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优秀6篇正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优秀6篇》

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这里是整理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 篇1

三年前,万全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我主动从普通小学调到了县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条件很落后,任何先进教学设备都没有,学生情况各不相同:脑瘫、癫痫、自闭症、多动症等不同程度等智力障碍。从那一年,仅有着普通教师经验的我,走上了特殊教育教学探索之路……

到现在为止,班级学生已达到20人,这也是所有在校学生数。由于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教师吃的苦,自然不必多说,学生打、骂、踢、咬老师的事儿更是屡见不鲜。教学中我担班主任及生活语文这一课程。

起初,那根本不算课堂,只能说是一个特殊的“收容所”:多动症学生满教室、满院子乱跑,推倒桌椅听响声,摔得越响,笑的越欢,稍不注意踩椅子、上桌子、上窗台;自闭症学生边拍手边笑,嘴里不停的哼哼唧唧;比较严重的带有自残倾向的自闭症学生稍不顺心便使劲儿咬自己的手指、手掌,嚎啕大哭,教师若上前安慰,不是被咬就是被踢……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我一边彷徨、迷茫着,一边像盲人般在黑暗的道路上,摸索、思考怎样实施教学。

一、首先,也只能——从课堂纪律入手。

最初的课堂目标:时间2分钟,要求:每个学生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安静地坐2分钟。过程中发现,这些要求对脑瘫,癫痫类儿童似乎不高,对于多动症儿童就很难了。据我分析,坐不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注意力太差,于是我绞尽脑汁想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办法

有一天,一个家长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家长说:“听话上学,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去。”对呀,对于这种特殊情况的孩子,“好吃的”是最直接吸引他们的东西。当天下午,我从包里抓出五颜六色的糖块,然后召集在院子里玩耍、班里乱跑的学生:“快来,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跑到我周围喊着:“糖——糖——”,并伸手向我要。

我顺势问:“想吃吗?”会说话的喊:“想吃”,不会说话的点头,甚至好几个孩子直接伸手抢。我顺势把糖果全部放进包里,拉上拉链,并大声说:“听老师的话,就给糖吃!很简单,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就给发糖。”于是,在我的提醒下,十多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基本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就这样,第一次,孩子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相对安静”的品着嘴里的糖果,当时的我,心里也像吃了糖一样。

我个人认为,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和普通教育有很大差别。如果要求我们特殊学生的课堂像小学生的课堂一样,那是一分钟也不会有的,至于传授知识,在当时想都不敢想。那时的课堂标准仿佛就是看住这些孩子,不出事就行。可我想改变这种现状,有所突破。

在这里,很明显,如果采用“个化教学”“一对一”效果肯定会很好,可现实条件只能迫使老师们想办法,动脑筋:在40分钟课堂内,对学生分类,尽最大程度复式教学。现在回想总结,孩子们对汉字的会认、会读、会写,完全归功于美术在课堂上的应用。

二、美术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

有时,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在开始时是无意的,也未预料到有如此大的效果。为了能让孩子们拿着笔,稳稳地坐那儿,我课前准备了白纸,在每张纸上勾勒了一个苹果,准备好了油画棒。课堂上,我先示范:用红色油画棒一笔一笔涂出一个红红的苹果,孩子们兴奋极了,迫不及待的效仿。

到后来,我又带上食物“苹果”“梨”“桔子”等进行教学。穿插对“大”“小”“颜色”、数字“1、2、3”的逐一认识。涂染后,再把水果奖励给每个学生。学生们带着自己的作品,让我打了分,再领取一份水果,美美地分享着“酸”“甜”的味道,想必内心不光是这些水果的味道,更多的是“大有成就”的喜悦!

