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音乐论文精选5篇正文

《音乐论文精选5篇》

时间:

音乐教育教学反思07-09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音乐论文精选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音乐论文 篇1

摘 要: 流行音乐的合理、科学引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音乐主观学习需求,而且能帮助他们透过流行音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音乐知识原理,对于强化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流行音乐

所谓流行音乐,指那些特定时间段内深厚大众欢迎、并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与普及的音乐。高中阶段学生热衷于追求新鲜时尚,对于流行音乐更是格外青睐与喜爱。流行音乐的合理、科学引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音乐主观学习需求,而且能帮助他们透过流行音乐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音乐知识原理,对于优化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借助流行音乐可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教育实践表明,流行音乐的恰当利用可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浅层次流行音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音乐原理等理论知识点,即实现对相关音乐内容的深刻理解。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如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这一知识点,笔者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分别为学生播放了美国的R&B流行音乐代表人物亚瑟小子(Usher)的经典音乐曲目,随后又为他们播放了中国的R&B流行音乐代表人物周杰伦的优秀音乐作品。由于平常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这些流行音乐,因此他们中大多数人都随着作品的播放小声哼唱了起来。音乐课堂气氛空前热烈而活跃。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亚瑟小子及周杰伦不同R&B作品的对比,你能从中得出哪些中美R&B流行音乐上的异同点?要求学生结合刚才聆听的流行音乐作品,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合作分析与探讨。由于讨论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作品,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格外高涨,很快得出如下结论:亚瑟小子的R&B风格更为直接、更为浓烈,而周杰伦的R&B作品则是创造性地增添了一些具有中国风特色的元素,使得R&B风格更贴合中国音乐听众的口味。而这一认知的形成很显然为学生实现对于“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不尽相同”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有利于其形成端正、科学的音乐欣赏、鉴赏理念,更为接下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真正取得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借助流行音乐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际音乐鉴赏能力

《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师不能仅教会给学生基础的音乐鉴赏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当使他们逐渐具备起扎实的音乐鉴赏实践技巧,即会对现实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挑选,真正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水平与相关能力。”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可将当下社会背景下质量参差不齐的众多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锻炼、发展学生实际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突破口。如学习“流行风”这一版块的内容时,笔者特意为学生选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音乐风格作品:一种是典型的口水歌,歌词简单没有深意,节奏旋律更是毫无技巧可言,如现下流行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另一种则是具有深刻内涵及积极向上意义的流行音乐作品,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蜗牛》等。随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演唱体验及实际体会,尝试对这两种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探究为什么同是流行范围较广的音乐作品却能带给演唱者截然不同的演唱主观感受。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实际就是他们运用所学音乐知识科学、合理审视、辨别两种不同流行音乐风格的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他们既得以对之前学过的音乐理论知识点及时温习与巩固,与此同时,更使得他们深刻意识到:社会上特定时间段内流行的音乐作品质量差距悬殊,只有学会合理辨别、科学欣赏,才能在远离恶俗音乐曲目的同时真正享受到有水平、有质量的音乐佳作。

如此一来,借助不同流行音乐作品,学生的实际音乐鉴赏能力就得到显著锻炼、提升与发展,从而为他们在日后现实生活中得以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其及时摒弃低劣的音乐作品,免受其不良影响,更有利于其从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中真正感受到正面、健康、向上的真善美力量。而这很显然正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的根本目标所在,真正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

三、结语

流行音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与肯定。对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与所学鉴赏内容密切相关的流行音乐适当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既是满足学生主观心理需求的重要措施,更是显著锻炼、发展学生实际鉴赏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著。全日制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标准。2015.

