制宰呢。同样地,她女儿就如此这般被男孩们在「市场」中「收割」:男孩父亲们虽说同情死去的、被轮暴的女孩,却说「儿子的未来最重要」。他们开房车、做生意、有头有脸、懂英语,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和学校、警察等男权主导的建制合力试图用金钱「购买」受害者母亲的沉默,以为这就是「no problem」 (某父亲语),这不正是资本主义的剥削而「忘本」的冷血逻辑?
还原情景式教学。 篇3
教师可以通过还原学生创作实践情景的教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过去一味说教的教学方式。还原情景式教学方式比较直观、形象、生动,就是一些比较抽象化的理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也容易被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所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拍摄和制作学生创作和欣赏艺术品情景的影像资料。当然,在制作这些影像资料时,注意把生动化、形象化的影像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些图像材料自然就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说讲授艺术起源于模仿理论时,可以还原再现学生写生的场景和过程,边再现边进行引导,学生自然就会理解艺术起源模仿的理论。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说教明显好得多。
教学方法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篇4
目前,我国高职艺术专业《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普通高校文化课程教学的传统方式。这一方式对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而言,可能比较合适。但对于高职艺术生而言,则不太适合。高职的艺术生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是有所区别的,他们的学习时间多被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得他们的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识结构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有所不同。高职艺术生偏重学习艺术的实践技能,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直观性的、形象性的图像,而不喜欢抽象化、深奥化的理论。所以,如果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课堂纪律比其它普通高校的艺术生要差得多,课堂纪律也难以维持,自然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高职艺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发挥高职艺术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选择与他们能力和兴趣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艺术导论论文(武汉理工大学 篇5
论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自动化0701班 杨帆 学号:0120711360126 摘要: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而社会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康定斯基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了我们情感的母亲”。艺术家追求的是作品能够对社会有用,不光是给自己看、自己玩,画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能感动别人。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艺术家对社会的评价和记录也是对社会生活有着不小的影响,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本质,这些都要倚赖艺术家通过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更好的让我们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特点,是它的本质”。社会生活也在艺术家的影响下潜移默化,朝着一个和谐光明的方向前进着!
关键词: 艺术家 社会生活 相互联系 源泉
正文:
说到艺术,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走进艺术的园地,就会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一幅画、一支歌、一出戏、一部电影或一个舞蹈,除了使我们得到艺术的享受之外,还能使我们体察到某个时代,某个地区的生活状况。我国汉代的乐府民歌,当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等等一大批的名作,无一不是反映着我国的社会生活的实际。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福金的独舞《天鹅之死》等等一大批外国的名作,又有那一个是创作于在生活以外的呢?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艺术,有那一个能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而存在?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而社会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特点,是它的本质”。列宁说过:“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所以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就不存在了。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无一不是反映当时安史之乱的苦难生活!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一不是从体验生活中创作艺术的,而又是从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艺术来源与生活这一规律,不仅体现在艺术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在艺术的形式。艺术形式的形成和艺术手段的运用,总是以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与此有关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的,都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因此,任何民族的最早的乐器都属于打击乐器。如我国古代的石磬,大洋洲的苏鼓。所以,一切艺术的源泉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着社会生活,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脱离了社会生活就无从谈起。