正是美术课程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都能安静的坐稳了,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上进欲望,还争快争好。图画越涂越细致,手越来越灵巧,语言表达也有了很大提高,从一个个“无知婴儿”变成了能说会道“相对聪明”的孩童。

三、音乐律动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些学生们的共同特征是记忆力特别差,动作很不协调。有一半口齿吐字不清,尤其是脑瘫类学生,除了有一个女孩语言情况比较好外,另三个说话吐字很不清楚,而且一说话就流口水,但我发现都比刚来上学时有进步,于是我就想能不能进行嘴唇、舌头等口部练习。拼音字母在特殊教育教学里是选学内容,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学拼音无异于更增加了认字的难度,不如直接记字效果好,但我觉得这些拼音字母对于锻炼口型发音效果真的很好。

于是我在课堂上每天用三到五分钟教一个发音,并且找相对应的汉字来辅助练习。学生口部唇、舌、牙齿相互配合,用力程度都做了相应的要求。过程中发现,结合手指语教学效果更好,学习一个拼音,用手表示一个相应的指语,这样手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发现这种口,手同步训练,记忆效果明显增强,动作协调能力大有提高。

20XX年,学校有了一台电视,于是我充分利用这唯一的先进教学设备,我用U盘从网上下载很多简单儿童舞蹈,配上孩子们能跳的简单动作,动作有了音乐节拍,孩子们当然很喜欢,有了好听的音乐,舞蹈动作协调了很多。我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先教孩子们把歌词读熟,再学唱歌,再边唱边跳。最终还会继续学一到两个歌词里的生字,完成“生活语文”中生字的教学。

四、游戏体育在课堂中的应用

孩子们的共同特征是必须不断的有新鲜的事物刺激到视觉、感觉、听觉,才有兴趣,才配合老师。所以,后我在课堂里又应用到体育课的内容。如拍球,投球,传球,跳绳,跳远,跑步,在这里孩子们的相互配合协作能力有所提高。脑瘫儿童大肢体粗动作协调性、精细动作如手眼协调能力等有了明显提升。团队精神,荣誉感,互帮互助等情感认知、表达也有了提高。

综合上述,通过三年半的教学实践,把美术,音乐律动,游戏体育等因素巧妙的融入课堂。培植学生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平衡和运动能力等都有了飞速的提升。为了孩子们将来能更好的自理、自立于社会,今后,我会继续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探索、前行!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篇2

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教育界把目光聚焦在普通儿童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早认识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走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的残疾孩子,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1.父母的教育观念落后。特殊儿童的家长要承受比普通儿童的家长更为巨大的生理压力、心里压力和经济压力,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使他们往往采取消极、退避的方式,较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不愿意在亲戚朋友面前谈及自己的孩子,宁愿把孩子封闭在家中,也不愿意带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使他们丧失了与人打交道、学习与人交往的规则、与同龄小伙伴游戏的机会,这些直接影响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时,特殊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在心里上容易自卑、胆怯、害羞、不愿与人交往,如果父母不积极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将导致早期社会化的失败,甚至出现反社会人格,很多家长对特殊儿童没有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有点过分夸大孩子的缺陷,认为即使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于事无补,孩子的现状不可能得到改变;有的仅仅将自己定位为抚养者,忽视自身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还有的过分迷信学校教育,消极等待孩子入学,忽视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耽误了早期教育的宝贵时间。

2.父母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父母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父母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是能否成功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对特殊儿童的训练,与其说是在训练儿童,还不如说是在训练父母。但是,许多家长在教育特殊子女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虽然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相反,却使他们丧失了继续教育和训练残疾子女的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的特殊教育理论非常薄弱,得不到系统的、专业的咨询和指导。社区、特殊教育学校也很少开展针对家长的专业化培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许多家长有学习的愿望,却苦于没有学习的机会。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只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够得到好的教育结果,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孩子更好的成长。现实中,许多特殊儿童的家长没有掌握正确地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没有教育好孩子,反倒越教育孩子的问题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内疚心理,他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容易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无原则的答应,导致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共情能力低、不懂得分享与合作;有的父母往往出于对残障孩子的疼爱,或者嫌麻烦,于是就自己大包大榄,常常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决定代替了孩子的想法,代替孩子做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不仅养成了孩子胆小、害羞的毛病,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处处保护孩子安全的做法却致命的弱化了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表面上看,它使儿童在身体上暂时免于受伤害,实质上它却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过分地限制儿童的活动,进而限制了儿童的发展。长此以往,将导致孩子视野狭窄、应变能力低、在生活实践中不会选择、独立生活能力差、甚至出现人格的不健全发展;有的家长过分关注儿童知识的学习,把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忽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和社会适应行为的培养,而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困难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知识学习对特殊儿童而言毫无益处;还有的家长不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对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理想和现实产生严重落差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还有的家长过分关注特殊儿童的“缺陷”,整个家庭教育都围绕如何“改变”缺陷进行,却忽视了儿童其他感知能力的培养,丧失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机会。