[2]贾丽。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J]。音乐时空,2013,03(31)。

音乐学论文写作 篇2

摘要:中国古典文献起源很早,古典音乐文献学也是其中一个分支,而中国音乐艺术存在的独异方式决定了研究中国古典音乐的基础资料以古典音乐文献为基准,由于中国古典音乐资料的缺失即没有音像资料的保存,于是音乐文献给中国古典音乐的考古、梳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阅读大量的古典音乐文献成为现代人获知古代音乐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古典音乐文献分类 古典音乐文献辑录 《史记》

一、古典音乐文献的分类

中国艺术存在的特殊形式致使声音艺术在时间上保存不完整,但中国有保存音乐资料的独特方式,就是将音乐活动用文字记载并随历代文献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字魅力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古代文献中。

其实中国古典文献中,并没有专门一本是针对中国古典音乐发展脉络、社会作用的阐述,对音乐文献进行梳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文献”是记录一切知识的载体,那么何为“文献学”,文献学就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类型、功能、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从古代的书籍来看,古人早就对文献有一定的梳理,比如现存最早的一部艺文志《汉书q艺文志》,艺文志是记录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目录的篇章,按照“分类体制”列出所有的史书,是目录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现代人对我国古代文献史料有一种更为快捷的认识分类法,依据史料所存在的情况可将文献分为五大类:皇家正统官方文献、高官文人名士史料、寒士稗官野史小说笔记、文物金石考古以及曲谱集成。皇家正统官方文献中又可以分为正史、政书、类书;高官文人名士史料包含了诸子百家: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学术流派的文论;寒士稗官野史小说笔记包括出生低微的读书人以及各个地方小官所写的野史、方志、笔记等;文物金石考古主要搜集文物考古方面知识的图书。对于古代史书文献的分类并非局限于此,也可按照史书的体裁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六类即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那么当我们拿到一本史料时,便可将其归类,以致快速认知文献资料。

二、古典音乐文献的辑录――以《史记》为例

中国古典文献资料及其丰富,古典音乐文献的整理收集工程巨大。根据现五大分类方法寻找需要的文献相对便利,怎样准确从古典文献中寻找音乐的存在值得探究,对于音乐文献的搜集,并非有非常快捷的方式,只有通过阅读原古典文献,才能准确截取与音乐相关的文献资料。

《史记》被归为皇家正统官方文献一类中的正史,我国的正史有二十五史,前四史中唯一通史的'代表则是《史记》。

《史记》以人物列传为撰写方式,体现了通史性的文献性质,涉及人物较为丰富、年代较为广泛,搜集音乐文献工作量相对而言较大,但为了确保音乐文献的完整搜集,对每一篇文章的仔细阅读必不可少,除此之外阅读者需对音乐文献赋予一定的定义性:“怎样的文献段落才算是音乐文献?”首先,文献资料要与音乐相关,文献中可以是讲述一段关于音乐故事,可以是音乐在人物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可以是一种教化式的礼乐。在辑录音乐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与音乐有关的文献段落先剪辑下来,例如《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中第一段与音乐有关的文献资料:

这一段文字讲述的是尧在位70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舜,又过20年因年老而告退,向上天推荐,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尧让出帝位28年后逝世。百姓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悲伤哀痛。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是贤才,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将皇位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乍一看文献似乎与音乐无关,但是仔细品味会发现,这段文献中提到的音乐只限制于“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但却也体现了音乐在当时社会中非常盛行,否则人们不会因为过于思念过世的帝尧而放弃奏乐,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对帝尧浓厚的思念,另一方面也潜在地体现了音乐在当时社会的广泛使用。

在对《史记》里音乐文献辑录的过程中,遇到以上与音乐似无关又似有关的情况很多,是由《史记》的文本性质所造成,《史记》并非一本针对音乐撰写的古典文献,因此在辑录音乐文献的过程中需要对音乐文献进行揣摩,确定它的音乐性价值并做出正确判断,才能确保音乐文献辑录的准确性。

《史记》虽然并不是针对古代音乐所纂文书,但也有一篇《史记八书乐书》针对音乐记载写作,文章中的重点:“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这是对音乐的一种认知,礼用以诱导人的意志,乐用以调和人的声音,政用来统一人的行动,刑用来防止奸乱。礼乐刑政,其终极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齐同民心而使出现天下大治的世道。

