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800字精选4篇正文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800字精选4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800字精选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哲学论文 篇1

摘要:

经济哲学是哲学与经济学两大学科不断交融的理论成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其逐渐成为我国理论界的一个新的热点。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经济哲学进行了综述:阶段分析、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关键词:

经济哲学 阶段分析 研究对象 研究综述

一、经济哲学的发展阶段分析

(一)“斯密”与经济哲学研究

18世纪中后期,重商主义所奉行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束缚了英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顺应历史的发展要求,斯密于1776年3月9日出版了《国富论》。以《国富论》的发表为开端,斯密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就是“经济自由主义”。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史蒂格勒把斯密的成就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斯密把在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的系统分析置于经济学的中心地位,至今为止,这仍然是资源分配理论的基础;二是,斯密提出了引起工资率和利润率表面上差异的成本因素,这成为了马歇尔工资理论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直接起源;三是,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四是,斯密对工资基金理论的论述。斯密的第一项和第三项成就与经济哲学的研究密不可分。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于经济哲学研究

1867年,随着《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引发了经济哲学研究的第二次高潮,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其远离科学,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其使“空想社会主义”终于成为科学,给予无产阶级以全新的奋斗目标。

(三)“边际革命”与经济哲学的研究

“边际革命”是指19世纪70年代初期由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提出来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边际”思想的引入与普及引发了经济哲学研究的第三次高潮。

(四)“凯恩斯主义”与经济哲学研究

1929年至1933年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动摇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根基,同时也为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创造了契机。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认为是凯恩斯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通论》详细阐述了凯恩斯的“看得见的手”的原理。

对“看得见的手”的研究与分析引起了经济哲学研究的第四次高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如何区分;二是,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及可行性分析。

(五)经济理论新的发展与经济哲学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问题且越来越严重,滞胀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质疑。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估与分析正是经济哲学的第五次高潮,经济哲学研究的第五次高潮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二、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关于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国内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经济哲学就是政治经济学。持此观点的学者给出的理由是,经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致即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另外,两者的研究方法也是相似的即以思辨与理论认识的方法。

第二种,经济哲学是一门哲学应用学科或者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中的元问题。

第三种,经济哲学以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关系问题为基本问题,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之间是一种矛盾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问题贯穿于一切经济问题的始终。

三、经济哲学的研究任务

(一)经济活动的一般本质和一般规律

经济哲学要透过各种经济活动的表面现象,首先提炼出各种特殊的本质,然后运用归纳综合的方法,掌握经济活动的一般本质。同时,任何经济活动又都是具有一般规律的。经济哲学要以各种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为素材,通过概括总结,把特殊规律上升到一般规律。

(二)提供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经济世界观

经济哲学要从各门具体的经济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的观点和原则,并经过逻辑分析和理论论证,得出系统化、理论化的经济世界观。

(三)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服务

经济政策对于处理好经济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各种内部关系问题,政治、社会、环境的外部关系问题,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只有科学的经济政策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而科学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经济哲学来提供一般的原则和方法论。

参考文献:

[1]肖明。管理哲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18.

[2]王在华。经济哲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1-15.

[3]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5.

[4]施蒂格勒。经济学家和说教者[M]。上海:三联书店,1990:213-215.

哲学论文 篇2

摘要:

哲学是一门复杂的抽象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学习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哲学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在高中政治中占有近40%的比重,因此,成为高中政治学习的重难点,要提高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必须建立高效的政治课堂。

关键词: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语: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哲学论文 篇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用洞穴比的喻来解释理念论。“设想一些生活在地下洞穴的人;从洞穴地步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世界敞开的入口。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洞穴里,他们的腿和脖子被绑缚在一个地方而被固定在那里,只许他们向前看,而不许回头。在他们身后较远的搞出有些燃烧的火光,在火与囚禁者之间的高处有一条路,你应该设想路边已经筑了一堵矮墙。”矮墙的另一边有人拿着各种雕刻的人像以及动物模型,都高于这堵矮墙,火光将这些人工制品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囚徒们都认为影子就是唯一现实。最后,一个囚徒挣脱了枷锁,走出了洞口。看见了太阳。在阳光下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墙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洞外的比喻,就是柏拉图对世界的划分。柏拉图在其思想发展的后期,公开地揭露理念论所存在的种种矛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巴门尼德篇》前半部分中,柏拉图以巴门尼德之口揭露了理念论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困难。首先,在什么事物有理念的问题上遇到困难。柏拉图对存在公正、美、善等诸如此类的理念毫无疑问。对是否存在火。水等自然物的理念则表现得犹疑不决。而对头发、污泥等低贱的无价值的东西。则坚决否认它们有理念。其次,是分有说中存在的困难。具体事物分有理念只有两种方式,或者分有理念的整体,或者分有理念的部分。再次,证明理念是单一的方法也存在矛盾。最后,理念论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理念不可认识,既然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是分离的,那么理念只能与理念相互关系,可感事物只能与可感事物相互关系,理念不可能与可感事物发生联系。我们是处在可感事物中的,根本无法认识理念。在柏拉图看来,理念论之所以产生上述困难和矛盾,是由于人们用课件物体及与此相关的东西来讨论需要安全用理性思考的东西。而理念世界是独立的,不能以“现象世界”的规则来考虑。因此,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他就从研究理念与事物的关系转到研究理念与理念的关系。柏拉图将太阳比作“善的儿子”是智慧的最高点。