4.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低,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再学习的意识薄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父亲工作忙,但更重要的是许多父亲不想在孩子身上花过多的精力,缺乏教育孩子的耐心,缺少女性对家庭的牺牲精神,更缺少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他们甚至认为自己不应该参与家庭教育,教育子女只是“母亲的责任”。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1.一个目标:即家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共同促进残疾儿童健康成长,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两种途径:一是家长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探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创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内容,多管齐下,发挥孩子的潜能;二是家长需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康复与教育同时进行,学习与补救相结合,并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关家校联动的活动以及毕业的社会活动,多方面、多途径、多角度采取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措施。

3.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观,重新学习以不同的眼光看人论事,珍惜最可贵的生命,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特殊的孩子并不是他前世犯了什么罪,今世才得到报应,也不是他的父母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二是推广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乃未来特殊教育之趋势,家长对融合教育应该有正向的态度,并了解其重要性,要在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一体化,让残疾儿童早日回归社会主流;三是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要通过共筑平台,真心依靠家长、培养自信,真情感染残疾儿童、提高认识,真正加强教育等措施来填补由于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冲击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所出现的真空。

三、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是家长要端正心态,每个家长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多数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残疾儿童这一事实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心理路程,会表现出悲伤、悔恨、压抑、自责、内疚的心理反应,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是自己上辈子作孽、祖上无德、报应等原因造成自己有了一个带残疾的孩子。家长的这些负面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长正确的干预、教育残疾儿童,无形中加重了儿童的障碍程度。因此,残疾儿童的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坦然接受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了解残疾产生的真正原因,积极面对困难,寻找补救方法,用科学、理智、正确的教育来补偿残疾儿童的身心障碍,最大程度的使儿童朝正常方向发展。

二是父母共同参与家庭教育,父母应该共同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家庭教育不仅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现代社会,父亲不仅是一个承担“养家糊口”重要职责的家庭成员,更是一个孩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发展,父亲需挑起两副重担。“家庭参与”已经成为衡量“新父亲形象”的重要标准。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认知力和情商的提高,对儿童学习成绩、自律性、道德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认同都有所帮助。因此,父亲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这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团结,最终将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发展。

总之,天生我材必有用,希望每个家庭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特殊儿童,给他们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在社会上也能享有平等立足的空间。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远非如此,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把握机遇,转变观念,让家庭教育成为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让特殊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 篇3

一、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是针对身体存在残疾或一定机能问题的学生群体所开展的教学,这样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与更加专业的引导,才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后续更好的成长。所以我国对于特殊学校的建立以特殊学生的教育也更加重视。但特殊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因学生自身的生理缺陷,所以教学也必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甚至很大程度的局限。美术教育的实施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对于听障生来说,这便几乎等于必定会受到限制的科目,但每个人都有对知识的渴求,而特殊教育领域的职责,则是让每个特殊的学生能够学到任何想学的知识。所以最大程度摆脱美术教学的限制,努力让每个喜爱美术科目的学生,都能够最终完成梦想。但虽然这样的设想能够体现出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以及真切的关心,实施起来却必定会遇到许多难点,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努力改进、才能让美术教学的落实率真正得到提升,让更多学生能够学到美术知识,让更多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的精髓,培养出更多特殊的美术人才,才是我国特殊教学领域的真正成就。所以当前摆在我国特殊教学领域面前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最大程度摆脱教育局限,让受到限制的科目,包括美术科目得到更好的落实方法与渠道,让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进一步得到满足。