《史记八书乐书》以乐展开,以孔子的礼乐思想为主轴,讲诉礼乐的教化作用,与公孙尼子的《乐记》内容相符,代表了儒家经典音乐文献。

三、结语

古典音乐文献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方法较为简单直接,但在整理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主观视角,根据文献中音乐的作用,确定此文献是否属于音乐文献范畴。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需要依靠音乐文献资料,因此确立了音乐文献学在历史学科上的重要地位,中国古典音乐文献的辑录整理,是对遗存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的音乐资料进行搜集并以集中的方式形式呈现,为现代人的音乐研究提供便捷,也体现了对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视,并区别于西方音像资料,以中国独有的文字方式记录属于中国特色的古代音乐资料。

参考文献:

[1]赵玉卿,郑莲。古典音乐文献学漫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04).

[2]徐元勇。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

[3][汉]司马迁。史记:中华经典普及文库[M].北京:中华书局,2014

音乐论文 篇3

论文摘要:音乐来源于民族,是各个民族的产物,由此解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并是传统文化、文化交流的重要的必然要素,更能体现各个民族的内涵和精神价值。因此,民族音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征,所以民族音乐是表现其民族特征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论文关键词: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 研究

在给民族音乐学下定义时,常常是从划定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着手,无论是起初的比较音乐学,还是后来的民族音乐学,及今天的“Enthnomusicology”一词译成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学,或者干脆叫音乐学、音乐文化人类学等争论,都是与这一学科自始至今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民族音乐学最初被称为比较音乐学。比较音乐学的名称是进入20世纪后首先在德国开始使用的,英文为“Comparative Musicology”。其实,比较研究的方法用于非欧洲音乐研究,最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但是这一学科的建立是以1885年阿德勒的《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的》和亚历山大约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阶》为标志的。其研究对象是欧洲以外的种族、民族的音乐文化,正如萨克斯所定义的异国文化的音乐。这一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对象的确立,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者的立场有着密切关系的。

但是,如何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来源于民族,是各个民族的产物,由此解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并是传统文化、文化交流的重要的必然要素,更能体现各个民族的内涵和精神价值。

音乐作为普遍艺术的共同纽带培育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全部的人来说它是自然而然表现出的艺术媒体。音乐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普通一般人的艺术。音乐并不象其他艺术一样有什么特别形成的方法,只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而已,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意义的代表性。

音乐兼具民族精神的价值,就是说它有与个人和民族的灵魂保持同一性的特点,也是像民族语言、民族生活习惯,民族文化一样具有保持性和流传性。

民族的存在受民族同一性极大的影响,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具备自己的归属意识,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民族,换言之,这个民族就是不存在。“民族同一性来源于民族的传统文化,换句话说就是传统文化造就了民族的个性,并且为了强调民族的个性,慢慢形成民族同一性,了解民族同一性最重要的线索就是民族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哪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会形成适应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传统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态。民族音乐从民族存在开始,不仅随着风土,生活手段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受民族历史,政治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民族是有其自己信仰,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传统,特别是语言共同的社会集团,所以不管是哪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会形成适应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民族文化。所以,民族音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征,所以民族音乐是表现其民族特征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中国音乐是从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代开始的。根据孔子的话,真正的音乐,即是“民族民间沟通的桥梁,使人快乐和积极。音乐必须是明朗的,所以“音乐”和“明朗”表现出同一个字,那就是乐。一般来说,音乐受人间,政治和教育影响。

对中国人来说,音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人的精神,对任何人的灵魂来说都是受音乐的影响。

民间音乐简称为民谣,民谣是从民众的必要性中直接产生的。是在21世纪的现在能表现出美和活力的真正艺术。民谣因为是纯粹直观的,所以不能计算;民谣是根据音声来传达的,所以不能从视觉上考;民谣是全部口头上直接传下来的,所以同文字和印刷并不关系。有“民谣是自己形成的”的语言存在。

民谣是民族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民谣的形成,是在幸福中探索作为不可缺少基本原理的艺术的欲求的一种表现。民族音乐不仅仅是民谣,但是民谣能表现出这个民族的本质,民谣所体现出的精神通常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