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一)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并且这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命题,他正确的表明了艺术的客观根源,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也符合艺术创作的实际情况。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也就是说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出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点,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三)艺术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既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有上层建筑做的理论根据,也是以中外艺术史上的全部事实为依据。 首先,我们认识到艺术是一种思想关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关系是反映物质关系的,意识形态是反映经济基础的; 其次,我们又进一步认识到,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不同于做为“中间环节”的其他意识形态,即艺术可以反映经济基础,也可以反映政治,道德,法律等等; 另外,我们还看到,在反映全面社会这点上,艺术于宗教,哲学等都有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共性。 4 :谈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艺术的真实性可分为两点:再现的真实(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他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实际,符合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和表现的真实(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真实,即真实的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思想、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他一方面以非常鲜活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关系:其实艺术的典型问题是明确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形象的真实性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问题。他涉及的范围很广,他关系到形象的真实性,又关系到形象的概括性;既关系到艺术的认识本质,有关系到艺术的审美本质,是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
把政治上的变革归咎于艺术家或文学家,就和把朝代之灭亡归咎于某小女子,把家庭的破裂归咎于第三者一样,至少,是有失公允的。起决定作用的原本是哪些人呢?„„举旗呐喊之“民众”,行为无端之昏君,见异思迁之丈夫或妻子。这些人的错误才是决定性的。把结果归咎于其他的人都是忽视主犯仅只缉拿其帮凶甚至连帮凶都不是只能算作替罪羊的行为,在公正的意义上,这根本无法站住脚。艺术家的作用之于社会,永远是如妻子服侍丈夫般,他们为后者服务,说的是后者想说或想听的话,假如他们说社会不想听的话,他们的声音便湮没在人海中了,才不管那些话原是多么的无可争议的正确或纯粹。(纯粹的意思是,没有任何目的性,为了做而做,就象人生来就要呼吸一样,根本用不着去想人为什么要呼吸这个问题。关于纯粹,我以后还有更多更具体更详尽的阐述,这里大意到此,然而意思也尽够明白了,假如还是不懂得我说的纯粹的意思的人,也无须往下看去。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社会政治、经济密切关联。艺术要不断地通过从社会和生活中吸取营养,通过自身的形式语言探索来实现美术上的革故鼎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传统产业升级也需艺术家的推动。艺术家应该为时代的发展做出贡献,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如今的和平盛世,艺术为社会和谐服务,起着调和的作用。古今中外,每个艺术家的作品与活动无不打上时代和民族的烙印。今天的艺术家,一定要贴近我们这个时代,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创造时代的艺术精品留给后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康定斯基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了我们情感的母亲”。艺术家追求的是作品能够对社会有用,不光是给自己看、自己玩,画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能感动别人。我们搞创作要有一种责任心。我们国家在美术方面有很深的底蕴,千年的积淀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历史可通过形象延续下来。我们应该像美术史上的大家一样给后世给自己的国家留下些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对自己的国家有用,能感动民族,正确反映和描绘民族形象的作品。还原历史,让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再现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责任。艺术还要起鼓舞作用。艺术家也可以表现社会现状,激进宣扬或者描绘恬淡的意境,目的都是为了和谐,潜移默化地去推动艺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艺术家不仅要关注个体化的创作,更要投身到社会公共事业中去。当今的物质社会里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达到同样高的层次,如何在各方面达到真正的和谐发展,美育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艺术家有责任普及群众审美,提高审美水平,反过来,群众的审美提高也促使艺术创作的不断创新。审美是需要培养的。而艺术家的责任并非去指引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更多的应该是去引导,启发人的潜意识里的思维以及对于艺术的感悟。像配合这次高峰论坛的“藏画于民”这类活动就很有意义,普及美术教育,使大众更亲近书画,也更有利于艺术家与群众的互动与交流。
任何艺术的抒情都来自于生活的实际感受,这也就是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品,系抒情诗,抒情音乐、抒情舞蹈等,这类作品不是直接抒发作者胸中之情吗?怎么也说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呢?原来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艺术家、诗人在作品中所抒发的感情,总是根植于客观生活的土壤中,它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抒情作品也是来源于社会生活,例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中所抒发的那种孤独寂寞的感情,虽说诗人个人的一种感情,但却又是封建社会中许多不得志的士大夫共同的精神生活现象,这种感情是由封建社会不合理的政治生活所引起的。 综上所述,但凡优秀的作品,大都贯穿着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假、恶、丑的憎恨与鞭策。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艺术家对社会的评价和记录也是对社会生活有着不小的影响,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本质,这些都要倚赖艺术家通过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更好的让我们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再次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特点,是它的本质”。社会生活也在艺术家的影响下潜移默化,朝着一个和谐光明的方向前进着!
