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关于家风的发言稿(热门3篇)正文

《关于家风的发言稿(热门3篇)》

时间:

关于家风的发言稿(精选3篇)

关于家风的发言稿 篇1

我是来自漳县基层的一名普通新闻工作者,常年累月奔波在田间地头,采访的大多是基层最平凡的人。在多年的采访经历中,有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看似普通平凡,但却一直拨动着我心灵的琴弦。透过那些普通人身上点点滴滴的平凡琐事,我感悟到的是清正廉洁的好家风,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优良作风,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在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誉的漳县新寺镇红崖磨村,我们曾经采访到了一位名叫李秋英的普通农家妇女,但不平凡的是,二十多年来,年仅46岁的李秋英一直不离不弃,精心守护着瘫痪在床的丈夫,成为十里八村乡亲们眼中“最美的媳妇”。那是在李秋英和丈夫结婚的第三个年头,上山放羊的丈夫不慎掉下山崖,摔成重伤,从此再也无法站立起来。那时候,李秋英刚满25岁,儿子还不到两岁,小女儿还没有出生。“孩子不能没有父亲,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啊!”为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正值青春年华的李秋英赌上了她一辈子的命运。下地干活,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女人,操持家务,她顾了孩子又顾丈夫。为丈夫擦洗身子、接屎端尿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家里虽然贫穷,但她要用忙碌和勤快让卧病在床的丈夫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李秋英说,做人要有良心,要讲责任。二十多年寒来暑往,李秋英守住了良心,流干了眼泪。

二十年里,李秋英的儿子和女儿长大了,长大成人的孩子们,成了李秋英和丈夫共同的话题,成了夫妻俩心中最为幸福和温暖的希望!

在当今社会,也许有人会说李秋英是个傻女人,但“傻女人”李秋英身上所蕴含着的无私的爱心,不正是廉洁好家风的最美体现吗?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清廉的好家风是子女们健康成长的坚固堡垒,是一道照亮和洗涤家庭成员心灵的廉洁之光。以心为本,心中高洁,人身清正。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清廉的好家风是国运兴盛、社会安宁的助推器,是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满满的正能量。家风好,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漳县金钟镇最西端的看治坡村乔家嘴社,生活着五个自幼失去了母亲的汉族孩子,按理说他们不会再拥有温馨的母爱。但后来这几个苦命的孩子却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藏族妈妈”。在没有血缘关系但却相濡以沫的漫长生活中,他们建造了人世间最纯朴的亲情与温情。这位平凡的藏族妈妈名叫卢换娥,今年已经60多岁了。三十多年前一个大雪封山的季节,卢换娥从只有一山之隔的卓尼县柏林乡被娶进了失去妻子的乔香武家,看到乔香武年仅4岁的女儿熟睡在用牛粪烧热的土坑上,小脸蛋上还留有两道清晰的泪痕时,卢换娥的心底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感受,是甜蜜感抑或是责任感,她也说不清楚,只是在口中喃喃地说:乖孩子,今后我就是你们的亲娘。

在卢换娥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中,五个孩子渐渐地长大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卢换娥总会借着窗外的月光慈祥地看着熟睡中的孩子们。她暗自思忖,生活再苦再难也要把娃们送进学校,不能让他们变成睁眼不识字的文盲。兄妹五人中年龄最小的是乔永峰,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后,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侯新民一起创办了闻名全国的斜坡希望小学。乔永峰告诉我们,从这位藏族妈妈的身上他们不仅仅得到了无私的母爱,更学会怎样用坚强的毅力去面对困难,去做一个清廉正直的人,一个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

艰难中孕育的花朵是最为鲜艳的。

藏族妈妈卢换娥用无疆的大爱,抒写了清廉家风最美的篇章!