民族音乐是民族的产物,与其说是个人的东西,不如说是能反映出民族共同体的感性和趣味更加合理。它通常是流动性的,个人在民族音乐创造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民族也占有一定的比率。

比如说,蒙古族是很好客的民族,客人来的时候很有礼貌地给他们带上哈达,唱歌、敬酒并奉上美酒佳肴,不过这个传统越来越商品化,现在有很多的蒙古餐厅开起来。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有很多蒙古餐厅,在这其中,有个叫“蒙古大营”的餐厅里有40个歌手,其中有10个是汉族的歌手。

民族音乐并不只是作为音乐本身存在的,而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存在的,由于人间生活和行动样式,但更是由价值体系的文化产生和培育出的。在现代化的社会当中,民族音乐的本质更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

所以,首先可以认定,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是已经确立并真实存在的。而作为一门完善学科一定有其确定的、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其中,方法和对象是相辅相成的,特殊的研究对象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特殊的研究方法有其适应的研究对象,它们同时决定着一个学科的特殊性、独立性,如同哲学、美学、历史学、人类学各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与之相应的研究领域。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民族学和音乐学相结合的学科,也正如梅里亚姆所强调的“民族音乐学通常是由音乐和民族学这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可以认为它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强调任何一方,而是采用双方都考虑进去这种特征性的方法,使其融为一体。”所以,要用文化的视角、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民族音乐学,用文化视野、全球视野进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民族音乐学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也正是由于民族音乐学有这样的特殊的方法,才定义了它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即适合用这些方法去研究的对象和领域。所以,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不是无限宽泛的,而是可以且有必要划定的。

音乐学论文写作 篇4

城市是商贸、消费、教育、服务的集聚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有偿文化消费的需求分析,是城市合理构建与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这就需要研讨该城市一种“在地性的”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方式———有关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探讨文化如何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滋养与发展,并纳入区域规划。大规模的城市体,也意味着是高等院校的集聚之选。高等院校的建筑群落,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同时也常常被作为文化性地标,她们在现代城市发展的多层次建构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席位。浙江音乐学院作为典型的建设案例,无论从建筑设计,校园景观营造,还是校园公共艺术与公共导视系统设计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文化艺术特色。该项目的理念与设计实施,尤其是其力求作为浙江文化地标的诉求,其对城市环境的创造性手法,都值得我们展开分析。

1、地景构建———山居

在谈到浙江音乐学院的建筑与规划之前,我们先把规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就是在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中,多以“三横三纵”“一圈一轴两线”等为概念模式的规划。在此我们将其命名为“蓝图式规划”,即考虑各区域安排中,人群进行各项活动时的效率因素。在各区域的人群活动功能定位基础上,配比空间、能源、交通……以上这些都重在考虑实用、高效、便捷。这类习以为常的规划与思考模式,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福特汽车工业流水线。即通过计算与分工,将各功能区域匹配在快速运转的工业流水线上,它集中体现了生产方面的集约、高效。从此,直线纵横的结构方式也就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范本。功能主义生产方式类型的城市建设,使得在一般的城市区域内,建筑成行排列,环境成为穿插其间的附属物。另一类,区别于“蓝图式规划”的,则是更加强调历史性积累的建设规划。此类规划的成型,从山、地、河流的地理条件约束开始,随着人群传统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了与生活、风俗、历史等更多相关内容相联系的建设成果呈现。这类成果更为生活化,具有丰富的地域性和具备文化意蕴。我们在此称其为“有机生成式规划”。浙江音乐学院在规划与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方面,对前两种分类作出了综合性的考量与应答,在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地景的概念。即参照上述“有机生成式规划”,在考虑功能安置的基础上,追求表现方式,力图产生有机的、劳作中的、一种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并充满生命力的地景。所谓地景,自然景观与建筑的融合可粗略的分为有机可生的地景概念和设计性的地景概念。有机的,又称作劳作中的,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充满生命力的地景,对应前述“有机生成式规划”概念;而设计性的,是一种人为营造的,让“自然”努力适应建筑的地景,也出于前述“蓝图式规划”概念。虽然设计性的地景在初步成效上可能会更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无论从建筑还是环境的自身生长发展来看,有机的结合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