二、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对于障碍学生的分类,让美术教学规划更加明确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教学规划是要根据学生的类别去进行规划的,毕竟学生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有些学生的生理问题并不影响美术知识的学习,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则会有不同的问题。所以针对美术教学进行规划时,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才能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施不同类型的美术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例如针对身体基础的不同,可以将听障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并针对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会让教学方向更加明确,让每种学生都能找到自身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美术的方法。例如,因为手语的限制,教师可能难以让学生理解美术相关的专业词汇,比如颜料的颜色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利用图片或者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表达的含义。这样能够让学生逐渐摆脱限制,更加顺利的走向接下来的美术学习道路。

(二)不断追求教学改革,最大程度克服教学局限

就当前我国特护教育学校的美术教学来说,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对于特殊学生的美术教学。在听障学生的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难以提升教学效率。但实质上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国外,优秀的听障生画家都比比皆是,这样的成功,取决于对自身思想局限的突破以及除视觉以外其他感触的应用。所以在思考听障生的美术教学时,首先不能够完全否定实施的可能性,要坚信对于艺术的喜好与信念能够打破许多局限。此外针对听障生的美术教学上,无论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都需要更加具备革新性。首先教师应当借助一定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摆脱“我是一个听障生,所以我不可能学好美术”的思想,要让学生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去做,就肯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创作者。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多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体会如何作画。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手段来解决和听障生的沟通问题,打破手语交流的局限。让学生开始利用想象支配自己的手,并用感官去体会每一次的运笔,这样便能够逐渐摆脱局限,无论最初的创作是好是坏,最终通过感受强化,学生的创作都必定会越来越熟练。

(三)致力引进先进技术,帮助更多学生感知艺术

特殊学生的教学改革,除去自身的努力以及教師的引导以外,与校方对教学技术改革的重视以及政府教育部门的技术支持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这对于我国都并不是不能够实现的“天方夜谭”,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我国政府部门对于特殊学校的教学技术支持,是能够帮助特殊学校解决美术教学问题的援助之手。校方也应当更注重对这种技术支持的上报,引起国家重视,才能达成让更多孩子拥有“耳朵”的目标。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是我国教学领域为残障学生所建立的,最可靠的教育平台,其目标自然是能够让更多学习受限的孩子,能够向所有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成为优秀的人才,校内美术教学的目标亦是如此。所以当前美术教学在特殊学校内的全面实施、以及美术教学限制问题的解决,是我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都应思考的课题。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 篇4

1、现今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弊端

1.1现今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存在以“体”为主,存在重技能、轻体育精神,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分离的现象严重。现今的体育教学大多是把体育知识、技能作为目标,以考试为目的传递给学生,忽视残疾人最缺乏的人文素质的关怀,对于残疾人来讲,这种畸形的体育教学观无异于“饮鸩止渴”。

1.2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上存在大量正常人体育教学痕迹。学生作为一种被动的载体,被动成为程式化教学的工具。缺乏残疾人教学所特有的“缺陷补偿”、“身心和谐发展”功能。

1.3教学评价的无差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体育评价无差异,造成无法对身体残疾类别、身体残疾程度不同的残疾人进行综合有效评价,造成运动成绩假象,残疾人潜在的运动发展潜力遭到掩盖与忽视。

2.特殊教育学校与人文关怀的有效融合

当前残疾人体育教学的人文关怀缺失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发展。如果要实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残疾人体育教学理念,就必须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杜绝被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型及残疾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分类别考试,进行个体差异评价。

