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措施(推荐3篇)》
产业发展措施 篇1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组织机构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
(二)明确职责,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市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乡镇,每人重点扶持一项特色产业。各驻村禁毒防艾工作队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做到乡镇领导挂钩包干到村、乡村干部帮扶到户。市直相关部门将特色产业列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规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三)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
一是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政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年度推进计划一同下达。同时,对州委、州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几个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如:每种植一亩竹子补助种苗费80元,每种植一亩咖啡补助种苗费100元,每种植一亩核桃补助种苗费50元。二是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将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搞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投资入股、技术指导、合资等方式倡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农户、集体有偿流转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四)广泛宣传,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切实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发放宣传单、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做到电视有画面、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鼓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市场拉动、利益驱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奖惩,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市委、市政府建立了生物特色产业考核奖惩机制,明确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建立基数考核奖励机制。市政府在下达任务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交纳保证金,根据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按奖励办法兑现奖惩。此外,把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重点督查工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依照行政问责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产业发展措施 篇2
(一)明确发展重点,培育科技领军企业。领军企业是产业化组织中的核心,产业集聚化发展关键在于领军企业的带动。
一是做强做大标杆企业。通过项目承接、战略联盟和品牌塑造,快速培育一批产业标杆企业;选择一批比较优势明显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和并购重组,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企业。
二是引进和发展骨干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是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动力强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形成“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
(二)建设重大项目,打造新兴产业基地。实施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大项目、重点产业项目,以此推动辖区大建设、大发展,打造“新的区域发展极”。
一是加强招商选资力度。瞄准产业链关键、高端和缺失环节,主动出击,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中国100强和世界500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争取更多面板项目落户,以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提升、区域开发和城市发展。积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在辖区的选址落户工作,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二是打造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按照错位发展、功能匹配、产业异构、分工合作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特别是对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项目,建设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继续积极做好辖区上市企业培育工作,对已确立的20多家培育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择机引导,形成“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是围绕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以现有核心企业为产业链龙头,以提高本地配套能力为目标,以重点引进与“嫁接”为手段,借助龙头企业吸引更多的配套项目,不断拉长产业产业链条,实现“大项目带动产业链,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最终形成产业基地”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打造专业化园区,实现承载发展。
一是建设专业园区。做好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太阳能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聚区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以产业基地和集聚区为依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新兴产业集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产业规模。
二是整合优化新区工业园区。整合土地资源,加快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整合优化辖区工业园区,通过工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利用其完备设施、优惠政策和完善配套服务等,形成适宜企业生长的“经济温室”,从而构筑一个在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的企业群体,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高新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今年,正式成立高新办,全面负责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各项工作,进一步理顺高新园区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精细、规范、高效的专业化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园区快速发展。
(四)实施自主创新提升战略。
一是推进创新资源建设,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环境。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强化资源共享,加大公共技术平台的引进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平台对外开放。加强公共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市拟建设的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工程项目落户新区。计划到20xx年,基本完成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的建设。
二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利用我市已经建成的体系为新区企业服务,为现有企业服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并加大对辖区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跃升。
三是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专业技术产业化,在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专利技术。支持以企业为龙头的产学研新型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的聚集。引导和鼓励各企业研发中心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新区产业在世界产业链的层次和地位,推动产业逐步由“制造”向“创造”转变。发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扩大生产,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技术水平。
(五)实施配套设施优先发展战略。抓住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把城市配套建设作为先导性、战略性基础工作,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努力提高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集聚优质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引领产业发展,强化竞争优势。
一是加快土地整备工作进度。强力推进新区土地整备和拆迁工作,促进园区整体规划、整体开发、整体配套、整体发展。
二是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一园三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和门户形象建设,高质量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路、水、电、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为引进高端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项目顺利建设创造条件。
三是加快核心功能设施建设。重要市政服务设施向核心区域集中,加快建设一批文体中心、高等级商场、酒店、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实现“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环境。
产业发展措施 篇3
塑料、化工、包装机械、棉花作为我县四大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都有了很快的发展,县科技局一直立足于本职工作,促进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了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为进一步加大对四大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县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一、围绕特色产业,抓好重点项目。
1、化工产业
重点抓好东化公司和华戈化学集团两大龙头企业,突出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主要是医药中间体、功能材料产品和生物基降解材料、尿素、尿基复合肥项目以及力科公司染织项目。依托华戈集团化工研究所,加大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塑料产业
重点抓好百力公司和沧州金龙塑料有限公司。抓好高阻隔高保鲜以及工程塑料柔版印刷等填补空白产品。抓好镀铝膜、肠衣膜、共挤膜、农用软管及系列塑料机械产品的名牌创优工作。搞好产学研相结合,帮助企业引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3、包装机械产业
重点抓好鑫田公司、胜利公司、冀星公司。依托包装机械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包装机械研究所,研发全电脑程控纸箱机械、大型成套纸箱机械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导向性强的装备产品,加强开发高档纸箱机械项目,促使包装机械向自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4、棉花产业
棉花产业是我县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撑。重点抓好棉花产业链条的延伸。抓好富源精练油、油棉加工小区、力科纺织、浆粕公司、荣基布业和棉花加工行业新上纺纱扩展项目,突出发展棉花深加工,重点发展棉花种植、加工、纺纱、织布、制衣、延长产业链条,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增强棉花深加工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二、积极申报科研计划,引进资金。
在四大特色产业中,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自主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进行包装,申报国家、省、市科研计划,争取上级科技部门资金支持,并做好立项项目的管理、督导和跟踪服务工作,支持特色产业更快发展。
三、实施“借脑”工程,引进技术、人才。
(一)搞好校企对接活动。积极发挥靠近京津的地域优势,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为依托,加强院校与有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合作,让企业带着课题与高校进行对接,引进技术、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通过对接,为我县有关企业与高校搭建技术合作交流的“桥梁”,促进高校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提高我县特色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二)抓好企业科研机构建设。围绕我县四大特色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创新,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企业科研机构,引进企业急需的新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使产品提档升级。重点抓好包装机械研究所与化工研究所建设,充分发挥两个科研所的龙头作用,带动同行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开展多渠道引进人才的同时,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培养本地人才,做好本地人才的培训、深造工作,发挥优势,使其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四、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东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为宗旨,为我县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高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企业诊断及技术咨询、质量体系认证代理、审计代理、验资代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培训、国内外劳务输出输入及其培训、对外科技及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等多功能、综合性服务。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运行机制,建立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机制和体制,增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活力。提高特色服务功能,突出特色,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使其成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壮大的助手。
五、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优先支持特色产业中的有关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培育、申报和认定,以及科技成果的鉴定,增强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制定落实专利申请资助优惠政策,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发明创造和专利申请,并积极帮助企业及个人进行专利申报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六、抓好农业星火专家大院建设。
东光县农业星火专家大院是以抓棉花产业为主的综合性专家大院。专家大院自成立以来,积极引进推广棉花新品种、新技术,举办棉花种植、管理培训班,通过组织技术人员赶科技大集、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推进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已成为我县农业科技传播站。我们要以专家大院为平台,一是从棉花种子抓起,抓好棉花种植阶段,做到科学植棉,科学管理;二是抓好收购、加工阶段,做到分级收购,提高棉花加工水平,拉长棉花产业链;
三是加强棉花经纪人的培训管理,提高经纪人队伍水平,做好棉花销售。使专家大院具备服务一个优势产业,培养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能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科技“中介”亮点,带动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