自然融合形成的地景概念主要由两个因素组成,即外部环境与建筑本身。而两个因素融合构成的地景概念也因此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选址环境(包括对于环境的利用、保护、破坏情况),建筑本体(建筑形制与构成),以及两方面考量的综合处理,相互融合。因此对于音乐学院建筑的地景面貌分析就可以依据这样的逻辑来进行。建设中的浙江音乐学院,建筑群有机地融入群山环抱的地形环境中。

(1)其外———山水环绕,因形就势。音乐学院选址转塘镇象山,群山环抱,曲水蜿蜒,环境宜人。音乐学院落成的思路也紧扣“钱塘山水,富春山居”的地理意向,充分保留原有地貌形态,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保留更多原生态储量。从基地原有的自然肌理上,梳理出“经络”,依脉络布局来“生发”建筑,既不会破坏原本的自然环境,也让在自然中的音乐学院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点无论对于学校还是音乐、艺术这样的概念来说都无疑是十分宝贵的。

(2)其本———庭院错落,面貌纷呈。由环绕的道路与水系,串起每一处聚落式庭院建筑。建筑依各教学院系的专业取向各呈面貌,大型教学建筑中,穿插廊道、亭榭,从而造就出层次丰富、多彩纷呈的艺术气息。建筑的材料与取色尽量贴近中性色彩或原色,减少了工业与人工的冰冷感,使得建筑面貌更加原生态,更好地与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

(3)其间———有机地景,相辅相生。造校园不止在造屋,更重在造境。将景观按公园、庭院理出层级关系,从草坪林带、果林到院落园景与花池矮垛;从开放包容的户外逐渐到隐秘独享的中院;从疏朗大气的共享性到宁静亲切的相属感,既可眺望期盼,也宜于凝神思索。这样的环境与造景,使得在环境中的人,产生不同的情境体验,浙江音乐学院夜景,两个建筑单体与地景相辅相生。

2、公共层级———音院

公共性建筑的另一大要点在于“公共性”。简单的三个字,却是指人与人交流活动的不简单。人的成分越复杂,交流越多样,越需要这个公共场所中可能涵盖更为丰富的公共层级。而公共层级越丰富,建筑所要承担的功能性职责就越复杂。在设计环节中理清这些层级,可让空间在公共性的建立上产生更多的积极作用。

2.1校园公共层级的分析

校园无论从物质还是从人的角度,都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环节的公共性问题。如何来为复杂的校园中的公共关系进行层级划分呢?公共层级的划分依据是明显的人群关系,校园中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大学校园不仅包括教学活动,还有一大块是学生及部分教职工的食宿生活,因而在校园内部环境里还有后勤、医疗、管理、服务等人群,增加了人群关系的交集选项。但无论如何复杂、如何细分,它们都是在校园环境内部,即小环境内的面对面的一种日常生活层级的公共活动,即校园层级的公共性。对比日常的、内部的层级,则是对外的、校园与社会之间发生的城市事件,即社会层级的公共性。这样的人群交流会更加多样,如学生家长的参与、学生校际间同学朋友的活动,校园招聘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或者公益活动,甚至是学校的教学成果(尤其是音乐学院独特的教学内容,诸如音乐会、各类戏剧类表演、艺术展示交流等)对社会的展演等。这种社会性层级的活动就不再是校园内部的了,而是面向城市,甚至面向全国的、跨国的、国际性的,处在无限放大的公共空间中,它们甚至是很抽象的互动交流,早已脱离了面对面而具有的影响。基于从校园层级与社会层级两个大样,开始一系列对于校园公共层级的梳理,接下来对于每一层级的公共性活动在音乐学院这个实践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及应对措施,就可以有一个相对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2.2音乐学院校园公共层级问题的应对