2、1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潜在身体机能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在残疾人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利用体育教学的诸多优势,提高残疾学生的多层和人文素质。体育教师要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渗透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考虑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要向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课程,以此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残疾等级与残疾类别残疾学生的需要。课程内容的设置要重视内容的文化含量,遵循残疾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究个性化及多样化,及时抓住时机启发和诱导残疾学生,努力培养残疾学生的积极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稳定乐观的情绪。通过体育课要培养残疾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为此,体育教师要努力钻研体育方面的书籍,在教学中力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讲解形象生动,以体育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将人文因素渗透到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过程中,将人文素质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中。

2.2开发适应残疾人生活的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的滞后性已成为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开发适应残疾人生活的体育课程内容已是当务之急。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关注残疾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关注残疾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内容与残疾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确立才有了根基和现实基础,残疾学生的学习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打破传统体育课程注重学科知识传承的思路,从残疾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和个体差异,确立残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避免“常人化”、“成人化”模式,开发符合不同年龄阶段残疾学生特点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身心补偿和康复过程中的人文素质关怀。

2.3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为主线,针对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学生建立评价标准,促进残疾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残疾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评价理念应将对人的关怀置于核心地位置,不再局限于体育教学理论、技术、身体素质发展,更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并且要延伸至学生的品德、个性、意志、态度及人格等人文因素的发展。

3、结语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育人活动,其教学应是种充满人文精神的双边性活动,残疾人体育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特点,把握好运动负荷、选择适合各类残疾人进行的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适应性教学。训练方法、手段、训练器械要体现人文关怀及场地的无障碍,并在残疾人教学中体现运动康复与保健,最后有助于残疾学生补偿生理、心理缺陷,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成为现代和谐社会大家庭中的优秀一员。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篇5

一、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

(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不仅只是发展普通儿童的学前教育还应该包括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学龄前的特殊儿童处于中国弱势群体的最底层。同发展正常的幼儿相比,特殊幼儿因为具有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某些缺陷,不仅使得幼儿本就不足的生活能力大打折扣,而且更增加了其身心发展的困难。对特殊儿童实施学前教育,保障其受教育权利,才能改善特殊儿童的不利处境,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人生价值,这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大体现。

(二)符合早期干预原则。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是指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基础上,对学龄前的特殊儿童提供运动、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以及各种补偿性的教育和功能康复训练,使残障儿童能与普通儿童一样,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的需要。对0-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训练,有着比普通儿童更为重要的意义。

1.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符合关键期理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认为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0-6岁是儿童语言、智力和身体其他器官发育的关键期。”柳因此学前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特殊儿童的发现、鉴别和早期干预的关键时期。例如:“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出生至四五岁,对于有言语障碍的幼儿来说,错过了这一时期,由于言语运动器官得不到适当的训练,10岁以后就很难再学会讲话了”。而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来说,早期干预是听觉言语康复的有效措施,这已为国内外听觉言语康复实践所证明。“美国学者的研宄表明,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的儿童,如果能在学前期就接受诊断和干预,并一直贯彻到他的整个教育过程的话,就能成功的掌握一些技能,并学会处理好自我效能以及学业、社会方面、生理和行为上的困难”。因此,如果能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早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并加以恰当的干预,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特殊儿童的发展权利,从而为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有助于特殊儿童自身康复。

早期干预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即器官的用进废退说和功能代偿说表明人的器官的发育完全及功能的完善离不开对其适度的使用,不用则退是器官用进废退说的基本观点,残障儿童大多是由于器官的损伤或功能的丧失所致,但他们其他器官的功能并没有全部丧失,应该通过早期训练这些器官的功能,以使这些残存的功能维持并发展。如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声音感知训练和发音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帮助他们尽早形成完善的语音体系。对视力残疾儿童进行运动技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以及定向行走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视力障碍儿童学会辨别方向和独立行走,从而提高视障儿童的生活能力。但是,如果对0-6岁的特殊儿童采取顺其自然、自由发展的态度,就很有可能使他们残存的功能由于长期不用而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同时由于没有适时发展其他器官的代偿作用,从而限制了特殊儿童感知世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特殊儿童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特殊儿童接受完善合理的学前特殊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3.学前教育可以促进特殊儿童潜能开发。“特殊儿童也有着各种发展的潜能,除了认知方面的潜能外,还应包括情意潜能及社会潜能,例如特殊儿童作为社会人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成为心理健康的社会成员。”多元智能理论也为特殊教育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特殊教育不仅要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克服特殊儿童存在的障碍、缺陷、弱点,还要去发现特殊儿童可能存在的优势智能,充分挖掘这些潜能,通过“扬长”的方式去“补短”。