关于家风的发言稿 篇2

最近,电视上举办的一个节目搞得不错,值得称赞。节目内容即“家风”教育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这个内容在当今社会的确很重要,宣传中华精神文明,弘扬“尊老爱幼”光荣传统。我们要从家庭内部做起,从社会基层实际生活出发,开启心灵窗户,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对社会未来发展十分必要的。

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有家风教育汇聚成中华精神文明的核心。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人们把关公、岳飞等人物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称赞,值得渲染,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而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

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和睦、和谐,融洽,这与良好的“家风”,传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关系。对孩子的家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输文明的思想,启蒙教育影响人的一生。

在经济发展大浪潮下,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传统的文明不能遗弃,中华文明精华不能丢掉,要坚持弘扬传承下去,东方古国文明风采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华民族行进在世界舞台上,要有风度,有神韵,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精华,优良的“家风”教育在此会发挥出积极作用的。

关于家风的发言稿 篇3

古今中外,千秋万载,家风始终是每一个家庭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我家,家风时时刻刻熏陶着我,对我有了不小的影响。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人对我的关怀和教导,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记得四年级时,母亲为我制定了一个“金钱小管家”的计划,只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便能得到自己的零花钱,有一天晚餐后,我自告奋勇,包下了洗碗这一项“生意”,在与碗筷“战斗”了近一个小时后,我终于把它们洗得能照出我的脸,叮!一元钱到手!当我捧着这枚来之不易的硬币,心里美滋滋时,殊不知我已经在无形之中养成勤做家务的好习惯。此外,母亲还让我学着自己理财,母亲为我办了一张银行卡,平时期中期末父母奖励给我的钱,春节时爷爷奶奶的红包,我统统存在这张银行卡里,并且投资了教育基金,去年暑假时卡里只有五千元,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现在卡中已有一万两千元左右了。从小培养“微理财”的意识,相信对我以后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帮助。

学习上,一家人更是为我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记得我们在装修新家时,别的都放任装修工人去做,唯有我的书房,是父亲自己一点一滴打造起来的.,推开书房的门,一股墨香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原木做成的书柜,一排排整齐有序的书等待着我的探索;左手边的的书桌,同样是父亲为我打造的,坐在“私人定制”的椅子上十分舒适,偶尔倚在懒人沙发旁,听着英语广播,也不失是一件有趣的事。这样优美的学习环境,让我对父亲油然产生了敬佩之心。当然了,我的父亲虽说是一名医生,但已是不惑之年的他却喜爱文学,主张“终身学习”。有时候,他身上的那股学习劲却比我还强,记得去年暑假,父亲准备考医师高级职称,从考试好几周前,他便拿出了大学生冲刺英语六级考生的那种劲头,头也不回地扎进书海中。有一次他一边泡茶一遍读书,开水已经溢出杯子了,他还自我陶醉,浑然不知,直到落了个被烫伤的下场,父亲口中依然阵阵有词:“那时还有一个手术案例没看完呢,没想到就被烫伤了……”我虽然经常拿父亲开玩笑,说他是“书呆子”,但不知不觉中,自己也仿佛受到感染一般,开始向父亲看齐,在学习上越来越上进,越来越勤奋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父亲的引领下,我在那年期末考试中脱颖而出,勇创佳绩,这可见家风对我影响之深远。

不只是父亲,我们一家人都对我的学习关怀备至;平时,母亲可谓是我的“严师”,在学习上她要求我一定要认真,不会没关系,但要勤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不会的问题学会。

这次期中考前的那个周末,母亲叫我把政治的复习提纲拿给她,然后一题一题的问我,结果因为我在学校没有认真的背熟,问了8、9题我一题都答不上来,母亲严肃的看着我对我说:“你这样只背一遍就完事根本没办法记熟,考试的时候怎么办?从现在开始必须一题一题背,一课一课过,反复背,直到你全部背熟了。”就这样,从那天中午开始,母亲陪着我一课一课的把复习提纲背熟,背熟一课她就按提纲上的题目问我一遍,在倒回去又重新把前一课的题目再问一遍,周而复始。

那天,母亲陪我背到晚上11点多,把政治老师要求要背的提纲全部都背熟,第二天早上起来,母亲又和我过了一遍所有的题目,确定我都背熟了才继续帮我复习别的科目。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母亲的帮助,我怎么可能会在政治这一科拿到A。考试后,母亲又摇身一变,成了“分析师”,从错误题型到解答思路,她无一不帮我仔细分析……

爷爷虽然年过古稀,但却很乐意听我背诵,在他的引导下,我总结出了一套背诵“秘诀”:第一遍熟读,第二遍分句细背,第三遍连句成段,第四遍连段成文(诗),第五遍二次复习,到了第六遍,我基本上就可以倒背如流,这也是我长期与家人互相学习的成果。

正是这样的一家人,和睦互助,共创家风;各有所长,一起努力,在此,我不禁感叹道:“父亲学习无终点,母亲教导如清泉。良好家风伴成长,受益匪浅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