依据上文分析的公共层级分类,首先来看日常层面。南区学生公寓周边对应学生服务的生活区广场街道设计,提供了解决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超市和活动空间。艺术工程学院与文化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相连设计,建筑各体量间的夹角空场也为非表演艺术的师生提供了休憩、活动的主题性场所。北区戏剧学院与舞蹈学院共享的活力中心,为表演类学生提供了晨练、小型表演活动的场所。中心广场和景观湖则为音乐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和情景相融的极佳练习场地。然后,从社会层级来看,学院作为音乐教育场所的特例,舞台表演、露天表演以及媒体宣传等多方内容的要求被植入设计的诸多环节,使开放性和自由交流均得以展现。南北两个主入口,即北入口七玄汇音广场和南入口水乐礼泉广场,是带有音乐特点的大型公共空间,作为浙江音乐学院的外形形象与入口形象。入口,是外来者第一眼的感受,也是离开者最后的印象。它意味着频繁往来者最熟悉之形,是精神家园所在。前来了解学院的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参加每年艺术招生考试的考生,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典礼,或许都会将这里作为合影留念的地方。南区的下沉式体育广场,一方面承担着在校生日常的田径、足球等体育运动,年度运动会等大型竞赛活动;另一方面,下沉式的看台,结合体育馆为背景的主台设计,使其成为能够接纳社会大型公共活动(如西湖音乐节等)的可能场所。北区山音剧场是音乐学院面向社会服务的音乐厅、剧场和影剧院所在的位置。这里必将成为未来社会活动及校园活动交集丰富的场所。中心欢跃音阶广场是音乐学院独有的公共广场空间。音乐与表演专业在民间有着在露天公共场所表演的传统,艺术成就了场所的文化性与公共性,欢跃音阶广场则为艺术形式的传统在场所上给予条件。整个园区规划中,各个分院在一楼独立设置文化展馆:音乐学院、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艺术工程学院、文化管理学院与人文学院各具特色的展馆,展现了各自艺术学科领域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并从整体上相互联系,构建起浙江音乐学院这所“音乐的博物馆”。

3、灵活开放———多义空间

如果从领域上来看,前述两个问题———建筑与景观和公共性层级划分———前者是纯建筑学的问题,后者则是任何学科都可参与、都不得不参与的共同性问题。如果前者还可以通过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设计进行基本的解决完成,后一个共通的问题却是设计需要克服局限来努力筹划的。如前所述,公共性层级的划分是依据人与人活动来进行的,是人的问题,而前期这个问题的最终成果,也是参与到其中去的人。设计作为一个直接与物质环境相联系的存在,前期只能对解决问题提出一个假设、条件、可能性,这却恰恰是现当代设计的一个不可放弃的任务。当设计从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它的身份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艺、工具,而是拥有了自身的思考和灵魂。现代设计的指向性并不是直接解决问题本身,而是提供一些可能性,即在功能性设计目的中添加可能性。这里提到的“功能”不是狭义功能主义概念中的那个同音词。在建筑设计,尤其是公共性建筑设计中,单个场地符合单个功能条件是低级的、机械的、落后的功能主义;而多义空间,才是现代设计理念中的核心概念。空间在新一代的设计师手中拥有了多元性、混合性、复杂性和更多的可能性的特点。建筑物是死的,但是其所承载的功能与职责这些牵扯到人的内容却是活的,僵硬地划定区域单一职能的设计思路在面临开放社会的开放性时显然落伍。因而在新空间定义下,对于空间的多重利用以及对场地的重新诠释也是音乐学院建筑与规划的闪光点。例如:中间区域林荫休闲花园中的音谷云廊,结合钟楼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遮风避雨的休闲空间。云廊南北兼顾的均好位置,也将成为未来公共信息发布的中心位置。它可以承担新生报到、学生会纳新、校园招聘会等活动并作为其内容信息平台。北区戏剧舞蹈楼之间的古台新韵,是将老戏台在此复建。既活态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学生与社会表演团队交流实践提供了平台。学生是最富有不确定性的人群,打破死板的框架,撕掉固定的封条,层出不穷的创意与对旧有事物的全新定义本就是艺术类学生的擅长,更是艺术教育所期待他们去做的事情。功能灵活多变的校园与建筑设计寻此线索,为学生们的创、思提供了铺垫。