参考文献; 1《文学概论》 童庆炳著 红旗出版社 2《美学》第一卷 黑格尔 商务印书馆 3《文化学导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4《艺术集》 攀松琦 许树坚等编 科学普及出版社
艺术导论论文 篇6
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艺术
指导老师: 学生: 学号: 班号:
谈到艺术,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的名词,它的身上似乎笼罩着一层高高在上的神秘面纱,它就如同夜幕中的星辰,明明知道它的存在却又高不可攀。在新华词典中对于艺术的解释有三条:①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②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③指独特优美而丰富多采。其实,艺术的表现形式有许多,诸如: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引用中华奇石馆馆长李文科先生的描述就是:“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对艺术就更加迷惑了,但是其实在我看来艺术存在与生活的每个角落。中国很少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北京的故宫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艺术在哪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那人面鱼纹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吗?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一)
在我看来中国最早的的艺术体现应当是远古各氏族的图腾,比如最早的伏羲氏系统的有所谓的长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等等。这些是最早的图腾体系,其大都是人面蛇身的式样,其中大概就是我们的原始祖先们最早的“人心营构之象”吧。而这蛇之象经过历史的积淀后逐渐演变为龙,也成为正统图腾之一。与龙蛇同时或稍后,凤鸟则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如: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
大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山海经·大荒北经》) 龙飞凤舞,就是这个从旧石器渔猎阶段到新石器时代的农耕阶段的一面图腾旗帜。
(二) 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铸造艺术。传说中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用青铜铸造的大鼎被称为“国之重器”,因为这种沉重神秘的器具其在殷商时期被广泛应用在祭祀等活动中,所以上面铭刻的金文也成为考古学家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更重要的是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小篆,中国书法的美也直接在其中体现,所以其中不止有青铜器铸造的艺术,更有书法艺术。
然而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技巧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它的终结之处。战国青铜巧则巧矣,确实可以炫人心目,但与具有狞厉之美的殷周器物相比,人们更愿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毕竟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三)
先秦时期,赋比兴的原则渐渐的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原始文字由记事、祭神变为抒情、说理刚好是春秋战国或更早的产物。它们以艺术的形式共同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理性精神。《诗经·国风》中的“民间”恋歌和氏族贵族们的某些咏叹,奠定了中国诗的基础及其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正是从《诗经》的这许多具体作品中,后人归结出所谓“赋、比、兴”的美学原则,影响达两千余年之久。
而这一时期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所谓“美轮美奂”的建筑热潮盛极一时地蔓延开来。这股建筑热潮大概到秦始皇吞并六国后大修阿房宫而达到最高点——
乃营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史记·秦始皇本纪》)
而恰是从这时起,中国的建筑风格渐渐明朗化,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貌形状,而是以整体建筑物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风貌。
(四)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主题愈发重要,“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美学原则。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人的觉醒的这个主题,是这个“人的觉醒”的具体审美体现。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代。”“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如果说,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书法上,正是魏晋时期,严正整肃。气势雄浑的汉隶变为真、行、草、楷,中下层不知名没地位的行当。也正是这种地位使得魏晋时期的书法表现出来的主要是那种飘俊飞扬、逸伦超群的魏晋风度。 在魏晋时期就不得不说说两位杰出人物:阮籍和陶潜。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世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性。他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魏晋风度,他们才真正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
(五)
唐诗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的节奏音调!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巅峰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一不是盛唐之音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沉郁顿挫,深刻悲壮、磅礴气势却严格规范在工整的音律对仗中。这种“盛唐之音”与李白的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各自保有着不同的社会时代内容,从而各有风貌特征,各有审美价值,各有审美价值,各有社会意义。在这里,他们共同奏出了大唐盛世的最强音。
(六)
如果说,雕塑艺术在六朝和唐朝达到了它的高峰;那么,绘画艺术的高峰则在宋元。这里讲的绘画,主要讲的是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它与相隔数千年的青铜礼器交相辉映,同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然而延续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发生变化。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无我之境”逐渐在向“有我之境”推移。如同雕塑、文学一样。宋元山水的意境也均各有其优秀和拙劣、成功和失败的作品,各人也可随自己的兴趣、倾向而有偏爱和偏好。
(七)
纵观前文,如可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那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明代版画的辉煌,戏曲小说的插画所放射的光彩是史无前例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版画家们那种大胆想象力,那种大胆揭露社会的矛盾以及对人世悲苦的关怀,都是极其有意义的。清朝的戏曲更是令人惊叹。
清代小说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面,上达封建统治阶级人物,下及社会底层的劳动群众,纷纷在作品中登场。故事情节常常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展开,描写的风格已由昔日的粗线条逐渐向细线条演变。如《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笔端几乎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和整个的封建统治阶级,形象地、有预见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和崩溃的趋势。《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则独特地选择了知识分子这个社会阶层的视角,通过对他们的生活遭遇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罪恶。有的作品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和歌颂了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艺术的小小巡礼是如此短暂。艺术的魅力在此不再赘述,中国历史长河中艺术的地位如此重要,以至于如果少了它历史将会何等苍白。艺术作为人类追求美的象征,它对人类发展史的意义何其重大!人类的发展史便是一部奇宏伟丽的艺术史!