也就是说,不仅要关注特殊儿童不能做什么,还要关注特殊儿童能够做什么,着眼于特殊儿童优势能力的培养,真正实施一种“对症下药”式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观、教育价值观,用全新的发展的理念去看待学生,发现特殊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为幼儿潜能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近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逐渐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多层次服务的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体系。但从各地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来看,我国的16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4月1日,全国各类残疾人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数据还显示:在全国残疾人口中,0-14岁的残疾人为387万人,占4.66%;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

据此推算,全国0-6岁的学龄前残疾儿童为141万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1.7%。[服24)而全国每年新出生的各类残疾儿童还以19.9万人速度增加。如果把其他各种除身体残疾以外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也包含在内,我国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数量是极其惊人的。但是相比如此巨大的特殊需要儿童数量,目前可以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机构数量还远远不能充分满足其需要。另一方面,不同类型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除了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康复比较普及外,其他类型特殊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更谈不上通过残健融合接受学前教育。

合格的师资是发展学前特殊教育的基础。从我国目前的学前特教师资来看,首先在数量上无法满足特殊教育的需要。

我国上海地区学前特殊教育教师调查显示,在20个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公立幼儿园机构)中,特殊儿童总数有417名,而学前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只有72名,学前特殊教育的师生比约为1:5.8,这个比例较日本学前特殊学校师生比1:1.7要低很多,与英美等国也差距甚远。在不发达地区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由于学前特殊教育儿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师生比将直接影响到特殊儿童早期教育或干预的效果。其次,目前工作在一线的学前特教教师只有极少数是专业出身,大多是从普通幼儿专业转过来的。他们对普通幼儿的总体特征和教育方法较为熟悉,但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特征和教育方法却知之甚少。这直接影响了学前特殊儿童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效果。另外,对于非专业出身的学前特教教师和进行全纳教育的普通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也较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扎实的执教能力的缺乏是限制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对学前特殊教育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够。正确的观念态度是改善特殊儿童生存环境的前提。目前,我国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仍有待改善,没有实现从养育到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国家和社会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就是给残疾人提供最好的福利待遇,使他们不受生活的困扰,但是却忽视了残疾人作为人的权利的实现。残疾人虽然有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但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中,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态度直接影响具体教育工作的实施。而我国部分普通幼儿园教师却片面地认为,招收特殊儿童入园影响正常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认为会有损幼儿园的名誊,降低生源。而在特殊儿童家长方面,由于无法接受自己孩子残疾的现实而选择逃避,把孩子藏在家里,剥夺了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从而对特殊儿童的康复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些不正确的观念态度从根本上导致了我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滞后。