4、结语

当代的社会是一个分工日益细化的社会,却又是一个在人们潜意识里不断杂糅的社会。设计更是呈现出更多其历史上不曾出现的复杂面貌:多样性,深刻性,等。对于处在当今时代定义概念下的设计环境,公共建筑设计尤其是有着一定特殊地位和传统的校园,在其设计环节将要面临的不再是“符合一般规格的宿舍大小是多少我就来做多少”或者“每个校园的体育场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我也来”这样按部就班的任务了,没有标准是现今设计的语境。如何针对与学校传统以及学校自身教学内容的特性与校园环境的个性化特征,将空间活用、功能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丰富更具内涵与意韵的选择,成为校园设计区别以往的着力点。音乐学院在建筑设计一个院校的同时,注重对于散点式成长地域中一个文化单元建设的筹划,对于一个艺术院校独特的建筑设计形式的探索,以及文化点之间文化与地域之间互生的探寻。我们对于浙江音乐学院校园设计的文化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果的展示,更是希望能够在艺术性校园建设、文化单元构建及文化区域的影响方面,提供一个更新、更有益的案例参考。

音乐学论文写作 篇5

一、研究意义和现状

(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调查:

高达90%的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古典和民族音乐,在课堂和课余与他们交流时发现,许多学生喜爱音乐,也仅仅停留在一些肤浅、粗俗的流行音乐,对高雅音乐缺乏兴趣,对课堂上所播放和讲解的一些古典音乐,他们认为是“过时、老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薄和单一。

而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不利于青年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因素。一些传媒的“误导”,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的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

因此如何如何利用流行音乐为手段来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流行音乐方面的刊物和资料已有不少,已经出版的有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记录、呈现流行音乐发展史料特点的成果有:

汉唐文化公司组织撰写的《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纪事》,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付林编著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等几部专著。

在金兆钧的《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中,作者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亲历者、策划者、重要乐评人的身份优势,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史论相结合的写作。

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流行音乐圈子里的词曲作家、制作人、乐手、歌手做了大量的采访,拥有几百个小时的录音资料。

和《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相似,流行音乐圈中的作曲家付林也以一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亲历者、参与者身份编著了《中国流行音20年》一书。

该书以年代更替为序,以大事记的形式,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梳理。该书与上述两部著作,在史料上可以互为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迸行了线性描述,更为难得的是,该书每一个章节都专设一节,简单介绍当时流行音乐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并且每一章也设有“小结”。

对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所有这些,都对深入展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工作具有启发性。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流行音乐的概念与特征

1.1、流行音乐的概念

1.2、流行音乐的特征

2、当代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2.1、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吸引了大学生

2.2、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2.3、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欲望

2.4、流行音乐传播手段的科技性适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3、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3.1、积极方面的影响

3.2、消极方面的影响

4、如何处理好流行音乐与大学生关系的思考

4.1、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观

4.2、正确评价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

4.3、尊重并引导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选择

4.4、加强对不良流行音乐的管制

5、结束语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张庆庆。浅谈艺术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大庆社会科学。2007,(03).

[2]高玉武,温蓓。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3]魏培修。音乐素质教育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4]周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7,(06).

[5]杨晓勋。《中国流行音乐传播预测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4期。

[6]金兆钧。《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人民音乐。1998年。

[7]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文艺出版社。1997年。

[8]谭克媛。《先火网络,在热市场(东北入都是活雷锋)有人缘》.《中国文化报》.2001年9月10日第4版。

[9]潘海涛。《金铁霖谈中国歌坛之怪现状》.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电。2006年3月。

[10]张小远。解亚宁。《心理健康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