艺术导论课论文 篇7
艺术导论论文
什么是艺术?从广义上说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从狭义上讲,艺术是指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动或事物,任何以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可称为艺术,譬如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不仅寄托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除此之外,艺术对大学生的启迪更是深刻鲜明的,通过艺术的载体,大学生可以更加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解艺术,从而塑造性格,以达到精神境界的高度呢?我想艺术的魅力可以给我们解答。
大学是一个人塑造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艺术对于行走在大学这段旅程的大学生的启迪与影响是深刻的。
首先,艺术对于大学生在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及身心的熏陶都有启迪。大学生在用其独特的视角和审美观进行艺术创作及艺术欣赏时,不但可以提高艺术修养、拓展艺术视野,而且增强了艺术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加深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使他们综合全面地发展。其次,艺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包括美术、音乐、文学、书法等等,因此艺术对于大学生的启迪是有内在联系的,具有汇通性。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美术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作为社会形态的一部分,美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互相交融。美术对于丰富人的修养,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动手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应该有美术方面的修养,美术应该是其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一个人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生活处处都有美,也处处可以创造美。美术可以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美术同其他的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有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这就是说,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8]。包括物质,精神等,即是说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个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
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可以说,一切都在美术的视野之内。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感悟生活[9]。
音乐则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它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的表现手段,如节奏、旋律、和声与复合声等,都是由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发出美的音响和所构成的音乐形象体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呈现给人类一场听觉盛宴。在这场脍炙人口的盛宴上,让沉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爆发出跳跃的火苗,让灵魂找到怡然自得的乐土。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他坚信是音乐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和灵感。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净化听者的心灵,陶冶情操。音乐艺术启迪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与自我的完善。
文学是集语言艺术、建筑艺术、电影艺术等于一身的艺术宝库。文学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世界有两大学问研究,即“莎学”和“红学”。读莎翁的《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延宕王子”的形象促使大学生对自我性格地认识与塑造。对于个人悲剧及社会悲剧的认识,提高了大学生的思考深度。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有助于大学生对自我以及正视社会现实。文学艺术启迪大学生关注社会,思考各种社会问题,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思想基础。文学艺术又是包容的,它允许不同身份的人各抒己见自由畅谈。文学艺术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海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对《玩偶之家》、《第二性》《安娜·卡列妮娜》等关于女性作品地欣赏,加强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对自身命运及价值的思考。爱情是文学艺术的一大主题,通过对《歌集》、《钗头凤》等文学作品的欣赏,启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艺术文学艺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大学生的启迪是对美好人性及品质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讴歌,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书法,是琼花撒宣纸的美妙,是泼墨舞毫的飘逸,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艺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书法艺术表现的不仅是文字书写的力量,重要的是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了道家、儒家、佛家的境界
与追求。书法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具有艺术的一般的共同性质,也是人在现实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艺术反映。真正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显示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所以美学家宗白华说,书法“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在一般人的心中,总觉得艺术是“阳春白雪”,其实,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去发现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就处处充满美,充满艺术,大自然的形与色的艺术,劳动的艺术,奇妙想象的艺术和创造的艺术等等,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不信,从今天起你就可以留心一下你每天等车旁的广告牌,路旁的垃圾桶,公交车身的广告图案,商店门口的大招牌,冰淇淋的包装纸,它们可能就是你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美与艺术。
美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我们和美术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我们和美术家们又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到字体的设计,大到城市的规划,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事物,无不与美术创造有关系,美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美术,那该多么的苍白无趣。简直,没法想象!
总之,艺术的魅力是有形或无形的,艺术欣赏增强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时也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艺术起到了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也贯穿了审美教育、心理调试,情感教育。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及内涵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使内心情感和道德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艺术,启迪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艺术修养。
大学生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的放送者。大学生把所接受的艺术知识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消化、重组和汇通,以形成体系化的艺术。大学生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双向阐发的。大学生在高雅艺术地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诠释艺术的新内涵,使艺术的发展在经典中与时俱进。艺术的感染力与深刻内涵使大学生培养与其相适应的判断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艺术。单纯地追求标新领异与光怪陆离,这并不是艺术的本质与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艺术享受与感悟。艺术对于大学生的启迪是由外而内的,是思想是精神的最高境界。
所以,大学生应当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以开阔的胸怀和冷静的头脑,审视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及其风格。此外,大学生还应当利用广泛的资源,汲取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水平,以广阔的视野迎接挑战。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的互补,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待艺术的态度应当是包容的、通达的。在认知和发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树立创新和开拓的意识,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在不同艺术地融合和交流中,永葆艺术发展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