可见事物比作可理知事物。善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知能力。善是真理和知识的源泉。真理和知识可以让我们感知到善的存在,但是它们臣服于善,它们虽是相,但是却是相的相,即善的某个个体,它们分有了善这一个相,却不是善这个相本身。这就好比眼睛和光线可以让人看见世界万物,它们是太阳这个至高无上存在的具体存在,而太阳本身无法直视,只能通过形象去感受。我们为什么可以感受到?因为我们的内心有善的种子,也就是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因为灵魂是不灭的。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死的。人死了灵魂便从一个世界转入另一个世界,然后又从那里回来,所以它永远不会消灭。既然灵魂是不死的,已经投生了许多次,看到了理念世界的一切东西,因此他获得了所有一切理念的知识。因此,人的灵魂能够把它以前所得的关于美德及其他事物的知识回忆起来,是不足为奇的。但是由于肉体遮蔽,人对理念的样子无法清晰容易的看出。就像莱布尼兹说的“现实的知识来说不是天赋的,但很多可以称为潜在的知识是天赋的,如大理石的纹路所构成的形象,在人通过工作发现它以前,就是在大理石之中的。”一定有一些理念是先天的存在在人的心中的。 关于理念的知识就不可能从感觉经验中获得,它只能是先天的。因为我们无法从感觉经验中得到理念,那么理念必然在感觉之先,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了。只是以一种模糊的状态存在而已。

这两种不同的囚徒分别代表现实中两种不同的人群。一种是没有受过教育不知道理念世界的人,一种是受过教育知道理念世界的人。柏拉图和巴门尼德一样否定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通过我们对事物的感觉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认识理念世界只能通过“灵魂回忆说”。 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 现实中不自由的人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努力使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摆脱束缚,从而达到对理念世界的认识和把握,以此使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所以哲学就是学习死亡的学问。因为只有灵魂脱离了肉体,才能回到原本的理念世界。

我们不能满足于事物的“影子”。活在“洞穴”之中。应该透过物的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才是哲学家的使命。以至于康德甚至为哲学划界。他认为物自体是无法把握的,因为我们毕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的确身在洞穴是理解不了外面世界的,除非走出洞穴拥抱阳光。

哲学论文 篇4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本文根据在宜宾学院发生的一件无人售书摊的事件以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对其所折射的哲学道理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得出其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无人售买现象物质意识辩证关系

前言:

本文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 无人售买现象

1、 宜宾学院的无人售书摊

在宜宾学院校园,上学、就餐的路上,师生们都会经过一个独特的书摊,因为这个书摊没有摊主值班,全凭自觉,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块诚信的试金石。平时无人看管,购书付款全凭学生自觉。学生们都说:“书摊挺有意思的,蛮温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老师也很喜欢,称赞其对学生的品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一事件曾经还在教育界产生了小小的风暴,并广受好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年的时间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不少的无人售卖摊位,有买发夹的,有卖文具的,有卖生活用品风扇的。“这些小摊不仅无人看管,而且自开摊以来几乎没有丢失过一本书一件商品。小小的书摊能得到大家这么呵护,让大家默默遵守着这份诚信,这样很美”。“这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品行课,通过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要遵守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起码的诚信,这也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2、 广西柳州市的无人售菜摊

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菜价已经有10多年没有上涨了,在这个无人看管菜摊,买菜者自助选菜自觉付款,这种方式延续了近30年,菜钱一分未少。

二、意识的作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组织无人售卖书摊,无人售卖菜摊的时候,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其“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让之具有相信他人的意识,在意识中,不仅预先规定了售卖的目标,而且为实现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与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构建,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无人售书摊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不知哪位同学用一张残币“买”走了主人的一本书。第二天,主人就将这张残币张贴了出来,还附上了一张通报,对这名使用残币购买书籍的同学进行口诛笔伐。”后来就再也没有这样的事件发生了。

3、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地,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样的观念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以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与永远也不能出现的东西。我们在无人售卖中已经可以浅浅的看到了人类通过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通过无人售书活动,改变了很多人的意识,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宜宾学院里面越来越多的无人售卖现象的出现,以及在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那个无人看管菜摊,买菜者自助选菜自觉付款,这种方式延续了近30年,菜钱一分未少。实践证明:意识是可以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唯物主义观点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正如无人售卖现象就是在中华五千年的优良思想的长期发展的产物,他是建立在高素质的基础上的,现在物质世界已经十分丰富,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很容易就能满足,所以无人售卖现象检验着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这种意识就是物质得到满足的产物。

2、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两个方面不可分割。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地位不同,不能把它们并列起来,等量齐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因此我们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我相信我们身边的无人售卖现象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好。

结束语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发生,实践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