三、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建议

(一)将学前康复机构纳入学前教育。在我国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中,公办的特殊儿童幼儿园或学前班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数量众多的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而民间创立的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由于没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难以为继,也无法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针对这种现状,各地应将学前特殊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纳入学前教育体系,由国家教育部门或残联进行统一管理,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也能够为特殊儿童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2006年四川成都市就成立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中心,承担全市0-6周岁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康复工作。同时负责全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规划、指导、管理、督查和评估,并作为全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示范窗口、研宄中心,辐射带动全市残疾人学前教育各类机构的全面发展。学前康复中心的建立能为特殊儿童提供更为直接和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其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积极培训学前特教师资。针对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短缺,执教水平不高的情况,应加强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积极培养一大批有能力、高素质、愿意投身特殊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同时,还应对普通幼儿园的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技能,保障在普通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儿童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特殊服务,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可以从三方面来改善师资状况。首先,扩大学前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招生,培养合格的专业老师。其次,整合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术,在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中,增设特殊教育课程。再次,对幼儿教师开展在职培训,使在职幼儿教师掌握有关学前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三)积极发展学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特殊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在特殊教育的全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特殊儿童教育的成败。在英美等国家,家长参与子女特殊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保障,从儿童的转介、评估、安置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实施等这一系列过程,都有家长需参与程序和操作性权利的具体规定。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发展学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还可以通过家长夜校、函授学校、电视教学、短期培训中心、家长互助教育中心、家庭访问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真正掌握教育、训练特殊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家长积极支持和配合,才能保证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顺利进行。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篇6

摘要: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小学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学前教育是每个人学习知识的开端,是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教育又因儿童的特殊性显得更为重要,除了要达到普通儿童学前教育的要求之外还要弥补特殊儿童存在的缺陷和障碍,因此本文将从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更好的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建议

一、引言

世纪之后国家、社会、家庭都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也逐渐得到普及。而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程度却远远没有跟上普通的学前教育。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要抓紧发展特殊教育。因此,需要明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更好发展。

二、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教育制度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尽管近二十多年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仍旧有相当多的特殊儿童享受不到很好的学前教育,暂且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中国的一线城市中,只有将近10%的特殊儿童能够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可想而知,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很多特殊儿童是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只是在身体、心智方面有些差距,但是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却相差甚大。发展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如果不能很好的满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需求那么到义务教育阶段就更难与普通儿童进行竞争,无法平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现阶段,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不断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满足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能够在他们小时候弥补一些不足的方面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

第二,减轻家庭负担。特殊儿童因其身体或心智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差距而显得特殊,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前教育能够分担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特殊儿童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特殊儿童的身体缺陷的矫正和恢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经济负担,有很多家庭为了自己身患残疾的孩子四处求医以致于家财散尽却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如果特殊儿童学校进行学前教育就可以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以分担家庭的压力还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同样能够使家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以增加家庭收入。孩子的健康对一个家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专业、系统、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给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提供帮助,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为特殊儿童健康的恢复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三,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教育担负着启蒙认知的作用,是孩子主观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是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习惯引导的重要时期,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越早就能越容易取得教学成果。对特殊儿童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康复,对一些存在语言和智力残疾的儿童来说在幼稚园进行教育和训练效果远远比在家中父母教导的要好。学前教育的早期干预能够让一些孩子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在心理方面,为特殊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环境能够为孩子和老师都提供公平教育的平台,特殊儿童很容易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残疾而遭受外界的不公平待遇,从小将他们平等的放在一起学习玩耍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健康心态的养成。学前教育能够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让孩子逐渐培养对社会各界的认知,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以培养交际交往能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健康心态。特殊孩童和身患残疾的人群在有相当大数量,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体现出了残疾人群与普通人群一样公平公正的享受社会资源,也有利于改变社会中一些观念狭隘的人对特殊人群存在歧视的现象,让人们明白特殊群体与普通人群是一样的,对待特殊人群更应该给予帮助而不是歧视和为难。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的缺陷,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特殊儿童健康的人生观念也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另外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在学校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人际交往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教授他们基本的生活和文化知识,让他们更好的养成道德、礼仪、传统习俗等文化素养,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文化养成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开端,万事开头难也就更加体现出了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在存在的难度,与普通的学前教育相比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之前笔者已论述了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家庭、社会、国家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家和社会必须要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团结各个方面的力量给予特殊儿童所需的照顾。让他们能够更加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以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特殊儿童未来人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兴国科技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吕春苗,兰继军,焦武萍等。关于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1

[2]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C版,2011

[3]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

作者:石崇霞 单位:永吉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